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論壇丨兩手出擊,俄羅斯繼續加強北極戰略

2020-12-16 新民晚報

俄羅斯總統普京日前籤署命令批准《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這一最新政策有何特點?對北極地區和國際形勢將產生怎樣影響?本報特請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長助理趙隆做詳細解讀。

圖說:在北極地區活動的俄軍士兵。 GJ圖

北極新政策有三大鮮明特點

:這一政策包含哪些基本內容,有哪些特點?

:2008年以來,為應對北極快速變化帶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俄羅斯先後出臺了三份綜合性北極地區發展規劃,包括《2020年前及更長期俄聯邦北極地區國家政策基本原則》、《2020年前俄聯邦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戰略》、《2020年前俄聯邦北極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綱要》。此次《政策》不但重申了俄在北極利益,還明確了俄屬北極地區發展目標、主要方向和具體任務,對政策執行的制度保障和績效評價等作出規定,是新時期指導俄北極開發和利用的戰略性文件。

與俄羅斯此前的北極地區發展規劃相比,此次出臺的《政策》有三大特點:首先,凸顯俄北極戰略規劃的系統性。由於北極開發的政治、安全、經濟和社會聯動性,俄近期密切出臺政策文件,強調發展目標、節點和路線上的協調互補。例如,俄政府於去年底剛剛公布《2035年前北方海航道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制定了11個重點發展方向和共計84項具體措施,強化北方海航道在俄北極開發整體戰略中的特殊意義。據悉,俄還將陸續出臺包括《俄屬北極地區特殊經濟地位聯邦法案》、《2035年前俄羅斯北極地區發展戰略》以及俄北極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支持的國家綱要等文件。

其次是強調俄北極開發利用的緊迫性。《政策》突出了俄北極地區面臨的內外挑戰,以此強調開發利用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外部挑戰層面,強調部分國家試圖規避或改變涉北極活動的國際條約,增加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甚至抹黑和阻礙俄在北極的合法活動。而在內部挑戰層面,提出人口減少、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水平低下、醫療服務短缺等是主要威脅,強調通過發展應對上述挑戰。

最後是重視政策執行的有效性。《政策》特別規定了績效評價方式,包括人均可預期壽命、淨流入人口數量、新增就業崗位和就業率、平均收入水平、吸引外資規模、資源經濟佔比等多種可量化指標,嘗試彌補俄北極政策執行層面長期存在的短板。

北極對俄意義遠超其他國家

:北極基本政策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推出的,主要有哪些考量?

:目前,北極事務已從單一科研驅動逐步轉向包括保護與開發、博弈加合作的「多輪驅動」形態。在政治層面,北極國家間政治博弈對地區和國際秩序產生傳導效應,潛在的北極軍事化風險也成為和平與穩定的挑戰。在經濟層面,因融冰加速出現的北極資源開採、航道利用等機遇吸引全球目光,北極的大規模開發利用與國際合作逐步步入啟動期。在此背景下,《政策》的出臺體現兩方面考量。

一方面,繼續加強北極開發的主導權。例如,通過機構改革加強政府對北極開發的垂直掌控,對北極發展國家委員會進行架構調整,重新組建「俄聯邦遠東和北極發展部」,避免因部門利益出現的惡性競爭。俄還藉助法律和行政手段強化本國企業、技術和人員的參與度。《政策》特別強調俄屬北極地區發展的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安全,再次凸顯其鞏固北極開發主導權的意圖。

另一方面,增強能源項目和航道開發的綜合效應。在政府大力推動下,俄北極能源開發的國際合作駛入快車道。例如,俄將與中國、日本和法國公司共同開發年產1980萬噸的「北極液化天然氣二號」項目。此外,普京指出,復興北方海航道是俄屬北極地區發展的首要任務,並提出到2024年將航道貨運量提升至8000萬噸。在國家投入和能源運輸產業的帶動下,北方海航道的總貨運量和總航次上均實現了跨越式增長,2019年的總貨運量達到了3150萬噸,近3年內的增幅高達430%。

