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是一個怎麼樣的宗派?

2020-12-09 行善積德廣結善緣

以下摘自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序一

作者傳印法師,1954年於江西雲居山出家,1955年受戒,親近虛雲老和尚,蒙授溈仰宗法系第九代傳人。中國佛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會議2010年2月3日在北京閉幕,傳印法師當選新一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中國佛學院名譽院長、研究生導師。

釋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示生人間,說種種法,度脫眾生,無非為了憐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沒六道,妄受生死劇苦。佛陀興無緣大慈,運同體大悲,救拔我等,觀機施教,應病與藥,為對治眾生無量煩惱,廣說無量法門,總括起來,不外乎律、教、禪、密、淨五宗。所謂律為佛身,教即佛語,禪是佛心,密以「陀羅尼」總持身口意三業而與佛陀不思議境界直下相應。佛陀以此而成就自己,亦以此而化度眾生,眾生若能依之修行,便得轉染成淨,轉凡成聖。

然而要知道,按一般通途法門,須斷見惑才能證得初果預入聖流;思惑斷盡,才能證得四果,了脫三界生死。這在你我這樣根器的凡夫,於此生中,可以說是斷難企及的。佛陀為暢度生本懷,由徹底悲心,無問自說,宣示普攝群機乃至包容五逆十惡眾生的淨土法門,憑仗信願行力,感應阿彌陀佛,縱無力斷惑,亦能往生;一念懇切投誠,即得誕登彼岸。一生彼土,即獲得永不退轉。如是殊勳,曠劫莫舉。

對一般通途法門,淨土為特別法門。而此法門,甚深難測。不僅一般泛泛的信徒,即使深通宗教的大知識家,也往往猶疑或忽視。淨土法門,其事雖簡而至妙,其理雖近而至深。由於念佛一法,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全體是佛境界。究其實際,如是境界,雖等覺菩薩,尚不能知其少分,況凡俗之流!我等但肯仰信佛語,依教奉行,必獲實益。

要知道,律為教禪密淨的基礎,如果不嚴持戒律,則教禪密淨的修持功德無由建立,譬如宮殿樓閣建造在沙灘上,未成即壞;淨土為律教禪密的歸宿,譬如百川萬流,統歸大海。古德說,淨土法門「似地均擎,如天普蓋」,「統攝律教禪宗,普被上中下根」,「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如同我們生活離不開空氣,修學佛法,絕不可離開淨土法門。

大安法師《淨土宗教程》在線瀏覽

過於廣大,以念佛法門統攝禪、教、律、密一點也不誇張。

禪:念佛三昧就是禪宗的一行三昧,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所依循的「東山法門」即是以念佛參禪。

教:天台宗智者大師本就弘揚淨土,華嚴宗的根本經典《華嚴經》以普賢十大願王導向淨土為結尾,法相宗祖師世親菩薩以淨土為歸宿,著《往生論》,且在《攝大乘論釋》中有「因此願悉見彌陀,由得淨眼成正覺」之句。

律:律宗靈芝元照律師將佛教判為兩教,即娑婆入道和淨土往生,認為娑婆入道有大小偏圓之分,淨土往生為圓頓純一大乘,所以一生弘揚淨土法門。

密:密宗本身就有阿彌陀佛修法,雖然號稱即生成就,但只是針對上根人,若是無法即生成就,便是以往生極樂為最殊勝。

所以說淨土宗太大了,真正了解的人才知道,這一宗雖然看著淺近,但修哪一宗也繞不過它,號稱漢地佛教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最後便是以極樂淨土為歸宿,其在《十住毗婆沙論》中贊念佛法門為易行道,並且詳細解說念佛三昧的方方面面。

表面淺薄易行,底蘊卻深不可測,淨土宗能貫穿漢傳佛教史而始終不衰,不是那麼簡單的。

佛法初看滿天神佛,四萬八千法門,十方諸佛菩薩和十方淨土,而最終其實只是歸為一心。

初入佛門的時候認為淨土宗只是念幾聲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作為一個讀過幾年書的所為年輕人,去鑽研禪宗和唯實,才能把自己和那些燒香拜佛的佛教徒區別開來,證明自己是有思辨和智慧的,而不是迷信。

可是隨著對佛法的學習,發現自己對於淨土的先入為主之見只是自己的愚痴,我慢,和對佛法的沒有正見而導致的。

淨土和禪宗說的是一件事情,佛法裡面根本沒有二法,講得都是一心,只是你的真心。

幽溪法師的淨土法語中講得很明白,淨土宗所強調的念佛,佛號是你的所緣境,為的是讓你所有的念頭歸為一念,「一念若成,則愛緣俱盡」,而散亂心歸為一念是為了去證悟「悟極樂原是我唯心之淨土,不是他土。了彌陀原是我本性之彌陀,非是他佛。」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淨土宗不是心外求法,也不是死後真的有一個他境可以去,因為有一個如如不動的在那裡,本就無所從來,也無所從去。拿淨土宗和基督教相提並論的,對於佛法在說什麼顯然並不了解。

幽溪法師在淨土法語中,引用楞嚴經和圓覺經來闡述淨土宗之妙義,講心體之妙用,所謂的淨土宗,也只是那根指月指,為的是讓你直接看到月亮,了證你的本來面目。

而對淨土宗有微詞的人,也是否應該向內求證一下,你對於淨土宗的種種判斷和知見,是真的經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證後的判斷,而只是和我當初一樣,未多加了解就輕下結論,為了凸顯自己是和別人不一樣的「佛教徒」,從而滿足內心的某種虛榮心呢?

