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2020年最後一個月在北極地區的頻頻動作,終於讓美國坐不住了,因為北極是俄羅斯飛彈打擊美國的最近線路,更不用說這裡還有著令各國都十分眼饞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還有足以改變世界航運格局的航道。其實,隨著北冰洋冰層的融化,世界大國在這裡的競爭日趨激烈,美國在近幾年更是一直在評估在寒冷地區駐軍的可行性。
在俄羅斯宣布將北方艦隊升級為第五軍區之後,美國先是在俄羅斯邊境附近來了一次「大象漫步」,目的就是警告俄羅斯,我盯著你呢,別再有更多動作。此次「大象漫步」,美軍一口氣出動了30架戰機,其中18架是F-35A戰機,剩下的是F-16戰機,這30架戰機和2架空中加油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艾爾森空軍基地升空後,就直奔俄羅斯邊境,絲毫不掩飾自己的意圖。
不過,我們在之前的文章裡分析過,在美國和北約的圍堵下,北極現在就是俄羅斯突破圍堵,走出困境的一步好棋,俄羅斯怎麼會被美國這麼一招就輕易嚇到,畢竟俄羅斯也不是被嚇大的。估計美國也知道自己的這種警告,對於俄羅斯而言那就是白費力氣,但又不能就這麼看著俄羅斯真把北極地區收入囊中,那就只能自己也在北極地區加強軍事力量了。
所以,在出動戰機先表明態度之後,就有美國軍方的官員向媒體透露,五角大樓可能在2021年初公布對北極軍事基地的評估結論。五角大樓把北極基地稱之為「北極戰略港口」,這個評估報告就是在呼籲五角大樓與美國海岸警衛隊以及海運局進行合作,在北極地區尋找一個或多個戰略港口,作為美軍在未來駐軍的地點,因為在美國看來,北極地區已經成為「未來大國競爭中的新興戰略咽喉要道」。
不過,這些港口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建的,按照評估報告的要求,每個「戰略港口」都需要滿足的一定的條件,比如說至少能夠容納一艘美國海軍的軍艦,或者是海岸警衛隊的艦艇,就像是阿里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傳奇級國家安全巡邏艦以及重型極地破冰船等。此外,北極港口還要具備維護停靠艦艇的能力,儲存燃料和部署飛彈防禦系統的能力,還要有能夠與軍用機場相連的公路。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雖然美國的這個計劃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就連美國人自己,都有一部分人在懷疑這個北極港口的可行性。不說別的,北極港口勢必要建在北極圈內,如此一來,美軍的艦艇想要在冬天繼續正常活動,就得有破冰船,但是美軍現有的兩艘破冰船都已經服役很久了,已經完全落在了俄羅斯的後面。如今,俄羅斯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破冰船的國家,足足有40多艘,而且俄羅斯還是全球唯一擁有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
除了沒有足夠數量的破冰船,美國還面臨沒有錢來建造北極基地的尷尬。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上校勞森·布裡格姆就曾指出了建設北極港口的資金問題,由哪個部門來出錢?由誰來買單?這是令人緊張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美軍在北極建設港口就只能是空中樓閣。不管怎麼說,在北極這塊區域上,俄羅斯早已經深謀遠慮,佔據了先機,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想得更深,也走得更遠,美國想要在被俄羅斯視為「後花園」的北極地區分到更大的蛋糕,恐怕在短時間內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