被遺忘的水災——1975年駐馬店垮壩事件

2021-02-19 頹小費


老一輩選擇遺忘是為了忘記傷痛,年輕一輩不經意間忘記的卻是歷史…




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3時42分53.11秒。


生活在唐山的人們結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尚且還帶著對未來的幻想沉沉入睡。突然之間,地聲轟鳴,房屋倒塌,地裂山崩,地震罹難場面可怕到了極點。


僅僅23秒時間,唐山被夷成廢墟。

像是上天開的玩笑,近乎所有的民用房倒塌,24萬多鮮活的生命葬身廢墟,7000多個家庭斷門絕煙。


這場7.8級的唐山大地震成為了國人不可抹滅的記憶,世代流傳,不忘傷痛。


但有一場空前的洪災,距離唐山地震開始前僅僅一年,卻幾乎被人們遺忘。


而這一場重大的災難,有一個很大的原因,竟然是人為的。


這場洪災就是不為大眾所知的,駐馬店潰壩事件,也是檔案裡的758事件。

事件最初是由一場驚人的暴雨引發,當時,暴雨中心最大過程雨量高達1631毫米,最大24小時雨量是驚人的1060毫米,創造了中國同類指標的最高紀錄。

大雨導致駐馬店地區62座水壩同時坍塌,60億立方米的洪水瘋狂漫湧。

洪水自上而下順著地勢急速推進,速度最高達到每秒13米。

大雨導致駐馬店地區62座水壩同時坍塌駐馬店30個縣市被衝塌,千畝農田被淹,千萬人受災被困,洪水帶走的生命難以統計,造成的傷亡人數與其後一年的唐山大地震不相上下。這場災難被美國Discovery欄目在2005年5月播出的《世界歷史上人為技術錯誤造成的災害TOP 10》收錄,甚至名列榜首


圖:美國Discovery是一個主流探索節目

為何外媒稱它為人禍?這還得從1950年說起。



1950年代,中央成立了治淮委員會,旨在修建水利,將淮河治理好。
幾萬來自各地的民工浩浩蕩蕩開進工地,剛翻身的農民憑著高漲的熱情和幹勁投入到了水利工程中。
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修建板橋水庫的工程進展得如火如荼。
板橋水庫在1951年4月2日開工建設,照當時的發展水平,不用個幾年時間是很難修建完成的,但是,板橋水庫卻只用了短短14個月就已竣工並投入使用。

圖:板橋水庫的溢洪道

新修的板橋水庫將淮河上遊重要支流汝河攔腰斬斷,水庫管理局還設下了水產隊,林場、招待所、發電站等設施機構一應俱全。
千頃碧波、山影倒映,一片人為改造的美好畫卷躍然眼底。
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大悅進」的推動下,水壩興建成為了一種趨勢,1957年到1969年之間,新建了200多座水壩,在當時,這種水利策略被叫做「滿天星」和「葡萄串」。

圖:大悅進時期,汽車運料上壩

由於當時國內的水利工作者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尚無大型水壩的設計建設經驗,而且沒有多少可以查閱的水文資料,所以大多都是照搬蘇聯的建築設計方案。
缺乏經驗,加上「大悅進」情緒的錯誤引導,進度雖然快,可是填築質量差且土層不均勻,實際上是達不到設計要求的。
依照「以蓄為主」的思想,所有的水壩都被當做大型的蓄水池使用。河道宣洩不暢、堤防不固、沒有考慮排洪能力的構建,這一切都成了工程的隱患。
工程的隱患是其一,最讓人擔心是人們心裡根本想不到會有垮壩的危險。僅僅以推算的數據就認為,水壩即使抵擋「千年一遇」的洪水也不成問題。

圖:大悅進時期修水庫講究「多快省」,怎麼能造出鐵殼壩?


但就在1952年的8月,最大的板橋水庫就發現了壩體裂縫,此時距離建成僅過去14個月。當時,河南省水利廳副廳長兼總工程師陳惺參與了多個水庫的修建,從中發現了「以蓄為主」存在的問題。
陳惺在水利會議上多次指出,「(以蓄為主)將會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地表積水過多,會造成澇災。」
陳惺不僅是水利廳副廳長,還是水利方面的專家,說出來的話怎麼也應該參考一二。可是專家的忠告不僅被忽視,「以蓄為主」的經驗還被大範圍推廣出去。雖然為了提高排洪能力,陳惺設計的水庫和分洪閘儘量設計更多排水閘,卻被水利廳的認為「閘門設計太大」一再減少排水閘。
水利廳多次刪改陳惺的設計稿,最後落成的水壩還是走上了「以蓄為主」的道路。
水利廳甚至無視維修各個大壩的必要性,投入使用的25年間,雖然有例行檢查,卻只有宿鴨湖水庫在1975年進行過搶修。