相關焦點

  • 佛教宗派—淨土宗
    至唐代善導大師集其大成,立正行、雜行,撰有《觀無量 壽佛經疏》、《淨土法事贊》及《往生禮讚偈》等,甚受淨土 宗重視,故經其闡揚而確立的淨土宗,特稱善導流,對淨土宗影響至鉅。唐開元初,慧日大師自印歸國,見當時禪家視淨土為引導愚心 的「方便說」,於是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張戒淨並行、禪淨雙修、教禪一致,以一切修行皆回嚮往生淨土。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
  • 佛教宗派—淨土宗
    至唐代善導大師集其大成,立正行、雜行,撰有《觀無量 壽佛經疏》、《淨土法事贊》及《往生禮讚偈》等,甚受淨土 宗重視,故經其闡揚而確立的淨土宗,特稱善導流,對淨土宗影響至鉅。唐開元初,慧日大師自印歸國,見當時禪家視淨土為引導愚心 的「方便說」,於是提倡念佛往生的必要,主張戒淨並行、禪淨雙修、教禪一致,以一切修行皆回嚮往生淨土。
  • 稍後於淨土宗形成的新宗派,是淨土真宗
    稍後於淨土宗形成的新宗派,是淨土真宗,又稱真宗、一向宗,是日本特有的教派,由親鸞開創。親鸞出生於承安三年(1173年),其父日野有範是一個下層貴族。治承五年(養和元年,1181年),9歲的親鸞剃度出家,入比叡山。
  • 師父說:淨土宗是一極易行持,而又極難把握的一個宗派!
    釋智隨:淨土宗雖為一宗,而又統攝諸宗;雖為一法,而又總持萬法;雖為凡夫,而又普應群機;雖求往生,而又得證無生:雖生西方,而又通於十方;雖見一佛,而又普見諸佛。故淨土宗是一極易行持而又極難把握的一個宗派,是一影響深遠而又最易曲解的一個宗派,是一簡易超勝而又最難信仰的一個宗派。
  • 漢傳佛教八大宗派(簡介)之——淨土宗
    在大藏經中,專談淨土以及帶說淨土的經論,有數百種之多。印度著名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等均有淨土論著,解釋與弘揚淨土法門。淨土宗與禪宗是對中國漢傳佛教影響最大的兩個支派,淨土宗獨尊念佛,以之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所謂「《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該宗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法門,故名淨土宗。
  • 萬佛朝宗:禪宗與淨土宗?
    介紹下大乘佛教八個宗派的主要特點吧。禪宗已經說過了,淨土宗留待到下個問題裡說,所以說說其餘六個宗派。    前文說過,皈依三寶是皈依佛法僧三寶。    而宗派的不同,主要在於法寶的不同,也就是所依賴的經文是不同的。佛法是非常廣泛的概念,狹義理解就是修持的方式和出發點的區別。三論宗。
  • 佛教:「一心念佛,往生極樂」淨土宗
    但是事實上,西方淨土只是淨土中的一種,佛經上提到的淨土還有彌勒淨土、靈山淨土、密嚴淨土、琉璃淨土,等等,非常多。只是因為淨土宗的巨大影響,使西方淨土成為中國佛教最有影響的淨土信仰。淨土宗,就是認為專修念佛即可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中國佛教宗派。念佛不光是口宣佛號,而是禪觀的一種,是要通過念佛使心念安定達到禪定(三昧)的境界。
  • 為什麼佛教現在只剩禪宗和淨土宗,其他的宗派基本消失?
    在中國佛教的宗派中,有六大門派已經走向衰落或者說是基本消失了,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在中華文化的大花園中,花開四季越開越茁壯茂盛,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關鍵還是他們的教義,對信眾產生了足夠的吸引力,同時他們的實踐方式,也十分接地氣,容易被被接受,更容易傳播。
  • 於海波:淨土宗的四大特色
    編者按:淨土宗又稱蓮宗,是中國傳統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來,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佛教主流宗派。那淨土宗與其他佛教宗派有那些區別?
  • 為何說淨土宗祖師依法脈而判教,依傳承而立宗?
    但淨土宗出現一種奇怪的現象,給人的印象總不似是獨立一宗,亦即是所謂「寓宗」,即寄居於他宗的一個「宗」。何解呢?如上文所述中國淨土宗發展岀現了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祖典失傳,致令宋明年代的淨土宗不但不能開放包容、吸取融合他宗的相關思想,反而被他宗「同化」了。淨土一法成為「共宗」,成為「寓宗」(寄居他宗之內),成為中國最不具宗派特色的最大的「宗派」。
