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世界第一的雲南小鎮:中國每10枝鮮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

2020-12-11 正解局

◆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花卉市場,去年一年賣了92億枝鮮花,交易額74億元。

正解局出品

在中國,提起鮮花,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雲南昆明的鬥南鮮花市場。

因為它的名氣實在太大了,全國10枝鮮花至少7枝都來自這裡。

這裡每晚的成交價格,左右著第二天全國甚至亞洲許多國家鮮花市場的行情。

37年前,當鬥南的農民種下第一顆花苗時,恐怕不會想到,他們會親手把這個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小鎮,變成如今的「花花世界」。

從種瓜種菜的普通村鎮,到左右亞洲花卉市場價格的「花都」,這個滇池邊的小鎮陽光、水土沒有任何改變,卻能在一枝花的「催化」下產生如此奇妙的「光合作用」。

鬥南鮮花,離世界第一,還有多遠?

01

一年買賣92億枝花,22年無敵手

如果單說鬥南鎮,這個地名可能會讓人有陌生的感覺,但是要加上「雲南鮮花」這個關鍵詞,亞洲最大花卉市場的形象就馬上蹦了出來。

為什麼?

因為花店裡賣的玫瑰、百合、康乃馨這些鮮切花,10枝裡面至少有7枝都是從這兒批發出去的。

鬥南花市是全國第一、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

我們來看一個數據:

2019年,鬥南花市賣出了92.31億枝鮮切花,交易額是74.36億元;

鬥南的鮮切花在全國市場份額大於70%,除了稱霸國內市場,還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雲南省種植的鮮切花,80%以上通過鬥南花市銷售。截至2018年底,整個雲南省花卉種植總面積171.4萬畝,其中鮮切花種植面積22.7萬畝,產量112.2億枝。

整整22年,鬥南花市在鮮切花的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交易人次和出口額這幾項數據,一直霸佔著全國第一,根本沒有對手。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鬥南鮮花開始接觸世界花卉產業,交易量也開始飛速增長

這個賣花的「批發市場」,一開始只是昆明人買到新鮮、便宜鮮花的後花園,通了地鐵、公交後,更是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地的遊客,變成了昆明新興的旅遊景點。

獵奇的遊客、鮮花經紀人、花農和客商,交織出了一個晝夜無休的鬥南花市。

除了白天遊客和晚上對手市場的熱鬧景象外,作為亞洲鮮切花市場的龍頭老大,昆明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才是鬥南花市的核心。 

鬥南花市的拍賣市場,採取荷蘭式降價拍賣,鮮花價格指數對全國乃至亞洲的價格都起著風向標的作用

自從2002年敲響中國鮮花拍賣第一槌,到2014年發布全國第一個鮮切花交易價格指數,再到如今16萬平方米的場館和2個拍賣大廳、9口交易大鐘,每天300萬-350萬枝的交易規模,讓鬥南的花拍中心成了亞洲最大、全球第三的拍賣市場。

一個村民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進化成亞洲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

而這個奇蹟的發跡點,只不過是當年種下的一株花苗。

02

一個村民自發形成的花市,憑什麼做成亞洲第一?

從最初的0.3畝花田,到整個鬥南2589畝地全都種上了鮮花;從騎著自行車擺地攤一天賣100元,到日上市鮮花300萬枝,總產值386億元;從一條50米長的馬路市場,到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人均年收入200元的拮据生活到如今0人外出務工,靠鮮花經濟帶動100多萬從業人員的龐大產業,鬥南花市的前世今生,簡直就是個奇蹟。

鬥南花市的雛形起源於當地農民自發形成的馬路市場

1983年,鬥南的村民化忠義,把從廣東佛山買來的劍蘭花苗種在了自家的那3分菜地裡。幾個月後,他把花插在水桶裡,讓女兒騎著自行車到昆明賣掉。

結果,當時多數人還認為是「資產階級產物」的鮮花,第一天就賣了100元。

要知道,當時鬥南人均年收入也才不過200元。

當年,他家種花的收益達到3000元,是以前種菜的幾十倍。

儘管靠種瓜種菜的鬥南人不知道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整個地球上最適宜種花的幾個區域之一。

