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結束

2021-01-19 薩沙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零五期】(歷史系列第688講)

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離開西安,西安事變結束。

蔣介石為什麼要扣留張學良?完全是從大局考慮,而不是私怨。

在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以後,隨即被扣押。

當時的情況是,蔣介石已經同意和中共聯合抗日的主張,停止軍事圍剿,後面則是蘇聯作為擔保。蘇聯許諾會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給蔣介石,用來對付日軍,還會提供空軍支持。

這些都是蔣介石迫切需要的東西,卻無法從英法美中搞到。

但,蘇聯並不願意為楊虎城的十七路軍,以及張學良的東北軍做擔保。

在蘇聯看來,十七路軍和東北軍本來就是軍閥部隊,其中東北軍還和蘇軍打過仗,屬於反動派。目前他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蘇聯為什麼要保護?

那麼,這種時候就是蔣介石的好機會。

國內的軍閥割據力量,已經瓦解了大半。

通過紅軍長徵,蔣介石搞定了西南軍閥集團。

目前北方僅剩北方河北、察哈爾的宋哲遠、山東的韓復渠、山西的閻錫山三大軍閥。這三個人都頂在對抗日軍的第一線,兵力都有10萬左右,不能隨便動他們,以免叛變投敵。

中國腹地的軍閥所剩無幾,除了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以外的勢力都不足為患。

相反,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有20萬規模,陝西地頭蛇十七路軍還有六七萬規模,兩者疊加就是最大的軍閥勢力了,必須剷除。

蔣介石很清楚,東北軍就是張家父子的僱傭軍,所有將領只服從張學良一人。只要張學良被囚禁,就沒有人可以服眾,必然瓦解。

事實也是如此,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後,東北軍瓦解了,還搞出了「二二」事件,少壯派軍官殘殺東北軍元老王以哲軍長藉以奪權的惡性事件。

此次事件的結果是,應德田、苗劍秋、孫銘九等等東北軍少壯派軍官垮臺。

東北軍元老帶領6個軍,分別投靠蔣介石,東北軍由此不復存在。

東北軍6個軍被收編以後,楊虎城的部隊也出現大面積譁變現象。大將馮欽哉等人,拉走了差不多一半軍隊。

楊虎城已經無力支持大局,只能同意交出軍隊,自己辭職出洋考察。

所謂出洋考察,同之前許崇智、陳濟棠、俞作柏等軍閥其實是一樣的,等於政治上自爆。

如果再說通俗點,就是讓你體面跑路,保留財產和一些虛名。

蔣介石從此不允許你隨便回到中國,中國政壇上就沒你這號人物了。

同樣道理,楊虎城只要離開中國,就會從中國軍政舞臺徹底消失了,再也不會掌握實權。

西安事變沒有搞定紅軍,卻消滅了兩大軍閥力量,進一步實現了國內的統一。

對於西安事變本身,蔣介石始終耿耿於懷。

事變之後,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稱:此次事變,為我國民革命過程中一大頓挫。八年剿匪之功,預計將於兩星期至一個月可竟全力者,幾全毀於一旦。而西北國防交通、經濟建設,竭國家社會數年之心力,經營敷設,粗有規模,經此叛亂,損失難計。欲使地方秩序,經濟信用恢復舊觀,又決非咄嗟可辦。質言之,建國程度,至少要後退三年。可痛之至!蔣堅決相信,造成中國共產黨坐大、神州沉淪之導火線就是西安事變。

有意思的是,張學良對於西安事變的態度,倒是很堅定。

1958年11月23日,蔣介石與張在臺灣桃園大溪會面,蔣介石臨走前說:「西安事變對國家的損失太大了!」張在日記中留下:「我聞之,甚為難過,低頭不能仰視。」

這個難過只是一時的,張學良心底並不這麼想。

張學良晚年的1990年,他曾經這麼說:「我為了停止內戰,全國抗日,發動西安事變,我沒有錯。也許方法欠妥。」

在移居美國以後,張學良言談就更為直接。

1992年,張對唐德剛說:「至於你們問我,為什麼會有西安事變,我只能這麼說,我相信中國一定要統一,要槍口對外,不要再打內戰了。這是我的一貫信仰,從東北易幟到西安事變都如此,談不上什麼後悔不後悔。」。

