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龍眼大年迎來蜂蜜大豐收!東莞基叔「追花」45年帶動養蜂熱

2020-12-12 大洋網

陽春三月,正是荔枝花盛開時節,米白色的小花綴滿枝頭,繁花似錦。在東莞市塘廈鎮鳳凰水廠附近的荔枝園裡,基叔兩夫妻正在侍弄著100多箱蜜蜂。

基叔名叫黃瑞基,塘廈鎮鳳凰崗社區人。今年是他和蜜蜂打交道的第45個年頭。看著滿園飛舞的蜜蜂,基叔高興地說:「今年是大年,荔枝、龍眼都不錯,加上天氣好,蜂蜜大豐收!」

 

為了保證蜂蜜質量,基叔要等蜂巢板上的蜂房封上蓋之後,才會打蜜,天氣好的話需要5~7天。這樣打出來的蜜糖黏稠度很高,波美度(蜂蜜濃度)約有39~40度。

多年的「追花之旅」,讓基叔對蜜蜂的生活習性了如指掌。「現在是蜜蜂最溫順的時候,天氣好,花蜜多,只要你不堵住蜂巢門口,不要大動作驚擾它們,它們就不會蜇人。」

基叔介紹,現在是今年第三次打蜂蜜,一個蜂箱有4~5板巢脾,每板約產蜜1~2斤,多的一板能產蜜4斤,一個蜂箱一次就能產6~10斤,每一次打蜜量至少有400多斤。這個花季總共能產出蜂蜜2000斤左右,一部分留下自己食用以及送給親朋好友,剩下的蜂蜜都給老客戶直接打包帶走,價格一如往年。

如今,在基叔的帶動下,塘廈一些農戶也養起了蜜蜂,雖然規模不大,但足夠自用。對於「蜂友」遇到的問題,基叔都會把自己的養蜂知識傾囊相授,幫忙解決。他說,這門技術要傳給更多人才有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李直建   通訊員:塘廈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相關焦點

