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行走在路上

2020-12-25 趙冰老師

今天分享的是一本關於「旅行」這個主題的書。如果問在座各位有誰不喜歡的旅行的,恐怕不多吧。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要旅行呢?

A, 欣賞美景,開拓眼界,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

B, 換個心情,走出自己呆膩了的地方,走進別人呆膩了的地方。

C, 洗滌下心靈,在行走的過程體悟人生,放下苟且,遇見詩和遠方。

D, 拍美照,發朋友圈,刷存在感。

E,以上皆有。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今天我要推薦的這本書也許會給大家一點不一樣的啟發。這本書叫《遲到的間隔年》。首先,什麼是「間隔年」?間隔年,Gap Year,來源於西方國家,通常一個大學生在畢業後進入社會之前,會用一年的時間去背包旅行,在世界各地遊歷,做些義工之類的,算是為今後工作做些社會實踐的準備。

本書的作者孫東純,就叫他東東吧,他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才開始去做這個「間隔年」,所以叫「遲到的間隔年」。東東最初是要去印度旅行並作「做義工」的,就跟自己的老闆請了三個月假。結果,三個月時間到了,他連印度還沒走到,於是他只好跟老闆辭職了,最後結果他走了整整13個月,跨了6個國家,完成了一個真正的「間隔年」,不僅是時間跨度上的,更是心靈上的。

那麼,在這場漫長的旅途中,東東到底經歷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呢?這本書裡面記敘了許多他經歷過的故事。我很喜歡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他去的許多地方我都去過,我甚至比他更早住過他住過的一些家庭旅館;還有就是他經過的許多事情我也經歷過,比如被騙,生病差點喪命,逃票,在茵萊湖上看日落等等,非常有共鳴。

我只講書中三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關鍵詞。

第一, 義工。

東東申請的是一家在印度加爾各答開的名叫「仁愛之家」的慈善機構,它的發起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這家機構專門收留生命垂危、瀕臨死亡又沒人照顧的病人。東東到那裡工作,還是要進行面試的,就算是沒有薪水的義工也不是說你想做就可以做的。面試他的修女Selina告訴東東他是第二位到這裡的中國人,這裡亞洲人中大多是日本和韓國人,最後還對東東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We don’t need your help,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在做義工的過程並不「好玩」,「仁愛之家」每天早上一開門,可能就會發現門口躺著一些被家人遺棄的老人,就像棄嬰一樣。義工們就是要照顧那些沒有自理能力的人,幫他們清洗衣物和床單,有時候上面還有病人大小便失禁留下的排洩物,比較噁心。整個房間也充滿了嗆人的藥水味,洗衣服的消毒水也很傷手。肉體上的損傷還不是最主要的,關鍵他們照顧得都是瀕臨死亡的人,你可能剛和一個病人建立了感情,今天還在陪他做遊戲,第二天就發現他的床空了,你就知道發生什麼了,這樣怎樣一種感覺和心理壓力。

再回到We don’t need your help,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這句話反覆在書中被提到,作者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含義,最後東東他想明白了,他說:「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想更多的是在慰藉自己的靈魂。」這使我想起了另一位旅行達人,谷嶽,就是搭車去柏林的那位。他再有一次在國內支教之後,非常感概的說,原來我以為我是去幫助那些邊遠山區的孩子,後來才發現是他們幫助了我,我才是那個收穫最大,離不開他們的人。

第二, 愛情。

在做義工的過程中,東東不僅收穫了心靈上的成長,還收穫了愛情,這也是我想要講的第二個關鍵詞。東東和一個日本姑娘沙彌香(這個名字就很好聽吧)在做義工的時候認識,最後成為了他的妻子,旅途中兩人相戀的過程很浪漫很傳奇,大家可以買書來看。《遲到的間隔年》出書之後,我就開始關注東東的狀態,後面他們就在日本結婚工作,又去環遊世界,好像在去年,又回到了國內,在陽朔開了一家客棧,叫東院彌香客棧,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說到這裡,其實呢,我的太太也是我在旅行中認識的。那時候,我算是一個「老驢」,她是一個「菜鳥」,於是,你們懂的。當然,旅行不一定會有「豔遇」,但旅行的時侯,會遇到各種問題,是最能暴露出一個人真性情與品質的。所以《圍城》裡有句話,大體意思是,旅行是最好的檢驗結婚對象是不是靠譜的方法。本人深以為然,這個方法也推薦給在座單身的帥哥美女們。

第三個我要講的是關於信仰。

這又分兩個部分,先說說宗教信仰。作者跟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但到了國外,人家問你信什麼宗教,你說我是free thinker,人家會用一種非常奇怪,不能理解的眼神看你,作為一個人類,怎麼可以沒有宗教信仰呢?

