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蒸汽火車到高鐵《圖鑑中國》見證「國家名片」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中國網娛樂12月7日訊從蒸汽火車到綠皮火車,到動車、高鐵,中國鐵路的發展,展現出了驚人的速度。改革開放40年,中國鐵路如何飛速發展?如何成為一張「國家名片」走向世界?列車上的中國人又有怎樣的變化?地形複雜的惡劣條件下,中國鐵路人如何迎難而上,創造「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三大奇蹟之首」?本周六晚21:20,深圳衛視經典對比照分享節目《圖鑑中國》,一起來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鐵路發展的歷程。

中國高鐵如何攻堅克難,締造「中國名片」

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火車並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它是一個歷史的親歷者,更是歷史的見證者。

1978年隨著鄧小平同志乘坐日本新幹線的畫面在電視上播出,一種被稱為科幻一樣的火車——高鐵,開始為中國人所熟知。40年過去,高鐵已經成為一張「國家名片」,它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世界。本期時光分享人、西南交通大學青島研究院院長林建輝,為您講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事業的巨變。

1978年,中國還在使用吞雲吐霧的蒸汽機車,時速只有40公裡,中國能夠正常使用的鐵路大約有5萬公裡,其中4萬公裡是蒸汽線路。2017年6月26日,「復興號」中國標準G123次高速列車在京滬高鐵兩端的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橋站雙向首發,這次的運營迎來了一個新時代——中國標準動車組時代。

40年的鐵路建設中遇到了哪些問題?現在中國高鐵人正在研究的「超級高鐵」會有哪些突破?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將在這一期的《圖鑑中國》中為您揭開。

列車飛馳40年,火車上的中國人有怎樣的變化?

幾十年來,從蒸汽火車到綠皮火車,再到動車、高鐵,鐵路承載了太多離開與歸來的故事,見證了中國人生活的巨大變遷。本期時光分享人、中國火車攝影第一人、著名攝影家王福春,用鏡頭訴說從1978年到2018年這40年間,火車上的中國人出行狀態的變化

1992年,列車班次少、行駛速度慢,中國人的出行擁擠而漫長。買票可能需要連夜排隊,搶到票是件「倍兒有面子」的事。車廂環境擁擠,座位先到先得,人們擠在狹小的空間裡,「打地鋪」成為當時的時代烙印。

後來,中國鐵路不斷加速,鐵路的設施與服務也在不提高和完善。車廂變得寬敞明亮、座位舒適度不斷提高;從前開水經常斷供,現在掃碼就能買到品類繁多的飲料、食物;從前加錢才能在「放像車廂」看電影打發時間,現在人手一臺手機,休閒娛樂形式豐富多彩。

車速變快、車次變多,乘車環境、服務質量提高、網際網路+高鐵新模式出現,中國鐵路在不斷的發展,人們的出行方式和體驗也發生了巨變。過去和現在乘車時,人們消遣方式有哪些變化?除了旅途時長縮短,鐵路出行服務還有哪些巨大突破?本期《圖鑑中國》帶你一起尋找答案。

鐵路建設者如何徵服困難,創造世界奇蹟

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老成昆鐵路和新成昆鐵路複線的修建,凝聚了兩代鐵路人的心血和回憶。本期分享人、中鐵二局成昆鐵路峨米段項目經理部辦公室主任杜映平,講述了父親和自己兩代鐵路人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在鐵路發展的背後,鐵路人的付出和貢獻。

改革開放前修建成昆鐵路時,由於特殊的地質和落後的施工設備,工人們僅憑藉一條繩子纏在腰間,用鐵鍬和鋼釺在堅實的巖壁上作業。儘管環境如此艱辛,但這並沒有磨滅鐵路人的決心,1970年成昆鐵路正式通車,它的建成被聯合國評出為「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首」。

幾十年過去,中國鐵路建設雖然擁有了許多現代化的施工設備,但他們依舊面臨著許多挑戰,鐵路人的付出往往比普通人想像的要多很多。由於長時間出差,杜映平三歲半的孩子甚至開始叫他「陌生爸爸」。為了中國鐵路的發展,無數鐵路人放棄了休息、放棄了家庭……

除了地質環境惡劣和設備落後,老成昆鐵路還面臨哪些挑戰?這條鐵路的開通給中國帶來哪些改變?和幾十年前比,鐵路施工都有哪些進步?鐵路飛速發展的背後,鐵路人又有哪些超乎常人的付出?本期《圖鑑中國》將為您一一揭曉。

從蒸汽火車、綠皮車到高鐵;從「打地鋪」、「放像車廂」到舒適的座椅、豐富的旅途娛樂方式;從豔羨國外到中國高鐵走向世界。鐵路的發展改變的不僅是交通狀況,更是人們的生活方式。本周六晚21:20,深圳衛視《圖鑑中國》,「飛馳的列車」用不同對比照,見證40年來,中國鐵路的蓬勃發展。

