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眼中的中美領事館:領事館減少意味著什麼?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深度】風暴眼中的中美領事館:領事館減少意味著什麼?

  【環球時報駐美國、奧地利、新加坡特約記者 秋辰 夏雪 辛斌 柳玉鵬 環球時報記者 谷棣】「鑑於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對美中關係的歷史意義,美國利用它作為一場指責遊戲的替罪羊」「中國駐美大使館將暫時代管駐休斯敦總領館相關工作」「按照外交對等原則,27日上午,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也將關閉」。連日來,在美方單方面挑起事端,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後,中美兩國駐對方使領館的「命運」格外受到關注。有中國學者表示,以往美方對我駐美使領館施壓很常見,但這次「直接下手」,性質已完全不同。美國媒體認為,互關總領館事件表明,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係近年來惡化到「令人擔憂的程度」。還有國際媒體聯想到1999年「炸館事件」後,中美兩國使館如何應對的細節。無論未來中美關係是相對悲觀還是相對樂觀,兩國使領館都成了真正的前沿陣地。

  「戰鬥到最後一分鐘!」

  據彭博社報導,中美建交後,隨著經濟、文化、旅遊和人員往來增加,美中兩國除在對方首都互設使館外,中國在休斯敦、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和紐約設有領事館,美國在中國開設廣州、上海、瀋陽、成都、武漢領事館。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文章分析說,美方面指責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在美南部8個州「充當有系統地盜竊美國智慧財產權的前臺」,作為回應,中方關閉美駐成都總領館的部分原因是,「這座擁有1600萬居民的城市是中國軍事武器研究和生產的中心,也是一個新興的IT中心」,這包含著針鋒相對的暗示。

  美國國務院的數據顯示,中國在華盛頓有大約300名外交官,但其他領事館的外交官總數沒有披露。美國除了在中國內地設有5個總領館外,還在香港特區設有駐港澳總領館。報導說,"美國在華外交官通常有700至1000人,他們擔負從發放籤證到進行間諜活動等各種工作」。

  中國駐美使館辦公樓位於華盛頓西北區,由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中國建築人員施工建造。辦公樓外牆「入鄉隨俗」,用的是法國石灰石,與華盛頓地區眾多的石灰石聯邦建築相協調,給人肅穆、莊嚴之感。行人走在街頭,就可看到使館內升起的中國國旗以及辦公樓上懸掛的國徽。《環球時報》駐華盛頓特約記者每逢重要節日或活動都會接到使館邀請,其中包括中美建交40周年論壇等。記者和當地很多華僑華人明顯感覺到,這幾年,應對美國政府發起的各種挑釁,中國使館工作人員的態度總是不卑不亢。2019年記者和朋友出席使館舉辦的國慶宴會,持請柬在門口排隊過安檢時遇到一些不明身份的華人來搗亂,當大家斥責這些人的無禮時,對方還有人想動手拉扯。好在這時,有執勤的白人警察上前制止了鬧事分子。

  休斯敦總領事蔡偉25 日發表公開信,表示中國政府對美南地區僑胞服務不會停止。「休斯敦總領館這次面對突發情況反應迅速,有理有據!戰鬥到最後一分鐘!」一位在休斯敦生活了25年的當地僑界人士如此評價說。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是中美建交後中方在美國開設的第一個總領館,總領館被迫關閉,大家心情都很不好,很多人這兩天就此話題能聊到深夜兩三點。當地時間24日下午4時許,即美方要求休斯敦總領館關閉的時間一過,一些華人在總領館門前就目睹了美國聯邦官員和鎖匠來撬門的粗暴一幕。看到現在總領館被美方侵入,他們擔心日後即使恢復休斯敦總領館的工作,該處館舍也不能再用了。這位華僑表示,提起休斯敦為什麼成為第一個中國駐美總領館所在城市,當地華僑華人都會談起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領導人第一次訪美的細節——1979年鄧小平把休斯敦作為重要一站,不僅參觀休斯敦航天中心,還在看馬術競技表演時戴上「牛仔帽」。隨著休斯敦總領館開館,當地還組建了很多華僑愛國組織,和總領館保持著密切的聯繫。