把旅行當成一種人生的修行,去哪兒已經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去,帶著怎樣的心情去。如今,我一直在路上……

我再說說推薦這本書的理由,這本書不只是一本簡單的遊記或者攻略,作者東東也沒有去炫耀自己的旅行經歷,雖然是一個80後,但是他在書中描述的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人生的思考,都是我非常欣賞認同甚至要向他學習的。從他的文字裡可以看出,他是個非常真誠的人,就像一個行者在人生道路上虔誠不斷的找尋自己,發現自己,體悟人生,並且謙虛的分享給大家。相信你如果看了也會有不同的感悟。

再來回顧下我本次分享中的三個關鍵詞,義工,愛情,信仰。最後,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間隔年,

不同的故事,

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

間隔年是個好東西,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但如果決定上路就要定好目標,

無須模仿追隨,

走出自己的路,

未來的你,

就是你現在的偶像。

相關焦點

  • 行走丨在路上
    生活就是一直在路上,此刻的在路上,是出行的路上。有句話很瀟灑叫說走就走 ,有句話很豪氣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是的,誰不願能說走就走,誰不知世界很大,想去看看呢?只是就算柴米油鹽的生活,也需要我們去努力,需要我們在付出後才可以享有。但是生活不可能隨心所欲,卻可以創造機會來一次預謀的行走。
  • 旅行|在路上
    跳動的靈魂,應該奔跑在路上;流浪的心思,無法在一個地方終老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去旅行,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心中的那片神聖領地而行走在路上。我印象中第一次可以被稱作旅行的記憶,應該是我第一次滇藏之行,之所以稱作是我的第一次,是因為我第一次因為要去旅行,而放下了手中的工作,做了必要的準備,然後,一個人,行走在奔向西藏的路上。
  • 人的一生中為什麼要一直行走在旅行的路上?
    對於我而言,我非常喜歡一個具有意義的廣告,特別是他中間的一句話,他說的是:人的一生啊,就像是你去一次旅行,你根本沒有必要去在乎未來的結果,你需要做的就是,看清楚你行走的一路上的風景,還有你觀賞這一種美麗景象的心情,是非常開心的還是非常難過的呢,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相比較最後的結局來說
  • 行走丨旅行雜感
    我還未能完全融入大自然的秩序,還有待更多更精地把讀書與旅行深層結合,找到更真實美好的自我,從而開掘全新的升華之道。行走與異地生活,是對慣常生活的挑戰,是所謂混亂迷惑中可能性的開創,在旅行之中就會有一種精神或心靈的游離飛躍。
  • 旅行路上的人生
    ,從來不是一堆照片的堆砌和滿足內心小小的虛榮,正因如此,旅行並不僅僅是去看風景,更難得的是旅行之前的期待、旅行進行時的感動和旅行歸來時的回味無窮。,是一種心境,一種對行走在路上的夢想的追求。從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從你的城到他的城,又或者從城市入鄉野,從鄉野入傾城,行走在路上,誰說歸途不是一場特別的旅行?旅行,是一種心情,一種對點滴生活細緻入微的感受。
  • 去西藏,行走那些美麗的天堂路上
    在西藏自駕旅行,公路本身的風景同樣是風光無限。在時而壯美時而蒼涼、漫長而又寂美的雪域高原之路上,行走本身就是一種信仰,吸引著無數的旅者來摩拜、來走過……。當惹雍錯318國道「一錯再錯」的路上
  • 行走在路上,一路皆風景,濟州徒步旅行路線TOP4
    眾所周知,濟州島是徒步旅行的好去處在野外邊呼吸新鮮空氣邊欣賞美景也不失為一樁樂事今天就為您介紹4處偶來小路偶來小路第10-1號路線是濟州加波島周邊的散步路這條路線非常短,而且很平坦可以說是一條老少皆宜的散步路線
  • 旅行的意義,「在路上」的心靈感悟
    作為一個旅行愛好者。"在路上",不僅僅是一個詞語,一種動態。而更深的含義是一個旅行愛好者對生活的一種精神,一種嚮往,一種心靈的升華。說到旅行。對於一般旅行者和旅行愛好者,是具有不一樣的含義的。一般旅行者到達一個旅遊景點對旅行的態度主要就是看風景,吃當地的各種美食,看各種表演。而對於旅行愛好者來說,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追求,具有一定文化追求的修身養性。而這種精神的追求和感悟,只有旅行愛好者自己能夠體會。 旅行在路上,會遇到很多感動的人感動的事。
  • 《智慧旅行》旅行達人@行走40國卓爾書店讀者見面會