不過眼看種花的經濟效益比種菜高得多,鬥南人紛紛「改行」,幾年間鬥南的土地上全部改種了鮮花,從最初的0.3畝發展到2589畝。

起初村民每天去昆明賣花,隨著鬥南鮮花名氣漸漸地大了,有人就直接到鬥南買花。

於是,在鬥南的花田旁,最熱鬧的一條街上,50米長的馬路花卉市場就形成了。

鮮花擺在路邊,像賣菜一樣按斤稱著賣,「雲南十八怪,鮮花論斤賣」說的就是這個了。

上世紀90年代後,昆明出現花店和花攤,店主開始去鬥南進貨

到了1995年,雲南開始控制菸草種植面積和價格,加上看到了鬥南種花的經濟效益,鬥南周邊的農民也開始種花。

眼瞅著鮮花交易量暴漲,鬥南又先走了一步。

這一年,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鬥南村花卉市場建成,鬥南不僅告別了馬路花市,還以這個交易市場成了周邊花卉的集散地。

但是,一哄而上的副作用也在鬥南鮮花規模擴大的同時顯露無遺。

因為當時的市場只有昆明市,所以從1993年鬥南鮮花就開始顯出過剩的趨勢,最便宜的時候兩枝花才賣1分錢。

1998年,鬥南花市擴建,隨後成為國內最大的鮮切花市場

必須有更大的市場,才能消化鬥南越來越多的鮮花。鬥南的年輕人瞄準了北上廣。

他們幾十個人結伴跑到廣州,在當時全國最大的廣州嶺南花卉市場,開始打起了「鬥南鮮花」的牌子。

那時的廣州既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可以消化鬥南的鮮花,還有比鬥南更豐富的花卉品種和更先進的種植技術可以學習引進。

邊學習引進邊賣花,沒過幾年,鬥南鮮花的開拓者們,就在廣州打開了局面。

廣州的市場上,出現了一條「鬥南鮮花街」。

自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始,鬥南開始接觸到世界先進的花卉產業

真正讓鬥南開始騰飛的,是2002年他們開始和國際接軌的交易模式。

1999年,昆明舉辦的世界園藝博覽會,讓鬥南鮮花產業邁出了國際化的腳步,鬥南開始接觸歐洲的新品種。

也是在這一年,鬥南的鮮花批發市場再次擴建,成了當時全國最大的鮮切花批發市場,鬥南的花開始走出國門。

靠傳統的對手市場批發交易顯然跟不上節奏了。

經過近2年的籌備和建設,2002年12月20日,中國第一個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在鬥南落下第一槌。

儘管剛開始經過了5年的冷場和虧損,甚至有的買家這邊拍到鮮花,轉手拿到門外對手夜市上加一毛錢直接賣掉,儘管花農一開始並沒把花卉拍賣的等級規則當回事,但市場對花卉品質追求更高,以及市場的需求,推著花卉拍賣越來越風生水起。

鬥南花拍市場上待拍賣的都是等級較高、品種較好的鮮花

如今,平均每天300萬-350萬枝高品質的鮮花從鬥南拍賣市場拍出,連夜發往全國各地和中東、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鬥南拍賣市場的價格,也決定著各地第二天花卉市場價格的走勢。

銷量和流水的背後,還有更重要的:整個鬥南花市為29萬戶花農搭起了銷售的平臺,一戶花農平均要僱4-6個人,這樣算下來就是上百萬人的就業。

03

想成為世界第一,除了足夠「大」更要強

2017年,李克強總理專門去逛了趟鬥南批發市場的夜市,總理說:

現在鬥南花卉市場已經是中國第一、亞洲第一,希望你們向世界第一邁進!

