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

2020-12-20 文墨逐筆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吳承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衍生出來的文化其實也並不是單一。除了受到了官方認可而推崇的正統文學之外,在民間口語裡也衍生出來了一種叫做俗語的文化。一提到俗語,人們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短句,其實這些從中國古人智慧中結晶出來的文化成果,在現代社會中,不僅可以教育後人掌握一些哲理智慧,而且還可以反射出一些現實問題。

農村俗語中所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中也有可能會涉及到錢財的借用問題。但是大家都知道,借錢在當下社會中,其實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因為借錢給別人容易,想要別人還錢可能相對而言就比較難了。萬一在借錢多少和還錢時差這兩種問題上,大家處理不好,也就會衍生出一些矛盾。這些矛盾也許就會讓借錢者與被借錢者之間反目成仇。所以錢有三不借,特指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三種情況是不可以輕易談及到借錢問題的。

這錢有三不借是特指不熟悉的人、負債纍纍的人、不講誠信的人。這三類借錢者,身上有一個最大的特性,那就是還錢的可能性並不是很高。其實不熟悉的人和不講誠信的人,他們沒有辦法保證自己借了錢之後不會跑路。這兩種人在向自己借錢的時候,大家也可以直接拒絕,畢竟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會因為不借錢而壞了關係。難就難在負債纍纍的人,借給負債纍纍的人,錢款很有可能就像是一種投資,萬一打了水漂,那麼對於被借錢者而言是一種損失,對於借錢者來講,也許也填不滿負債纍纍這個大坑。

路有三不踏是指:不走沒人走過的路、不走不熟悉的路、不走危險的路。不走沒人走過的路,意思是指有些路前人沒有走過,那麼自己作為開闢者,雖然有可能會收穫驚喜,但是這是一種投資。萬一失敗,那麼也許會誤入歧途。走不熟悉的路是最不值得提倡的,因為術業有專攻,只走自己有把握的路,那麼跌跌撞撞的概率才會變小。不走危險的路,這就等同於是不做高危機的投資的道理是一樣的,如果明知道前面的道路非常兇險,可還要義無反顧地去選擇這條道路,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有可能會令那些支持自己和愛自己的家人、朋友感到傷心。

禮有三不隨是特指:不隨不道德的禮、不隨沒有邀請的禮、不隨不回的禮。中國人講究禮儀文化,但是所有的禮儀文化都是一個繁瑣的過程——送禮前、送禮過程中、送禮後都是大家所關注的環節。送禮前,人們如果了解到這可能涉及到不道德的問題,那麼本就不應該參加。別人沒有邀請的情況,自己帶著禮跑去了別人家的喜宴,很有可能會造成對他人的困擾。不隨沒有回贈的禮,意思是指送禮之後得不到他人的回饋,那麼就達不成禮尚往來,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中國俗語中有很多富有大智慧的語言,人們常讀俗語,其實可以更能夠了解生活百態。而農村俗語當中所說的:"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在了解意思之後,大家便可以按照古人的建議來行事了。

參考資料:

