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線急需彈藥,當參謀長問張振智6點40分能不能完成修橋時,他看了看手錶,時針已指向了5點,他堅決地點了點頭。敵機在空中盤旋,炸彈在附近爆炸,可是沒有人理睬它。平時十幾個人抬的材料,當時六個人抬起來就跑。全連上下憋著勁幹,最後提前一刻鐘完成了任務。
——《抗美援朝「工兵英雄」張振智》
近期,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取材於朝鮮戰場金城戰役的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看完電影,許多人記住了湍急的北漢江,也為人民志願軍的犧牲精神和昂揚鬥志而動容。
電影《金剛川》劇照。
雖然和上甘嶺、長津湖相比,金剛川此前相對「無名」,但它的背後就是偉大的金城戰役,那是鎖定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決勝局」。最終,志願軍把美軍逼回談判桌前,籤訂了停戰協定。
1953年夏,志願軍向金城開進
金剛川修橋以及金城戰役的故事,還要從停戰談判中的交鋒說起。
當朝鮮戰場的時針指向1953年6月中旬,中朝美的停戰談判經過反覆拉鋸,全部達成協議。種種跡象表明,戰爭快要結束了。
停戰談判現場。
在即將籤字之時,南朝鮮李承晚集團卻站到了和平的對面,不僅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人,將其編入南朝鮮軍隊,還叫囂要「繼續打下去」「打到鴨綠江」。
中國方面馬上做出回應。6月19日,毛澤東電示談判代表團,要求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給敵方以充分壓力。當日22時,彭德懷給毛澤東發電報,建議「再給李承晚偽軍以打擊」。第二天,毛澤東復電同意。據此,志願軍決定在朝鮮中部偏東的金城發起戰役,給偽軍4個師以殲滅性打擊。
時值夏季,酷暑難當。時而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時而道路泥濘難以前行。志願軍部隊克服萬難,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頑強地向金城開進。
8天時間,搭建志願軍鐵血動脈
在朝鮮半島,有一條著名的河流——漢江。漢江有兩條支流:北漢江和南漢江。其中,金城地域的北漢江由於流經金剛山,所以又名「金剛川」。
金剛山主峰海拔1638米,是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最高峰。
正是這條金剛川,橫亙在志願軍奔赴金城前線的路上。
志願軍第20兵團工兵1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接到任務:8天時間,在金剛川上修建一座可以通過汽車人馬的承重橋,並保證它暢通無阻。
上有美軍每天300多顆炮彈的毀滅轟炸,下有北漢江汛期洪水傾洩,8天內要在這60米寬的江面上架起一座承重橋,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大家開始商討對策,其中一個方案是在金剛川上被美軍炸毀的巖裡大橋原址上修橋。但缺點很明顯,原址兩邊都是公路,敵人一定會重視此處,不利保密。為了不讓敵人發現這座新橋,志願軍決定在金剛川原渡口約80米外的懸崖邊上另闢新橋。雖然工作量比較大,但一方面可以借懸崖凹處阻擋部分美軍炮彈;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懸崖上修建一條小道,彎彎曲曲通向公路以此迷惑敵人。
7次「返工」,血肉築起「鋼鐵長橋」
在電影中,金剛川橋是一座簡易的人體浮橋,但實際上,張振智要修的橋比這難得多,過程也更曲折。就在剛開始修橋的次日下午,就有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但戰士們爭分奪秒、不計生死,馬上開始第二輪架橋。
由於浮橋、橡皮舟等架橋設施嚴重不足,志願軍經常就地取材砍伐樹木,然後涉水構築木橋。
面對美軍愈發猛烈的火力襲擊,大家也有自己的「瞞天過海」戰術:把從金剛山上砍伐的木料做成木排,披著江水顏色的偽裝,通過水路運到修橋點;白天撤掉橋板,晚上鋪平渡河;每天拂曉前停止通車後,把橋梁偽裝成斷橋,剩下的橋腳再塗上江水樣的顏色。
為了保障物資運輸效率,志願軍還在水面下幾十公分用青石鋪出一座橋,涉水深度連汽車也能開過去。
建橋過程。
就這樣,反覆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和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返工」,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橋」。
建橋過程。
樹被打光了,石頭被炸碎了,長橋卻巍然屹立著。
重新修繕的金剛川木橋。
戰士們抵死保衛金剛川橋,為的正是金城戰役的順利開展。最終,戰役取得的輝煌勝利直接促成了停戰談判,籠罩朝鮮半島三年的戰爭陰雲終於消散。
金城戰役中,志願軍向敵人發起衝鋒。
新的時代,人民軍隊修路建橋的事業還在繼續。70年後回顧歷史,先輩們戰火紛飛中以血肉之軀保家衛國的革命往事,永遠激蕩在我們的心間,鼓舞我們在新長徵路上不斷前行。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主要參考文獻:
[1]李金明.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情報戰[J].黨史博覽,2015(05):04~09.
[2]王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N].團結報,2020年10月24日,004版.
來源|保密觀
責編|蘆俊文
審核|劉波 謝羲薇
當代廣西新媒體出品
閱讀推薦
驕傲!抗美援朝老戰士覃照群收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獨家|「魏巍送給我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我保存了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