要做世界第一,是中國所有行業的目標,當然也包括鬥南的鮮花。

鬥南為這個目標列出了時間表,準備分兩步走:

首先是到2022年交易量120億枝、交易額150億元,實現交易量世界第一;然後是到2028年實現交易量160億枝,交易額350億元,實現交易額世界第一。

交易量想衝上世界第一還好說,可交易金額想從現在74億到350億,卻絕非易事。

如果真能成功,可以說是中國花卉培育科技的巨大飛躍。

鬥南花市已經給自己定下了要做「世界第一」的目標

這背後的邏輯聯繫就是,想要以160億枝的交易量完成350億元的交易額,那麼每枝花的平均價格就要2.187元。我們按2019年的數據算一下,每枝花的均價是0.805元。

我們再看下最近3年鬥南的數據:

2017年,交易量65億枝,金額53.55億元;

2018年,交易量69.87億枝,金額57.68億元;

2019年,交易量92.31億枝,金額74.36億元。

按照均價,鬥南的鮮花價格其實是在下行的。怎麼才能讓今天8毛錢一枝的花賣到差不多3倍的價格?

除了科技沒有別的路可選。

花卉既然是產品,就有品種的優劣之分。目前國內90%的品種還要從荷蘭、以色列、法國這些花卉種植強國進口。

BBC紀錄片《世界最大的鮮花市場》中,介紹了世界最大的荷蘭阿斯米爾花市,全球80%的鮮花都來自這裡的交易

2015年之前,鬥南這邊種的玫瑰基本上還都是歐洲那邊淘汰了20多年,早就過了專利期的品種。

淘汰的品種自然價格比新的低,那想要新品種呢?請支付高昂的專利費再說。

這些花卉產業發達的國家,都是靠它獲得高額的利潤,並以此控制著世界花卉貿易。

再說,就算想付錢買,也不一定能引進。

因為以前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曾經嚇得國外育種商對中國進行封鎖,不讓新品種進入中國。

荷蘭的花卉種植莊園,自動化程度極高 來源:紀錄片《世界最大的鮮花市場》截圖

新品種是花卉行業利潤和發展的制高點,和其他行業的追趕、發展一樣,鬥南也是引進和自研同步發展。

先來說引進。

專利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可你一個鮮花批發市場怎麼去解決讓花農付專利費種花的問題呢?要知道,一棵玫瑰的專利費是8元,花農自己扦插繁殖只要5毛錢。

鬥南的解決辦法是,用市場的力量去保護智慧財產權。

這裡就要說到拍賣交易中心的作用了,它除了是進入國際市場和國際接軌的交易方式,還是鬥南獨創的解決花卉種苗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平臺。

在拍賣市場,育種商、花農、拍賣市場要籤一個三方協議,拍賣市場負責從國外引進品種提供給農戶,花農種出來拿到拍賣市場交易,每筆交易扣下10%的專利費,然後分期給育種商。

鬥南鮮花拍賣市場

雖然是個多贏的方案,可是一開始無論是花農還是花商,都不願嘗試這個從沒用過的方法。

直到拍賣中心成立10年後的2013年冬天,昆明一場大雪讓玫瑰產量減半,一些人看到從國外進口的玫瑰銷路極好,才轉頭關注起拍賣中心儲備的新品種。

消費者喜歡新品種,批發商就關注新品種,市場價格一高,農民就願意種新品種。

就這樣,經過10多年的努力,鬥南自創的收取專利費的方式得到認可,吸引了10多家國內外育種商、2.5萬多戶種植戶和3000多花商加入合作體系,2019年為國內外育種商代收專利費700萬元。

當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價格問題,還是要靠科技的投入。

回頭看鬥南的鮮花做成一個大產業的背後,其實也依稀能看到科研工作者的身影。

早在1986年,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就從日本引進設施和栽培鮮切花的技術,在自家單位的後山上建了個「花卉工廠」,培育香石竹、滿天星的種苗,然後給鬥南的種花戶去種植。