圖:1975年搶修宿鴨湖水庫

被大發展美夢衝昏了頭腦的人們,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正在迫近。
海岸線出現的7503號颱風,正在默默醞釀一場空前的災難。當時的河南正有旱情,為了對抗旱災,各水庫的閘門緊閉,蓄水量很快達到峰值,甚至在板橋水庫的蓄水超出安全線。
北京中央氣象臺在8月5日時,突然檢測不到7503號颱風,詭異的現象讓人感到不安。
那時候氣象監測系統不完善,很難做到現在的全天候監控。
然而,等再次發現颱風行蹤時,颱風的移動路徑已經發生了改變,並開始在當時的河南省境內停滯。

圖:颱風路線詭異,抵達雲南前曾拐了個大彎

大暴雨傾盆而下。

這一場大雨持續了10個小時,降雨量達到了448.1毫米,已經能嗅到一點洪災的味道。

板橋水庫蓄水過高已經引起重視,公社和駐軍負責人聯席會議上,會上大家發言激烈,各種意見摻雜。

圖:抗洪需用麻袋、草袋、石料

最終水庫管理局派人速到駐馬店,請求地委、地革委與駐軍聯繫,依靠軍隊搶險、運送資材。
但地區防汛指揮部用電話詢問水利局是否有準備麻袋和草袋,回答沒有。又詢問其他部門,回答依然是沒有。
在他們的防汛倉庫裡,只有幾根小木棍和幾個民兵訓練用的土手榴彈。
這也不奇怪,1975年時還處於反常的政治氛圍之下,人們忙著批判資本主義、忙著打擊右傾。
當時甚至連「批鄧」工作都進行著如火如荼,大多人都不敢說不敢做,不敢承擔責任。
駐馬店這地方山頭林立,各派都忙著「打派仗」,哪還記得防汛準備。

圖:宏衛兵時常抓人比鬥,政治氛圍詭異

第二天第二場大暴雨襲來,這場持續16小時的暴雨讓板橋水庫的通訊線路中斷,多次和上級聯繫的電訊都無法傳出去。
直到第三天,第三場特大暴雨緊接著前一場大暴雨落下,13個小時的大暴雨已經讓很多地區水淹嚴重。
據說當時雨量之大,只要將洗臉的水盆,一瞬間,水就已經滿了。到了當天晚上,駐馬店的確山和泌陽已經有7座小型水庫接連潰壩。
而這時,板橋水庫的人們卻還不知道這些事情,事實上即使不知道他們也能感覺到危險的氣息。
其實大家都知道必須要儘快洩洪,不然問題將會更嚴重,可是卻沒有人敢做這樣的決定。
焦慮的人們兩次用當地駐軍的軍用通訊設備項上級請求用飛機炸掉副溢洪道,但急電雖急卻無法傳到上級部門手裡。
第四天的零點20分,洪水漫壩。水庫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級發出特特告急電,並「擅自」決定開啟閘門洩洪。直到這時,水庫管理局才發現17個洩洪閘居然鏽死12個,只有5個能開啟
這時開啟這5個閘門也已經無力回頭,水位沒有一點兒下降。板橋水庫上大家一片混亂,大暴雨像上天開了水龍頭,水柱砸的人睜不開眼,聲音也傳不開。

