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五點,必須過橋!《金剛川》背後的志願軍工兵連和他們的修橋密事

2020-12-26 騰訊網

前線急需彈藥,當參謀長問張振智6點40分能不能完成修橋時,他看了看手錶,時針已指向了5點,他堅決地點了點頭。敵機在空中盤旋,炸彈在附近爆炸,可是沒有人理睬它。平時十幾個人抬的材料,當時六個人抬起來就跑。全連上下憋著勁幹,最後提前一刻鐘完成了任務。

——《抗美援朝「工兵英雄」張振智》

近期,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取材於朝鮮戰場金城戰役的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看完電影,許多人記住了湍急的北漢江,也為人民志願軍的犧牲精神和昂揚鬥志而動容。

電影《金剛川》劇照。

雖然和上甘嶺、長津湖相比,金剛川此前相對「無名」,但它的背後就是偉大的金城戰役,那是鎖定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決勝局」。最終,志願軍把美軍逼回談判桌前,籤訂了停戰協定。

1953年夏,志願軍向金城開進

金剛川修橋以及金城戰役的故事,還要從停戰談判中的交鋒說起。

當朝鮮戰場的時針指向1953年6月中旬,中朝美的停戰談判經過反覆拉鋸,全部達成協議。種種跡象表明,戰爭快要結束了。

停戰談判現場。

在即將籤字之時,南朝鮮李承晚集團卻站到了和平的對面,不僅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2.7萬餘人,將其編入南朝鮮軍隊,還叫囂要「繼續打下去」「打到鴨綠江」。

中國方面馬上做出回應。6月19日,毛澤東電示談判代表團,要求必須在行動上有重大表示,給敵方以充分壓力。當日22時,彭德懷給毛澤東發電報,建議「再給李承晚偽軍以打擊」。第二天,毛澤東復電同意。據此,志願軍決定在朝鮮中部偏東的金城發起戰役,給偽軍4個師以殲滅性打擊。

時值夏季,酷暑難當。時而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時而道路泥濘難以前行。志願軍部隊克服萬難,一路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頑強地向金城開進。

8天時間,搭建志願軍鐵血動脈

在朝鮮半島,有一條著名的河流——漢江。漢江有兩條支流:北漢江和南漢江。其中,金城地域的北漢江由於流經金剛山,所以又名「金剛川」。

金剛山主峰海拔1638米,是朝鮮半島太白山脈的最高峰。

正是這條金剛川,橫亙在志願軍奔赴金城前線的路上。

志願軍第20兵團工兵1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接到任務:8天時間,在金剛川上修建一座可以通過汽車人馬的承重橋,並保證它暢通無阻。

上有美軍每天300多顆炮彈的毀滅轟炸,下有北漢江汛期洪水傾洩,8天內要在這60米寬的江面上架起一座承重橋,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

大家開始商討對策,其中一個方案是在金剛川上被美軍炸毀的巖裡大橋原址上修橋。但缺點很明顯,原址兩邊都是公路,敵人一定會重視此處,不利保密。為了不讓敵人發現這座新橋,志願軍決定在金剛川原渡口約80米外的懸崖邊上另闢新橋。雖然工作量比較大,但一方面可以借懸崖凹處阻擋部分美軍炮彈;另一方面還可以在懸崖上修建一條小道,彎彎曲曲通向公路以此迷惑敵人。

7次「返工」,血肉築起「鋼鐵長橋」

在電影中,金剛川橋是一座簡易的人體浮橋,但實際上,張振智要修的橋比這難得多,過程也更曲折。就在剛開始修橋的次日下午,就有四架「黑寡婦」呼嘯而來,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但戰士們爭分奪秒、不計生死,馬上開始第二輪架橋。

由於浮橋、橡皮舟等架橋設施嚴重不足,志願軍經常就地取材砍伐樹木,然後涉水構築木橋。

面對美軍愈發猛烈的火力襲擊,大家也有自己的「瞞天過海」戰術:把從金剛山上砍伐的木料做成木排,披著江水顏色的偽裝,通過水路運到修橋點;白天撤掉橋板,晚上鋪平渡河;每天拂曉前停止通車後,把橋梁偽裝成斷橋,剩下的橋腳再塗上江水樣的顏色。

