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霧社」事件 男人被抓壯丁 女人上吊自殺

2020-12-16 鳳凰衛視

 

核心內容:霧社起義的六個社當中,能作戰的壯丁共1236人,最後有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殺。泰雅族人是以上吊的方法自殺的,從當時日本人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棵吊了很多人,以至於樹枝都彎曲下垂。有的婦女為了讓男子沒有後顧之憂而勇敢作戰,就自己先自殺,十分地悲壯。

鳳凰衛視9月2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這場原住民與日本人之間大衝突,在當時的中國大陸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因為此時臺灣正處於日據時期。

1895年,一紙《馬關條約》讓臺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對於臺灣,日本也算是苦心經營,1919年開始,日本政府在這一美麗寶島上,開始建造各項基礎設施,比如自來水、電力、公路、鐵路、醫療、教育等等,不過對於臺灣的原住民來說,日本人的掠奪是多於建設。

臺灣的原住民沒有土地所有權的觀念,他們採用遊耕,打獵的時候又跟著獵物跑,所以重視的是土地的使用權。

而日本是個現代體制的國家,他們認為土地的資源如果認定不是私人所有,就要成為公有,這樣一來,原住民生活的空間日漸狹窄。「霧社」事件的爆發並非偶然,而是此前長愁短恨的多年積怨所致。

霧社位處臺灣中部,風景優美,交通發達,曾經是日本的山地模範部落,也是日本人控制中央山脈的重要基地,不過在日本人的眼中,霧社的泰雅族人無非是潘族蠻人,化外之流。

1930年10月27日,是臺灣神社大祭典,霧社地方照例舉行一年一度的盛大運動會,泰雅族人認為這是起義的最好時機。第二天,泰雅族人利用運動會,升旗唱國歌為信號,衝進會場,發動總攻擊,殺死日本人134人。

事件發生之後,日本人立即調動大批警察與軍隊,在日本正規陸軍及警察的進攻之下,抗日霧社的泰雅人退守斷崖絕壁,地形險要的山林洞窟。然而他們最終還是為日軍所攻破。

霧社起義的六個社當中,能作戰的壯丁共1236人,最後有644人死亡,其中290人自殺。

泰雅族人是以上吊的方法自殺的,從當時日本人所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一棵吊了很多人,以至於樹枝都彎曲下垂。有的婦女為了讓男子沒有後顧之憂而勇敢作戰,就自己先自殺,十分地悲壯。

霧社首領莫那·魯道看到大勢已去,把妻子打死,也在山洞中自殺,他的屍體沒有完全腐化,有一半變成了木乃伊。

1933年他的遺骸被日本人意外尋獲,日人將其送至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作為學術標本。1974年,國立臺灣大學在其族人和長老強烈的要求下,莫那·魯道的骨骸,方返還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下葬。