圖:信號彈光線強,可克服雨幕的阻礙


可是信號彈雖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可事先也沒有約定過什麼暗號,村民們看著大雨裡一閃一閃的信號彈,根本不知道要撤離。
突然,暴雨驟然停止。夜幕之中居然能看到閃爍的星星。
所有人還沒開始歡呼,有一些人臉色就已經慘白,他們看到原本就搖搖欲墜的水壩坍塌了。剛剛還注滿水的板橋水庫突然間痿痺,7億立方米的庫水滾滾洩下。整整7億立方米的水以每秒78200立方米的湧出水庫,人們心中的「鐵殼壩」瞬間化作死神的鐮刀。站在板橋水庫上的人看見洪水瘋狂湧下,瞬間淹沒眼前的世界,大陸一下子變成了海洋。洪水順著汝河向江海奔去,沿途衝毀能看到的所有大壩,原本就就不結實的大壩甚至無法阻止洪水更多一會。61座大壩好像多米牌般,紛紛崩潰,總量達60億立方米的蓄水決意要掩埋整個駐馬店。洪水力猛,京廣鐵路的鋼軌都被擰成絞絲狀,就是石油公司50噸重的油罐也能卷進湖中。
水流速度還極快,很多人沒有來得及反應,就在睡夢中被水流拍打在牆上。能從洪水中幸運的成為一個「漂流物」也不一定避得過拉直了高壓電線。高壓電線在水流帶動下變得筆直而鋒利,就是房屋也可以輕鬆切成兩半。有些人要是幸運活下來,也被水流帶到離家鄉32公裡外的地方, 就算想回老家也沒有任何賴以辨認的景色。在之後的十數個小時裡,洪水東進。直到洪水淹沒了平輿縣城時,已經是8月9日深夜,對駐馬店人民肆無忌憚的塗炭方才算結束。解放軍以最快的速度向駐馬店推進,海陸空一體地開始了救援。

圖:解放軍從水路進入


大洪水之後就是高溫,糟糕的環境加上高溫烘烤,各種疾病瘟疫開始蔓延開,救援工作速度逐漸跟不上疾病的發病情況。
各地都能看到災民沒有得到醫治而痛哭和醫生看了病卻沒有藥可用也哭的情況,也有人看不上病,痛苦的選擇了自殺。
據不完全的統計,當時有113.3萬人患病,數目之驚人無法想像。

圖:有能力遷移的人民往外地遷移


救援工作開展困難,很多人吃不上東西,一餓就是一周,沒有依賴的情況下,掠屍搶財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為了讓災難中的人們能夠吃上東西,駐馬店周遭城市的人們自發在門前曬麵皮,做饃饃,用麻袋打包,然後交給軍隊,用直升機投到災區去。當時很多人為了搶到吃的,一不小心就會被砸中腦袋,很多饃饃拿到手裡都是有血的。
可是這些天上掉下來的饃饃延續了許多人的生命,大家都叫這是「天饃」。

圖:大部分乾糧空投時落入水中


當時河南省委書記劉建勳與陳惺一起在直升機上看到百姓在洪水中甚至連落腳的地方都不夠用。陳惺說:必須炸開班臺閘,加速行洪才能救百姓於洪水。
隨後,劉建勳和陳惺於13號晚9時來到北京向國務院匯報,中央隨即表示:為了救人,你們說炸開哪裡我們就同意炸開哪裡。
而當安徽方面得知需要炸開班臺閘讓洪水流入安徽時,安徽為了保護自省安全,雙方在班臺閘的兩面進行武裝對峙。直到14號上午10點,在武漢軍區副司令孔令德的強制執行下,班臺閘所有的閘門、胸牆、橋面和部分閘墩都被炸飛,洪水順著分洪口敞開的大門傾洩而出。
安徽堤壩叢生,可是因為之前「以蓄為主」的思想,每個堤壩都不善於排水。洪水在星羅棋布的「關卡」中穿行,真是險象環生。搶險救災的工作順利完成。但因為暴雨的突襲,大壩的潰破,洪水吞噬了整個駐馬店,再加上瘟疫的傳播,就連統計遇難人數都成為了一個難點。
到底死了多少人最終成為了一個迷,一個無人能解答的迷。1986年板橋水庫復建工程被列入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項目,1975年那場大洪水仿佛昨夜噩夢。工程在1986年底開工。五十多公裡外的遂平縣多了一個758紀念碑。只有這個紀念碑能讓人們永遠記住那年引發大洪災的種種原因,也只有這個紀念碑能讓人們記住在758裡湧現出的51名抗洪搶險英烈。共計51名抗洪搶險英烈,年齡最大的是時年55歲的孫久漢, 他是遂平縣褚堂馬莊孫溝村人,為搶救其他村民,自己一家7口全部遇難;而年齡最小的軒國華才17歲,她為搶救遂平火車站物資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一定還有其他人已被洪水淹沒不會再被想起,但他們一樣是我們的英雄。


直到2010年我國保密法修訂,災難死亡人數不再定密級時,以758為例進行宣傳,人們才重新重視起這個被遺忘的歷史。政策放開後,「24萬人」的死亡數量成為媒體開始宣傳的數量。而中共高層頭次公開提到758災難是在2012年8月1日,溫總裡在河南召開防汛工作會議時說道:   "河南75·8特大洪災,造成重大損失,我們不能忘記這個沉痛教訓。"
圖:永遠銘記1975年8月8日有這麼一種說法,認為人類群居的動機就是為了抵禦重大的自然災害。從大禹治水到都江堰,我們用智慧築起這些水利工程,保護家園。今天,人類擁有了更強大的科技,大壩如雨後春筍一般築起。可悲劇的是,家園依舊毀於一旦,洪水並沒有遠離我們。


