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視頻——莊姐:做好姜埋奶就好似養大個女!
當我步入莊姐店門的時候,鑽進鼻孔裡的,就是一股濃鬱的奶香,當中微微帶有一種辛辣衝鼻的刺激感。老闆娘莊姐看到我鼻子在抽動,自豪地說:「香嗎?這就是我們的姜埋奶。」
能承託起勺子,才稱得上一碗好的姜埋奶
奶香的濃鬱,是因為用上了最好的水牛奶,有句話形容這種牛奶叫做「滴珠牛奶」,意思是將牛奶滴在香菸的錫紙上,牛奶是不會化開的,而是凝成一顆顆水珠狀。這證明了牛奶的濃度和蛋白質都是非常的高;辛辣醒腦的刺激味道,則是沙灣當地特有的肥沃灘涂,種出來的新鮮小黃姜。而將兩者以最圓滑的口感融為一體,就好像香港某奶品廣告語說的那樣:「如果太多牛奶味,D姜味咪無定企(姜味就被全掩蓋),等到D姜味翻埋嚟,D牛奶味又唔爭氣」,靠的是做姜埋奶的人,用多年的經驗精確把握比例、火候、衝制時間,快而準地送出一碗又一碗的熱騰騰奶品供予顧客,這就是過去30年來,莊姐一直從早做到晚,逢年過節也不停歇的小事。
將小事情堅持幾十年,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今年67歲的莊姐,從小生於番禺沙灣鎮的一戶大戶人家,家中共有十六個兄弟姐妹,她是排行第十六的「老么」,按說是在家中最受寵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公主才對。但莊姐表示,自己從小就受到爺爺和爸爸的耳濡目染,爺爺將家中種的小黃姜,以及耕田的水牛產的水牛奶,一起做成姜埋奶給十幾個孩子吃,做多了還會送給鄰居街坊品嘗。而爸爸作為一名沙灣當地十分有名的老中醫,不喜歡上來就開藥,而是主張小病以食療為主,一來效果更好,二來免卻病人喝中藥之苦,還能省下不少藥費。其中,姜埋奶就是曾醫生最推崇的食材,說它具有溫補虛羸、驅寒暖胃、止咳安眠的種種神奇功效。而且如果患者不懂做法,曾醫生還會手把手地教會。當時年紀小小的莊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不僅學會了姜埋奶的製作,還立志將姜埋奶這種民間小吃發揚光大,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莊姐製作姜埋奶
莊姐說:「這幾十年來,一直有人託人找關係找到我,想跟我學做姜埋奶,我都一一答應,傾囊相授。到後來,我乾脆把姜埋奶搬到門口製作,就算不用拜師,光看也能看會。只是那些跟我學過然後開業的人,都沒有能堅持下來的,最長的大概也只經營了三四年左右。我想不是我教給他們的方法不對,姜埋奶其實很容易做,但主要是做飲食業,實在是太辛苦了。」看莊姐做姜埋奶,幾分鐘時間不到,就能做好一碗原汁原味的優質奶品,只是能將這樣的小事情,堅持幾十年,就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做牛奶用的心,比富養女兒更難得多
回想當年,莊姐笑說:「在最初我跟師傅學做奶品的時候,做出來的品種並不算多。只有姜埋奶,蛋奶,鮮奶和窩蛋奶這四個品種。後來我不斷在學習中創新,創立了很多新的奶品品種。比如牛奶豆沙,牛奶糯米餈,牛奶糕等,還有一種是當時師傅有教,但沒有單獨售賣的沙灣白餅,以及牛奶霜。如果我不做這些,它們就都已經被遺忘了,成為了失傳的沙灣特產。」
莊姐開玩笑說:自己可能是沙灣最後一個會做牛奶霜的人