    著名旅行達人@行走40國 下周就要來武漢了,第一站就是來到卓爾開卷講堂,說起黑劍老師,可是旅行界的傳奇人物,作為最早一批去臺灣的電視製作人,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卻遭遇了一場大病,頓悟在有限的生命長度裡,只能盡力拓展他的寬度,隨即帶病去週遊全世界。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本豐富多彩的圖書,明天下午和黑劍老師相約卓爾書店,聊聊那些「在路上」的故事。
  • 雙十一剁手清單 | 旅行路上的必備好物種草
    作為一名旅行博主,一年有一多半的時間行走在路上,對於旅行中各種必需的裝備,也是捻熟於心。這個雙十一,趁著你們總是要剁手的機會,就匯總一個旅行好物清單吧,加持你們買買買的快樂,也讓這些好物,在你們之後的旅行中,發光發熱,成為你旅行路上的好伴侶~1.行李箱行李箱是旅行中最離不開的物品了!
  • 有書相伴 | 初心旅行,行走的力量
    初心旅行,行走的力量一個背包,一雙腳,一顆心,一條路,為了理想,勇往直前,不甘平庸,不畏艱難,用足跡開闢出一方天地。我喜歡一句隨筆:「真正行走的力量,在於耐心的等待和忍耐」,生活是平淡樸實的,真正行走的力量不在於如何喧囂自己的雄心壯志;貼近生命生活本身的狀態,才會有行走的力量。「一旦行走,走在異鄉的大地或山河之間,你會發現,你在自己的城市的那點兒悲歡,在此地,完全沒有了意義。」
  • 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一見傾心的烤雞皮
    延伸閱讀 印象成都印象武漢印象廣州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脆肉鯇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白水豬雜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八大幹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荔枝菌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 一隻難忘的燒雞那些行走在路上的美食:蘆筍尖·
  • 在路上|行走在南峽山脊,俯瞰北江風光,飽覽峽江美景,免費線路
    在路上,以清遠市城區X364為起點,至洲心武廣,全程12公裡,行走記錄顯示最高海拔440米,在南峽山脊上行走,面朝北江,站在南峽之巔俯瞰北江對岸的飛來寺,遠眺藍簷紅柱的古老寺院,精巧別致,巧奪天工,就像鑲嵌在北江上的明珠,隔江對望飛來寺和
  • 在路上:為什麼喜歡旅行?
    自從在路上以來,就經常被朋友們問:你為什麼會喜歡上旅行?自駕跟其他旅遊方式有什麼不同?實際上很多人就是在旅行中尋找自我的。風景在路上,心靈在路上。兒時的我們就在問:山的背後是什麼?路延伸到哪裡?盡頭會有些什麼?
  • 旅行,不是到達目的地,而是出發在路上
    在很多時候,我都在心裡問自己,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那麼多人願意出發在路上,剛開始我以為旅行的意義是到達,那就是旅行的目的。可當自己發自內心地去往一些地方時,我才發現旅行的意義是走著,是成長,是經歷一些不曾經歷的事,是見一些不曾見過的人。
  • 讓美食成為行走路上最好的慰籍
    路途上的奔波讓人少不了有些疲憊那就讓美食成為行走路上最好的慰藉一路我與同行的韓國朋友交談甚歡當然少不了圍繞著一個字
  • 我一直在旅行的路上!旅行就是一種修行!
    我是湘江魚,感謝你們一直都在,心中想去的地方,總有一天腳步能到達,旅行就是一種修行!當我們從一個地方來到另外一個地方,當我們看過無數美景,嘗過無數美食,當我們走過燈紅酒肉,踏過千山萬水,其實到最後,我們又回到最初的起點,認真的開始生活,但是經歷了旅行的我們,會比原來更懂得生活的美好。世界那麼大,應該去看看!
  • 行者,在路上;旅行,更美好
    行走在旅行途中,每一個人都是行者,一路上觀賞著沿途的風景,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會。當你登上一座高峰,從山頂俯視你腳下的那一片土地,你一定會忘記登山時的艱辛,反而會覺得如果沒有登山的這個過程,你就一定無法親身感受這一眼望去盡開闊的心境,也不會有俯視群山的感覺。
  • 喜歡遠方,喜歡行走,讓心在路上自由飛揚
    很想走的更遠,但很多時候會受外在因素的諸多限制而裹足不前,即便如此,心裡始終存留著一些渴望已久的遠行目的地,在沒有行進之前光想一想,似乎也是快樂的,因為心在路上飛揚沒有停息不行。——題記對於遠方,心底總有一份莫名嚮往的情愫。
  • 為啥窮遊女生不要晚上行走在川藏線?司機:看看路上東西你就懂了
    其實他們的初衷都是非常好的,大家都是藉助著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雖然在旅行的過程當中會降低一些生活質量,但是能夠看到非常優美的風景,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非常的滿足。但是有導遊提醒:窮遊女生儘量不要在晚上行走在川藏線,而且更有司機表示:看看路上東西你就懂了,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