《騰飛中國》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    20:30

重播時間:星期二至星期六    13:25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霧社事件
    資料圖  霧社事件是臺灣受日本統治時期發生在臺灣臺中州能高郡霧社(今屬臺灣南投縣仁愛鄉)的抗日行動。事件是由於當地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因為不滿臺灣總督府與地方政府的壓迫而發起,犧牲人數近千人,僅次於西來庵事件。事件領導人莫那魯道自殺,參與行動的部落幾遭滅族,霧社事件是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的臺灣抗日行動。  事件簡介  1930年10月27日,在日本佔領下的臺灣島,發生了血腥的霧社事件。
  • 日據臺灣時代日本的一次打臉事件,臺灣霧社事件
    居中者為莫那魯道在今天台灣省南投縣一個因多霧而被稱為霧社的山鄉,這裡是一片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地帶,分布著的十餘個賽德克人的部落。日本人佔據臺灣後,這裡的山林資源不斷被砍伐,嚴重影響了以打獵為生並視森林為聖地的賽德克人的生活,賽德克人被強迫從事危險的木材搬運工作。馬赫坡社是霧社中一個大社,他們的首領莫那魯道身材高大魁梧,在霧社的族群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深得族人的擁戴。
  • 「霧社事件」與我
    不過在2011年,因《海角七號》走紅的魏德聖導演耗資七億臺幣將這個「歷史」以「賽德克·巴萊(Sediq bale)」之名拍成電影,在臺灣掀起一陣「霧社事件」熱,也讓許多人重新認識了這場臺灣歷史中最悲壯的抗暴事件。賽德克族(Sediq)人也成了人人稱讚的勇士民族。而我個人則在偶然的因緣下了解了霧社事件並被莫那魯道及其事跡感動而參與有關霧社事件史實的發掘與追尋。
  • 「霧社事件」折射臺灣少數民族困境
    一些學者認為,臺灣人在不斷回望歷史的同時,對於「霧社事件」的不同詮釋開始逐漸裹挾著政治訴求和各種政治利益,「少數民族」成為「泛政治化」社會中各方可以善加利用的「符號」。其中,有的是為了迎合新的「臺灣民族」意識形態,另外一些把「霧社事件」作為抗議精神的宣言。臺灣歷史的想像,都在「霧社事件」上折射出來。
  • 霧社事件,日據臺灣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起義
    自從1874年日本借「牡丹社事件」為由提出「番地無主」的強盜主張,公然發兵侵略臺灣,清王朝在抵抗之後同日本人籤訂條約賠款使日本人退軍,日本這次侵略雖然以失敗而告終,可他們對臺灣的覬覦卻一日未曾消逝,公元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舉國大譁,而臺灣更是全島悲慟,因為在《馬關條約》中臺灣被割讓了,整島居民成了「棄民」,萬裡神州皆泣淚,肯為日寇做馬牛
  • 彩虹橋——臺灣霧社原住民部落抗日大起義紀實
    而花岡二郎本人和全家,包括其嶽母在內共約20人全體上吊自殺。 10 天后的10月8日,日軍發現了他們已經腐爛的屍體。第二天,日本警察押著花岡二郎的妻子高山初子前往現場確認死者身分。 然而,婦女和孩子們集體上吊的場面異卻是異常的悽美悲壯。 由於自縊的人太多,一些地方上吊的樹枝都被壓得彎曲下垂。 戰事結束後,日軍在霧社各處的叢林中,到處都發現了許多自殺的賽德克族人的屍體。
  • 「霧社事件」
    1930年霧社事件的爆發,正是殖民當局對原住民的殘酷統治所造成的。  霧社位於臺灣島中部,屬於臺中州的能高郡(今南投縣),它東有海拔3300多米的能高山,西南離風景秀麗的日月潭僅幾十公裡,是個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形勢險要的地方。  霧社一帶世代居住著高山族中泰雅族謝塔喀的分支,共有馬赫坡、勃阿倫、荷戈、羅得夫、太羅萬、束庫等12社共有500多戶,2000多人口。
  • 臺灣學生扮納粹事件續:學生還重演霧社事件 高喊「打倒日本鬼子」
    【觀察者網綜合】臺灣新竹光復高中16日舉辦歷史事件變裝秀活動,有班級學生穿上納粹軍服,舉出納粹手勢進場,引起社會撻伐,校方道歉後仍止不住批評聲浪,校長引咎辭職。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26日,網友又再度爆料,活動當日另一個班級詮釋「霧社事件」,學生模仿日本警察、賽德克族人,在操場上廝殺,司儀還大喊:「打倒日本鬼子,光復我中華民族!」
  • 臺灣賽德克人激烈反抗日本壓迫 花岡一郎 二郎在糾結中全家自殺
    這兩個女人,左邊的,叫高彩雲,活了82歲;右邊的叫川野花子,死於1930年10月。你肯定要問,一個是漢人一個是日本人嗎?其實都不是,他們都是臺灣高山族賽德克人。高彩雲原名娥賓塔歐託,後改日本名高山初子,抗戰勝利後改漢名高彩雲;川野花子原名娥賓那威。塔歐託是荷戈社頭目的長女,那威是其表姐妹。
  • 國民黨逃臺灣前抓壯丁 致福建出了寡婦村