  • 廣東省東莞市2020年本地蜂蜜增產100%
    最近,走南闖北 「追花」的平叔驚喜地發現,今年東莞的荔枝樹繁花似錦,他和另外兩個兄弟一起有60多個蜂箱,最近已經第三次打蜜了,每次產量至少有200多斤。蜂蜜不僅產量多,由於雨水少,黏稠度還很高,「再過一個星期,相隔三四天就能打一次蜜了,產量也達到最高峰。」平叔說,與去年「絕收」相比,今年本地蜂蜜產量增產100%。
  • 看著大豐收卻盼不到甜蜜蜜 蜂農期盼好心人收購蜂蜜
    蜂農悉心照料蜜蜂「今年的蜂蜜是十幾年一遇的大豐收,我產量的蜂蜜是七千斤左右。我老爸有兩千多斤,大哥家四千多斤。」這十幾年難遇的大豐收,產量大增,本該是收穫甜蜜的勞德瑋,卻高興不起來,原本早就該出售了蜂蜜,卻成了勞德瑋手頭上的一個大難題。「世界荔枝看中國,中國荔枝看靈山」,靈山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靈山荔枝與眾不同的品質,2018年靈山荔枝被自治區列為廣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 為什麼養蜂農的蜂蜜滯銷?
    封蓋蜂蜜①蜂蜜供大於求。養蜂是一門甜蜜而帶有經濟收益的門道。其中以蜂蜜產品為主要銷量。隨著養蜂行業的規模化,養蜂人的蜂群數量日益增加,加之全球氣溫暖和,很多蜜源植物都大量如期的開花結果。大量的蜜源植物開花,有著龐大的蜂群數量,自然預示著蜂蜜產品的大豐收。就拿蜜王的意蜂為例,當外界蜜源植物大流蜜到來時,一群加繼箱的15框意蜂強群2~3天就可以取蜜一次,整個大流蜜期一個多月起碼平均可以取蜜5~7次,每箱月平均取蜜不下百來斤。100箱起碼不下幾千斤不等。
  • 厚街本地蜂蜜產量比去年增產100%
    但有花開處,便有養蜂人。走南闖北 「追花」十幾年的平叔驚喜地發現,今年厚街的荔枝樹繁花似錦,綴滿枝頭,他和另外兩個兄弟一起養的60多個蜂箱,最近已經第三次打蜜了,每次產量至少有200多斤。從15歲開始,平叔就跟著父親走南闖北,一路「追花」十幾年,以養蜂為生。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平叔轉行做起了臘腸,最近兩年退休後,平叔便又幹起了「老本行」,以養蜂為樂。
  • 臺灣暖冬不雨 近半世紀首見蜂蜜及荔枝減產逾半
    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暖冬重創臺灣農產,臺灣養蜂協會理事長鄭金昆17日表示,2019年蜂蜜產量恐剩1成,逾60年首見。臺當局「農委會」也稱,荔枝、龍眼開花率剩2成,蜂蜜、荔枝減產過半,近半世紀來首見。資料圖:荔枝。
  • 《尋味東莞》開篇入鏡第一人,羅叔家上萬斤荔枝被搶購一空
    東莞銀瓶山,海拔898.2米。「仿佛一夜之間,東莞最高的山峰腳下,開滿了白色花朵,花蕊中晶瑩的液體,散發出清甜的味道。」兩年前的初夏,《尋味東莞》攝製組走進羅衛國家的果園,拍攝到他養蜂、打理荔枝園的場景。一轉眼,羅衛國家果園裡的荔枝再次成熟。《尋味東莞》也趕在荔枝成熟的季節播出了。
  • 東莞荔枝蜜的「前世今生」
    2018年7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39項)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計35項),東莞共有5項入選,清溪「東莞荔枝蜜釀造技藝」名列其中,成為省級非遺代表。  東莞荔枝蜜釀造傳統技藝是如何傳承至今的?
  • 臺山這裡的荔枝迎來豐收大年!預計價格是……
    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下面的文章裡~北陡鎮是我市的荔枝之鄉再過一個多月第一批北陡荔枝即將上市今年北陡荔枝有望迎來大豐收預計產量將超2萬噸北陡鎮種植的荔枝品種主要有三月紅、妃子笑、糯米餈、桂味、雙肩玉荷包等,
  • 舌尖上的蜂蜜!尋訪中國內陸唯一僅存的百畝連片野生荔枝林
    陽春三月的廉江,荔枝花盛放,荔枝園裡最繁忙的就是蜜蜂,正如楊朔先生所說的「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忘記早晚,有時還趁著月色採花釀蜜。」某天,筆者到中國內陸唯一僅存的百畝連片的野生荔枝林——石城鎮謝鞋山附近的荔枝園採訪養蜂人梁一君,在這裡既領略了蜜蜂的善良與「兇惡」,也感受到養蜂人追花的艱辛與甜蜜。
  • 蜂蜜真假如何辨別? 養蜂專家傳授識別技巧(圖)
