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摘自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序一
作者傳印法師,1954年於江西雲居山出家,1955年受戒,親近虛雲老和尚,蒙授溈仰宗法系第九代傳人。中國佛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2010年2月3日在北京閉幕,傳印法師當選新一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研究生導師。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示生人間,說種種法,度脫眾生,無非為了憐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沒六道,妄受生死劇苦。佛陀興無緣大慈,運同體大悲,救拔我等,觀機施教,應病與藥,為對治眾生無量煩惱,廣說無量法門,總括起來,不外乎律、教、禪、密、淨五宗。所謂律為佛身,教即佛語,禪是佛心,密以「陀羅尼」總持身口意三業而與佛陀不思議境界直下相應。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眾生,眾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轉染成淨,轉凡成聖。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門,須斷見惑才能證得初果預入聖流;思惑斷盡,才能證得四果,了脫三界生死。這在你我這樣根器的凡夫,於此生中,可以說是斷難企及的。佛陀為暢度生本懷,由徹底悲心,無問自說,宣示普攝群機乃至包容五逆十惡眾生的淨土法門,憑仗信願行力,感應阿彌陀佛,縱無力斷惑,亦能往生;一念懇切投誠,即得誕登彼岸。一生彼土,即獲得永不退轉。如是殊勳,曠劫莫舉。
對一般通途法門,淨土為特別法門。而此法門,甚深難測。不僅一般泛泛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識家,也往往猶疑或忽視。淨土法門,其事雖簡而至妙,其理雖近而至深。由於念佛一法,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是佛境界。究其實際,如是境界,雖等覺菩薩,尚不能知其少分,況凡俗之流!我等但肯仰信佛語,依教奉行,必獲實益。
要知道,律為教禪密淨的基礎,如果不嚴持戒律,則教禪密淨的修持功德無由建立,譬如宮殿樓閣建造在沙灘上,未成即壞;淨土為律教禪密的歸宿,譬如百川萬流,統歸大海。古德說,淨土法門「似地均擎,如天普蓋」,「統攝律教禪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如同我們生活離不開空氣,修學佛法,絕不可離開淨土法門。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在線瀏覽
過於廣大,以念佛法門統攝禪、教、律、密一點也不誇張。
禪:念佛三昧就是禪宗的一行三昧,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所依循的「東山法門」即是以念佛參禪。
教:天台宗智者大師本就弘揚淨土,華嚴宗的根本經典《華嚴經》以普賢十大願王導向淨土為結尾,法相宗祖師世親菩薩以淨土為歸宿,著《往生論》,且在《攝大乘論釋》中有「因此願悉見彌陀,由得淨眼成正覺」之句。
律:律宗靈芝元照律師將佛教判為兩教,即娑婆入道和淨土往生,認為娑婆入道有大小偏圓之分,淨土往生為圓頓純一大乘,所以一生弘揚淨土法門。
密:密宗本身就有阿彌陀佛修法,雖然號稱即生成就,但只是針對上根人,若是無法即生成就,便是以往生極樂為最殊勝。
所以說淨土宗太大了,真正了解的人才知道,這一宗雖然看著淺近,但修哪一宗也繞不過它,號稱漢地佛教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最後便是以極樂淨土為歸宿,其在《十住毗婆沙論》中贊念佛法門為易行道,並且詳細解說念佛三昧的方方面面。
表面淺薄易行,底蘊卻深不可測,淨土宗能貫穿漢傳佛教史而始終不衰,不是那麼簡單的。
佛法初看滿天神佛,四萬八千法門,十方諸佛菩薩和十方淨土,而最終其實只是歸為一心。
初入佛門的時候認為淨土宗只是念幾聲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一個讀過幾年書的所為年輕人,去鑽研禪宗和唯實,才能把自己和那些燒香拜佛的佛教徒區別開來,證明自己是有思辨和智慧的,而不是迷信。
可是隨著對佛法的學習,發現自己對於淨土的先入為主之見只是自己的愚痴,我慢,和對佛法的沒有正見而導致的。
淨土和禪宗說的是一件事情,佛法裡面根本沒有二法,講得都是一心,只是你的真心。
幽溪法師的淨土法語中講得很明白,淨土宗所強調的念佛,佛號是你的所緣境,為的是讓你所有的念頭歸為一念,「一念若成,則愛緣俱盡」,而散亂心歸為一念是為了去證悟「悟極樂原是我唯心之淨土,不是他土。了彌陀原是我本性之彌陀,非是他佛。」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淨土宗不是心外求法,也不是死後真的有一個他境可以去,因為有一個如如不動的在那裡,本就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拿淨土宗和基督教相提並論的,對於佛法在說什麼顯然並不了解。
幽溪法師在淨土法語中,引用楞嚴經和圓覺經來闡述淨土宗之妙義,講心體之妙用,所謂的淨土宗,也只是那根指月指,為的是讓你直接看到月亮,了證你的本來面目。
而對淨土宗有微詞的人,也是否應該向內求證一下,你對於淨土宗的種種判斷和知見,是真的經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證後的判斷,而只是和我當初一樣,未多加了解就輕下結論,為了凸顯自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佛教徒」,從而滿足內心的某種虛榮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