但是,由於俄政府和企業是油氣項目和航道開發的主要受益者,經濟紅利的本地化不足備受詬病。北極地區居民對於交通運輸、居住醫療、教育服務等方面的升級具有強烈需求。由於地廣人稀和單一性的產業結構造成投資成本過高,僅依靠財政撥款的開發模式難以取得實效,《政策》希望繼續通過具有規模效益的大型項目帶動社會發展,特別是具有較高經濟回報的資源類開發項目。

北極對於俄羅斯的意義遠超其他國家。俄不但是面積最廣袤的北極國家,還擁有近200萬北極土著人居民,社會發展相對落後但資源稟賦突出。俄屬北極地區的天然氣開採量佔全俄開採量的80%,石油開採量佔全俄的60%,貢獻了超過20%的GDP增長和22%的出口比重,北方海航道等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也具有重要戰略功能。因此,俄羅斯特別重視發掘其政治、經濟、法律和安全的綜合功能,以增強實質性存在推進北極開發利用,確保北極成為俄全球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安全與發展是政策兩大支柱

:近年來俄羅斯加強了北極地區軍事力量和基礎設施投資。如何看待這「兩手」?

:安全與發展是俄北極戰略兩大支柱,二者相輔相成。由於北極在冷戰期間曾是東西方對峙的前沿,俄向來重視北極地區安全屬性。在此前的戰略和政策規劃中,俄都將北極國家安全和地區發展並列為優先方向,並在近期從多個方面推進北極「藍色圈地」活動。

在軍事層面,俄羅斯2013年以來在北極地區新建了475處軍事設施,總面積超過71萬平方米,用於部署相關部隊、武器和軍事機械,並重建了北極地區19個空軍基地,包括部署「道爾-M 2DT」短程防空飛彈系統和S-400中遠程反導系統。俄防長紹伊古表示,俄軍59%的現代化武器已完成在北極地區的部署,大規模的軍事設施建設在北極國家的歷史上前所未有。根據《政策》規劃,俄將繼續組建部署北極常規部隊和海岸警衛隊,完善北極地區防空系統,提高對北極水域上空域的監控能力。俄還提出在2026年前建造5艘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在2032年前建造3艘新一代「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打造世界最大規模的核動力破冰船隊。

此外,俄加強北方海航道的安全管控,通過法律要求外國軍艦至少提前45天提交航行申請,提供軍艦的路線和通行時長、艦船主要參數,並配備俄羅斯領航員,在程序上限制外國軍艦進入北方海航道及其鄰近海域。

在法律和科學層面,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於去年會議部分通過了俄羅斯北冰洋大陸架劃界案。俄雖然在劃界修正案中採取積極姿態承認和化解與其他國家的爭議,但仍強化北極外大陸架範圍擴展。同時,俄北方艦隊測量船「地平線」號於去年10月完成了為期65天長達1.3萬公裡的海底勘測任務。俄將根據此次勘探結果針對巴倫支海和喀拉海進行繪圖,從而確定俄島嶼的海岸線和領海界限,鞏固其相關法律主張。

俄處理北極事務的前提還是維護自身主權和主權權利。俄將堅持以加強管控和利益拓展為核心的戰略取向,增強海上搜救機制與軍事化部署,通過自然資源開發的經濟社會收益,鞏固其在北極的實際存在和能力優勢,藉助北方海航道復興改變其海權狀況,努力成為綜合實力居首的北極大國。

北極和平穩定總態勢未改變

:隨著近年美俄不約而同將目光移到北極,這裡將會成為兩個大國新的角鬥場嗎?

