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犧牲多壯志——《金剛川》

2020-12-26 騰訊網

今天聊聊電影《金剛川》。

片名Sacrifice / The Sacrifice (2020)。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1953年7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通過談判籤署《朝鮮停戰協定》。

《金剛川》預告片

《金剛川》正是取材自韓戰末期的一段戰鬥經歷,故事背景是1953年的夏季反擊戰役。此時韓戰已經經歷過勢如破竹的五次戰役、僵持階段的上甘嶺戰役,美國方面已經開始恢復與朝中方面中斷6個月之久的停戰談判,而韓國李承晚集團則依舊認不清形勢,叫囂著不肯停戰。

夏季反擊戰役正是打擊敵人囂張氣焰,促成最終談判的最終戰役。

影片《金剛川》的故事發生在夏季反擊戰役初期。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而渡口上的大橋則是我後方通往金城前線的必經之路,部隊後勤物資必須經過這裡運抵金城前線。

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張振智奉命帶領連隊在金剛川上建橋,協助大部隊通過。而美軍則要全力阻止志願軍渡江,天上飛機狂轟濫炸、地面炮營陣陣齊射,不顧一切地炸斷大橋。

橋下暗流湧動,橋上炮火連天,一場生與死的較量就在金剛川上展開。

影片用四個章節表現同一個晚上發生「炸橋-修橋-過橋」全過程。

第一個章節「士兵」。通過步兵的視角表現志願軍在美軍狂轟亂炸下修橋、補橋的過程。鄧超、李九霄主演。

第二個章節「對手」。通過美國空軍視角展現另一個角度的戰鬥景象。

第三個章節「高炮連」。這部分是全片時長最長的重頭戲,通過高炮連炮兵的視角,表現志願軍大無畏精神,全片最多的特效鏡頭集中於此。張譯、吳京主演。

第四個章節「橋」。一座炸不斷的橋屹立在滾滾江水上,而這背後是堅韌無畏的志願軍戰士們。這部分負責全片升華,也是全片最後高潮。

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視角反覆拍攝,這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敦刻爾克》。

作為一部製作周期極短的主旋律電影,《金剛川》選擇用如此激進大膽的方式拍攝,本身就是一種突破。幾個章節拼接起來,十分討巧,幾位導演各自負責一塊,結合起來也省時省力。

而任何電影都會帶有導演的主觀意願在裡面。就拿《敦刻爾克》來說,敦刻爾克是盟軍的巨大失敗,大撤退時法國人用自己的命死扛住了德軍,換取了英國人渡過海峽。結果被英國導演拍成電影後,看不到法國人的正面形象,倒是潰敗的英國佬顯得像個英雄。

同樣的問題在《金剛川》裡也同樣明顯,你很多時候都分不清導演是當志願軍是弱智還是當美軍是弱勢,更多的時候很可能是當觀眾們是弱智吧。

《金剛川》熱血嗎?很熱血。

不管影片拍得怎麼樣,看完後大家會有一個共識:幹他丫的美國佬!

就像管虎在《八佰》裡讓守軍一個接一個跳樓炸日軍鐵龜陣一樣,那些描寫一個個個體捨生取義的鏡頭,總是會令人感到震撼。

但主旋律電影不要忘記其意義,一群人捨生忘死為的是什麼,僅僅依靠旁白帶過絲毫不足以說明問題。影片技巧很足,但誠意就欠了點兒了。

今年是韓戰70周年紀念,可惜因為疫情的原因,原計劃上映的《長津湖》無法完成,只得臨時推出《金剛川》。

於是《金剛川》從今年7月初開始籌備,8月初正式開機,9月進入後期製作,10月23日正式上映,時間僅僅三個月。

平心而論,從時間角度看,一部主旋律趕工作品做成這樣,效果尚可,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我國電影工業實力。但同一件事情用四個章節反覆拍攝,不可避免會出現很多重複鏡頭,這也沒辦法。

希望來年的《長津湖》《最冷的槍》不要讓人失望。

對照高級黑、低級紅來看,這部影片應該算是低級紅了。

整部《金剛川》用一個十分討巧的方式,避開了創作時間短的困難,可顯現出的卻是劇本薄弱。整個故事仿佛小學生作文一般,整體感覺十分刻意做作。人物角色使用臉譜化形象,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一邊是死都不轉移陣地的鐵憨憨,另一邊是酒駕偷飛機的牛仔,戰爭藝術被演繹成互毆。

講故事都知道要求切入點小,但切入點小不是讓你拍的小。一場關乎正常夏季攻勢戰役勝敗的惡戰,在這裡變成了尋釁般的私仇報復。

歲月靜好,因為有人在負重前行。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沒有韓戰的立國之戰,就沒有我們國家數十年和平發展的寶貴時間。