  • 佛教隋唐四大宗派: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律宗
    在公元六七世紀,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朝代開啟了,這是屬於佛教的黃金時代,漢傳佛教也開始立宗成派,與中國文化進行深度交融,同時改變著中國文化藝術的面貌。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教隋唐四大宗派:天台宗、三論宗、華嚴宗、律宗。
  • 淺釋《淨土宗》十六
    (第七十三段)淨土宗在中國大乘佛教八大宗派中,最先創宗,在末法末期是最後滅的一個法門,是名至實歸,體系最龐大的普度眾生法,受到其他所有宗派的遵從推廣。淨土宗傳承至今,有近二千年的歷史,在近二千年的歷史中,對弘揚淨土法門作出重大貢獻、至目前為止,共有十三人,被尊為十三代祖師。
  • 佛教淨土宗祖庭 玄中寺
    10公裡處的石壁山中,四面石壁陡立,翠柏環布,為風景幽雅的佛教聖地,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根本道場據記載,北魏孝莊帝永安年間,高僧曇鸞在玄中寺創立了佛教淨土宗派,並著有《往生論注》等書。唐代時,日本高僧圓仁來中國學習佛教的天台宗和密宗教義,同時也學習了淨土宗教義,從此中國佛教中的淨土宗就傳颳了日本。
  • 日本佛教主要宗派簡介
    雖然日本佛教流派繁多,但是大多數為鎌倉佛教系的淨土宗(中國和日本都有的宗派)和日蓮宗(日本獨有的宗派)派系,以大乘佛教(不僅渡自己還要渡眾生)為主。日本佛教界傳統認為日本佛教共分為13宗56派,而按照1940年日本宗教團體法的分類體系,日本的佛教分為28宗派,雖然現代日本不斷湧現出新的宗派和佛教風格的新宗教,比如當今日本勢力較大的法華經系新宗教創價學會、立正佼成會等,但是本文僅介紹日本傳統佛教的「十三宗」,這13宗為:華嚴宗、法相宗、律宗、真言宗、天台宗、日蓮宗、淨土宗、淨土真宗、融通念佛宗、時宗、曹洞宗
  • 浩浩宗風傳法脈·巍巍祖庭蘊哲思 《中國漢傳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
    而一提起佛教,大家往往都會說,中國佛教有三論宗、唯識宗、淨土宗、律宗、華嚴宗、密宗、禪宗、天台宗等八大宗派,不懂這八大宗派就難以理解中國佛教。此言不虛,八大宗派是中國人選擇和理解印度佛教的結晶,不但代表著佛教的中國化,而且形成了中國佛教最深厚的理論支撐,是塑成中國特色佛教文化的靈魂。
  • 佛教宗派有哪幾種?佛教十三宗派介紹
    但隨著佛教體系的日臻完善,所依止的經典各有不同,以及大眾接受的智慧程度各有差異,便逐漸形成了空宗和有宗兩大派別下的十三個宗派。空宗和有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兩大派別,空宗全稱大乘空宗,是大乘佛教中觀派的別稱;有宗,全稱大乘有宗,是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別稱。  而形成十三大宗派分別是天台宗、涅槃宗、三論宗、法相宗、攝論宗、禪宗、成實宗、淨土宗、華嚴宗、地論宗、俱舍宗、律宗、密宗。
  • 修學淨土宗,我們以阿彌陀佛本願為主心骨
    《略談中國佛教的「宗」》內容分成五點:第一,中國佛教宗派的成立;第二,中國佛教宗派的演變;第三,宗的定義;第四,宗的特性;第五,成熟、完整意義的宗面對這種情況,作為一個修行人,必然會在心中反覆地詢問:我要修行哪一個法門?為什麼要修這個法門?怎麼樣修這個法門?又如何看待其他法門?如果大家踏踏實實修行過,這些問題都曾經存在,我本人學習淨土法門也是這樣。
  • 佛教「諸宗歸淨土」的秘密
    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大、小宗派林立,法相、天台、華嚴、禪宗、淨土等不同派別先後興盛。不過隨著時間流逝,後來能成大氣候的,也只有禪宗和淨土宗兩家。到了明朝末年,甚至有了「諸宗歸淨」的說法。花開花謝是自然之理,為什麼唯獨淨土宗能夠獨樹一幟蓋過諸宗呢?其實,最大的秘密就在於「簡單」二字。
  • 淨土宗與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
    從今天開始,咱們介紹另一個很重要的宗派——淨土宗,這也是我國佛教大乘八宗之一,而且也是至今還能保持傳承的三宗之一。這個話題也比較大,紅塵君打算用三到五篇文章來分析,這第一篇主要講一下淨土宗的來歷,依據,以及最主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