:在歐巴馬政府時期,北極曾是美俄合作的示範區域之一。即使在克裡米亞事件後,雖然美國對俄從事北極開發的企業進行技術和融資限制,但兩國在北極傳統安全領域仍保持了相互克制,特別是在北極理事會框架內以及海空搜救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進展順利,同為北冰洋沿岸國的身份也確保兩國在北極治理問題上立場趨近。

但是,隨著國際格局演變對於北極事務的映射增強,美俄衝突常態化的負面影響逐步滲透至北極地區。例如,美國務卿蓬佩奧在去年的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上提出,「北極已經成為全球力量和競爭的新舞臺」,將俄加強管控和經濟發展的活動視為挑釁行動和侵略性模式,號召其他北極國家警惕俄羅斯的北極野心,兩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針鋒相對也激化了美俄在北極安全事務上的交鋒。對於美國而言,雖然白宮提交的2021年預算草案提出撥款5.55億美元資金,用於海岸警衛隊建造第二艘破冰船,但由於俄近年來加快其在北極地區的能力建設,美俄北極活動能力與實力差距不斷擴大。因此,美國希望通過政治工具強化北極地緣競爭格局,塑造俄羅斯的北極威脅論,從而遏制俄北極的軍事化部署和安全管控進程,避免俄在北極事務中對美形成壓倒性優勢。

雖然部分國家逐步加快北極地區的軍事化部署,以及相應的艦船和軍事裝備提升,但北極和平與穩定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北極傳統安全領域爆發衝突的風險遠低於冷戰時期。同時,在共同身份和利益的驅使下,美俄在北極的全面對抗格局也難以形成。例如,為了應對不斷增加的航運需求,確保北極海域的航行安全,美國與俄羅斯於2018年聯合制定了針對白令海峽的雙向航線系統,並作為議案提交給國際海事組織(IMO)。根據協議,兩國在白令海峽建立6條雙向航線和設立6個航行警惕區,指示來往船隻躲避淺灘、礁石和航線外島嶼,從而減少海上受損或發生海難的風險,這套雙邊航線由各國船舶自願執航。

總體而言,隨著氣候變化的持續影響,北極自然變化帶來的政治、安全、經濟和科學價值將持續顯現,包括美俄在內的北極國家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將在北極事務中持續投放資源,但相關競爭將主要建立在北極的發展視角之上,體現在現有治理框架內的有限政策和行動博弈,北極再次成為大國衝突前沿地帶的可能性較小。