影片雖然拍得問題多多,但不妨礙我們敬仰尊重革命先輩。影片最後關於中國志願軍遺骸回家的鏡頭,是全片最為感人的地方。

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打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建了五代人的功。

向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相關焦點

  • [實話實說]為有犧牲多壯志
    [實話實說]為有犧牲多壯志 我問一下壯志,你前面說過,你採訪過很多健在的老紅軍,你甚至非常希望這個進度再加快一點,這樣的話,可以在他們的晚年,留下更多的真實事件和故事以及回憶。    徐壯志:對。    主持人:那在這個展覽當中,我們看到這麼多高級幹部的犧牲的數量,我覺得超乎我們平常的這種常規的想像,好像挺多的,好像往常我們總在講,士兵犧牲的數量,和領導犧牲的數量,是不是他們有什麼關係在裡面?
  • 星辰文藝丨為有犧牲多壯志(有聲作品)
    男:1950年9月,28歲的毛岸英赴朝鮮參戰,34天之後,他犧牲了,在各種影視劇裡,我們最熟悉的是這樣的場景,當毛澤東得知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他沉默了很久,才對在場的工作人員說,戰爭嘛,總要有犧牲的,這沒有什麼。
  • 《金剛川》,有多少犧牲就有多少壯烈
    或許,時間會模糊很多東西,可是總有一些東西,會被一直銘刻在時間裡,一點點定格,然後一次次迴響、一次次閃光。《金剛川》的故事,發生在那個似乎離我們很近但是卻又很遠的地方,時光也很遠,回憶也很遠。可是,當這些往事再次在銀幕上呈現的時候,我們這些不曾經歷甚至不曾聽說過那段故事的人,重新看到了歷史。
  • 演員張譯:《金剛川》的主題如果僅停留在「犧牲」未免太膚淺了
    《金剛川》能夠成為全民關注的影片,背後有稀缺的題材、燃爆的戰爭戲、「犧牲」的主題,以及演員的精彩表演等多個方面。正如影片的英文名「The Sacrifice」,直譯為「犧牲」,影片向觀眾呈現了那個真實又無比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正是無數先輩們不顧個人安危,用一個又一個的血肉之軀,才換取當下來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 《金剛川》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鄧超、吳京、張譯劇中壯烈犧牲
    所以說多角度多鏡頭去記錄一個事件,這種拍攝 手法對觀眾和演員都是一個挑戰。但是不得不說有些電影就需要這樣的手法才能體現出這部電影的內涵。近日網上也開始播放《金剛川》這部電影,小編就窩在家裡看了一遍。這部電影採用了多角度的手法,乍一看給人感覺很拖沓。但是他是有自己的深意的。
  • 《奇襲·地道戰》:為有犧牲多壯志
    小個子遊擊隊員二醜不斷引誘敵人一次次進入預先設置有埋伏的地道中,讓敵人吃盡了苦頭,兩個遊擊隊員甚至從不同方向的地道,引誘敵軍兩個小隊在地道中互相火拼。 為了對付山底村的地道戰,日軍加大對山底村周邊村莊的掃蕩,想困住山底村,使其成為孤島,等待時機包圍攻佔。葉成父親葉富貴發現敵人偷偷摸進村子,不顧一切拉響報警的大鐘壯烈犧牲。
  • 秦腔現代劇《紅梢林》觀劇有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先簡單介紹下該劇: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回顧祖國69周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感受改革開放40周年的發展變遷,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由中共富平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遊局著力打造的大型紅色秦腔現代劇《紅梢林》,於4月18日在富平文化中心劇院進行演出。
  • 為有犧牲多壯志——毛澤東輓聯慰忠魂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但是,每當毛澤東遇到戰友犧牲,總是難以抑制內心的悲痛。這裡特輯錄詩人毛澤東為戰友寫的幾副輓聯,藉此來感悟詩人毛澤東的戰友情懷。這些文字情真意切,充分表達了毛澤東對革命戰友的倚重、讚賞、信任和追思。 第一副輓聯是為紅四軍參謀長王爾琢寫的。
  • 芸芸影評《金剛川》
    金剛川拍攝現場 影片從三個角度的敘事,彼此實現細節層面的參照和互補,讓觀眾對事件過程和各方狀態有一個 循序漸進的把握。同時在關鍵時間節點反覆地通過字幕來為觀眾進行明確提示。 影片通過多種視角嘗試,把中美兩國軍隊甚至所謂的國民性給展現出來。
  • 《金剛川》為什麼比不過《八佰》?