不過,那時候就連植物所的研究員也對鮮切花栽培所知不多,只能遇到問題摸索分析,然後再去教給農民。

鬥南的鮮花種植,目前還是種植規模較大,科技技術含量和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還很大

當鬥南的鮮花成了一個大產業的時候,人們從根上看到了科研帶來的價值,對科研的投入才開始逐漸加大。

雲南省農科院花卉研究所,給10多家傳統園藝企業提供技術支撐,讓這些種花的企業變成了「高新企業」。

2018年,當地一家花卉公司花了4年時間,投入160萬元研發出來的玫瑰新品種推廣種植了1000多畝,光專利費就收了差不多200萬元。

能有這樣的收益,因為這種玫瑰價格是普通品種的2倍,而且一直是拍賣中心的爆款。

昆明植物所也用了18年時間,把野生兜蘭馴化成了商品花卉,2018年這個新品種的花一上市,就給企業帶來了上百萬元的利潤。

2017年,李克強總理在鬥南花市,希望鬥南向世界第一邁進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話不僅在高新科技行業,在種花、種糧食和種菜的農業也是一樣。

科技不僅能培育出優良的品種,更是搶佔智慧財產權制高點和制定標準話語權的終極武器。

過去,鬥南靠規模和價格的優勢,做成了全國最大、亞洲第一,但是真正的世界第一,不僅有規模,更要有科技研發實力。

這個世界第一,才是鬥南的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亞洲最大花卉市場,全國10枝鮮花7枝來自鬥南,鮮花全部論斤賣
    到昆明旅遊時,很多遊客都會到鬥南逛亞洲最大的花卉市場,如今鬥南花市已然成了一個網紅打卡點。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毗鄰昆明市呈貢區滇池東岸,從1號地鐵線的鬥南站下車出來,走上一小段路就是鬥南花市了。在中國,提起鮮花,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春城昆明,到昆明隨便一問鮮花哪裡買,幾乎都會給你指到鬥南花卉市場去。昆明鬥南花卉市場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中國每10枝鮮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鮮花都是論斤賣,在這裡一定能買到你喜歡的便宜又好看的鮮花。
  • 亞洲最大花卉市場,全國10枝鮮花7枝來自鬥南,鮮花全部論斤賣
    到昆明旅遊時,很多遊客都會到鬥南逛亞洲最大的花卉市場,如今鬥南花市已然成了一個網紅打卡點。昆明鬥南花卉市場毗鄰昆明市呈貢區滇池東岸,從1號地鐵線的鬥南站下車出來,走上一小段路就是鬥南花市了。在中國,提起鮮花,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春城昆明,到昆明隨便一問鮮花哪裡買,幾乎都會給你指到鬥南花卉市場去。昆明鬥南花卉市場可不是浪得虛名的,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中國每10枝鮮花就有7枝來自鬥南,鮮花都是論斤賣,在這裡一定能買到你喜歡的便宜又好看的鮮花。
  • 昆明鬥南:日均3600萬枝鮮花供應國慶黃金周市場
    昆明鬥南:日均3600萬枝鮮花供應國慶黃金周市場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報導 十一黃金周期間,隨著遊客量的增加,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鮮花市場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價格有高的也有低,關鍵是品質,同樣的品種,有的每把10元,有要賣20元,品質好的,價格都相對較高。據了解,9月23日,昆明地鐵4號線、6號線(二期)開通運營,為市民和遊客前往鬥南花卉市場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記者在金桂街站就看到,不少乘客出站後直奔鬥南花卉市場,而進站的很多乘客都懷抱著各種鮮花。
  • 鬥南花卉小鎮瞄準「世界第一」
