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樂三 作品 |
原標題: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優秀成果展東京開幕
近日, 「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優秀成果展」日本展學術研討會在位於東京的日中友好會館召開。
「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優秀成果展」是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到日本展是重要議程之一,旨在增進中日兩國書法家的學術交流,聽取日本同道對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意見和建議,以期中日兩國高等書法教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也是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優秀成果規模性大展第一次走出國門。
為使與會嘉賓對主辦方平湖及陸維釗書畫院有更多的了解,會前觀看了由陸維釗書畫院拍攝的關於介紹平湖歷史人文和項目基本情況的宣傳片。
日本原參議院議員浜田和幸首先代表日本國會、日本人民向來自中國的書法家致以熱烈歡迎。他也是一位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習中文、研習中國書法的書法愛好者,認為日本人能夠從中國文化中汲取營養,得益於中國書法的記錄。
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戴家妙簡單地介紹了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在中國美術學院創立至今有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60年代,在潘天壽、陸維釗先生的努力下,書法專業首次在中國創立,1963年、1964年兩屆共招收五位本科生;第二階段開端於1979年改革開放、中國高考制度恢復後,由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先生主持,劉江、章祖安先生協助下招收了第一屆五位研究生;第三階段從2001年4月1日中國美術學院在全國率先成立書法系開始,到目前中國國內有200個院校開設了與書法相關的專業。日本書法家與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深厚淵源:在中國書法高等教育的三個階段當中,有經過統計,大概有50多位日本留學生在中國美術學院或進修,或留學,也有攻讀博士的。中國美術學院跟日本的大東文化大學、筑波大學、岐阜女子大學、東京藝術大學都建立了合作交流的關係。所以這個展覽能到東京來展示中國當代書法高等教育的現狀,是很有意義的。
大東文化大學副校長、著名書法家河內利治自1981年起在中國美院書法系留學,師從沙孟海先生,與陸維釗先生主持招收的第一屆五位書法專業研究生共同學習。他向與會嘉賓展示了自己珍藏的1981年第三期《書法雜誌》,封面上有章祖安的親筆題字:「河內君惠存」等。河內利治深情地朗誦了由陸維釗先生的五位研究生共同撰寫的追憶文章《藝苑推三絕書林想百圍——懷念導師陸維釗先生》片段,他說:「陸維釗老師招收的第一屆五位研究生,剛開始上課,他就躺到病榻上去了,所以沒辦法給五位研究生上課。當時章祖安老師給我的《書法雜誌》我也讀過,但是不太了解,現在讀下來,了解到陸維釗老師對中國高等書法教育的貢獻,非常非常偉大。謝謝陸維釗老師開創了中國高等書法教育,很幸運我當時能跟這五位研究生一起學習。」
書法教育應當先堅守傳統還是先注重創新?與會嘉賓針對中日兩國書法教育的不同特點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西日本書道會會長師村妙石回憶了自己與中國對外友協和日中友好協會相關人員的意見交換。「中國的有關人員表示中國對青少年進行非常嚴格的古典書法訓練,同時對日本青少年的書法自由奔放這一點表示讚賞,這使我感到非常意外和吃驚。那時我表示有一些不贊同的意見,我覺得日本青少年自由奔放的表現不一定正確,應該像中國一樣尊重古典、臨摹傳統的東西,後來又去看了廣州中小學生的臨摹學習現場,還是覺得書法家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儘量打好堅實的基礎,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後再像陸維釗先生那樣自由發揮,才能成為大家。」
現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的博士生淺野泰之談了在中國學習書法的體會,他說:「中國從本科生開始就要求會寫字,而且要寫得很好。我覺得我去中國留學非常正確。」
此次學術研討會,與會的中日書法家暢所欲言,對兩國的書法藝術和書法教育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討。尤其在高等書法教育方面提出諸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對中日兩國高等書法教育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劉江 作品 |
袁恩東(高校青年學子) 作品 |
(責編:赫英海、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