為了保障物資運輸效率,志願軍還在水面下幾十公分用青石鋪出一座橋,涉水深度連汽車也能開過去。

建橋過程。

就這樣,反覆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和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返工」,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橋」。

建橋過程。

樹被打光了,石頭被炸碎了,長橋卻巍然屹立著。

重新修繕的金剛川木橋。

戰士們抵死保衛金剛川橋,為的正是金城戰役的順利開展。最終,戰役取得的輝煌勝利直接促成了停戰談判,籠罩朝鮮半島三年的戰爭陰雲終於消散。

金城戰役中,志願軍向敵人發起衝鋒。

新的時代,人民軍隊修路建橋的事業還在繼續。70年後回顧歷史,先輩們戰火紛飛中以血肉之軀保家衛國的革命往事,永遠激蕩在我們的心間,鼓舞我們在新長徵路上不斷前行。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主要參考文獻:

[1]李金明.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情報戰[J].黨史博覽,2015(05):04~09.

[2]王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N].團結報,2020年10月24日,004版.

來源|保密觀

責編|蘆俊文

審核|劉波 謝羲薇

當代廣西新媒體出品

閱讀推薦

驕傲!抗美援朝老戰士覃照群收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獨家|「魏巍送給我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我保存了50多年!」

相關焦點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歷史風雲
    因為北漢江源於金剛山,所以這條江在朝鮮境內也叫金剛川。據《抗美援朝戰爭史》介紹,1953年5月17日至7月27日,志願軍發起夏季反擊戰。為保證作戰部隊後勤供應,志願軍工兵第10團3連連長張振智帶領部隊在金剛川重新架設被美軍炸毀的橋梁,開設巖裡渡口,這座橋就是巖裡橋。關於此事,《志願軍英雄傳》中如此描述:「金剛川切斷了由北向南的公路。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志願軍工兵第十團三連在連長張振智的帶領下,在金剛川上架橋作為金城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通道。橋梁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美軍飛機投彈3500枚,橋梁數次被炸毀。志願者戰士們連續七次修復了37米長的橋。活生生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障了金剛川上的水路通道,保證了前線的物資供應。既然《金剛川》是真實事件改編,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背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 電影《金剛川》工兵連長原型張振智:槍林彈雨之下 7天建成「生命之...
    其中魏晨飾演的工兵連長閆瑞,原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l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   在電影上映前夕,記者來到張振智的家鄉連雲港市東海縣採訪了張振智的親人和當地的文史專家,為您講述電影背後真實的戰鬥故事。
  • 《金剛川》志願軍用人搭起了橋,而七十年前的今天美軍卻空投了一座橋
    金剛川是因為發源於金剛山而得名,金剛山是被譽為朝鮮半島「脊梁」的太白山脈主峰,金剛山在朝鮮半島的名氣非常高,堪稱朝鮮半島第一山,基本上就和泰山在中國的地位差不多。金剛川橫亙在朝鮮半島的中東部,在冬季的枯水期,也就是一條不起眼的小溪流,而在夏季的豐水期,金剛川水量暴漲,成為一條宛如天塹的大河。
  • 《金剛川》
    第三,《金剛川》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和加工的,不是美國佬那些科幻和誇張的演繹,總有些槓精覺得外國片好看。第四,修橋是為了最後戰役,為了大部隊能在指定時間到達,為了最後的勝利才會有一直修橋的畫面。下面回顧下真實的歷史吧首先抗美援朝戰爭,是韓戰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志願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電影《金剛川》講的是什麼 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電影《金剛川》講的是什麼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
  • 為有犧牲多壯志——《金剛川》
    今天聊聊電影《金剛川》。片名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2020)。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953年7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 《金剛川》背後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
    下面我先不劇透的簡單評價一下《金剛川》,後面我主要想講一下《金剛川》背後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一、三個視角呈現一個立體的故事在電影上映前,我預測的是《金剛川》可能採用敦刻爾克那種拍攝方法,三個角度交叉敘事,設置懸念、互為補充。