    現在,鬥南正積極構建縱向花卉交易、物流、研發全產業鏈和橫向融合旅遊、文化、健康的立體大花卉全產業鏈,努力把小鎮打造成為「世界第一的花卉交易中心」「亞洲第一的花卉產業研發創新高地」和「中國第一的花卉特色小鎮」。近年來,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東南亞各國深入推進,國內鮮花消費市場逐步擴大,緬甸、泰國、越南、寮國等東南亞國家種植的鮮花,大量進入鬥南交易,繼而進入國內市場。
  • 昆明鬥南鮮花交易量連續21年全國第一
    據統計,2018年,鬥南鮮切花交易額達78億元,82億枝鮮花經鬥南花卉市場銷往全國,全國每10枝鮮花裡,有7枝來自鬥南,全世界50多個國家能看見鬥南鮮花的身影。  鬥南的鮮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流、交易人次已連續21年居全國第一,成為中國花卉市場的「市場風向標」和「價格晴雨表」。
  • 花卉界的巴黎時裝秀 鬥南花拍之夜7月14日盛大舉行
    第十九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鬥南分會場「花拍之夜」系列活動,將於7月14日在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盛大舉行。本次「花拍之夜」活動主題為「聚焦鬥南、共贏共享」,整個活動將有2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花店業主、業內專業人士、KIFA供購商代表參加。
  • 昆明鬥南:日均3600萬枝鮮花供應國慶黃金周市場
    來自昆明北市區的一位市民說他和老婆對花色的喜好不同,他喜歡鮮豔的,老婆喜歡素雅的,因此就選購玫瑰、向日葵、百合、滿天星和非洲菊五個不同花色品種的鮮花。他說:「平時上班都很忙,趁著假期來逛逛花市,買幾把鮮花,裝扮一下自己的假期。」在主場館玫瑰交易區,五顏六色的切花月季讓人眼花繚亂。其中數量最多的是紅色的『卡羅拉』和『黑魔術』。
  • 這個周末一起來逛逛鬥南的「花花世界」吧
    沒錯,這就是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全國每賣出10枝鮮花,有7枝就來自這裡。每一個到雲南旅遊的人,都想來感受這北緯25度的芬芳,帶走心儀的花兒。01鮮花「早知道」在鬥南,上午9:00 - 下午18:00,稱之為「早市」,這個時間段的遊客最多。
  • 豐收中國萬裡行之昆明鬥南丨打造亞洲頂尖的「花花世界」
    由農業農村部指導,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策劃並推出的大型記者採風直播活動——「豐收中國萬裡行大型公益宣推活動」持續為您報導。6月14日,農視網記者來到「豐收中國萬裡行」第一站——雲南昆明鬥南花卉市場。你可能早就聽過昆明「世界花都」的盛名,但未必知道——在中國市場,每10枝鮮切花中,有7枝是出自昆明呈貢區的鬥南花卉市場,2019年鬥南花卉市場的鮮切花交易量達92.31億枝。連續22年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額全國第一,鬥南花卉市場,堪稱中國花卉市場風向標和花卉價格晴雨表。
  • 城味|念念不忘花都,看看人們心中的鬥南是啥樣吧
    鬥南花市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種語言沒有國界:一種是微笑,一種是鮮花。四季如春的花都昆明,鮮花是最有特色的伴手禮。「世界鮮花看雲南,雲南鮮花在鬥南」,全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昆明鬥南,鬥南花市也成為了遠來遊客必打卡之處。
  • 一天上百萬支玫瑰被銷毀,玫瑰價格僅去年1/3,雲南花農平均損失過萬
    新型冠狀病毒在中國爆發,情侶們無法如往常那樣見面過節。大部分花店大門緊閉,少數還想做情人節生意的店主在線上賣起了永生花。他們不是最苦惱的人。2000餘公裡外的雲南鬥南花市也是門庭冷落,它裡是全國最大的鮮花交易和對手拍賣市場,中國市場70%的鮮花來自這裡。為了情人節籌備了一整個冬天的花農們眉頭緊鎖,只能眼巴巴望著大片大片玫瑰花爛在田裡。