相關焦點

  • 北極熊俄羅斯是如何爭奪北極霸權的?
    1941年,蘇聯在新西伯利亞群島上的利亞霍夫群島建立北極站,宣布了俄羅斯對這一系列群島的主權。在二戰之前,蘇聯基本完成了對於俄羅斯北部邊境上北冰洋群島的佔領,獲得了向北冰洋繼續拓展的前進基地。2009年7月26日,加拿大聯邦政府公布《加拿大北方戰略:我們的北方、我們的遺產、我們的未來》,宣稱對北極地區擁有主權,並提出地區發展策略。雙方在北極地區的火藥味愈加濃烈。圖/俄羅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國旗面對加美等北約國家的步步緊逼,俄羅斯人在經濟與軍事兩方面全力拖進北極戰略。
  • 北極熊俄羅斯是如何爭奪北極霸權的?|蘇聯_軍事|北冰洋|西伯利亞|...
    1941年,蘇聯在新西伯利亞群島上的利亞霍夫群島建立北極站,宣布了俄羅斯對這一系列群島的主權。在二戰之前,蘇聯基本完成了對於俄羅斯北部邊境上北冰洋群島的佔領,獲得了向北冰洋繼續拓展的前進基地。根據1926年4月15日蘇共中央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決議,除前蘇聯政府承認的屬於他國領土之外,那些從前蘇聯北部到北極點的北冰洋地區的所有已發現和未來有能力發現的土地、島嶼都屬於前蘇聯的領土。
  • 角力北極 俄加強北極軍事建設
    對於俄羅斯來說,由於目前俄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關係隨著烏克蘭問題的久拖不決而降至冰點,北約及美國在政治經濟領域又不斷對俄施壓制裁,因此,北極地區對俄羅斯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政經突破口。軍事方面,北極地區作為戰略制高點,既俯視著歐洲、亞洲、北美洲,又連通著大西洋、太平洋。因此,北極地區的軍事航道、飛彈彈道、通信信道具有極大的軍事價值。正是出於這一考慮,俄美等國紛紛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存在。
  • 能源轉型趨勢下俄羅斯的北極能源戰略
    北極地區天然氣產量佔俄天然氣產量的90%以上,俄羅斯將北極大陸架和難採儲量視作維持本國油氣產量的重要資源接替,尋求改變現有出口重心在歐洲的貿易格局。俄羅斯還希望北極豐富的油氣資源能夠吸引國際投資,提振地區經濟。此外,俄羅斯並重北極地區天然氣制氫的發展,氫能在其能源戰略以至北極發展中的角色將愈發重要,俄羅斯有意通過發展氫能產業獲得能源和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
  • 俄羅斯:抓住北極機遇 強化軍事存在
    但在聖彼得堡第五屆「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的會場裡,多國政要、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正在熱火朝天地討論有關北極開發、利用和保護等議題。普京參會凸顯會議的重要性今年是俄羅斯第五次舉辦「北極—對話區域」國際北極論壇,會期為4月9日至10日。作為論壇的東道主,俄羅斯總統普京每年都來參加,並作主旨講話,凸顯俄羅斯對北極地區的強烈關注。
  • 俄羅斯空軍出擊北極!極度接近美國領土,美軍緊急攔截發生對峙
    近日,俄羅斯空軍在美國海域周邊,做出一個大動作!俄軍超音速戰略轟炸機,遠航北極,接近美國海域!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多次表示,開發北極是俄羅斯當今重要的任務。但這勢必與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西方盟國發生直接競爭。而許多經濟利益潛力極大的海區,恰好距離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不遠。
  • 以俄「北極戰略」視角看北極地區博弈
    而世界各國也紛紛制定各自的北極戰略,加強對北極資源的開發,強化北極地區軍事存在,北極地區博弈日益激烈。俄「北極戰略」背後的北極地區博弈俄羅斯提出北極領土擴張主張後,引發了世界多國尤其是北極國家的強烈反應,各國積極謀劃本國北極戰略,保護本國北極利益。
  • 俄羅斯出臺新版國家北極戰略
    (二)俄北極地區發展和國家安全保障現狀評估 戰略第二部分從北極對俄羅斯的重要意義、上版國家北極戰略的實施成果、北極地區面臨的威脅挑戰,以及國家北極管理體制調整等方面,對俄羅斯北極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國家安全保障現狀做出全面評估。
  • 美俄新一輪爭奪開始,美緊隨俄羅斯加強北極軍事部署
    俄羅斯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在北極地區的頻頻動作,終於讓美國坐不住了,因為北極是俄羅斯飛彈打擊美國的最近線路,更不用說這裡還有著令各國都十分眼饞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還有足以改變世界航運格局的航道。不過,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分析過,在美國和北約的圍堵下,北極現在就是俄羅斯突破圍堵,走出困境的一步好棋,俄羅斯怎麼會被美國這麼一招就輕易嚇到,畢竟俄羅斯也不是被嚇大的。估計美國也知道自己的這種警告,對於俄羅斯而言那就是白費力氣,但又不能就這麼看著俄羅斯真把北極地區收入囊中,那就只能自己也在北極地區加強軍事力量了。
  • 2021年俄羅斯將接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任期兩年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即將擔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這是一個被稱為「北極政府」的國際組織。11月25日,俄羅斯官員介紹了俄擔任該組織主席國的工作重點。俄羅斯將專注於北極地區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堅決主張該地區不應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熱點。
  • 第三屆北極國際論壇在俄召開 聚焦北極生態
