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正式赴港上市!為什麼有的大企業堅決不上市?

2020-12-14 米宅鄭州樓市微觀察

2019年11月13日,阿里巴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初步招股文件,啟動在香港的上市計劃。

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在香港上市。

2007年11月6日,阿里曾在香港上市,隨後因其私有化改革,又於2012年6月退市。

當時阿里的退市引起了各界的廣泛猜測,如「金融危機說」、「圈錢說」等,但私有化之後的阿里,完成了單純的從買家數量增長到服務體驗升級的轉型。

2013年9月,整合後的阿里再次提出香港上市計劃,當時馬雲提出了「合伙人」方案,即一種特殊的同股不同權,這在當時的港交所的規則中還屬先例,最終因港交所無法接受這種規則,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失之交臂。

時隔6年多,阿里巴巴準備回歸。

1

什麼是同股不同權?

同股不同權(雙重股權)理解起來非常簡單,就是你像原始股東一樣持有股票,但是你不能參與公司決策的投票。

早在1898年,就有美國公司開創了同股不同權的先河,即將發行的股票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優先股具有投票權,而普通股則沒有投票權。

目的就是規避公司創立者被後來的投資者奪權。

馬雲在湖畔花園創業

到了阿里巴巴這裡,馬雲又對這一股權結構做了新的設計。

由於外部融資增多,馬雲和蔡崇信早已不是公司的大股東,現有的股權不能足夠保證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

馬雲團隊便設計出了「湖畔合伙人」制度,即阿里幾位創始的合伙人,享有董事會多數名額的提名權。

舉例來說,阿里巴巴上市以後,一半以上的董事,都需要由合伙人團隊向股東大會提名。

譬如,合伙人團隊向股東大會提名了7個董事會人選,如果股東大會不同意,那麼再提7個人。合伙人團隊擁有提名權,可以無數次地提名,直到通過為止。股東大會有表決權和否決權,但實際上只能從合伙人的提名人選裡表決。

為了保證阿里合伙人決定多數董事的制度不被動搖,阿里的公司章程還規定,如要修改公司章程中的相關條款,必須獲得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所持表決票95%以上通過方可。

也就是說,只要馬雲等管理團隊持股達到5%,阿里合伙人決定多數董事的規則就堅如磐石,難以打破。

而僅馬雲一人,就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就持有了6.2%的股份。可以說,雖然馬雲宣布退休,以馬云為首的合伙人也對阿里巴巴集團擁有絕對的掌控權。

阿里巴巴的這種合伙人制度設計,實際上是AB股同股不同權設計的一次改進,其雛形是羅馬元老院制度。

無奈2013年,在阿里籌備香港上市之時,港交所在激烈爭論之後,認為「所有股東應得到平等對待」的一派佔了上風,不願意將阿里劃入特殊情況。

2

上市的風險

歷史上,股票交易所設計出了AB股(即同股不同權),阿里設計出了合伙人制度。其目的,就是保住公司的控制權,同時也最大限度防止公司被做空後的風險。

金融史上,被做空的公司不計其數,許多巨頭在發展過程中,都經歷過被奪取控制權或被做空的風險。

如特斯拉自2010年6月29日上市以來,持續被美國金融大牛做空,成了號稱史上被做空最多的公司。

新車還沒有出廠,就被媒體抹黑說不具備生產能力;新車交付,被做空機構說有質量問題;司機個人出現交通事故,被媒體放大成製造缺陷;公司財報沒有盈利,被做空機構說撐不過冬天……

做空者Einhorn收到了馬斯克支持者寄來的短褲(做空,英文為short)

對衝基金綠光資本的負責人David Einhorn一直看衰特斯拉,即使在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扭虧為盈,依然堅持不看好馬斯克,可謂執著的做空者。

如果我們留意特斯拉上市以來的股票價格,會發現兩點:

1. 漲幅相當驚人,2011年6月的17美元上市價格,到如今翻了20倍。

2. 波動特別大。

可見,做空特斯拉相當有利可圖。

為了防止被惡意做空,馬斯克也曾在去年8月8日希望以每股420美元的收購價格,總交易規模720億美元的條件退市,差點成為史上規模最大的退市交易。

上市公司要接受監管機構嚴格的審查。

有關公司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消息,都要及時公布。有時候,甚至關乎個人的隱私。

貝索斯的婚外戀被媒體盯上,最後夫妻倆趕緊離婚

如有人想利用貝索斯的婚外情做空亞馬遜的股票,通過《國家詢問報》(National Enquirer)等媒體發布一些桃色新聞。

最終,貝索斯起身反擊,高調宣布和結髮妻離婚,前妻宣布放棄所持股票的投票權,並與貝索斯保持「愉快的朋友關係",支持貝索斯,以此保住了亞馬遜的市值,也挫敗了做空資本。