  美國在不同的時間段,都會「找茬兒」攻擊中國政府,這也給駐美使領館工作帶來不小的壓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美方以人權等問題施壓中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那段時間在美工作,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現在駐美使領館面對的壓力和當時有所不同,當時還有「安全距離」,比如有些人借蘇丹達爾富爾等問題在使領館門前搞點抗議,但現在性質已不一樣——是美方對我外交機構直接下手。他分析說,休斯敦總領館何時恢復正常還不好說,還要看以後的情況,「不管美國誰在臺上,恐怕美中關係都要經歷一段相當艱難的時期」。

  關領館是把雙刃劍

  「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的幾年,《環球時報》記者曾在中東某國家常駐,每次中國使館舉辦的活動,美國駐該國外交官員大都會「每請必到」。據他們反饋,中國使館舉辦的活動,他們覺得最安全。同樣,在中國的美國外交人員和機構也是如此。北京、廣州、上海、武漢、瀋陽、成都,在中國內地這幾個設有使領館的城市,一批又一批美國外交官也見證著中國的穩定和發展。

  美國駐華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官方網站顯示,在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擔負著中美雙邊關係的使命,「作為美國國務院第二大海外建設項目,使館內有超過20個聯邦機構的(辦公室)」。美中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後,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於同年8月31日正式開館,現在,廣州是美國在全球最大的籤證中心之一。該網對1980年開館的上海總領館的描述是:「坐落在中國商業與金融中心的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包含來自美國國務院、商務部以及農業部的僱員,領區的總人口超過2.17億。總領事館籤證處籤發的非移民籤證數量在全世界美國使領館中排名第三。總領事館的美國公民服務處為居住在領區內的4萬美國公民以及每年訪問該地區的近150萬名美國遊客提供服務。」美國有幾大領館這些年還建了新館舍。比如,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於1985年建館,最先的辦公地點在錦江賓館西一樓,剛開始時僅有6名美國官員和約29名當地僱員。如今,位於成都市中心南邊的領事館規模已擴大到有200多名員工,其中非中方僱員佔到1/4。

  美國駐華使領館的外交官大多給自己起個「地道」的中文名。如駐廣州總領事李靖、武漢總領事傅傑明、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譚森以及剛「完成使命」的成都總領事林傑偉。林傑偉的夫人、知名美食作家莊祖宜近日還表達了對成都生活的不舍。美國近來向中國派遣了一些「可以說中文」的外交官,並稱這「反映了整個世界的大趨勢,以及美國政府所提到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一面說著重要,一面又做些小動作。本月12日,美國駐華使領館在官方推特帳號發出一則污衊「中國政府在新疆侵犯人權」的推文,並配有一張經過軟體PS處理、攻擊「中國商品是奴隸勞工製造」的圖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駁斥這種做法「實在是令人不齒」。因美國介入香港等問題,美駐華使館負責人最近被中國外交部緊急召見的頻率也有所提高。

  美國輿論也在掂量「關閉領館風波」可能帶來的後果。《華盛頓郵報》認為:「以牙還牙地關閉領事館可能會傷害美國的『眼睛和耳朵』,而不是中國的。隨著實地接觸的渠道減少,中美兩國溝通和化解摩擦甚或危機的方式減少。一個擔憂是,即使這是選舉年的政治操作,但也讓下一屆美國政府修復兩國關係遇到困難。」美國彭博新聞社稱:「北京關閉美國駐成都領館的決定,不僅將迫使美外交官離開人口與德國相當的四川省省會,還將關閉一個美國監聽西藏事態進展的重要據點。」美國國務院前官員詹姆斯·格林也表示,中國想讓美國受到的傷害更大一些,所以選擇了成都,「關閉它就切斷了我們與西藏的聯繫,這對我們是一個政治打擊」。《今日美國報》評論說,相互關閉外交機構、驅逐外交官的做法「聽起來很有戲劇性」,但通常也是一把雙刃劍。2012年至2014年擔任美駐俄大使的麥可·麥克福爾說:「打擊情報人員是正確的做法,但關閉領事館適得其反,最主要的受害者將是那些要拿到俄羅斯籤證的美國人。總的來說,我認為限制俄羅斯人和美國人之間的接觸不是一個好主意。」

