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碼頭探秘》十二折:高山流水覓知音,千古樂侯曾侯乙……戲曲裡...

2020-12-21 湖北衛視

戲曲裡的湖北故事

《戲碼頭》首輪錄像接近尾聲了,現場的觀眾是足足過了把戲癮,而場外的觀眾跟著小戲迷的探班也對《戲碼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戲碼頭》現場探班的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在學習中成長,在了解中沉迷。小戲迷現在已經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戲曲粉絲了,接下來的時間裡,小戲迷會繼續陪伴大家,一同了解更多的戲曲文化!

荊楚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荊地楚天為梨園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寶藏,中國戲曲裡也流傳著許多閃耀荊楚、聞名全國的湖北故事。

今天這一折《戲碼頭探秘》裡,讓我們一起徜徉在荊楚文化的殿堂,共同聆聽戲曲裡的那些多姿多彩的湖北故事吧!

漢陽——高山流水遇知音

古琴臺,位於武漢漢陽龜山西麓,月湖東畔,是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有"天下知音第一臺"之稱。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在這裡偶遇鍾子期,彈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視子期為知音,並相約一年後重臨此地。

不料,一年後伯牙依約回來,卻得知子期已經病故,伯牙悲痛之餘將琴摔壞,決意不復鼓琴,這便是我們所熟知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秦腔《伯牙摔琴》

流行於西北地區的秦腔,也從「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中汲取了靈感。粗獷豪邁、悲壯蒼涼的秦腔會如何演繹「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這個故事呢?

本期第一位登場的名角是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國家一級演員、著名鬚生演員丁良生,他將為大家帶來秦腔《伯牙摔琴》片段。

知音難覓

戲曲舞臺上,能尋到一位知音也是人生幸事。丁良生的知音,就是花臉表演藝術家李買剛。這位在秦腔界被譽為「活包公」的藝術家與丁良生合作十餘年,共同演繹了無數經典劇目。

《伯牙摔琴》的彩排結束後,丁良生觸景生情,迫不及待的撥通了李買剛的電話,兩人相約再合作一把!這真是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高山流水覓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

提到秦腔與湖北的淵源,丁良生說道:

「當年,俞伯牙就是從西北來到湖北,才尋覓到了自己的知音。我也希望秦腔能夠得到更多湖北朋友的喜愛,能夠在湖北找到知音。」

隨州——千古樂侯曾侯乙

之前的節目出現了越王勾踐劍,現在是時候請出湖北省博物館的另一件鎮館之寶了!它就是曾侯乙編鐘!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了2430年的曾侯乙編鐘被發現,震驚了世界考古學界。

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宏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顯示出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明古國」的輝煌見證。

如今,編鐘作為中國文化使者,已涉足全球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佔世界人口約十分之一的人通過各種方式領略了編鐘的神採。

朱世慧和《曾侯乙》

2006年,湖北京劇院以千古樂侯曾侯乙鑄雙音編鐘及其與楚女玉姬的故事為素材,創作了新編古裝京劇《曾侯乙》。楚王賜妻給曾侯乙,協助其鑄鐘,當他為知音的到來而歡呼雀躍時,卻不知新婚妻子鍾玉早已另有所愛。

外有楚國強權壓境,內有家事紛擾難解。這位小國之君,最終憑藉堅定的信念在夾縫中生存,不僅贏得了妻子的真心,還奏響了驚動鴻宇的樂章。一段江山美人曠世傳奇,於幻真幻假亦莊亦諧之間,贏得滿堂喝彩。

本期第二位登場的名角不是別人,正是湖北省京劇院院長、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獲得者朱世慧,他為我們帶來新編京劇《曾侯乙》!朱世慧老師雖然已到72歲的高齡,但在舞臺上,中氣十足、身手矯健,舉手投足盡顯大師風採!

執著傳承京劇藝術

當被問及,為什麼被「曾侯乙」這個角色打動?

