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社事件,日據臺灣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起義

2020-12-16 青丘漢潮

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近些年越來越多的考古證據也表明臺灣的原住民祖先有很大可能是來自於大陸的一隻善渡的古老民族,眾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提出了「脫亞入歐」的強國方略,但是日本民多地狹,資源匱乏,於是日本便將魔爪伸向了中國的「寶島」臺灣。

自從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為由提出「番地無主」的強盜主張,公然發兵侵略臺灣,清王朝在抵抗之後同日本人籤訂條約賠款使日本人退軍,日本這次侵略雖然以失敗而告終,可他們對臺灣的覬覦卻一日未曾消逝,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舉國大譁,而臺灣更是全島悲慟,因為在《馬關條約》中臺灣被割讓了,整島居民成了「棄民」,萬裡神州皆泣淚,肯為日寇做馬牛?被清政府拋棄的臺民推戴時任臺灣巡撫的唐景崧成立民主國,意圖抵抗日軍,史稱乙未抗日,這也是是臺灣島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日軍不斷增兵,雙方實力差距明顯,唐景崧,劉永福,丘逢甲,先後潛回內陸,義軍首領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為國捐軀!轟轟烈烈的抗擊日軍戰爭以失敗而告終...

佔領全島的日本人深知亡國不如亡種,日本派人在臺北成立「國話傳習所」,推行奴化教育。不僅如此,因侵略臺灣而死的日本親王北白川宮能久,在死後被造神,成為日本人文化侵略,文化奴化的象徵,日本人在臺灣大肆給北白川宮能久立廟,逼迫臺灣人民祭祀這位「侵略者」。

一方面日本人殘酷鎮壓漢族民眾,另一方面被日本人視為「野蠻不開化」的原住民也遭到了日軍的血腥鎮壓,經歷了五年的殘酷鎮壓,日本人還在原住民地區設置了無孔不入的「警察制度」,這些警察窮兇極惡對原住民動輒打罵。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反應的正是這一歷史事件和背景,故事還要從1930年提起,日本人奴役原住民的政策早已引起了原住民的不滿,日本人大興土木並且逼迫原住民服勞役更是激化了矛盾,霧社賽德克首領莫那魯道之子結婚,好意給路過的警察吉村敬酒,而窮兇極惡的吉村視其為野蠻之人不僅沒有接受敬酒反而用手杖打人,雙方矛盾激化日本警察吉村被憤怒的賽德克族人暴打。日本殖民者第二天便以毆打警察為由逮捕了莫那魯道之子,莫那魯道前去道歉講和卻遭到了吉村的進一步羞辱,由於日本警察制度的高壓殘暴原住民備受欺凌,莫那魯道本就憎恨日本殖民統治,氣憤絕望的莫那魯道決定發動一場起義,時間就定在了紀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病死於臺灣而舉行運動會,這也被賽德克族人視為出草(獵人頭)的原始活動,1930年10月27日這一天莫那魯道率領六部族人率先發難,在運動場等地殺日本一百餘人,聞訊後的日軍馬上圍剿莫那魯道,僅僅兩天便攻克霧社,莫那魯道率領族人進山抵抗,老幼婦女為了避免拖累集體上吊自殺,極為悲壯!大勢已去的英雄莫那魯道在斷崖處飲彈自盡,他的遺體多年後才被發現,後又被送往日本,直到1973年才被送回霧社安葬。由此是為第一次霧社起義,而熱衷「以番制番」的日本人又挑唆其他的原住民,對賽德克人發動了無差別的大屠殺,是為第二次霧社事件。在賽德克人起義之前,霧社一度被視為模範,這一起義也徹底撕破了日本人虛偽的「臉龐」。

起義的英雄雖然戰歿,起義失敗,部族被殺,可這次大起義卻激勵著臺灣的熱血愛國青年,此事也深深打動了臺灣各界,霧峰林家「臺灣議會之父」林獻堂,「臺灣文學之父」的民族詩人賴和,蔣渭水等人皆抨擊臺灣,使得臺灣各界已經沉寂了多年的抗日熱血重新點燃,這也是臺灣人民抗日史中耀眼的一幕。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直到1945年陳儀將軍正式受降,臺灣人民終於重回祖國懷抱!

