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2020-12-16 歷史的梨花

「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是什麼意思?有什麼道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祖先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文化寶藏!每個國家都形成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特點,這即是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每個國家不同于于其他國家的標籤,我國在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俗語。而其中有很多的俗語,也是寶貴文化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而這句話的含義也是蘊含了很多的道理。

其實這句話意思也就是說借錢方面有諸多避諱,有三種情況能借,有兩種情況則不能借,並且往往都是救急而不能救窮。我們先來說說這「借三不借二」,看看分別是哪幾種情況?

第一個能借的錢是辦紅白喜事的錢,對於農村來說紅白喜事是要請人吃飯的,這也是傳統。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紅白喜事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個就是孩子上學缺錢是能借的。自古至今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村人對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視。老人們也是覺得讀書是有好的出路的,因此誰家的孩子上學缺錢借的話是能借的。第三種就是治病缺錢,如果旁人因治病缺錢找你借錢的話,你可以借給他,畢竟世事無常,難免會發生意外。

那麼「借三不借二」中的不借二,也就是說有兩種情況是不可以借的

第一種就是借錢不還沒信譽的人,這種人不用說也就是不可能再借給他了,畢竟有句話說得好,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大家知道我們平時都遇到過朋友借錢,但是有的朋友很爽快,說什麼時候還錢肯定什麼時候還,一分不少,還不拖延,但是有的朋友你不說他不知道,你說了,他說你小氣,這種時候就是最鬱悶的時候,感覺借錢把感情都借沒了。