《西遊記》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路有三不走,禮有三不隨,錢有三不借」是啥意思?
    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它不僅通俗易懂,還往往能通過一句簡單的話,就能折射出很多的人生道理。現在的農村就流傳著很多這樣的俗語,比如我們今天所說的「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講一下。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一些非常有深意的俗語,雖然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話,但總是能暗含一些人生哲理,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在生活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避免子子孫孫走彎路,告誡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謂話糙理不糙,是一種農村魅力的體現。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什麼意思?農村人的經驗之談,很經典
    文/雪山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什麼意思?農村人的經驗之談,很經典   最近幾天的天氣特別冷,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的老人就在最近幾天回自己老家的特別多。
  • 老祖宗常說:「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哪三種禮不能隨?
    經過口口相傳,這些俗語就慢慢流傳下來,形成了關於衣食住行、錢財禮節等生活各方面的經驗。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關於選擇道路和處理人情世故時候,要明白的一句俗語,那就是:「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
  • 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在理嗎?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雖然在現代社會很難再被人提起了,但是也不得不說的是這些幾乎就要被我們所遺忘的,正是我們老祖宗經過無數次印證之後,總結下來留給我們的重要財富。至於我們後人而言真的應該好好的對此進行總結和歸納,以便更好的傳承下去。
  • 「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年輕人應該看看,老祖宗做人的宗旨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這是毋庸置疑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就比如俗語就是一項,這些俗語雖然不像詩詞那般風雅,但是這些都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非常珍貴的生活經驗,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 農村俗語:「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什麼意思?你聽過嗎?
    農村俗語:「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什麼意思?你聽過嗎?在農村空閒時間,人們聊的最多的就是關於一些俗語和老話的問題,通常這些俗語和老話中包含著巨大的智慧,往往有想像不到的力量,在生活和工作中給予人們指導。
  • 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啥意思?不妨了解一下!
    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是有很多俗語的,這些俗語都有一定的道理,那麼有人會問那麼有沒有什麼是跟錢有關的俗語呢?其實也是有的,農村俗語:「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啥意思?不妨了解一下!三不借:不借給自己不熟悉的人其實在生活中,借錢也是經常出現的一種情況,畢竟在生活中需要用錢的地方比較多,總會出現一些周轉不開的情況,或者啥時候需要用錢但是錢不夠的情況,總是需要借錢的,不過借錢這件事也是有講究的,首先就是不能借給不熟的人,這其實是很好理解的,若是不熟的人找你借錢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說的句句在理!
    我們的老祖宗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以此來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能做的,比如我們常聽到的: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俗語~- 1 -錢有三不借借錢這個事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農村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說的啥意思,看了才明白
    生活中,人情往來是誰也不能逃脫的,年輕的時候不懂的人情世故,或許會吃虧上當,經歷的多了,也就有了人生經驗,明白了什麼樣的人只能做面上的朋友,什麼樣的人有困難的時候,應該真心實意的去幫助。農村人常說的錢有三不借,都包括什麼樣的人?
  • 「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的智慧,十拿九穩
    尤其是,《易經》還透露出: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老祖宗的智慧!一、錢有三不借借錢這一個事,大家在平常生活中也許都遇到過,這也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我們來看看都有那三不借。可是一旦錢借拿到手之後,壓根就不提還錢的事,仿佛就沒發生過一樣。你找他還錢,他便是懶著不還不說,還滿嘴跑火車,說就借你這麼點錢,至於每天追著還錢,真的是小氣。你說這類人可氣不,最終弄得借錢的到沒理了,因此 這類人切記不可借錢給他們,不僅錢要不回來,還惹得一身騷。
  •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關關說史 其實生活了那麼久,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往往都是需要從大人那邊學過來,或者看看就懂了,有些大家曾經聽到的一些俗語,一般都是從農村那邊傳過來的比較多,而且你會發現那些花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今天小編也是為大家講一個農村老話常會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俗話說「錢有3不借、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你了解多少?
    老一輩人常說,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這句話值得年輕人好好地思考一下。先說這借錢,按理說借別人錢應該沒什麼負擔才是,但是社會中人心險惡,不是所有人都像表面看著那麼友好的。我們每個人也清楚錢在這個社會中有多重要,所以在借錢給別人時一定要留個心眼,以防到時候自己的錢被打了水漂。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前些時到農村親戚家,小住了兩日,清晨鳥兒的嘰嘰喳喳,中午的嫋嫋炊煙,傍晚長輩,孩子的說笑聲,仿佛構成了一曲動人的鄉村交響樂。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而其中有很多的俗語,也是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
  • 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 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這「三」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著許多俗語,它們代代相傳,是老祖先們所得到的經驗融匯而成的,句句具有教育,啟發的意義,既幫助著我們少走彎路,也鞭策著我們走上人生正確的道路,是後世子孫寶貴的處世經驗,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像「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打鐵不惜炭,養兒不惜飯」等等,令人看後,回味無窮,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好了,不閒扯了,今天,筆者帶來了一個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你知道這裡面各自的「三」是何意嗎?
  • 「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分別指啥?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
    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最豐富,最久遠,最發達的文化之一,光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悠悠五千載。而要說最淺顯易懂,適應性與通俗性最強的,那應該當屬民間俗語了。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很多至今都仍對後人起著舉足輕重的警示作用。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其中一句:「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
  • 農村老人說「禮有3不隨,路有3不走」,都是啥意思?
    這到了年底之後,農村裡的人也多了起來,畢竟這到了年底,但是到了年底之後大家除了買東西之外嗎,就是有各種的應酬了,比如到了年底,農村喜事就多了起來,親戚走動也會變得頻繁,但是農村老人卻在這個時候告訴年輕人,一定要「禮要3不隨,路要3不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