相關焦點

  • 霧社事件,日據臺灣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起義
    自從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為由提出「番地無主」的強盜主張,公然發兵侵略臺灣,清王朝在抵抗之後同日本人籤訂條約賠款使日本人退軍,日本這次侵略雖然以失敗而告終,可他們對臺灣的覬覦卻一日未曾消逝,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舉國大譁,而臺灣更是全島悲慟,因為在《馬關條約》中臺灣被割讓了,整島居民成了「棄民」,萬裡神州皆泣淚,肯為日寇做馬牛
  • 彩虹橋——臺灣霧社原住民部落抗日大起義紀實
    臺灣殖民當局立即調集周邊地區的日軍和警察緊急趕往霧社地區。 起義當天下午4點,兩架日軍飛機飛臨霧社地區上空,日軍空中行動有兩層用意:一是對霧社地區起義原住民情況進行偵察,二是威脅沒有參加起義的其他賽德克族群。除先行趕往霧社地區日軍和警察外,日殖民當局還從臺北、臺南、花蓮和臺中各地,抽調日軍及警察2000多人緊急趕往霧社地區。
  • 臺灣令人淚奔的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解謎歷史上的霧社事件!
    這裡說一說歷史上的霧社事件,電影就是以此改編。   臺灣令人淚奔的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解謎歷史上的霧社事件!   霧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是日據臺灣時期原住民抗暴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由賽德克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因不滿日本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聯合起事,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
  • 彩虹橋——臺灣霧社原住民部落抗日大起義紀實
    臺灣殖民當局立即調集周邊地區的日軍和警察緊急趕往霧社地區。 起義當天下午4點,兩架日軍飛機飛臨霧社地區上空,日軍空中行動有兩層用意:一是對霧社地區起義原住民情況進行偵察,二是威脅沒有參加起義的其他賽德克族群。除先行趕往霧社地區日軍和警察外,日殖民當局還從臺北、臺南、花蓮和臺中各地,抽調日軍及警察2000多人緊急趕往霧社地區。
  • 臺灣令人淚奔的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解謎歷史上的霧社事件!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臺灣拍攝的抗日電影,講述臺灣賽德克族在日本統治時代,面對日本對其的壓榨和文化統治,不甘被日本逐漸同化,族長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奮起反抗,重新找回民族血性的故事。   不說電影了,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觀看這部戰爭片,畫面和音樂都非常好,電影所展示的東西也非常令人深思。
  • 霧社事件
    資料圖  霧社事件是臺灣受日本統治時期發生在臺灣臺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抗日行動。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因為不滿臺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於西來庵事件。事件領導人莫那魯道自殺,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霧社事件是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的臺灣抗日行動。  事件簡介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
  • 霧社事件
    資料圖  霧社事件是臺灣受日本統治時期發生在臺灣臺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抗日行動。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因為不滿臺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於西來庵事件。事件領導人莫那魯道自殺,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霧社事件是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的臺灣抗日行動。  事件簡介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
  • 日據臺灣時代日本的一次打臉事件,臺灣霧社事件
    臺灣從此進入了日據時代,直到1945年臺灣光復。日本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發展時期,那2億兩白銀對於日本來講也是不太夠的,進入臺灣後,一方面日本不斷加強臺灣的基礎建設,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郵政等,另外推動皇民化運動,強烈要求臺灣人說日語、穿和服、改信日本神道教,妄圖把臺灣變成日本永久的領土,同時也不斷掠奪臺灣的資源,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木材被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本土,使得居住於山林中的臺灣原住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造成了日本與臺灣原住民的矛盾不斷加深
  • 率領部落族人反抗侵略者,震驚中外的霧社起義事件