朱世慧說:「曾侯乙編鐘展示的不僅僅是當時精湛的冶煉技術和音樂水平,同時也展示了一代樂侯的音樂夢想和為之所做的不懈努力。我的一生是與京劇聯繫在一起的,鑄鐘需要執著,傳承京劇也需要執著。我想,我與曾侯乙在這一點上有著某種共鳴。」

洪湖——紅色傳奇唱天下

在湖北洪湖,有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對聯,「土銃梭鏢驅敵宼,香菱雪藕做軍糧」。洪湖,河道縱橫交錯,是自古以來的魚米之鄉。上世紀30年代前後,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洪湖創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為積蓄和發展中國革命力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歌劇《洪湖赤衛隊》,就是根據當時發生在洪湖的這一段革命故事改編而來。首排於1958年,一經演出,便一炮走紅,被譽為中國民族歌劇的瑰寶。到今年,歌劇《洪湖赤衛隊》正好走過了一個甲子的春秋歲月。

劉丹麗高歌《洪湖赤衛隊》

本期最大的驚喜莫過於臺下的跨界嘉賓劉丹麗登臺獻唱歌劇《洪湖赤衛隊》。甫一開嗓,臺下觀眾驚呼過癮!

河北梆子《洪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的故事不僅在歌劇裡完美展現,也被各大戲曲劇種移植改編,創造很多戲曲舞臺上的經典。河北梆子《洪湖赤衛隊》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一經上演,轟動了全國,成為河北梆子現代戲的經典之作。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藝術家張秋玲,為大家帶來河北梆子《洪湖赤衛隊》。

張秋玲不只是在戲曲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歌唱方面也成績斐然,曾經獲得過全國歌、戲雙棲明星大獎賽金獎第一名。

在談到喜愛的河北梆子時,她說:「歌劇《洪湖赤衛隊》是在湖北誕生的,是由湖北藝術家創作的經典作品,幾十年來,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我們河北梆子移植這齣戲,實際上是打開了另外一扇窗,我希望(這齣戲)能夠得到湖北觀眾的青睞。」

無論是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話,還是曾侯乙編鐘的耀眼風採,亦或是洪湖兒女的機智英勇,戲曲裡的湖北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荊楚文化的獨特魅力。

或在歌舞世界,或在戲曲舞臺,或在影視屏幕,這些荊楚故事薈萃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直抵人心、催人奮進。

這是戲曲的力量,也是文化的力量。

這也是《戲碼頭》最希望看到的。

您是戲曲的知音麼?歡迎給我們留言吧!