第二種不借的情況就是,不能借給對方錢,讓他去做違法犯罪的事!因為你此時要是伸出援手,不是在幫他,而是在害他,是助紂為虐,如果對方因為借了你的錢做了傻事,那你也是有責任的,你就成了幫兇的角色,因此大家千萬不要做這種事!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考慮清楚的是他是因為貧窮才來向你借錢,前提是他想脫貧的話,那還不如幫他介紹一份工作,才能解決他目前根本上的問題,而不是借錢給他擺脫貧困。另外就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一定要懂得合適的方法,這樣才不會讓彼此的關係鬧僵,同時也要學會拒絕,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關於借錢,農村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
    經濟問題一直是很多農村家庭的難題,農民種地掙不了什麼錢,在外打工的收入又不一定穩定,所以很多農村家庭都有經濟緊張的時候,畢竟除了日常的衣食住行之外,農民在看病、養老和子女教育方面的花費也不少,要是碰上急需用錢的情況 ,只會讓家裡的經濟情況越來越緊張。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三和二到底什麼意思?有理嗎?
    雖然稱為俗語,但實際上這些句子背後潛藏著的哲學道理,正是中華文化底蘊的呈現,就算是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俗語依然適用。比如有俗語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背後的道理同樣能教育現代社會的我們。那麼什麼是「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呢?三和二分別是什麼呢?且聽筆者慢慢道來。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沒提醒過你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沒提醒過你文|阿木木說娛樂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著幾千年悠悠歷史,而我們文化的種類也有很多,並不僅僅局限於書本上的詩詞歌賦。通常情況下他們也都沒有什麼大文化,但是他們將他們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說成「順口溜」,就這樣,俗語就成為了一種口頭相傳的文化,即使經過了幾千年的時光,仍然能都被人們口口相傳。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是「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是啥意思?第一句:借三不借二首先我們來說說三個可以「借」的情況。
  • 俗話說「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什麼意思?老祖宗經驗之談
    "借三不借二,救一不救窮",這句話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到底是什麼情況下可以借,什麼情況下不可以借?咱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分別是什麼情況,別怪老祖宗沒有提醒你。二是借錢治病,月有陰晴圓缺,人的一生很少會平安順遂。假如一個人是因為借錢而治病,這種情況可以借到錢就借,借到的錢對你來說可能不多,對他來說卻是救命錢。人生在世無常,不期而至,不期而至,這樣的情形或許是可以借用的。假如某人向你借錢是為了做壞事,你可以考慮借給他。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鞋為何不能借?其中有什麼忌諱?
    儘管現在人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尤其是在農村,農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了,但是如果大家聽著老一輩人講他們過去的生活,就一定能從他們口中知道過去農村的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那時人們面臨的生活困難也很多,老一代也把當時的一些生活問題歸結為鄉下的一句俗語,如「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老農民:竹竿和井繩的區別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老農民:竹竿和井繩的區別。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特別是一些關於家長裡短的話題,更是讓農民喜歡,因為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飽含著為人處世的哲學。比如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就是說在親戚朋友突然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去幫忙;而一直生活貧困的人,不要總去主動救濟。這又是為什麼呢?有道理嗎?這是因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有為難招窄的時候,如果你能在這個時間主動去幫忙,不僅解決了親戚朋友的燃眉之急,在以後的日子裡他會感激你,永遠記住你是雪中送炭的恩人。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
    如果你身在其中,聆聽那些老人說的俗語,細細的品一品,就會感覺真的很有趣味,而且收益頗多! 比如下面這則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你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 常言道: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同樣重要,但少有人知
    常言道:救急不救窮,其實下句同樣重要,但少有人知如果說,有什麼文化是最貼近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那一定是俗語文化。俗語作為一種口口相傳的經驗之談,教導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很少有中國人能夠說,他這一輩子沒有受到過俗語文化的薰陶,也很少有人能夠說自己不知道任何一句俗語。
  • 農村俗語「寧可借人一鬥米,不願借人半擔柴」,啥意思有何講究?
    生活在農村,總能聽村裡老人講一些俗語,這些俗語話糙理不糙,多是先人經驗的總結!俗語不同於諺語或一些詩詞,用詞多不講究,一般都是用近乎白話的生活用語,摻雜著一些當地的方言,因而趣味性已經經驗性很強,這也是俗語能在農村傳承的原因之一,對於以下的二則俗語,我們看看它們是什麼意思!
  •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關關說史 其實生活了那麼久,你會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東西,往往都是需要從大人那邊學過來,或者看看就懂了,有些大家曾經聽到的一些俗語,一般都是從農村那邊傳過來的比較多,而且你會發現那些花覺得非常的有道理,所以今天小編也是為大家講一個農村老話常會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話常說「錢不借三,禮不隨三」,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文|接節說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聽說過一些很有意思的俗語老話,而且大部分都押韻,說起來非常順嘴,但是一般但是簡化了一些內涵,變得比較簡短,所以這其中的意思就不是很多人能夠理解的了,尤其那些還夾雜著一些方言的老話,就更不用說了,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句老話,叫做:「錢不借三,禮不隨三」,這兩個三,都指的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一些非常有深意的俗語,雖然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簡潔明了的話,但總是能暗含一些人生哲理,這些都是祖祖輩輩在生活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避免子子孫孫走彎路,告誡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所謂話糙理不糙,是一種農村魅力的體現。
  • 現在很多借錢不還的人,什麼樣的人該借,什麼樣的人不該借!
    誠信的缺失,金錢的看重,讓人人之間最普遍的借貸關係,越來越變得不太和諧了。所以現在有些人抱的態度就是,有錢也不外借了,免得以後好心落是非,借了錢又得罪了人,兩處不討好。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人與人都處在一個複雜的社會之中,有誰沒有一些困難或者難處的時候。
  • 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這「三」是什麼意思?
    像「父子不同舟,酒是色媒人」,「打鐵不惜炭,養兒不惜飯」等等,令人看後,回味無窮,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好了,不閒扯了,今天,筆者帶來了一個俗語:「錢不借三,地不走三,酒不喝三」,你知道這裡面各自的「三」是何意嗎?
  • 老祖宗的處世智慧:救急不救窮,幫笨不幫懶,有道理嗎?
    孟子曰:窮則對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可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幫助有需要的人,這是儒家文人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中國人獨有的情懷。中國是人情社會,特別看重人情往來,遇到別人身處逆境時出手相助,這是義不容辭的事情。
  • 「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老話是什麼意思?
    文/玉濁清老人常說:「三錢不借,三禮不隨」,這句話是否有道理呢?農村的環境總讓人流連忘返,那是一個大自然賦予比較多的地方,甚至總能洗滌人的心靈,也都能讓人的身心得到放鬆,甚至有很多城市人都在嚮往著農村。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中所說:"錢有三不借,路有三不踏,禮有三不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任何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會遇到一些需要幫助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中也有可能會涉及到錢財的借用問題。但是大家都知道,借錢在當下社會中,其實是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因為借錢給別人容易,想要別人還錢可能相對而言就比較難了。萬一在借錢多少和還錢時差這兩種問題上,大家處理不好,也就會衍生出一些矛盾。
  • 西藏自由行的「三不問,三不準,三不借」是什麼意思?今天算是懂了
    西藏自由行的"三不問,三不準,三不借"是什麼意思?今天算是懂了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節目。近年來,去西藏旅行,成為了不少驢友的目標之一,西藏自由行大熱的背後,也蘊藏著一些"金句",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三不問,三不準,三不借",那麼所謂的三不,到底指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