據莊姐表示,之前在沙灣的牛場已經遷到了韶關,運奶路途遠了,不過現在冷凍保存的技術比以前先進,所以問題並不大。但莊姐回想起以前跟師傅學做牛奶時,那可就不一樣了,每天做完的牛奶如果沒賣光,就要馬上改做成牛乳防止它變質,十分辛苦。以前做牛乳,不是用煤氣,而是燒的炭,炭火難以控制大小,經常一不小心就會燒到手,起了一手的水泡。接下來還得去卷蛋筒,手上的水泡還沒消退,再去和蛋筒皮「親密接觸」,那種鑽心的疼讓人難忘。再加上工房裡溫度高,又沒有風扇又沒有空調,熱得要命。總之一天下來人都快散架了,只是那時年輕的莊姐想:打工都是這樣辛苦的了!那就無所謂了。所以那時工作量很大,也沒有什麼怨言。到後來自己開店,莊姐也是這樣親力親為,她說:「我一直都以我的經歷去警醒那些年輕人:工作就不要怕辛苦。不要怕做得多,做多了,你會學到更多。可能有些『長氣』,但希望他們都能聽得進去。」
莊姐在沁芳園廚房
印象很深刻的是,莊姐閒聊時說了一句讓我難忘的話:「做好牛奶就好似養大個女!」咦?莊姐你不是只有一個兒子嗎?怎麼扯到女兒去了?原來莊姐的意思是,要做好的牛奶,就像是家裡要富養一個女兒一樣。這一點,曾是家中「老么」的她深有體會。要花心思變出不同的花樣,不同的奶製品又要有不同的火候,有的要煮沸食用,有的要煮沸後放涼再衝調,總而言之,絕不可冷落了她,放冷了的牛奶,吃到肚子裡也不暖心了,更起不到治癒的作用。所以,看莊姐做牛奶的用心,真的比富養女兒更難得多!
奶品風味常新,念舊的卻是人情
莊姐說:「我覺得那麼多年來,幾款奶品都稱得上是長盛不衰的。比如姜埋奶,蛋奶糊等,後來又加以改良,比如做成了杏仁蛋奶糊,巧克力蛋奶糊,香芋蛋奶糊、蓮子蛋奶糊等,都非常受歡迎。姜埋奶你也可以加點水果在上邊,一樣很多人喜歡。還有糯米餈,也幾乎是必點的小吃,所以這些都算是長盛不衰的。近年來,我又在做牛奶方面有了點創新,現在又嘗試了用菠蘿汁來埋牛奶,荔枝汁來埋牛奶等等,但很多食客來到,都表示想吃正宗的姜埋奶。哪怕介紹過他們吃新創的款式,過後他們還是要吃回姜埋奶。」
除了姜埋奶,莊姐也會製作另一種沙灣傳統小食——蛋奶
談到將來,莊姐表示現在自己已過花甲之年,早就到了交棒給下一代的時候,但現在很多飲食店都是因為後代不肯接班,就沒再經營下去。莊姐曾經跟兒子說:「你要做這行的話,就要預了一定是很辛苦的,而且會很受氣。你確定受得了才能做。結果他說無所謂,而且對這行也有興趣,一直都跟著我在做。現在他慢慢上手了,還帶來了很多新型的管理方式,現在倒過來,要我們去適應他的經營管理方式了。我現在是落伍了,就管好產品質量,做好奶製品就好啦!」不過莊姐坦言,和兒子現在也會有一些矛盾,主要是在管理理念方面。「他的新派思想和我的舊思想會有衝突,他會說你們那些觀念不對,應該怎樣怎樣。吵著吵著,就有一方會妥協。有時候是他向我妥協,有時候是我向他妥協。舉個例子,他覺得不是每樣事情都親力親為,尤其是開了很多分店的時候,你還怎麼親力親為?應該設立一套完善的系統,在每個店統一推廣才是。但說到牛奶該怎麼做,他都是聽我的,只是在管理方面,我會開始接受他的理念,比如在現代流水化產業中,人手可以精簡一些等。」
已接班的兒子與莊姐
說到這裡,她又將搓好的牛奶糯米餈遞過來:「嘗嘗!」軟糯的口感,內裡稜角分明卻入口即溶的牛奶霜,像極了莊姐這個講話輕聲細氣,性格既執著而和善的傳統女性。無論人手如何精簡,這種老手藝人的傳承精神,才是老店長盛不衰的根本,希望不論是過了多久,這碗莊姐親手調製的姜埋奶,也永遠不會變味。
製片 | 蘇穎欣
統籌 | 胡皓珺
攝像| 胡皓珺 唐文欽
剪輯 | 唐文欽
文字 | 潘文杰
配樂 | 陳志彤
公眾號編輯|胡皓珺
—END—
版權聲明
本文為睇View公號原創內容
未經一休文化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