相關焦點

  • 從蒸汽火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高鐵動車 祖孫三代開火車見證中國速度
    姜福臨是新中國第一代老式蒸汽火車司機。姜愛舜駕駛內燃火車27年,安全行駛300多萬公裡。瞿俊傑開上了我國最先進的高鐵動車。開欄的話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蒸汽火車到內燃機、電力機,再到高鐵動車,火車速度從每小時20公裡躍升至350公裡,姜家祖孫三代親歷了中國火車的轉型升級,也見證中國鐵路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時代變遷和飛速發展。
  • 從火車司爐工到「高鐵畫家」 老鐵路人見證中國鐵路變遷
    中新網石家莊8月2日電 題:從火車司爐工到「高鐵畫家」老鐵路人見證中國鐵路變遷  作者 李曉偉  從18歲的小夥子到如今鬚髮皆白,從石太鐵路上的一名火車司爐工到蒸汽機車司機、電力機車司機,再到退休後拿起畫筆描繪高鐵,75歲的老鐵路人杜府仁用自己的方式,見證著中國鐵路事業的發展變遷。
  • 從蒸汽機車到標準動車組 火車頭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瓊 實習記者 周茜穎、何詩雅、鄭雅文):26日,「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首發。從100多年前的引進外國蒸汽機車,再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鐵,不斷發展的火車頭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也見證著車輪上的中國高速奔跑。
  • 25年駕齡火車老司機:4本駕照見證"中國速度"(圖)
    讓羅志忠自豪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開始乘坐中國動車,並且拍照點讚。  「每次穿上這身制服,一種責任和使命感就湧上心頭。」為了讓旅客乘車更加平穩舒適,羅志忠把桂林西至廣州南的動車全程運行時間,繪製成精確到秒的動車組操縱示意圖,形成了「快、準、穩」的操縱法,地標對正誤差不超過40釐米。「『復興號』已經成為我們國家的一張名片。」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 這位火車司機26年考了8本駕照
    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李楠樺、楊曦)今年45歲的韓軍甲是北京機務段動車組運用車間高鐵司機,他1992年參加工作,從蒸汽機車學員、司爐、副司機開始,到現在的高鐵司機,一幹就是26年。從蒸汽到內燃、從電力到動車、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未斷檔的全履歷火車司機生涯中他考了8本駕照,也見證了中國火車的動力變革與升級。下面請跟隨人民網記者一起和這位高鐵司機聊聊,聽他講講那些年和火車有關的故事。
  • 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40年·啟示錄)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中新社濟南8月19日電 題: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作者 沙見龍 付德水 王浩50歲的薛軍有著33年火車駕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司機」,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4個時代的7本火車駕照,是中國近萬名火車司機中為數不多的全能火車司機。
  • 從蒸汽機車到高鐵動車,祖孫三代接力開火車
    1958年的一天,大街上的喇叭傳來了「支援大西北幹鐵路,開火車」的招工消息,讀初中的張幹臣果斷報名,從普通學員到火車司機,他用了12年時間。1970年,張幹臣開上了蒸汽機車,載著國家建設需要的石油、鋼材等貨物,常年行駛在河西走廊。冬天,冰雪天氣駕駛室內四面漏風,他被凍得發抖,還不得不把頭和胳膊探出去隨時觀察路況。
  • 從蒸汽機車到高鐵動車 祖孫三代與中國鐵路半個多世紀的情緣
    從爺爺姜福臨開的蒸汽機,到父親姜愛舜開的內燃機、電力機,再到孫子瞿俊傑(隨母姓)開的動車高鐵,三代人把中國的火車開了個遍。  爺爺開火車,爸爸也開火車,到了第三代瞿俊傑,在自豪的同時,對火車有了更深的嚮往。「我長大了,也要像爺爺、爸爸那樣開火車。」面對兒子這一想法,姜愛舜一開始並不贊成。因為他知道,開火車很辛苦,工作時間經常黑白顛倒,一天三頓沒個正點。然而,他內心又希望兒子能接自己的班。
  • 全國最大的蒸汽機車博物館 見證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 | 坐標蘇家屯區
    在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陳列著許多火車及車廂,幾乎涵蓋了中國鐵路的歷史。從1907年美國產的頗勒型蒸汽機車,到半個世紀前跑得最快的亞細亞號;從新中國成立後產量最多的前進型蒸汽機,到如今馳騁神州大地的和諧號動車。 從滄桑歷史穿越到現代文明,這裡真實再現了中國鐵路近120年的歷史,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堪稱一部中國鐵路史。
  • 見證歷史,興隆雞冠山伐木人的森林蒸汽小火車
