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焦方和他搜羅的奇石「滿漢全席」。
奇石園內標價3000萬元的黃龍玉原石。
龍湖奇石文化節產業園的露天展館。
曾經在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經營奇石和玉器生意的北方漢子包焦方如今儼然半個廣東人。2年前,奇石玉器古玩街誕生在龍湖奇石(清遠)文化產業園,他就第一時間入駐,並一口氣拿下兩家店鋪,並一直堅守至今。
近年來,賞石文化和奇石投資在全國奮然崛起,並隨著整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不斷升溫。在賞石界,可以說無人不知道左旗,這個盛產大漠戈壁石的地方,曾經且至今不斷吸引著內地和南方的石友和資本家前往探險、尋寶,像駱柱英等一批廣東賞石界的大收藏家便是從那裡開始走進了瑰麗而燦爛的奇石世界。
包焦方為什麼願意放棄神秘的左旗,選擇孤身南下?一些從未到過廣東的業內人士甚為不解。
2萬多奇石形成集聚效應
早就聽說清遠的龍湖奇石文化產業園裡邊建設了奇石玉器古玩街,已經成為當地一個甚為活躍的奇石交易平臺。儘管離廣州只有一個來小時的車程,然而在認識包焦方以前,記者一直沒有機會前往探秘。
龍湖奇石(清遠)文化產業園位於清遠市清城區洲心收費站前600米處,佔地面積120畝。日前,記者來到這個產業園,才知道園內除奇石玉器古玩街外,還設有龍門石佛、龍湖石林、聚寶盆、靈璧石館、鐘乳石館、奇石藏寶閣等其他七大景點。
奇石玉器古玩街被兩排頗具風格的徽派建築群所包圍。記者掐指一數,發現目前在裡邊至少集結了近30間特色商鋪,掌柜來自全國各地,均是像包焦方這類已經在奇石和古玩玉器界混跡多年的資深業內人士。
包焦方一人便經營了兩間,經過其精心打扮,店內的陳設古味十足,不僅臺柜上的奇石和古玩琳琅滿目,牆上掛著的各種名人書畫亦分外搶眼。
站在一盤全由奇石拼湊而成的「滿漢全席」的面前,包焦方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講起了他和其他老石友那些曾經為一塊石頭在大漠和雪原上風餐露宿、險象環生的故事。也許正是沉醉於這些趣味橫生且有些驚險的小故事,與記者一起隨行的朋友在離開時,都忍不住解囊買幾塊石頭回去留念。
這裡每家店的掌握都有一件自己的鎮店之寶,這也是他們向來客炫耀的主要資本。不過,幾十家小店鋪的藏品與整個園區的藏寶比起來,那可真是小巫見了大巫。
據了解,目前搜羅在整個龍湖奇石產業園區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石古器已達200多種,光藏石就有2萬多塊。記者走進一個個小博物館,就像走進了一個個石頭的小世界,靈璧石、石湖石、松花江石、螢石、英石、黃河石、孔雀石、彩玉石、黃龍玉、芙蓉石、壽山石、黃臘石、鐘乳石、大化石等奇石琳琅滿目,每一件都價值不菲,譬如記者看到的一塊黃龍玉原石,由於造型罕見,石質精美,標價三千多萬。而園區裡邊藏量最多的靈璧石,有的一塊石頭就能成為一座豐富的「園林景觀」,讓人觸目稱奇。
「園區豐富的奇石館藏,為我們這條街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一些掌柜坦承,正是看到了這2萬多塊奇石的集聚效應,他們才相信這個平臺肯定能做起來。
私人石館變身文化公園
事實上,龍湖奇石博物館的建館歷史已經長達十年。不過,其真正在業界響名卻是最近兩年的事。
據了解,這裡原來只不過是一位臺灣老闆玩賞和交流奇石的私人空間。而在全國,這類私人空間多如牛毛。儘管龍湖的館藏奇石規模在廣東名列前茅,甚至曾一度被稱為是廣東最具規模的賞石文化基地,然而,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原來的園主並沒有把這筆豐富的資源用好,「只用來觀賞和作文化交流,業務過於單一,畢竟對於大多數石友和藏家來說,他們對石頭的興趣並不只在於觀賞和獵奇,還在於擁有。」
也許正是基於多年來的寂寂無名,幾年前,臺灣老闆放棄了對這家私人石館的所有權,把它賣給了一家本土投資公司——廣東鈞年投資有限公司。
鈞年投資公司入主後,即豪擲3億元巨資進行了重新盤整和規劃。新的主人其實是一家以經營媒體廣告為主業的公司。一些了解龍湖歷史的業內人士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初時大家對個奇石的門外漢並沒有寄予過多信心,都猜測這2萬多塊石頭什麼時候會以更高的價錢再轉賣給下家。
直到幾年後,經廣東省工業大學規劃設計院重新規劃,一個普通的賞石文化基地,突然搖身一變,成了一家集上遊奇石交易、中遊奇石雕刻加工及石林造景、下遊奇石古玩展覽和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緊接著,各種高端藝術品展覽開始在這裡頻頻上演,而奇石玉器古玩街建成後,一批資深玩家接踵而來,開始在這裡落戶生根。一些業界人士才真正看清這位新主人的新玩法:鈞年投資公司不僅重新定義了這批奇石的收藏價值,而且要把它做成一個完全打通上中下遊的產業鏈。
而包焦方等一批老玩家、老掌柜不遠千裡迢迢來到廣東,除了看好這塊資源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中了新東家的這套新理念。「我們希望在不遠將來,這裡能夠發展成為華南地區真正有影響力的奇石交流和貿易平臺。」包焦方對記者直言,「如果龍湖沒有這個潛力,我們肯定不會堅守到現在。」
奇石產業清遠起航只欠東風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鈞年投資公司的野心並不只是做一個產業園那麼簡單。原因在於,只做一個產業園,在清遠這個地方並不容易。
近十年來,奇石的觀賞和收藏在廣東雖然不斷升溫,但是,作為一個新的產業,仍然有很多不規模和不成熟的地方。譬如,行業標準,交易方式等問題,至今仍然困擾著業內人士的投資行為。何況,奇石鑑賞和收藏一直被看成是「有錢人的遊戲」,特別是對於一些珍藏級別的石頭來說,投資收藏的資金門檻非常高,並不是一般收入家庭能承受的。在一些投資界人士看來,清遠雖有著廣州後花園的美稱,但畢竟不是廣州,作為一個經濟欠發達的三線城市,在離藏家較遠且沒有充分配套產業支持的情況下,要把一個新的產業鏈做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因為這樣,我們希望在目前的基礎上,再拿出10個億,對龍湖奇石文化產業園進行升級再造,把它打造成清遠市龍湖國際奇石文化博覽園,即集上遊奇石鑑賞、交流、拍賣,中遊奇石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下遊奇石主題公園、古雕觀音閣、奇石觀音景觀長廊、奇石古玩展覽、商業和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博覽園。」鈞年投資公司負責人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他們公司做的是一個把奇石產業徹底融入清遠旅遊資源體系的長遠計劃。
在他看來,只有當奇石文化愈來愈成為清遠旅遊資源體系中一個不可替代的元素,與清遠旅遊資源體系中各種文化體系相互融合,才能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不過,這個龐大的投資計劃要落到實處卻並不順利。按照清遠市委、市政府的規劃建議,佔地約510畝的龍湖國際奇石文化博覽園項目位於新城中軸附近南山嶺地塊,目前所有工作都已經按部就班。正在等待當地政府職能部門審批立項及辦證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