  • 雲南昆明:花博會、盆景展雙展聯袂首次落地鬥南
    第十六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2015年昆明(鬥南)中國盆景精品邀請展暨雲南賞石根藝展現場。(實習生 時文枝 攝影)1月15日,第十六屆中國昆明國際花卉展、2015年昆明(鬥南)中國盆景精品邀請展暨雲南賞石根藝展(以下簡稱雙展)在昆明呈貢鬥南拉開帷幕,諸多奇花異草、珍木秀樹、稀石奇根讓人大開眼界。
  • 鮮花王國的鮮花路:探訪雲南昆明鬥南花卉市場
    1993年,因為昆明市場需求量有限,鬥南鮮花開始過剩,最便宜的時候,兩枝花才賣1分錢。村裡一批年輕人決定到北京、上海、廣州去尋找新的市場。  那一年7月4日,15歲的魯紅偉用一張72元的票,坐了72小時的火車到達廣州。當天,這些花讓他賺了20元。如今已是鬥南花卉協會會長的魯紅偉認為,這20元是他的「第一桶金」。
  • 「萬人」夜湧花市 昆明鬥南花市開啟「七夕」銷售高峰模式
    鬥南花市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花卉市場。全國每年10枝鮮切花中有7枝來自雲南,而昆明鬥南花卉產業園承載了雲南全省80%以上的鮮切花份額。結束了近兩個月的淡季,鬥南花市步入七夕節備貨期,市場開始迎來上漲行情。KIFA(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大數據中心顯示,市場供貨總量逐漸抬升,但受今年疫情影響,加上近日持續數日的強降雨天氣,供貨總量受到一定影響。
  • 中國最大的鮮花市場就在雲南,這裡鮮花不僅好看,還很好吃
    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雲南是鮮花生產大省,在昆明返航的飛機或者火車上經常可以看到遊客捧著好幾束鮮花和乾花,那些花大都來自昆明鬥南花卉市場。鬥南花卉市場是中國最大的鮮花交易市場,整個市場有上萬平米,一開市比菜市場還熱鬧,但菜市場充滿的是肉味和海鮮味,而鮮花市場聞到的卻是花香。
  • 昆明鬥南花市交易量恢復至同期水平
    目前,受需求拉動,鮮切花總體購買力持續上升,鬥南花卉市場的鮮切花交易正迎來行業小高峰,玫瑰、康乃馨、勿忘我等品種依然是近期熱銷花品,廣大花農、花商正積極組織貨源,以供市場需求。 鬥南花卉交易市場經過30多年的發展,特別是鬥南花卉小鎮推進建設以來,鬥南花卉產業已形成了以全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和全國第一、亞洲第二的花卉拍賣中心兩家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 【共舞長江經濟帶】昆明鬥南:亞洲最大鮮花夜市 "孵化"高原花卉小鎮
    未來網(www.k618.cn)上海7月9日電(記者 和海佳) 雲南昆明一向有「花都」之美譽,而鬥南花卉在其中最為璀璨。昆明鬥南,這座位於中國西南的「鮮花港」,去年鮮切花交易額高達47.2億元,佔據70%的國內市場份額,如今還將「華麗轉身」建造高原特色花卉小鎮,縱向延伸雲南「鮮花經濟」,引領中國花卉的市場風向標。
  • 目標:世界第一!鬥南花卉小鎮未來可期
    掌上春城訊今年,是鬥南花卉小鎮迎來大發展的一年,也是創建全省示範特色小鎮的攻堅年,鬥南花卉小鎮將加快發展步伐,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力度,爭取早日建成,並成功創建為全省示範特色小鎮。4月21日,掌上春城記者從鬥南花卉小鎮規劃建設情況主題採訪活動中獲悉,產業配套項目是花卉小鎮建設重點建設項目,2020年預計完成投資6億元。
  • 這座小鎮是中國有名的花都,花卉產業發達,賣鮮花就像賣菜一樣
    開過花店的人都知道,中國花卉看雲南,雲南花卉看鬥南。很多人會好奇鬥南是什麼地方?鬥南是雲南昆明屬下的一個小鎮,別看它不起眼,它卻是中國有名的花都,花卉產業發達,現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買鮮花來這裡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