兩人宣布愉快地離婚

與之相比,其他上市公司創始人的遭遇,未必會有如此幸運。尤其是夫妻店和家族企業,一旦家庭成員爆發醜聞,被媒體揪住不放,被肆意擴大,即使屬於個人隱私,也往往會波及上市企業的股票,給企業經營帶來不可預期的風險。

美國金融市場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專業做空者,他們捕風捉影,或者給出非常詳盡的分析報告,通過媒體和各種途徑製造做空信息,影響短期股票價格從而獲利。

做空機制

著名的做空公司渾水,想必許多人並不陌生。渾水顧名思義就是「渾水摸魚」。

2010年成立之初,就盯上了中國概念股,其手段也並不複雜,即運用一定的調查,發現上市公司真真假假的「缺點」、「疑問」,將這種混雜的信息做成報告,然後通過媒體將這些報告公之於眾。

這種做空是一種完全的商業行為,並沒有什麼不好,也有利於監督、淨化股票交易市場,讓投資者多了一種投資工具。但對於一些經營良好,但不善於應對做空的上市企業,無異於割肉。

如今我們耳熟能詳的公司,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Visa、臉書等都遭遇著機構的巨額做空。

可見,公司上市,不僅僅是跑馬圈錢那麼簡單,還要時刻面臨被做空和喪失控制權的風險。

對於許多上市公司來說,前期未必能夠籌到更多的資本,反而增加了公司的運營成本和風險。

3

那些選擇不上市的公司

瑪氏

成立於1883年的食品業巨頭瑪氏是堅持不上市的公司之一。旗下有士力架、德芙、MM豆、箭牌等知名品牌。

瑪氏的家族董事會成員之一史蒂芬·白吉爾認為(Stephen Badger),保持私有化就保持了公司的競爭力。

私有化的瑪氏管理層,非常了解股東,可以召集股東直接商討問題,方式靈活。

在2008年230億美元收購箭牌時,股東們之間進行了非常簡短的交談,就完成了公司歷史上最大的收購。公司不上市,瑪氏的管理團隊就不必在乎股票的漲跌,也不用太在乎短期的盈利情況。

宜家

全球最大的家具產品零售商宜家,1943年創立至今,70多年,也堅持不上市。它的創始人坎普拉德曾經說過:「宜家永遠都不會上市。」

宜家擁有者認為,上市帶來的透明化必然會阻礙複雜的「宜家體系」的運作,但除此之外,上市也意味著投機,這樣會分散宜家管理者的精力。如果上市,宜家還要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盈利分紅,若不上市這些錢就能成為公司的儲備金,用於研發。

老乾媽

老乾媽上下遊產業鏈帶動了幾萬人就業,但是老乾媽一直拒絕上市。用「老乾媽」本人的話說:「上市就是騙人錢!」。

老乾媽的商業模式是我保證供貨,給你質量合格的辣椒醬,你給我現金,不賒帳,不欠帳,沒有應收款,沒有負債。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是現款現貨,保證了充足的現金流。

老乾媽多年來口味相對穩定,質量有保障。並且將產品價格基本維持在8-13元區間。也成了辣醬行業的參照價, 「低於老乾媽沒利潤,高過老乾媽沒市場」。

作為家族企業,老乾媽的股份分配也非常簡單,兩個兒子,一個51%,一個49%,基本對半。

這些不上市的企業,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就是家族企業,不上市的原因,也不難理解:

第一,家族企業上市後必須定時披露財報,進行改制,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團隊等結構,增加了開支不說,未必有利於企業的決策和運營。

第二,有充足的現金流。在行業內有獨特的價值。對上市需求不強烈。

對於企業來說,上市,還是不上市,沒有絕對的答案。也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上市就意味著公司管理權的讓渡,不上市,也意味著喪失了很多融資渠道和機會。

那些能延續百年,代際傳承的偉大企業,都不在於是否上市,而在於有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和堅持,為世人提供了有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任何時候,適合自己經營的,才是最好的。

更多犀利、客觀、深度的鄭州樓市分析、團購活動、人文教育等,請關注微信平臺《鄭州樓市》,這是一個媒體。

米宅:米宅旗下,專業研究全國房地產的宏觀、前策、戶型、房企、景觀、運行、營銷、成本等領域,有案例、有分析有數據、是你了解房地產、購房置業的好幫手!