    由於第一次霧社事件中道澤部落頭目(泰目.瓦利斯 )不願參與莫那魯道領導的起義,反而協助日本人圍剿和殺害同族同胞,在1930年11月10日道澤群總頭目泰目.瓦利斯被抗日的原住民殺死,頭目泰目.瓦利斯的死讓道澤部落的人懷恨在心。
  • 「霧社事件」
    對於受僱從事伐木、運輸等勞作的原住民,警察還要從中剋扣工錢。一些好色的警察,更是隨意欺侮、姦淫原住民婦女。有的警察娶原住民婦女為妻,一旦調任,即將其妻拋棄。這些警察被稱為「草地皇帝」,原住民對他們恨之入骨。1930年霧社事件的爆發,正是殖民當局對原住民的殘酷統治所造成的。
  • 日據時期臺灣同胞的抗日活動及其歷史意義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95年,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清朝,中日籤訂《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把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直到1945年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臺灣得以光復,總計臺灣被日本殖民統治長達50年之久。日據時期臺灣同胞不屈不撓的抗日曆程,是一部反抗殖民主義的英雄史詩,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 「霧社事件」_涉臺常識_資料_中國臺灣網
    對於受僱從事伐木、運輸等勞作的原住民,警察還要從中剋扣工錢。一些好色的警察,更是隨意欺侮、姦淫原住民婦女。有的警察娶原住民婦女為妻,一旦調任,即將其妻拋棄。這些警察被稱為「草地皇帝」,原住民對他們恨之入骨。1930年霧社事件的爆發,正是殖民當局對原住民的殘酷統治所造成的。
  • 日據臺灣時代日本的一次打臉事件,臺灣霧社事件
    臺灣從此進入了日據時代,直到1945年臺灣光復。日本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發展時期,那2億兩白銀對於日本來講也是不太夠的,進入臺灣後,一方面日本不斷加強臺灣的基礎建設,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郵政等,另外推動皇民化運動,強烈要求臺灣人說日語、穿和服、改信日本神道教,妄圖把臺灣變成日本永久的領土,同時也不斷掠奪臺灣的資源,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木材被源源不斷地運到日本本土,使得居住於山林中的臺灣原住民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造成了日本與臺灣原住民的矛盾不斷加深
  • 日據時代臺灣原住民悲歌:反抗日警幾遭滅族
    日據時期臺灣原住民賽德克·巴萊與霧社事件日據時代臺灣原住民悲歌這部長達四個半小時、號稱「史詩」的電影,以大量殘酷的戰爭場面和血腥鏡頭,再現了1930年臺灣原住民的抗日鬥爭—— 「霧社事件」。該事件是日治時代臺灣最後一次激烈反抗行動,殺死日本人134名,造成日本駐臺灣總督撤職。兩個多月來,《賽德克·巴萊》是臺灣最熱門的大片,在臺灣街頭,記者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臺北著名的誠品書店裡,有一個書櫃專門陳列這部電影的相關書籍。
  • 「霧社事件」
    對於受僱從事伐木、運輸等勞作的原住民,警察還要從中剋扣工錢。一些好色的警察,更是隨意欺侮、姦淫原住民婦女。有的警察娶原住民婦女為妻,一旦調任,即將其妻拋棄。這些警察被稱為「草地皇帝」,原住民對他們恨之入骨。1930年霧社事件的爆發,正是殖民當局對原住民的殘酷統治所造成的。
  • 臺灣「霧社」事件 男人被抓壯丁 女人上吊自殺
    鳳凰衛視9月2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這場原住民與日本人之間大衝突,在當時的中國大陸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此時臺灣正處於日據時期。1895年,一紙《馬關條約》讓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 日據時代臺灣原住民悲歌:反抗日警幾遭滅族
    日據時期臺灣原住民賽德克·巴萊與霧社事件日據時代臺灣原住民悲歌這部長達四個半小時、號稱「史詩」的電影,以大量殘酷的戰爭場面和血腥鏡頭,再現了1930年臺灣原住民的抗日鬥爭—— 「霧社事件」。該事件是日治時代臺灣最後一次激烈反抗行動,殺死日本人134名,造成日本駐臺灣總督撤職。兩個多月來,《賽德克·巴萊》是臺灣最熱門的大片,在臺灣街頭,記者看到鋪天蓋地的宣傳海報,臺北著名的誠品書店裡,有一個書櫃專門陳列這部電影的相關書籍。
  • 臺灣「霧社」事件 男人被抓壯丁 女人上吊自殺
    鳳凰衛視9月2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這場原住民與日本人之間大衝突,在當時的中國大陸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此時臺灣正處於日據時期。1895年,一紙《馬關條約》讓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 臺灣原住民慘烈抗日史:中華民族最慘痛記憶之一
    ):日本在據臺之初,尚沒有時間去處理原住民的問題。  二、臺灣原住民對日本殖民殘暴統治進行了悲壯的抗擊;這些抗擊活動沉重打擊了日本殖民者  陳星:日本殖民者的殘酷統治引起了激烈的反抗,英勇的原住民不斷地發起武裝起義,這些抗擊活動比較有名的有:1915年花蓮港廳大芬社原住民的抗日起義;1919年臺中縣丹大社及新竹縣夏喀羅社原住民的抗日起義;1919年至1920年新竹縣北勢坑原住民的抗日起義等。
  • 臺灣原住民慘烈抗日史:中華民族最慘痛記憶之一
    ):日本在據臺之初,尚沒有時間去處理原住民的問題。  二、臺灣原住民對日本殖民殘暴統治進行了悲壯的抗擊;這些抗擊活動沉重打擊了日本殖民者  陳星:日本殖民者的殘酷統治引起了激烈的反抗,英勇的原住民不斷地發起武裝起義,這些抗擊活動比較有名的有:1915年花蓮港廳大芬社原住民的抗日起義;1919年臺中縣丹大社及新竹縣夏喀羅社原住民的抗日起義;1919年至1920年新竹縣北勢坑原住民的抗日起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