    蜂蜜真假如何辨別? 養蜂專家傳授識別技巧(圖)  炎熱的夏季到來了,來一杯冰爽蜂蜜水,不失為一種享受,但市面上蜂蜜有不少摻著糖水,買蜂蜜如何辨別真假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輕易分辨出蜂蜜的真假呢,網上傳的滴紙測蜜、拉絲測蜜,這些民間土法靠譜不?
  • 夏天到了,美味的黃皮、荔枝、龍眼該怎麼辨別呢?
    該如何分別黃皮、荔枝、龍眼。首先,大家吃的時候肯定能夠區別出黃皮、荔枝、龍眼,就如下圖一樣。晶瑩剔透的黃皮,龍眼果此外再介紹怎樣從葉子和花上分辨他們。這三種植物荔枝和龍眼都屬於無患子科,而黃皮屬於芸香科。黃皮是奇數羽狀複葉,黃皮是我國南方果品之一,除鮮食外尚可鹽漬或糖漬成涼果。
  • 廣安追花逐蜜養蜂人 帶「百萬大軍」輾轉全國
    徐小雨 攝四川在線消息(龐開 周娟 記者 劉川 王詩俠)追趕花期、居無定所、起早摸黑……是廣安市嶽池縣嘉陵鄉養蜂人何華東夫妻倆16年來生活的真實寫照。一年四季,他們追趕著起伏的花期跋山涉水,成群的蜜蜂是他們形影不離的忠實夥伴。對於何華東兩夫妻來說,老家嶽池僅僅是他們的一個驛站。
  • 青島萊西:祖孫三代的「追花」養蜂釀蜜情
    走進展廳,四周齊整掛滿展板圖文並茂詳盡「講述」著蜜蜂分類、歷史、國內外分布及蜂蜜製作過程等有關知識;圖文下的臺桌上擺放著蜜蜂標本模型、蜂蜜及其製作的實物、器具,可以讓遊客現場感受中華蜜蜂的特徵與優勢,感知蜂蜜功用及質量優劣,感悟蜜蜂採花釀蜜之不易,感觸「蜜蜂」元素文化魅力。「釀造一公斤蜂蜜,蜜蜂需要採集數百萬多朵花、飛行四五十萬公裡。真了不起!」
  • 石門縣子良鎮養蜂專業戶迎來大豐收
    石門縣子良鎮護城峪村建檔立卡脫貧戶郭繼新養殖的三十桶蜜蜂,迎來了近幾年首次豐收。碧空如洗,白雲旖旎。來到太青山半山腰的子良鎮護城峪村,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蜂箱,擺放在房前屋後綠草叢中,成群的蜜蜂從小小的蜂箱口不斷飛進飛出,忙碌地採花釀蜜,成為太青山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30萬畝荔枝花綻放!央視直播廣州從化荔枝花海和定製荔枝
    趁著驟雨方歇,花農們趕緊將太密的花枝剪去,避免因結果太多而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荔枝果的質量。據農業專家預測,今年是從化荔枝的產出大年,產量可達到5萬噸,均價每斤8塊錢左右。荔枝樹上開花結果,荔枝樹下養蜂採蜜。
  • 詩歌作品 基叔故事: 二哥二嫂
    大年初四,基叔和水佬還有我一起去和美果園因為昨天二哥就說好要去送魚苗他還說到,這一趟二嫂也一同去他們從高速公路開著帶氧氣瓶的皮卡車從鄉鎮魚場來千家萬戶都將得品鮮美煎魚、炸魚、煲魚、燜魚以及打魚湯,魚的做法多種多樣一盤魚不僅是一頓飯菜,還是一道藝術菜餚 卸萬條魚苗也頗為耗時,已不記得送下多少籮筐這時大撈網往水廂裡一撈,還能夠收起滿滿一大網基叔不相信二哥能夠將一車的魚苗撈得乾淨等到臨近網完,車廂放水後,他表示要親自看一番二哥跳下車,基叔就上去仔細檢視
  • 龍眼是桂圓還是荔枝
    桂圓、荔枝、和龍眼,都是有一層表皮,剝掉之后里面都是白白的果肉,果肉也都是甜的,甚至連吃完之後吐出來的核也長得十分相似。小編小的時候就一度對於這三種東西十分迷糊,直到現在還時不時會弄混淆一下。就和蔥、韭菜和藠頭傻傻分不清楚一樣。龍眼是桂圓還是荔枝龍眼是桂圓。
  • 夏至 || 臨泉谷荔枝合作社大豐收
    今年惠州荔枝大豐收臨泉谷荔枝合作社大豐收來臨泉谷休閒度假,我們帶你去荔枝園採摘荔枝,免費吃,管飽。採摘完要購買的,我們低於批發價給你,然後你帶回去送親戚、送朋友。荔枝肉片材料:荔枝五顆、瘦肉100G、芹菜2根、紅辣椒1個、澱粉10g、糖少許、料酒10g、雞蛋清1個、生抽少許;1、瘦腿肉切薄片,加少許料酒、鹽、生抽、雞蛋清和澱粉醃20分鐘;2、配料準備:芹菜寸段,紅辣椒切片備用;3、荔枝剝去外殼,並去除內核備用;4、取鍋熱油,大蒜子爆香鍋,放紅椒和芹菜煸炒幾下,盛出備用;
  • 荔枝、龍眼害人上火?
    炎炎夏日,也正是荔枝、龍眼上市的時節。荔枝、龍眼一直都是嶺南佳果。
  • 暖冬少雨致臺灣農作物不開花 蜂蜜產量或70年來最差
    據臺當局「農委會農糧署」統計,全臺2015年蜂蜜年產量仍有1.17萬噸,之後逐年遞減。2019年1、2月適逢暖冬與旱季,荔枝、龍眼等作物的花蕊未開,導致蜂蜜產量僅剩過去的1、2成,為近60、70年來收穫最差的一年。  蜜蜂對全球環境的貢獻不可抹滅,也對農作物的授粉產生巨大作用。2017年12月聯合國特別將5月20日訂為「世界蜜蜂日」,呼籲人們重視蜜蜂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