    近日,最具熱度的電影非《金剛川》莫屬,這部電影可謂是未映先火,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它是近年來少見的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作品,同時,也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而拍攝的電影作品,具有重要的歷史知識普及和愛國教育意義。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是什麼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電影故事原型:《金剛川》的故事是發生在抗美援朝的末期,當時為了爭取談判主動權,志願軍發動最後一次大型戰役,金剛川是本次戰役中重要的軍事通道,搭載著的巖裡橋卻被敵方損毀。為了搶佔軍事先機,我軍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搶修戰鬥,卻因為敵方的頑強抗擊,一次又一次的炸回。
  • 《金剛川》:紀念抗美援朝英雄
    一個士兵部分,是拍出來了《盲人電影院》,以及繡春刀系列的《繡春刀》《繡春刀:修羅戰場》的導演路陽執導,他是比較保質保量地完成拍攝,並且以因為有鄧超的緣故,則是使得片子更為有喜劇效果。此外,在這種殘酷的站場上,導演路陽也來了一筆小小的甜蜜的神來之筆,那就是年輕步兵對話務員的只藏在內心的情愫,但結果都只是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對話,說了「前線上見」後為國犧牲了,這是小愛和大愛的融合取捨,十分考究導演的拍攝技術。第二部分是講敵人,是從美國空軍的角度去講訴這金剛川修橋渡江的事件,也就更客觀說明這次戰役中,表現中國志願軍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 《金剛川》:電影界的「火神山」!
    橫城、漢江、上甘嶺……可取材的故事如此多樣,為什麼偏偏選擇了金剛川這一戰?三位導演用影片告訴了我們答案——見微知著,每個戰士都是值得被歌頌的英雄。《金剛川》的剪輯並不特別,用多重視角完善一個故事的手法,在《敦刻爾克》等戰爭影片中早已出現。但恰恰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敘事手法,讓我們看到了戰場上的細節,看到了宏大場面下的個人,更加能夠體會他們的內心情感和精神力量。
  • 再看八佰和金剛川,終於明白為何金剛川票房少了20億
    兩部影片的內容就不多說了,八佰講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中400多散兵堅守上海四行倉庫的戰役,而金剛川講的是抗美援朝中一個非常小的敵我戰鬥、是敵人炸橋我方修橋、保證大部隊及時順利過江的故事。兩部片子的演員都很豪華,這是八佰的部分演員。
  • 聊聊熱映的《金剛川》一部有血性的電影
    其實了解真實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抗美援朝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遠比電影中的畫面要慘烈的多,當時志願軍的武器火力裝備要比美軍差很多,但是在金城戰役中,我們那些最可愛的人——人民志願軍也是英勇鬥敵,出奇制勝,尤其是在修建修復金剛川大橋的時候,儘管敵人戰機在轟炸騷擾、炮彈在爆炸,但是當時前線志願軍還是先後反反覆覆歷經7次將金剛川修復起來,確保物資的輸送、人員及時到達前線
  • 聊聊熱映的《金剛川》 一部有血性的電影
    其實了解真實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抗美援朝最後一場戰役——金城戰役遠比電影中的畫面要慘烈的多,當時志願軍的武器火力裝備要比美軍差很多,但是在金城戰役中,我們那些最可愛的人——人民志願軍也是英勇鬥敵,出奇制勝,尤其是在修建修復金剛川大橋的時候,儘管敵人戰機在轟炸騷擾、炮彈在爆炸,但是當時前線志願軍還是先後反反覆覆歷經7次將金剛川修復起來,確保物資的輸送、人員及時到達前線
  • 金剛川:魔幻的戰爭「大片」,視角講解!
    , 敵人不斷的攻擊橋,我方為了保護一萬多人過橋, 不斷在搭建被敵人攻擊的橋梁,不過個人感覺還不錯, 有人感動於志願軍付出的鮮血與犧牲, 而有人提出了許多不滿與質疑。
  • 金剛川:青山有幸埋忠骨,祖國銘記先烈魂
    《金剛川》確實有幾個高淚點畫面,我拼命眨眼,居然忍住了不哭,只是不爭氣的眼淚從鼻子裡流了出來 紙巾用來擤鼻涕了。《金剛川》這部電影第一次讓我知道電影還能水劇情,靠重複大量片段湊時長。看完才知道劇組僅用了兩三個月趕工拍攝出來的,那麼就能理解為什麼有大量重複劇情了。
  • 《金剛川》故事地點是現在的哪裡 金剛川的故事背景與人物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故事地點是現在的哪裡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為戰爭的勝利,必須要在金剛川上架設一座橋,且保護好它。就此,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 《金剛川》戰役的時間多會 戰役故事的原型是什麼
    《金剛川》戰役的時間多會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為背景,講述志願軍工兵連無懼美軍炮火,在金剛川地區修建橋梁的英雄故事,將會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這個名為《金剛川》故事,在現實中有跡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