相關焦點

  • 周義興:"合伙人"制度下的阿里赴港上市難以兩全其美
    目前,阿里正在求助一家律所準備IPO事項,但尚未聘請投行。對於這一消息,阿里官方對記者表示,目前不予置評。港交所及香港證監會發言人則向記者表示,不對個別事件作任何評論,目前並無最新消息披露。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次阿里赴港上市所遭遇的合伙人制度問題,無論對阿里還是港交所來說都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也就是利益與規則關係的問題。
  • 百度、網易、攜程有意赴港二次上市?阿里或開啟中概股回港潮,這些...
    從股價表現來看,阿里巴巴回港二次上市可謂亮眼:港股上市以來股價漲幅超過20%,並帶動其美股屢創新高,市值增加近千億美元。在阿里標杆示範效應下,多隻中概股亦蠢蠢欲動,據香港某投行人士向時報君透露,近期網易、攜程、百度均有意回歸,與港交所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時報君就此向上述幾家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證,其均表示不可置評。
  • 香港紅起萊囯際投資助力內地企業赴港上市
    香港紅起萊囯際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一個新型金融機構,在國內外擁有多家投資控股、合資、獨資企業、海外上市企業;公司擁有國際資本市場運作的豐富經驗和資本實力,現有員工五十九名,碩士以上學歷三十多名。董事長周起林先生,是一名國際金融專家。
  • 阿里香港上市開盤價187港元 敲鐘的為什麼是這10個人
    穿白色T恤的十個就是這次的敲鐘人阿里香港上市,為什麼是這十個人敲鑼請生態夥伴敲鑼,是2014年阿里赴紐交所上市時的創新之舉,8位敲鐘客戶7位是中國面孔,且都來自電商領域。彼時,外媒描述這家中國企業時,用得最多的標籤就是「電商公司」。五年後,已經沒有媒體再這麼定義它。
  • 中概股現回港上市潮 為什麼是港股不是A股?
    面對美國對中國企業越攥越緊的管制和港交所敞開的懷抱,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開始走上回家路。繼去年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後,網易、京東近日確定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現回港上市潮20年前,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響了上市鐘聲,成為國內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
  • 董明珠回應奧克斯受罰:不合格依然舉報;京東確認赴港上市;騰訊阿里23億拯救華誼兄弟
    (第一財經)【京東確認赴港上市,美銀美林、瑞銀為主承銷商】4月29日,參與京東赴港上市的消息人士確認,京東目前正在安排赴港上市事宜,並且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文件,有媒體報導稱京東擬發行5%股份募資規模250億港元,但上述人士表示,「我們今天早上正在討論該事件,市場傳言的募資額都還沒確定,至於上市的規模要視乎市場環境而定,希望疫情好轉之後募資額會更高一點。」
  • 內地企業為什麼要選擇在香港上市?
    農夫山泉2019財年給股東派息95.98億,2020年3月又派息9億元,帳上還有91.75億的派息儲備,投資者不禁要問了,你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來上市募集資金?可能農夫山泉自己也沒有想好募集資金怎麼花吧,我看招股書,壓根就沒有披露募資用途,那為什麼還要來港交所上市?
  • 企業為何擬相繼赴港上市?4問中概股「回港潮」
    而儘管網易、攜程等公司均對此不予置評,但在外界眼中這股熱潮難擋。有預測稱,在美股上市已經5年的阿里巴巴轉戰中國香港上市,受此影響,今年開始會有中概股開啟赴港上市。至於中概股企業為何對回港二次上市表現出濃厚興趣,專家認為,美國科技行業一直比較發達,此前也有很多中概股赴美上市融資。不過,這幾年已經有一批來自內地的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當地存在一批了解它們的投資者。
  • 復盤網際網路公司赴港潮:上市制度變革成關鍵 中概股回港熱潮大猜想
    港交所2018年推出了史上力度最大的上市制度改革,小米、美團等公司赴港上市潮爆發,對未盈利的科技公司的優待,彰顯了港交所擁抱新經濟企業的決心。 繼阿里巴巴二次上市之後,近期網易、京東即將在港交所掛牌敲鐘,兩筆籌資加在一起達50億美元,是香港資本市場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易。 2018年赴港上市潮爆發後那些已經上市的網際網路企業怎麼樣了?當前時點下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是否會成為長期趨勢,這一次中概股「回歸潮」究竟有哪些不同?
  • 新東方在線赴港上市,正向營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新東方在線赴港上市,正向營收背後的邏輯是什麼?7月17日晚間,新東方在線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確定計劃赴港IPO。緊隨滬江之後,新東方在線成為了第二家在聯交所交表的在線教育公司。招股書顯示,2017年財年,新東方在線總營收從2016財年的3.34億增加至4.46億,淨利潤從5960萬增加至9220萬。在線教育難能可貴的盈利「模範」迅速聚焦了行業的眼球。