    國際在線報導 第三屆北極國際論壇當地時間24日下午在俄羅斯北極城市薩列哈爾德市開幕。來自世界各國近400名政府高官、專家學者共同就如何保護北極生態環境展開討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論壇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本次論壇的主辦方——俄羅斯地理協會第一副主席、俄羅斯總統北極南極國際合作事務特別代表齊林加羅夫表示,將本屆論壇放到北極圈上的薩列哈爾德市召開並非偶然。他說:「考慮到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是「北極生態安全」,所以選擇在薩列哈爾德召開並不是偶然。這座城市位於俄羅斯最主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亞馬爾半島。
  • 俄羅斯最大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服役,美國加強在北極軍事部署...
    那麼,北極地區近年來為何成為美俄博弈的新戰場?未來美俄雙方在北極地區的較量還將如何演變?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曹衛東、滕建群為您深入解析。資料圖:俄羅斯「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據報導,除「北極」號之外,俄羅斯還計劃建造四艘該型核動力破冰船。
  • 俄羅斯批准聯邦北極地區發展戰略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批准聯邦北極地區發展戰略。文件確定近15年北極圈外區域開放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其中優選方向有:生態、社會領域、提升經濟和國家安全。     12月末前,政府應提交實施既定任務的詳細計劃。其中,2035年前,液化氣生產計劃增加到10倍,北極海路運輸量幾乎增加3倍,平均工資最少應上漲一倍。
  • 俄羅斯強化北極軍事部署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5日籤署政令,批准《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這份文件說,俄羅斯已經在北極地區組建一支常規部隊以及海岸防衛體系。《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5日起生效。
  • 俄羅斯拓展北極利益 安全發展並舉
    俄羅斯出臺新北極基本政策,內容涉及社會、經濟、基礎設施發展目標等——拓展北極利益 安全發展並舉■海鏡 解放軍報2020年3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籤署命令,批准2035年前俄羅斯聯邦北極國家基本政策,涉及俄北極地區社會、經濟、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目標等多項內容。
  • 俄羅斯強化北極地區力量部署
    2021年,俄將進一步在北極地區部署新型戰鬥機和直升機,並完善駐軍指揮系統和通信網絡部署,從而成為首個在北極地區部署空中力量的國家。從總體看,俄羅斯強化北極軍力是其目前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冷戰時期,蘇聯為了更好地與美國爭奪霸權,曾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蘇聯解體後,經濟低迷的俄羅斯無奈放棄了大部分的海外軍事基地。
  • 第十屆「北極:現狀和未來」論壇在聖彼得堡開幕
    新華社聖彼得堡12月10日電(記者魯金博)第十屆「北極:現狀和未來」論壇10日在聖彼得堡開幕,論壇以「會場+遠程」方式舉行。來自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約1000人參加論壇。論壇議程包括討論2035年前北極地區發展方向和目標以及發展戰略等問題。
  • 沒有懸念,俄羅斯選出最重要的北極開發夥伴國
    選定中國為最重要的北極開發合作夥伴國,此前便有先兆。今年4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聖彼得堡舉行的國際北極論壇上就曾表示,俄羅斯為開發北極尋求中國支持,因為中國有經驗。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總裁阿列克謝利哈喬夫此前曾透露,日本對參加北方海路航行發展表現出了極大興趣,該國代表團在2019年東方經濟論壇框架內受邀參與北方海路發展會議。不過,羅金斯基稱,俄羅斯科學院沒有接到與日本展開那種協作的任務。雖然所有國家都願意進行合作,但只有中國最貼近實務。
  • 加拿大與美國「唱反調」,歡迎中國參與北極事務
    ,加拿大對中國表示歡迎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5月10日報導,在兩國存在激烈爭端的情況下,加拿大越過美國,在北極問題上與中國站在了一起。 上周五(10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所在的自由黨資深議員安德魯·萊斯利(Andrew Leslie),在上海舉辦的北極事務相關論壇上表示,加拿大對有機會與中國在北極合作表示「歡迎」。該論壇也被認為是在中國舉辦的史上最大規模泛北極會議。 萊斯利表示:「對加拿大來說,與那些不那麼靠近北極、希望在共同利益區域與我們合作的國家進行接觸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 北極「新開發時代」
    圍繞油氣資源開發,北極國家大都制定了本國的能源開發政策。埃克森美孚、殼牌、英國石油公司、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俄羅斯國家天然氣公司、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義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國道達爾石油公司等國際石油巨頭已將北極油氣資源開發列入戰略發展規劃,並組成戰略聯盟,合作開發北極油氣資源。  此外,北極的漁業資源也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