相關焦點

  • 我有玉琴溫如許,高山流水覓知音
    此時再縱觀四周,何時從高高的樂壇上到隔壁有小孩的人家裡,傳出的只有鋼琴、吉他這些西洋樂器的聲音?音樂沒有國界和優劣之分,但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卻不該被厚此薄彼至今。而隨著《國樂大典》等國風音樂節目的播出,我們隱隱已經能看到,沉寂多年的中國民樂和樂器將要再度蓬勃興盛起來,衝破外來文化的圍追堵截,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和精彩。
  • 高山流水覓知音,我在武漢等待你
    位於龜山西麓,月湖東畔的古琴臺相傳晉國大夫俞伯牙在此撫琴抒懷樵夫鍾子期能識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幾年後伯牙又路過此地得知子期已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絕弦終身不復撫琴後人感其情誼深厚特在此築臺以紀念這便是「高山流水遇知音
  • 我們的歌:王源成全GAI與偶像合作,鄭雲龍和孫楠高山流水覓知音
    第四對出場的常石磊和鄭雲龍帶來了一首《橄欖樹》,兩個人事先也有約定,如果兩個人能唱出感覺,不用管其他人,直接互選,但是最後兩個人也沒有配對成功,孫楠說第一次聽到鄭雲龍的歌曲就像流水一樣,而自己就是那座高山,正所謂高山流水覓知音,孫楠與鄭雲龍組隊,而王源與善意編曲的常石磊合作!我們的歌:王源成全GAI與偶像合作,鄭雲龍和孫楠高山流水覓知音!
  • 山青青,水長長,高山流水覓知音
    知音沒有了,我以後彈琴給誰聽呢?於是,他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後,就悲憤地摔破了琴,挑斷了弦,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彈琴了,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上面是我根據自己的想像,對這個故事添加了一些細節進行演繹,屬於擴寫吧。細節部分是沒有歷史根據的。
  • 高山流水覓知音——鄭張尚芳的古音之旅
    【讀書者說】高山流水覓知音——鄭張尚芳的古音之旅作者:鄭偉(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古人已逝,其言不存。古音的研究,尤其是秦漢以前的上古音研究,常被認為是一門絕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宋元戲曲史·序》)。如果用同樣的眼光來看中國歷代學術的進展,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小學」都是中華文化史上的標杆。清代「小學」由明末陳第、顧炎武發端,隨後有江永、戴震、江有誥、孔廣森、錢大昕、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等相繼之,可謂燦若星辰。
  • 高山流水覓知音,黃磊:他走了之後,我再也沒有唱過歌
    高山流水覓知音,黃磊:他走了之後,我再也沒有唱過歌黃磊一直是圈內公認情商很高的一個演員,受人歡迎的程度與黃渤不相上下,他的文化和內涵,一直是眾人喜愛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錄製湖南衛視一檔綜藝《嚮往的生活》中,在溫暖的鄉間小屋裡,他與一起參加的嘉賓何炅、謝娜等等一眾人一起聊天談地,娜姐的手機裡放著《年華似水》這首歌,淡淡的旋律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間、耳畔,整個房間都陷入了寂靜和溫馨中,黃老師也輕輕哼唱起了這首歌,陷入了回憶當中。
  • 高山流水覓知音,俞伯牙和鍾子期,因為音樂相知相識!
    我們常用「高山流水覓知音」來形容知己難得、知音難覓的心情。其實最早「高山流水」的典故見於《列子·湯問》中,逐漸這一典故衍生出七十餘個經典形象和數不盡的典義,有時還被用於正話反說的意思。《高山流水》實際是我國十大古琴曲之一。
  • 文人雅士匯名第,國風天籟覓知音
    不過,自古善鼓琴者居多而知音難覓。春秋時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而今幾千年後,在這被譽為「江南第一官廳」的大夫第中,一場以「國風天籟,雅士情懷」為主題的音樂節開幕。雅士匯名地,琴韻只為覓知音。作為2018年若耶音樂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屆「若耶·珠溪音樂雅集」以兩天四場的精彩節目,由著名歌唱家範競馬、著名演奏家陳敏、陳允、顏柯、陳思亮等超過十五位接觸的演奏家、歌唱家呈現中戲藝術的高雅意境,以全景沉浸式試聽體驗的演出方式,多元化地展現中西方音樂,詩歌以及高雅文化的對話與融通。
  • 古琴十大名曲之《高山》:似人間仙境,以曲覓知音
    古琴十大名曲之《高山》:似人間仙境,以曲覓知音 《高山流水》, 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 高山流水覓知音,為一人絕琴聲,鍾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