  領館減少意味著什麼

  中美這一波政治碰撞牽扯到各自的駐外機構,並引發國際上的特別關注。今日俄羅斯電視臺26日報導,對美國闖入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一事,俄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專家帕維爾·波德列斯內表示,在涉及其領土上其他國家的外交財產時,美國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2018年美國在關閉俄西雅圖領館時,美情報人員也曾試圖衝入俄領館。他認為,美方對中方外交機構的無禮行為,會進一步加劇雙方間的對立,而「惡化與北京的關係對川普有利,他就是把打中國牌當成競選活動的重點」。

  「2018年,我們沒有相對應要關閉美國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領館,而是提出關閉其在聖彼得堡的領館。」美對俄也發起過「籤證戰」「關閉領館之戰」,俄《消息報》等媒體的相關報導總是體現出「戰鬥民族」的強悍。俄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亞太研究中心主任洛馬諾夫認為,美國近期攻擊中國的言行,正在摧毀「過去40多年來中美關系所積累的一切」,特別是休斯敦總領館關閉「具有象徵性意義」,因為它是中國在美開設的第一家領事館,建於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的那一年。

  「儘管關閉領事館事關重大,但也並非沒有先例,特別是在兩國關係緊張時。」 奧地利電視一臺近日的報導也回顧了美俄前幾年如何相互威脅關閉對方領事館、驅逐對方常駐工作人員,並認為「為大選造勢的美國,不排除關閉其他中國駐美領事館的可能性」。奧地利《標準報》刊登國際法律師萊登穆勒的文章,專門提到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部隊悍然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並譴責美國的做法。文章說,炸館事件激起中國民眾的憤怒,美國使領館門前爆發反美抗議活動,當時美國駐華外交官員也極力為該事善後。時任美駐華使館公共事務官員保羅·布萊克本2002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說,當時美國使館人員立即開緊急行動會議,通知所有工作人員及家屬待在外交公寓中,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布萊克本還假裝騎自行車路過使館,在街角停下來觀察動靜。那段時間,他還和在上海、成都領事館的同事保持聯絡,並協助大使尚慕傑草擬聲明,對炸館事件「深表遺憾和歉意」,呼籲兩國在未來應保持良好的夥伴關係。布萊克本總結說,應對炸館事件是「美國重大的外交失敗」。中國外交部前部長李肇星在回憶錄《說不盡的外交》中談到,在他擔任駐美大使的3年時間裡,最難的日子莫過於1999年處理炸館事件,並詳細講述了如何與美方「吵」「鬥」,如何「逼」美方道歉的經過。

  和處理炸館事件時中美兩國使館的緊張狀態一樣,眼下,美國駐成都總領館與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的工作人員身處政治風暴之中,壓力無疑是最大的。俄聖彼得堡遠東國家研究中心負責人基裡爾分析說,中美互相關閉對方領事館並不意味著兩國之間的關係完全破裂,必須清楚這只是一種外交手段。他認為,領事館數量減少,意味著雙方發展合作的機會將減少,但美中徹底「脫鉤」不現實,即使未來不排除兩國召回大使的可能性,也不意味著兩國關係就會結束。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相關焦點

