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前11個月過去後,乘用車廠商銷量排名也正式公布,前十五榜單中漲跌各佔半,整體變化較大。即使剩下最後一個月銷量未能確定,但目前年度排名也能基本成型。
整體來看,南北大眾和上汽通用佔據前三甲的地位不變,三大自主車企表現亮眼,日系車企基本實現同比增長,合資豪華車企增長較快。而在前十五名單中,僅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和北京現代跌幅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乘聯會數據)
前三甲不變
如無意外,一汽-大眾、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將繼續成為中國市場年度銷量前三大乘用車企。不同的是,一汽-大眾實現逆勢增長,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則持續下滑。
2018年上汽大眾年度銷量超過一汽-大眾奪冠,兩家車企均超200萬輛;2019年在保持200萬輛水平下,一汽-大眾實現反超。進入2020年,兩家車企出現分化,上汽大眾「跌跌不休」接近兩成的跌幅,而一汽-大眾將成為今年唯一一家超200萬輛銷量的乘用車企。
乘聯會數據顯示,一汽-大眾前11月累計銷量達187萬輛,同比增長1.4%,佔據高達11%的乘用車市場份額。大眾汽車品牌依舊是一汽-大眾的銷售主力,寶來、速騰、邁騰、探嶽均在各自細分市場上取得增量;「捷達」獨立後主攻中低端市場;奧迪品牌則在豪華車市逆勢增長的大環境下,也取得銷售增量。可以說,一汽-大眾憑藉完整的品牌及產品布局,繼續在市場上領先。
上汽大眾從年銷200萬輛的巔峰期迅速滑落,今年出現兩成跌幅,遠超8%左右的市場平均水平。斯柯達品牌持續低迷並不是主因,上汽大眾大眾品牌表現不力或許更值得關注。其一,帕薩特中保研風波導致品牌口碑下滑;其二是新投放產品以及改款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疲軟。
上汽通用在2018年也曾接近200萬輛水平,去年跌幅達18.7%,今年跌幅也較大。前11月,上汽通用累計銷量124.4萬輛,同比下滑8.3%。擁有雪佛蘭、別克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讓上汽通用早些年迎來持續高歌,但存量競爭下,上汽通用進入「以價換量」維持銷量的狀態,加上三缸機的激進策略,導致企業銷量下降較快。雖然企業經過調整後近期也迎來銷量增長,但暫時也無法彌補此前挖下的巨坑。
三大自主車企亮眼
汽車市場持續下滑,吉利、長城和長安並沒有丟掉位置,通過後半程發力,也有望迎來年度銷量增長。
吉利汽車繼續穩守車企第四位置,前11月累計銷量達110.5萬輛,同比下滑6.1%。今年吉利推出了ICON、星瑞等新車,以及在領克品牌銷量增長下,吉利有望達到去年相同水平。
長安汽車是今年增幅最大的自主車企,憑藉CS75系列、逸動車型以及UNI系列的增長,長安汽車實現前11個月26%的增幅,排名也從去年的第8位上升至第6位。
長城汽車在乘用車方面稍顯不力,但在最後一個月的發力下,也有望達到去年相同水平。全新哈弗H6、哈弗大狗以及歐拉品牌等新產品投放後,長城汽車已連續兩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
日系車企明顯增長
除東風日產外,另加四家主流日系車企也將實現年度增長,特別是豐田,今年其增長趨勢明顯。
在軒逸車系的熱銷下,東風日產跌幅進一步收窄,11月「新老」軒逸合計銷售了6.5萬臺。東風日產前11月累計銷量106.8萬輛,同比下滑7.1%,第5位的排名不變。
在雅閣、思域、CR-V車型熱銷下,本田兩家合資車企有望均實現年度銷量轉正。
豐田兩家合資車企基數相對較低,但今年增幅較大,主要得益於TNGA架構下換代車型,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其中一汽豐田1-11月累計銷量70.4萬輛,同比增長7.4%;廣汽豐田累計銷量68.6萬輛,同比增長13.9%。
豪華車企增長較快
近年來整體豪華車市場持續繁榮,一二線豪華品牌保持強勢增長趨勢。而在剛過去的11月份,豪華車零售同比增長27%,環比10月增長5%,實現保持多月雙位數增幅。
在此情形下,北京奔馳、華晨寶馬也有望首次擠進年度前十五排名。其中北京奔馳前11月累計銷量已達56.8萬輛,同比增長9.2%;華晨寶馬前11月累計銷量為55萬輛,同比增長12.6%。
三家車企跌幅較大
除上述提到的上汽大眾外,上汽通用五菱和北京現代在2020年也下滑較快。
乘用車板塊表現不力,導致上汽通用五菱出現20.8%的跌幅。MPV整體市場份額不斷下降,原寶駿產品線表現低迷,因此上汽通用五菱也尋求品牌轉型,陸續推出新車系產品,並在微型電動車領域發力。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實現月度銷量增長。
北京現代前11月累計銷量44.4萬輛,同比下滑28.8%,遠超市場平均跌幅。下半年,全新索納塔、全新伊蘭特陸續上市後,北京現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才得到增強,但要擺脫下滑的困境,仍需進一步觀望。
經過11個月的苦戰後,車企年度排名也能基本確定,日系和豪華車企增長成為亮點,自主車企穩守位置,而上汽大眾兩成跌幅是比較意外的結果。2020年跌下神壇的上汽大眾,明年會進行怎樣的調整及走勢如何,也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