    興隆雞冠山林業局(原通河林業局)1948年建局,有著60多年的發展建設歷史,自建局以來,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2155萬立方米,其中1543萬立方米商品材都是由森林蒸汽小火車一列一列的運出雞冠山,經貯木場選裝,再銷往全國各地,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
  • 中國僅存的蒸汽火車,是工業革命的活化石,比大熊貓還珍貴
    火車作為80年代最普遍的遠行代步工具,可以說在我們的腦海中留有下了深刻的記憶,特別對於老一輩人來說,火車包含著他們慢慢的青春。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火車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中國的高鐵,開始佔據了人們的日常遠行的代步工具。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 一組珍貴圖片看懂火車進化史
    春節假期結束,返程高峰正在上演,隨著西成高鐵、渝貴鐵路正式開通,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管內西南地區,大量動車組取代普速火車,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乘動車出行。從上世紀的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九十年代的電力機車,再到和諧號、復興號動車組,西南鐵路不斷經歷更新換代。
  • 中國唯一在運行的蒸汽火車,又吵又慢,卻吸引許多遊客來體驗
    ,那是專屬童年的記憶,慢慢長大,我們告別了蒸汽火車,告別了轟鳴聲,甚至告別了家鄉。在飛機、高鐵充斥的現在中國還有蒸汽火車嗎?很慶幸答案是還有,中國最後的蒸汽火車嘉陽小火車!四川嘉陽小火車建於1958年,總長為19.8公裡,是中國甚至世界唯一還在運行的蒸汽小火車。蒸汽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偉大產物,首臺蒸汽機車於1804年由英國工程師特裡維西克發明,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車,它的核心是蒸汽機,動力是煤礦。
  • 奮鬥新時代」三代火車司機見證鐵路提速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三代火車司機見證鐵路提速薪火傳承,祖孫三代參觀蒸汽火車。回顧往昔,祖孫三代走過一臺已經「退休」的內燃機車。1970年,張幹臣「開上了」蒸汽火車,載著國家建設需要的石油、鋼材等貨物,常年行駛在河西走廊。冬天,冰雪天氣頻現,駕駛室內四面漏風,凍得他直發抖;夏天,身旁是蒸汽鍋爐,高溫炙烤的他滿頭大汗。熬得住夜、挨得了餓、扛得住冷、受得了熱、修得了車,是他們那一代火車司機必備的基本素質。「我父親是火車司機!」
  • 世界唯一還在運行的蒸汽火車,就在中國
    一般的話,現在人們出門可以選擇自駕、坐高鐵、坐飛機、坐大巴、坐火車等等交通方式,他們的特點就是速度快、路途舒適,非常方便。現代交通工具已經非常的發達,然而,在這世界上,還有最後一輛還在正常運行的客運蒸汽火車,它被稱為"工業革命的活化石","工業革命的絕版景觀",它就是嘉陽小火車。嘉陽小火車,運行在四川南部的小縣城,它始建於1958年,是一列一條只有19.84千米的窄軌鐵路上的"老爺火車"。位於犍為縣城西20公裡處。
  • 中國僅存的「古式」火車,22小時19公裡,成為國家旅遊線路
    它不僅在中國流行,在國外也很流行。這就是中國高鐵舉世聞名的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高鐵的正常運行,高鐵的成功運行,大大縮短了兩地之間的距離和時間,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今天小編介紹的這趟列車,卻非常古老,相距19公裡卻需要兩個小時,還是國家級旅遊線路。
  • 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他見證了鐵路飛速發展的歷史
    回憶起與蒸汽火車結緣的那20年,老翟這樣回憶道。老翟名叫翟連文,71歲的他是鐵路部門的一名退休職工。從駕駛蒸汽機車的灰頭土臉,到駕駛內燃機車的激動,再到退休後,看著如今動輒時速300多公裡的高鐵,他感慨萬千,又倍感驕傲。
  • 開過30種車型 手握8本火車駕照 「全履歷」司機見證「中國速度」
    央視網消息:《七十年 我們的家》系列報導今天帶您走近一個普通的鐵路世家,他們一家幾代人見證了中國鐵路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從電力機車再到動車和復興號的演變,也親歷了中國鐵路從時速30公裡到時速350公裡的飛躍。
  • 這個英國人,目睹了中國蒸汽火車的最後之美
    《中國蒸汽火車——最後時代》以前進蒸汽列車為封面 本文圖均為 Amberley Publishing提供Kitching對蒸汽火車的興趣可以追溯到童年,那時他會和小夥伴們一起,跑到架在鐵道上的天橋上,等待每一次蒸汽火車的光臨。但到了1968年,蒸汽火車在英國就已不再運營,銷聲匿跡。
  • 中國特稿:蒸汽火車駛向終點
    隨著蒸汽時代在19世紀60年代漸漸畫上句號,蒸汽機車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中國,仍有極少數蒸汽火車投入工業運作,據知,這些蒸汽火車即將在今年退役。《聯合早報》日前到了火車的所在地——新疆的一個露天煤礦,了解火車退役的安排,以及火車師傅今後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