  • 領事館與大使館有何區別,作用是什麼,減少領事館意味著什麼?
    文|鐵血君最近,領事館一詞熱了起來。「這是兩國關係的一件大事,這是極其罕見的事情。」媒體這樣評價。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有關大使館和領事館的基本知識。領事館是一國駐在他國某個城市的領事代表機關的總稱,分為總領事館,領事館,副領事館和領事代理處,負責管理當地本國僑民和其它領事事務。兩個國家斷交,一定會撤銷大使館,但不一定撤銷領事館。
  • 關閉領事館意味著是什麼?
    領事館是國與國之間建立外交關係的一種體現,一般會設立在經貿繁華的較為發達城市,主要負責本國在該地區內的僑民管理與其它領事事務。基於某些原因關閉領事館意味著什麼?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本國公民在該地區辦理籤證、延期籤證無法辦理,同時也無法在該地區給外國公民頒發籤證;表明兩國關係緊張,有可能到了已經斷交或者即將斷交的程度。
  • 解碼中美領事館之戰!
    Part1這事兒出來之後大家比較激動,紛紛說戰爭在即,中美徹底斷交什麼的
  • 美國人怎麼看待關閉中國領事館?中美關係急墜,舊金山領事館或是下...
    7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表示,這是美方單方面對中方發起的政治挑釁,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十分蠻橫無理。中方對此予以強烈譴責。從斯諾登的親身經歷和香港的示例可以看出,美國的情報人員遍布外交和私營機構,但美國外交領事館從沒被當事國關閉。此外,美方要求中方閉館一事也遭多國學者廣泛批評。埃及新聞總署政治院研究員海珊·伊斯梅爾認為,這是美國單方面的政治挑釁行為,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反映出美國政府的傲慢態度,也是對中美關係的一種破壞。
  • 領事館與大使館區別?美駐華有幾座領事館?
    領事館與大使館有什麼區別? 大使館:是國家之間外交溝通的主要平臺,主要從事高級政治領域的工作。有大使館意味著兩國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 關閉領事館意味著什麼?美國曾對俄多次使用,制裁一步步全面升級
    雖然領事館的重要性遠遠比不上大使館,但是關閉領事館依舊意味著兩國關係的高度緊張,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會導致兩國斷交,以至於互關大使館,甚至開戰!而在和平時期,因為任何不正當理由單方面關閉一個國家的大使館和領事館,都是一種嚴重的挑釁行為!領事館和大使館是有區別的,從級別上來看,領事館可以看作是大使館的下屬單位,並且受到大使館的直接領導。大使館是一個國家另一個國家首都的常設外交機關單位,它全面負責兩國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促進兩國之間的來往,是一個國家的代表和象徵。
  • 美國強關我國領事館,我們的反擊來了!
    當地時間21日,美國向中國駐休斯頓領事館單方面發布通知,要求他們在周五下午四點前必須離開領事館,只給了中方三天時間。雙方政府之間要求撤離領事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先例,但是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臨時通知並且只給了3天時間,這就是故意找事和羞辱。
  • 「領事館」歷史淺說
    「領事館」小史領館是幹什麼的?領事館主要承擔海外公民和海外利益的保護工作,促進兩國關係和人民間的往來是領事館的重要職責。近代中國與「領事」館鴉片戰爭後,英國通過《南京條約》及附件,強迫清政府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開設領事館,並取得了領事裁判權。1843年11月英國駐上海領事館正式設立,此後其他列強紛紛在上海設立領事館。
  • 「美國領事館」在鎮江的歷史建築
    說起清末的鎮江領事館,大家總能想到英國領事館,其實還有美國領事館。,還有美國領事館、英國工部局大樓、稅務司公館、亞細亞火油公司、美孚火油公司、天主教堂等。1863年(同治二年),美國根據《中美天津條約》派駐上海副領事管理美僑在鎮江的通商交涉事宜。
  • 關閉美駐成都領事館對美國意味著什麼?美媒道出實情
    關閉美駐成都領事館對美國意味著什麼?美媒道出實情據中國外交部7月24日上午發布的消息稱,中國外交部已通知美國駐華使館,中國給予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以及行許可的決定,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對此,美國媒體自己是這麼說的,美國失去了收集中國西部信息的最有價值的外交的前哨站。
  • 成都將建中國第三大領事館區 容納20個領事館