文章來源【知乎】(侵刪)

https://www.zhihu.com/search?q=1975%E5%B9%B4%E9%A9%BB%E9%A9%AC%E5%BA%97&utm_content=search_suggestion&type=content




相關焦點

  • 駐馬店板橋水庫垮壩,特大災難,悲劇讓人刻骨銘心
    1975年前的8月,來自太平洋的03號颱風抵達苦旱已有兩月有餘的駐馬店地區,但帶來的不是久旱後的甘霖,而是連續幾天的特大暴雨……1975年的8月,駐馬店板橋水庫垮壩發生了特大災難。航拍的潰壩情景1975年8月8日,在一場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在內的兩座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數十座小型水庫和兩個滯洪區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使河南駐馬店地區猝然間溝壑橫溢、頓成澤國,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
  • 河南板橋水庫潰壩事件,45年前的世界級大災難
    本文記述的事件發生於1975年,地點在中國中部河南省駐馬店地區。在一次猝然降臨的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在內的兩座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數十座小型水庫、兩個滯洪區在短短數小時間相繼垮壩潰決。(Jlls)至於死亡人數,官方公布的數據是2.6萬,一說超過8.5萬,民間普遍認為超過10萬。數據永遠只是大概,只要那數據關乎真相。
  • 駐馬店-板橋水庫「七五八」紀錄片公開!
    1975年8月8日,在一場特大暴雨中,包括板橋水庫、石漫灘水庫在內的兩座大型水庫、兩座中型水庫、數十座小型水庫和兩個滯洪區在短短數小時內相繼垮壩潰決,使河南駐馬店地區猝然間溝壑橫溢、頓成澤國,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潰壩後的板橋水庫
  • 壽光受災與75年板橋水庫(人類歷史上傷亡最大)潰壩相似之處
    值得一提的人類史上傷亡最大的一次是1975年8月板橋水庫潰壩事件,也是一場人禍。1975年8月,河南省南部駐馬店地區出現暴雨,板橋水庫和石漫灘水庫兩座大型水庫及竹溝、田崗等數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庫幾乎同時潰壩,遂平、西平、汝南、平輿、新蔡、漯河,臨泉、七個縣城及正陽部分地區被水淹數米深,共29個縣市受災,涉及一千二百萬人,毀房680餘萬間,衝毀京廣線鐵路一百多公裡,京廣線中斷18天,影響正常通車48天,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00億。
  • 1975年淮陽曾發生特大洪水災害
    其實,在45年前淮陽曾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無數農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不少親歷過1975年洪水的老人還能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當時的情景吧!42年前的8月,來自太平洋的03號颱風抵達苦旱已有兩月有餘的駐馬店地區,但帶來的不是久旱後的甘霖,而是連續幾天的特大暴雨。1975年7月31日,3號颱風在太平洋上空形成。8月7日,颱風進入駐馬店地區,在汝河板橋水庫的林莊、沙河支流澧河上遊的郭林、洪河石漫灘水庫的油坊山一帶形成暴雨中心。在颱風尚未到達時,駐馬店地區就已經普降暴雨。
  • 「不為人知」的75.8特大水庫決堤事件
    他們包括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爆炸事件、印度博帕爾化工廠洩毒事件等當節目播到逆向排名至TOP.1,觀眾們無法置信地發現;世界歷史上最悲慘的人為災難,竟然是發生在1975年的中國—1975年8月,河南75.8板橋水庫潰壩事件,死亡人數不詳。如此巨大的災難,在目前來說也是鮮為人知。
  • 1975年,阜陽大洪水
    1975年,蝴蝶效應引發了阜陽這場洪水。亞馬遜雨林一隻蝴蝶輕輕扇動了翅膀,也許就會引起一場龍捲風。太平洋上的一陣颱風,卻讓阜陽面臨嚴峻的水災。1975年,李長富39歲,是阜陽市氣象局業務科科長,主要負責氣象觀測。當年8月初,李長富觀測到當年的第三號颱風,「颱風首先在浙江登陸,然後轉移到江西、湖北,最後竟然在河南境內形成低渦氣旋,走不掉了。」受颱風影響,阜陽地區下了三天的雷陣雨,但是雨量並不大,並不足以引起洪澇災害。但誰都沒想到,這次的颱風最終給阜陽帶來了一次嚴峻的考驗。
