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現代劇《紅梢林》觀劇有感: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2020-12-13 渭南青年網

有幸於4月18日晚在富平劇院欣賞到紅色教育秦腔現代劇《紅梢林》的演出,看完整場演出,感觸頗深,該劇感人肺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先簡單介紹下該劇: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回顧祖國69周年波瀾壯闊的偉大歷史進程,感受改革開放40周年的發展變遷,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由中共富平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和旅遊局著力打造的大型紅色秦腔現代劇《紅梢林》,於4月18日在富平文化中心劇院進行演出。這部由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齊愛雲、張濤,老戲骨丁良生加盟富平縣阿宮劇團,富平曾長安編劇,知名導演何紅星執導的戲劇,以照金革命根據地為背景,描寫了中醫方雲霞與丈夫趙成金以祖傳的萬和藥鋪為掩護,建立地下聯絡站,積極投身革命,在叛徒出賣薛家寨失守,國民黨反動派實施白色恐怖統治,根據地遇到空前危機之時,為了掩護、救助被困山野梢林的革命隊伍,他們一家人前赴後繼、英勇獻身,用鮮血染紅了梢林,也點燃了革命的熊熊烈火。該劇突現了"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鮮明主題。(以上介紹援引自:文化富平公眾號)

說說該劇的感染人的幾個地方:第一、感人的夫妻情。成金完成革命任務外出歸來,為妻買來一隻發卡,雲霞很是喜歡,這種革命戰爭中形成的革命愛情勝過人間無數,想想我們此刻的幸福生活,每一個小家更該為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小家和諧,祖國大家庭才更美好。第二、血濃於水的兒女親情。方雲霞為臨行的兒子穿鞋整衣、為生死離別的女兒再束髮、懷抱犧牲的女兒,父母與子女的"小愛"感人至深,不斷的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第三、感人的革命"大愛"家國情。面對敵人馬仁義許諾的金錢富貴誘惑,方雲霞經住了。而那個曾經也是革命熱血青年的馬仁義卻沒有,他自己卻被國民黨反動派收買了,反而成為鎮壓革命的馬前卒,這樣一明一暗的對比,人物形象立判高下,再次為革命大愛而感動。在敵人以女兒的生死相威脅,要求說出遊擊隊傷員和徐政委的下落時,革命大愛戰勝了父母子女的"小愛",方雲霞和女兒的選擇再一次感動了我們,但是此刻,對於我們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來說,選擇何等艱難,父母難以割捨子女,同樣子女難以割捨父母,為了革命,可以斷舍離,勇赴死,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當如何選擇?"方雲霞"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思和學習,值得我們去不斷傳承。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種義無反顧的革命大愛,撼人心魄,也讓我們大家不斷在思考一個劇中提出的問題,共產黨給了這些群眾什麼"迷魂湯",竟然讓他們死也不改信仰,我想答案就是人民的選擇,人民選擇了支持共產黨,選擇了堅定的跟著黨走,去鬧革命,去建設新的中國,從而創造了歷史,帶給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那些在革命中勇於犧牲的"方雲霞"們,她們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齊愛雲、張濤等著名表演藝術家的精湛技藝,富平縣阿宮劇團的出彩表現,結合美輪美奐的現代聲光電和舞美技術,《紅梢林》的故事感動著無數的在場觀眾,因而掌聲也不絕於耳,紅梢林,梢林紅,革命的精神將永遠傳唱下去,激勵我們著每一個人去為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富平法院 牛文良)