    昨日,四川省外辦傳出消息,成都領事館區建設將在明年全面啟動,將形成積聚領事館數量全國第三的規模。全新的領事館區位於成都人民南路南延線旁的中和鎮,面積約為237畝,規劃容納20個領事館。  「法領館在總府路,美領館在人民南路四段,韓領館在下南大街……在成都開館的領事館分布比較分散,存在很多不便。」省外辦負責人說,與瀋陽、廣州和昆明等地不同,目前我省尚無專門的領事館區。專門設立領事館區,將為領事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和更舒適的環境,有利於吸引更多國家在蓉設領事館,提升成都的國際化水平。
  • 西津渡之英國領事館
    鎮江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館舍為原英國領事館舊址。它位於雲臺山南路,依山而立,錯落有致。領事館共有5幢東印度式的西洋建築。整片樓宇主體2層,間錯3層,中心位置是主辦公樓,主樓拱券門楣銘刻著一個年號1890,但這並不是領事館最初建成的時間。原英國領事館於1861年開始修建,到1864年春天,耗時整整三年,英國領事館才在西津渡建成。
  • 在中國的這些美國領事館有這些用處……
    《紐約時報》報導截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美國問題專家金燦榮認為:此事的性質就是政治對抗升級,在他印象裡中美建交以後還沒有過類似的情況,這是非常嚴重的事件。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一事件,先來了解背景資料↓↓↓領事館是做什麼的?1什麼是領事?領事是由一國政府根據同另一國政府達成的協議,派駐對方國家的特定城市,在一定區域內保護本國國家和本國公民的權利和利益的政府代表。
  • 鄭州作為中原城市群的中樞,為什麼沒有領事館?
    鄭州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是使領館數量卻為0,同為中原城市的武漢有5個,國家中心城市使領館數量一覽▼鄭州什麼時候領事館?是否已經有計劃?鄭州要建領事館嗎?2017年6月22日,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召開《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領事館片區城市設計》專家評審會,多位專家把脈領事館片區城市規劃設計。也就是說,小夥伴們心心念的領事館區離開建不遠了。
  • 回顧倉山領事館,重溫歷史時代印跡
    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坐落於倉前山樂群路, 清靜幽雅的環境 直到1845年6月, 倉前山領事館建成之後, 英國駐福州領事館才正式落地。
  • 瀋陽領事館街:風雲際會二緯路
    【讀報名詞】領事館街領事館,是協約國派駐我國通商口岸城市中的外交代表機關。根據中美、中日《通商行船續訂條約》,1906年春,奉天開放為商埠,各國僑民陸續進入奉天經商、執業、傳教、遊歷、居留等。為保護本國僑民利益,先後有美、日、俄、德、英、法、意、奧等八個國家在奉天設立了總領事館或領事館。
  • 駐濟領事館往事:四大領事館曾輝煌一時 後全部撤離
    自1948年最後一個留守濟南的美國領事館撤離後,濟南再無領事館駐設。來自省外事辦的權威說法稱,目前山東共有日本、韓國和泰國3個國家開設的領事館存在,均設在青島市。  駐濟南的領事館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今日回望,往事仍堪回味。
  • 西安領事館區簡介
    2013年11月5日上午,在西安滻灞生態區召開的西安領事館區及周邊城市設計方案建設綠色示範城區工作方案匯報會上傳來好消息,西安領事館區及周邊區域計劃於2014年啟動建設,預計五至八年初步建成。西安已具備啟動領事館區建設的各類條件2013年8月13日,西安領事館區獲得國家外交部批准,落戶西安滻灞生態區。
  • 煙臺山下的領事館
    煙臺這塊風水寶地變成了當時外國人大興土木修建領事館的首選。從1862年英國和法國在煙臺設立了領事館以後,到1925年,相繼有日本、美國、俄羅斯、德國、奧,匈帝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挪威、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芬蘭、朝鮮一共17個國家正式在煙臺建立了領事館!
  • 鄭州港區領事館片區規劃出爐
    原標題:港區領事館片區「鄭」在打造設計規劃正式批前公示未來領事館片區要這樣建 同時,公示內容已於7日公布在官方網站,今後領事館片區將以「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領事館區」為兩大發展使命,雙引擎驅動基地發展,打造成空中絲綢之路上雙引擎驅動、多政策支撐的內陸地區最開放共享的對外交流新窗口,鄭州極具文化自信的國際生態新都會。   如何規劃?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領事館區   據了解,此次公示類別為城市設計徵求意見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