  • 《金剛川》熱映背後,金城戰役的政治真相
    70年後的今天,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正在熱映。 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聯合執導,吳京、張譯、鄧超等多名影帝加盟的片子,可以稱得上是超豪華陣容了。口碑雖然有爭議,熱度卻一直居高不下。 《金剛川》的故事原型,網上也有不少文章分析過,是取材自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在連長張振智帶領下,於金剛川上捨命架橋的戰例。
  • 電影《金剛川》——以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然而,此時敵機卻再一次來到了金剛川的上空,為了掩護大部隊過橋,高炮連將陣地完全暴露在敵人視野中。「點火!」 排長張飛一聲令下,幾名志願軍戰士毫不猶豫,他們就這樣與敵人展開了正面交鋒。  電影《金剛川》取材於1953年的金城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主力必須在7月13日早上6點到達金城前線支援,電影就講述了從7月12日下午到13日早晨,這十幾個小時之內發生的事情。
  • 《金剛川》的工兵究竟是誰?
    《金剛川》裡介紹了三個兵種,步兵、工兵和炮兵,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電影中工兵的原型人物,真實的架橋可比電影中的殘酷嚴峻得多。張振智,志願軍工兵第3團3營9連連長,金城阻擊戰時他接到了一個命令,要求在金剛川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原本這條河上是有橋的,可是早已被敵人炸斷,金剛川水流湍急,河面最寬的地方有60米,而張振智的時間只有8天。上級問他能否完成任務,張振智說:「不能完成,提頭來見。」
  • 金剛川大橋:狂轟濫炸最終不倒,見證了金城戰役的勝利
    金城戰役打響以後,前線作戰志願軍需要的作戰物資補給,必須得從金剛川經過。 沒有金剛川橋,作戰物資不能過河,將堆積在此處,不僅有被敵機摧毀之虞,而且前沿作戰的志願軍得不到物資的補給,必將嚴重影響戰爭的推進過程。
  • 《金剛川》觀影:尋味跨越歷史的情感共鳴
    電影《金剛川》的背景發生在金城戰役,1953年7月打響,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也是規模最大的陣地攻堅戰。《金剛川》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抗美援朝70周年而拍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當年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以三個導演的三個角度來講述同一個事情: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橋梁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 《金剛川》開播,多數沒看過的直呼看懵、不好看,真是這樣嗎?
    《金剛川》 第三,《金剛川》是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和加工的,不是美國佬那些科幻和誇張的演繹,總有些槓精覺得外國片好看。真實的韓戰 《金剛川》則是以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張振智為原型,他所代表的工程部隊在金城戰役乃至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定檔,吳京張譯搭檔再演軍人
    這個願望很快就可以實現了,今日看到新聞由《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我和我的祖國》導演管虎、《繡春刀》導演路陽三位共同執導的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定檔10月25日正式上映,目前可能已經在後期製作當中了。既然是愛國主義影片,在主演的選擇上,吳京是當仁不讓,他的戰狼精神無疑是一種典型代表。
  • 《金剛川》接力《八佰》
    義大利詩人、電影先驅者喬託·卡努杜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並將電影定義為除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以外的「第七藝術」。 《金剛川》
  • 《金剛川》故事背景與人物原型 張飛人物原型是誰
    《金剛川》的原型故事來源於中國人民志願軍工兵第10團第3連連長張振智。他於1922年出生,1946年參加革命。張振智從1951年1月28日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共幾十次。先後榮立3次一等功,被評為志願軍二級模範;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枚;被原華東軍區授予"工兵英雄"的榮譽稱號。
  • 《金剛川》裡的張譯演技炸裂,現實中先烈的故事也讓我們銘記
    張振智是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張振智從1951年1月28日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共幾十次。根據介紹,金剛山位於今朝鮮和韓國交界處,大部分山峰位於朝鮮境內,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