相關焦點

  • 星辰文藝丨為有犧牲多壯志(有聲作品)
    男:1950年9月,28歲的毛岸英赴朝鮮參戰,34天之後,他犧牲了,在各種影視劇裡,我們最熟悉的是這樣的場景,當毛澤東得知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的消息,他沉默了很久,才對在場的工作人員說,戰爭嘛,總要有犧牲的,這沒有什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敢教日月換新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敢教日月換新天 2020-07-03 0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黃大發絕壁鑿渠撼天動地,鄧迎香愚公移山盪氣迴腸,餘留芬激情追夢帶富一方,潘學軍紮根基層核桃興農,花茂村苦幹實幹花繁葉茂,威寧自治縣農村產業革命沸騰高原……黃大發絕壁鑿渠黨的十八大以來,激情燃燒的貴州人,牢記囑託、感恩奮進,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
  • 雲山蒼蒼、溪水潺潺——淺讀張一尊《敢叫日月換新天》
    張一尊《敢叫日月換新天》 尺寸:139cm x 70cm,約8.8平尺,設色紙本鏡片; 創作年代:1964年 款識:敢叫日月換新天,一九六四年夏暮,張一尊。
  • 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變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敢教日月換新天——喜看三湘大地70年巨變
  • 敢教日月換新天
    ■ 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攻堅克難,乘勢前進。 ■ 各級黨政幹部特別是一把手,必須增強政治擔當和責任擔當,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親力親為抓。從巍巍武陵到莽莽雪峰,從湯湯湘水到浩浩洞庭,「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在瀟湘大地書寫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壯麗篇章。
  • 為有犧牲多壯志——《金剛川》
    不管影片拍得怎麼樣,看完後大家會有一個共識:幹他丫的美國佬!就像管虎在《八佰》裡讓守軍一個接一個跳樓炸日軍鐵龜陣一樣,那些描寫一個個個體捨生取義的鏡頭,總是會令人感到震撼。但主旋律電影不要忘記其意義,一群人捨生忘死為的是什麼,僅僅依靠旁白帶過絲毫不足以說明問題。影片技巧很足,但誠意就欠了點兒了。
  • 湖南:脫貧攻堅 敢教日月換新天
    原標題:敢教日月換新天   ■ 拿出「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攻堅克難,乘勢前進。從巍巍武陵到莽莽雪峰,從湯湯湘水到浩浩洞庭,「吃得苦、霸得蠻、耐得煩」的湖南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在瀟湘大地書寫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壯麗篇章。
  • 鑿開天路,為有犧牲多壯志;閒話古今,敢叫日月換新天!
    還記得炎黃鼻祖神農氏,曾不惜以身犯險嘗盡百草識別藥性,才有了此後以各類草藥治病救人,活人無數的事情……如此種種,看似危險甚至自不量力的事情,卻正如孟軻所言:雖千萬人吾往矣。也正是因為有了一代又一代的愚公與先行者們的堅持與抗爭,才換來了中華民族從人類的歷史中脫穎而出繁衍至今。
  • 70年發展「敢叫日月換新天」
    從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到「兩彈一星」研製成功、國產C919大飛機成功試飛、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入海、「復興號」高鐵全速運行、自主設計的「天宮」空間站即將上天;經濟總量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600多億元,到2018年突破90萬億元大關,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巨大貢獻;從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網際網路,到網絡購物、手機支付、共享單車等成為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
  • 解放軍報評論員:激發「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
    沒有艱難困苦中的戮力前行,哪有今天的泡桐成蔭、麥苗青青;沒有彈雨槍林中的前僕後繼,哪有今天的軍容嚴整、軍歌嘹亮。正是一代代人的接續奮鬥、一代代人的犧牲奉獻,中國才贏得應有的地位和尊嚴,中華民族才迎來復興的希望和曙光。   面對困難和挑戰,歷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消極悲觀、被動應付,一種是毫不畏懼、迎難而上。
  • 吳曉東: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魄 攻堅克難
    會議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浙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這是對浙江幹部群眾的深切關懷和極大鼓舞,是對浙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對「八八戰略」實施15年來所取得成績的高度評價,是對浙江在新時代的殷切期望和重託,為浙江今後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全國人大代表郭鳳蓮:讓更多鄉村「敢叫日月換新天」
    2018年,她在全國人代會的「代表通道」上接受採訪時鏗鏘有力作答:只要有場合就要為農民講話!面對全國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心繫农村的她擲地有聲回應:「大寨一直都和大家手拉著手,一起往前走,要讓更多鄉村也能『敢叫日月換新天』!」
  •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句話形容此人堪稱絕配
    內有軍閥割據,一盤散沙;外有列強垂涎,趁虛而入。特別是長達十餘年的日本侵華,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列強如此跋扈、如此忌憚,正是看準了數千年來凌於世界之巔的華夏正處虛弱。過去的榮耀已成歷史,挽救不了那個落後而蒙昧的時代。
  •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
    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上演12月11日,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在瓜州縣上演。大型秦腔現代劇《鐵人王進喜》由市委宣傳部、玉門油田黨委宣傳部、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鐵人精神研究會指導,肅州區委宣傳部、玉門市委宣傳部組織,鐵人精神研究會理事、劇作家何奇編寫劇本,秦腔藝術家馬友仙、李東橋擔任藝術指導,70多名演職人員歷經數月傾力打造,以傳承「鐵人」精神為主線,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和為國家分憂
  • 郭鳳蓮:讓更多鄉村「敢叫日月換新天」
    2018年,她在全國人代會的「代表通道」上接受採訪時鏗鏘有力作答:只要有場合就要為農民講話!面對全國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心繫农村的她擲地有聲回應:「大寨一直都和大家手拉著手,一起往前走,要讓更多鄉村也能『敢叫日月換新天』!」2014年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圖為全國人大代表郭鳳蓮在回答記者提問。
  •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顏
    她紮根基層9年,勇挑重擔,始終如一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用敢啃「硬骨頭」的擔當、獻身「紅土地」的真情,和全縣幹部群眾共同奮鬥,帶領促成這個革命老區成功脫貧。一個「實」字展新顏。上任之初,黃詩燕堅信「山高不如腳背高,路長沒有腳板長」的信念,進村入戶,傾聽群眾心聲,了解群眾之所需,為儘早帶領炎陵縣摘掉貧困標籤,他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工業、文化旅遊三大產業,並給自己立「軍令狀」,梳理群眾最難最憂最盼的事,解決一項銷一個號。一個「拼」字敢設計。
  • 「記者探訪脫貧路」開慧村:敢教日月換新天
    由原開慧村和原開明村合併組成的新開慧村,總面積18.6平方公裡,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176人。2009年,時任省社科院院長的朱有志,寫信給長沙縣委,要「討」個村官做。當年12月,他正式兼任開慧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如今的他,已紮根這片農村11年。
  • 大型秦腔現代劇《村上春秋》天水開拍
    大型秦腔現代劇《村上春秋》天水開拍每日甘肅網8月6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5日,記者從省文旅廳獲悉,以廣大農村脫貧攻堅偉大實踐為背景和素材,以駐村第一書記為主角的大型秦腔現代劇《村上春秋》近日在天水市麥積區正式開拍。
  • 七絕·抗戰詩,平水韻十一真,昔時國破山河在,今日民安日月新
    慶祝抗戰勝利老照片昔時國破山河在,今日民安日月新。不敢忘英魂碧血,臥薪嘗膽警環鄰。2、日月新:出處來自毛澤東《七律·到韶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3、英魂:指抗戰犧牲的先烈英靈;碧血:指抗戰烈士所流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