    是晉國的貴族,伯牙從小的時候就很喜歡音樂,他當時拜著名的音樂家成連為師,成連見伯牙的音樂天賦十分高,就二話不說願意悉心教導他,成連還帶著伯牙到處遊歷,領略大自然的魅力,從大自然中尋找創作音樂的靈感,伯牙也沒有辜負師父的期望,每每都能悟出音樂的真諦,彈起琴來,也是優美動聽,當時很多人都贊他琴聲美妙,琴技高超,但是伯牙知道,沒有人是真正的懂他的琴聲,他自然也不在乎這些人的評價,他也在遊歷的途中一直尋找著自己的知音
  • 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雙雙入選,湖北省博十大「鎮館之寶」!
    隨州市曾侯乙編鐘編磬文化有限公司 曾侯乙編鐘 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年代為春秋戰國時期。鍾架長7.48米、高274米、寬3.55米。
  • 曾侯乙編鐘收藏在哪個博物館 曾侯乙編鐘是哪個年代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編鐘是中國古代大型打擊樂器,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目前收藏於湖北博物館內。
  • 「高山流水」覓知音 古琴文化進曼谷
    古琴藝術家王鵬為泰國民眾講解古琴知識古琴與崑曲的完美演繹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敏):6月9日和10日,《高山流水》古琴音樂會分別在泰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和朱拉隆功大學上演。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是泰國著名高等學府,曼谷中國文化中心與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聯合舉辦古琴音樂會,吸引了大批喜愛中國文化和古典音樂的教授、學者和當地民眾前來欣賞,演出大廳裡座無虛席。朱大副校長普穆通致辭說:「音樂是一門高雅藝術,已經超越了國界,成為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美好事物。
  • 博相府賞海棠、聽雅樂覓知音、品陝菜知唐宴——陝菜探秘第100站
    3月23日,趁著海棠花開,悠悠雅樂,由陝西省商務廳支持與指導,陝菜網聯合大唐博相府酒店,以及眾多陝西飲食文化大師共同發起的陝菜探秘之旅第整場探秘活動分為「博相府賞海棠」、「聽雅樂覓知音」、「品陝菜知唐宴」三部分。讓大家從視覺、聽覺、味覺上享受這場饕餮盛宴,充分感受陝西高端官府宴飲食文化的魅力。
  • 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
    然世間茫茫眾生何處覓知音?一如《高山流水》的故事,俞伯牙山中撫琴,樵夫鍾子期偶然路過竟然能領悟曲中深意,「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從此這兩個地位懸殊之人成為好友。鍾子期死後,俞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再彈琴。世上唯一的知音之人已經不在,對於俞伯牙來說,琴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 高山流水遇知音,相聚愛情島結同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我們相信,在光陰的故事裡,一定會有你們一片纏綿悱惻的空間。握在掌心的愛,願你們的心會緊緊粘合在一塊,交融共舞一生一世。清涼谷真是個神奇的地方,七夕本是愛情纏繞後凝結在一起的一條銀河,對岸便是愛情難以相見相遇的那份執著,高山流水覓知音
  • 七律·知音(竹榭幽齋)
    圖片取自網絡【竹榭幽齋臨屏】七律·知音——依韻夢竹雨荷綠漪一曲高山流水瀑,陽春白雪吐真言。江河千古東風破,日月高懸竇女冤。扁舟一葦悠然渡,散發天涯覓杳痕。七律·知音夢竹豈為浮名多算計,自嘲每被誤人言。一悲或可生頹廢,四顧焉能少屈冤。琴有知音詩有骨,情從直筆誼從源。無須憑弔傷春事,難道離騷寫不煩?七律·知音子麟寂寞時光世上尋,古來感嘆少知音。
  • 《DNF》阿拉德創世季 勇士覓知音
    複製口令碼:u9dnf 戳這裡兌換>>   《DNF》阿拉德創世季勇士覓知音活動來襲。玩家們打開腦洞進行DNF周邊創作參與活動,就有機會活動豪華大獎。即使不參加比賽,參與投票也能獲得一些福利。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DNF共創第六季勇士覓知音活動介紹。
  • 猶如一幅水墨畫散發出幽蘭飄香——《戲碼頭》讓戲曲文化本真也能...
    你是否還記得讓人至今仍然神情嚮往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否還記得記錄著越王勾踐忍辱復國、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劍;是否還記得代表著中國青銅鑄造工藝和古代音律科學巨大成就的曾侯乙墓編鐘;還有被眾多電視觀眾所熟知的搜孤救孤、伍子胥過昭關以及美麗的
  •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編鐘奏響中華文明悅耳之音
    這些罕見的音樂文物中,不僅包括曾侯乙編鐘原件,還有在曾侯乙墓同時出土的編磬、琴、瑟、排簫、竹箎等共九種125件樂器。這些罕見的音樂文物中,不僅包括曾侯乙編鐘原件,還有在曾侯乙墓同時出土的編磬、琴、瑟、排簫、竹箎等共九種125件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