    1987年,臺灣當局決定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從當年12月20日起,「壯丁」們才陸續回到家鄉。   東山「兵災」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這是杜甫詩中「拉壯丁」的情形。
  • 臺灣令人淚奔的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解謎歷史上的霧社事件!
    《賽德克巴萊》是一部臺灣拍攝的抗日電影,講述臺灣賽德克族在日本統治時代,面對日本對其的壓榨和文化統治,不甘被日本逐漸同化,族長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奮起反抗,重新找回民族血性的故事。   不說電影了,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觀看這部戰爭片,畫面和音樂都非常好,電影所展示的東西也非常令人深思。
  • 周杰倫借款4000萬,臺灣影史最大製作,在內地至今冷門
    臺灣的山地佔據了整個島的大部分面積,也因此造就了生活在山地裡的眾多原住民部落。經過漫長歲月的傳承,就像大家熟知的少數民族一樣,部落也有自己的傳統:男人打獵,女人持家,男孩要砍下敵人的頭顱才能成為男人。緊接著,就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也是歷史的真實事件:「霧社事件」。霧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10月。莫那魯道的部落上正在舉行一場婚禮,一個日本警察來搗亂,和族人發生了衝突,警察被打傷。後來,莫那魯道親自帶人去警局道歉,但那個警察依然上報給了軍方。番人打傷警察是一件大事,莫那魯道深知日本人不會放過他們部落。
  • 四女上吊奇案:四個女人上吊,案情難解,知府抓住真相,揭開謎團
    張王氏20來歲,銀姑10多歲,上吊的繩索拴在一把柳木椅子背上,一左一右而死,屍體尚未移動。四個女人都穿著新衣服,張王氏和銀姑還刻意化了濃妝。集體穿新衣、化濃妝自殺,四個女人同時吊死在家中,這種情形看了令人覺得詭異可怕。陳縣令做了10多年縣令,從未見過這樣的情形。
  • 臺灣人的視角看日本之《賽德克巴萊》
    其實這跟臺灣人口結構的複雜性有一定的關係;臺灣人口中有明末清初遷居的漢人、原著民、蔣介石撤退帶去的外省人、日據時期定居的日本移民。我們常說的綠營獨派就不乏有「皇民子弟」,這些日本後裔對臺獨分子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賽德克巴萊》從側面就反映了日本人對臺灣人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在大陸禁播的原因。
  • 不知道系列——75年發生在雲南沙甸的「霧社事件」
    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改編自臺灣高山族反抗日本管制的(霧社事件)。甲午戰爭戰敗之後,中日籤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臺灣、澎湖等各島,日本人本著殖民臺灣的長久侵略計劃,修鐵路,開郵局,辦學堂,建巷鎮,把臺灣少有的環島平地治理的井井有條。但是對於大山深處尚未開化的番民土著的行政管理倒是不如大清國的劃界管理。
  • 發現日軍戰壕 見證霧社事件慘烈
    霧社事件八十周年前夕,仁愛鄉賽德克族長老昨日回到古戰場踏查,在獵人指引下至馬赫坡古戰場尋根,找到當年日軍構築的安達山戰壕,並發現刻印日本麥酒礦泉株式會社的空酒瓶。霧社事件後,日軍清理戰場,強迫遺族遷至平地,戰壕遺蹟很可能是當年霧社事件唯一完整保留的軍事遺蹟。
  • 尹久先生被抓了壯丁後,使個「障眼法」溜走了
    尹正先生哈哈大笑,的確瞞不過老同學的法眼,此去臺灣,表面是臺灣輔仁大學邀請講學,實則是臺灣道教協會邀請去超度當年那些冤死的壯丁之魂!      蔣緯國先生編著的《國民革命戰史抗日禦侮》顯示,抗戰八年,總共抓了13558493名壯丁。1943年夏天,何應欽召集各省軍、師、團管區司令共計170多名,到重慶復興關中訓團開會。
  • 《賽德克·巴萊》臺灣賽德克族有血性的名族!
    《賽德克·巴萊》講述了1930年代日據臺灣地區時期著名的「霧社事件」,當信仰彩虹的賽德克族,遇上信仰太陽的日本大和民族,兩個族群在臺灣山區爆發衝突,兩軍交戰,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率領族人三百多名勇士對抗日本三千大軍,描寫當地人民反抗日本統治的血淚抗爭故事,涉及時代還原以及激烈的戰爭戲。影片於2012年5月10日正式登陸大陸各大影院。
  • 驚天地泣鬼神的霧社起義(下)
    驚天地泣鬼神的霧社起義(下) 時間:2001-04-10 16:54   來源:   起義時間就定在10月27日。這一天是日本在佔據臺灣過程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遭受義軍重創死亡的日子。臺灣殖民當局定這一天為「臺灣神社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