  • 盤點人類現代史上三大水壩滑坡崩潰事件
    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推出「國際地球年」活動之際,將瓦依昂大壩悲劇列為「因工程師和地質學家失誤」造成的人類工程悲劇之一。3,河南駐馬店潰壩事件,1975年。駐馬店板橋水庫潰庫後的洪水中國在改革開放前數十年在水利建設上犯下很多不講科學、盲目相信蘇聯專家、唯領導好惡設計、修建、管理水庫大壩的錯誤,有些釀成了致命後果。
  • 原中央氣象臺臺長:板橋水庫垮壩數小時內幾萬人死亡
    1956年8月1日24時,5612號強颱風(國外稱之為「萬達」Wanda)裹著狂風、暴雨和大海潮,在浙江省象山縣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55米/秒(風力超過12級)。颱風登陸後橫掃浙江省,2日在安徽省長江沿岸附近減弱為低氣壓。爾後,低氣壓經河南、陝西,進入陝西境內,5日在該省與內蒙古伊克昭盟的交界處附近消失。
  • 鮮為人知的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上百公裡內的大樹,都被災民壓彎
    1975年,河南駐馬店就發生了一次損失十分慘重的水庫潰敗事件。河南板橋水庫,位於淮河支流汝河源頭,坐落於河南省駐馬店市西35公裡處的驛城區板橋鎮的白雲山腳下,控制流域面積達到762公裡。這座水庫早在1951年就開始修建,1953年竣工,具有城市供水,防洪,灌溉,試產養殖,水力發電和旅遊等功能。
  • 話說1975年莫斯科地鐵神秘失蹤事件
    莫斯科地鐵失蹤案是指1975年4月1日,莫斯科的地鐵裡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失蹤案。事件過程 那天晚上21點16分,一列地鐵列車從白俄羅斯站駛向布萊斯諾站。事件質疑這個被稱之為「1975莫斯科地鐵失蹤案」的傳說,常常被收錄到「世界上人類集體失蹤」的未解之謎裡。最近,這個引人聯想的流言又被翻了出來。
  • 湖南平江一水庫垮壩?當地網警:視頻實為移花接木-中新網
    視頻實為移花接木 人民網北京8月14日電 (記者孝金波 實習生扶倩羽)近日,一段「湖南岳陽平江縣冬塔鄉向洞水庫發生垮壩」的視頻在網絡熱傳。8月13日,嶽陽網警表示,此消息系謠言,冬塔鄉以及全縣其他鄉鎮均無名為「向洞」的水庫或山塘,視頻事件並不發生在平江縣境內。
  • 駐馬店:堅定不移把宿鴨湖建成生態之湖美麗之湖
    據不完全統計,1966年至1985年的20年間,宿鴨湖累計灌溉周圍農田364萬畝;1958年建成至今,共創造經濟社會生態效益150多億元。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駐馬店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宿鴨湖整治工作。2015年,該市成立了宿鴨湖水庫庫區綜合整治機構,並於同年徹底清理了庫區非法養魚網箱2000多隻,先後取締關停130多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汙染嚴重的小企業,對全市日排廢水100噸以上的50多家重點汙染企業進行了限期整改。
  • 浙江岱山水庫垮壩 多處民房被衝毀
    浙江岱山水庫垮壩何蔣勇 攝 發布時間:2012-08-10 12:58:45 【編輯:周維】 浙江岱山水庫垮壩 多處民房被衝毀
  • 1975年「馬亞克斯」號事件:美國在東南亞的最後一戰
    「普韋布洛」號事件過後7年,又一艘美國船隻「馬亞克斯」號在公海被捕獲了。這一次,挑釁美國的是民主柬埔寨,俗稱紅色高棉政權。紅色高棉的強硬態度和反美決心,不亞於朝鮮,但美國沒有像上次那樣克制,而是果斷對柬埔寨發動軍事打擊,試圖解救人質······011975年4月,對美國而言是很苦逼的一個月。
  • 75年駐馬店水庫潰壩事件,洪水直接淹沒電線桿,卻很少有人知道
    板橋水庫位於河南省駐馬店驛城區板橋鎮的白雲山下,這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有城市供水,灌溉,水產養殖,水力發電的大型水庫。這座水庫修建於1951年,當時為了治理洪災,出動了四個縣4.2萬名民工,經過三年的努力,才將其修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