  • 沙特阿美這樣的巨型企業都要上市,那為什麼華為集團不上市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一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似乎都想做要上市。即便是全球最賺錢的企業——沙特阿美,也不例外。據報導,在利雅得當地時間12月11日,沙特阿美在沙特證交所Tadawul正式掛牌上市。僅僅幾年,沙特阿美的市值就從1.8萬億美元,一度超過了2萬億美元,從而超過了美國的企業,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企業——即單個企業上市後的市值在全球創新高。要知道,沙特阿美掌握著全球最多的石油資源,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石油開採公司。
  • 百度、網易、攜程有意赴港二次上市?21家中概股符合二次上市條件
    在阿里標杆示範效應下,多隻中概股亦蠢蠢欲動,據香港某投行人士向時報君透露,近期網易、攜程、百度均有意回歸,與港交所就二次上市進行洽談。時報君就此向上述幾家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證,其均表示不可置評。(阿里巴巴港股走勢圖)(阿里巴巴美股走勢圖)據香港某投行人士向時報君透露,在美上市的攜程、網易、百度等多家內地科技公司均有意回港二次上市,並且已經與港交所進行洽談,百度目前已對赴港二次上市進行了內部評估。時報君向上述幾家公司相關負責人進行求證,但均表示不可置評。
  •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面臨五大法律風險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後,可能存在包括「VIE結構」、智慧財產權保護、假貨/商標侵權法律風險、不正當競爭、反壟斷等五大法律風險。T恤正反兩邊分別印著一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和「萬一實現了呢」。此外,還有「ALIBABA·IPO 2014.9」等關鍵元素。 上市當天,穿著這件T恤衫的阿里支持者不時地出現在電視鏡頭裡,紐約街頭播報股市行情的大屏幕,也在持續滾動播出阿里即將敲鐘的消息。 艱難創業 在正式敲鐘前幾個小時,阿里巴巴集團幾名高管分別發表了講話。
  • 百度攜程京東拒評赴港上市,港交所:歡迎所有合規公司來上市
    4月29日有消息稱,百度、攜程在香港二次上市進程在快速推進,近期將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表。另據香港媒體援引路透社旗下IFR的報導稱,京東已以保密形式在香港提交上市申請,擬二次上市。據香港信報稱,京東可能出售最多約5%的股份,預計最早在6月掛牌。
  • 深度丨阿里香港上市焦點十問,到底買不買?
    來源:新浪港股阿里巴巴-SW(9988.HK)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的事件成為了近期市場關注的焦點,其全球發售公開招股計劃已經正式啟動。據媒體報導,公司港股的招股期為11月15日至11月20日,擬發行5億股股份,交易單位為100股,香港公開發售1250萬股,國際發售4.875億股,最高發售價不超過188港元,預期11月26日登陸港交所掛牌交易。
  • 華住計劃赴港二次上市
    北京商報訊(記者 關子辰)在經歷一系列市場傳聞後,華住赴港二次上市一事終於有了下文。9月10日,根據華住集團招股書披露,華住已經申請將公司的股份按照《香港上市規則》第19C章於香港主板上市,同時高盛及招銀國際為此次發行聯席保薦人、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帳簿管理人兼聯席牽頭經辦人。這意味著華住赴港上市邁出關鍵一步。
  • 藍光嘉寶服務登陸港交所 物業企業赴港上市成熱潮
    10月18日,藍光發展旗下物業服務公司——四川藍光嘉寶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光嘉寶服務」,02606.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藍光嘉寶服務以每股37港元股價發行,共計發行4291.62萬股,將募集資金總額14.795億港元。
  • 劉李勝談消費創新企業如何赴香港上市
    近幾年來,它在注重「新經濟」企業上市的同時,也素有歡迎消費創新企業上市的傳統。從2018年小米、美團等多家消費創新企業上市以來,已有更多企業在積極準備。目前香港交易所正在醞釀提高主板市場上市公司的盈利標準,有兩套備選方案:最後一個財年不低於5000萬港元和前兩個財年累計不低於7500萬港元,或者最後一個財年不低於6000萬港元和前兩個財年累計不低於9000萬港元。
  • 坐擁肯德基必勝客多個品牌,餐飲巨頭百勝中國或將赴港上市?
    在瑞幸咖啡引爆中概股信任危機、香港股票市場大開二次上市之門之際,中概股掀起了赴港上市的浪潮。日前又傳出消息,紐交所上市企業、餐飲巨頭百勝中國(Yum China)已經向高盛、中金等投行諮詢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事情。最新消息稱,百勝中國已經秘密遞交了上市申請。
  • 杜家毫與李小加座談:推動湘企赴港上市
    以上圖片均為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新國 攝華聲在線香港4月15日電(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賀佳)今天上午,省委書記杜家毫率團考察香港交易所,並與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座談,就加強湘港金融合作、推動湘企赴港上市等深入交換意見。省領導胡衡華、何報翔參加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