張學良在口述歷史中說:「蔣先生討厭我極了,所以來生不能讓我自由的原因,我是主張抗日,如我要自由,那抗日的功勞都是我的。換句話說,我是他的一個大敵手,政治上的大敵手。」

1995年,張95歲生日時說:「回憶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我對1936年發動的事變無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還會做西安事變之事。」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為何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
    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東北軍張學良和十七路軍楊虎城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毅然聯合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隨即通電全國,提出八項救國主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事變當天,張學良即電告中共中央。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秦邦憲、葉劍英等前往西安,力促事變和平解決。
  • 12.12西安事變84年紀念日| 緬懷先烈 一路前行!
    西安事變直接起因:張學良主張的「攘外安內」政策,因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相左而直接導致了事件的爆發。 西安事變根本起因:日本侵華程度的不斷加深,以及蔣介石國民政府的不作為思想。
  • 歷史上的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組圖)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西安事變發生後西安各界民眾遊行,擁護張學良、楊虎城聯合抗日的愛國行動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
  •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800年12月25日 法蘭克帝國建立。  1066年12月25日 徵服者威廉在倫敦舉行加冕典禮,成為英格蘭國王。  1758年12月25日 哈雷彗星第一次在人們預言的時間裡出現。  1906年12月25日 世界無線廣播誕生。  1915年12月25日 蔡鍔組織護國軍,討袁戰爭開始,又稱「護國運動」。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 1946年12月12日 南沙群島回歸祖國1895年2月3日,他出生於德國的賴特。1908年,容克斯開始從事飛機研製的工作。1913年,他在亞琛建造了德國第一座風洞。容克斯在研製全金屬飛機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1915年12月12日,他設計的J-1型飛機首次試飛,是世界上最早的全金屬飛機。一戰結束後,他開設了自己的飛機工廠,主要從事運輸機的研製和生產工作。1919年,他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客機F-13試飛成功。
  • 蔣介石的葬禮上,宋美齡遲到了一小時,原來她是為了等張學良
    像孫中山、蔣介石等等。而小編今天要說的就是曾經輝煌一時的風雲人物——蔣介石,在他死後的葬禮上,發生的一些奇怪的事情。為什麼說奇怪呢?因為在他的葬禮上本來應該早早到場的蔣夫人宋美齡卻遲到了足足一個小時,而本來不應該出現的張學良卻突然來到葬禮上。因為這個人在蔣介石生前就因為西安事變被蔣介石將他軟禁了,他怎麼會來哀悼蔣介石呢?
  • 西安事變中 閻寶航如何全力營救張學良?
    閻寶航是張學良的摯友,也是蔣介石及宋美齡身邊的「紅人」……閻寶航鑑於閻寶航與張學良的摯友關係,尤其在蔣介石面前也能說上話,西安事變中及之後,閻寶航曾竭盡全力、想盡各種辦法、調動了許多關係,來營救張學良。閻明光是閻寶航的三女兒。1991年,在張學良的支持下,她創辦了「閻寶航社會公益基金會」。
  • 張學良:你囚禁了我半輩子!蔣介石:我每年花了一個團的錢養著你
    一、西安事變前夕,西安城內陰雲密布,一場震驚中外的風暴即將爆發1936年12月11日晚,張學良和楊虎城分別秘密聚集了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高級將領一起議事。這麼多高級將領議事,為何要背著尚在西安城內的國民黨領袖蔣介石呢,難道他們有所圖謀?
  • 張學良的山中歲月:在鷹犬劉乙光的折磨下,這25年他都遭了什麼罪
    張學良後半生一直被蔣介石囚禁,多次險些性命不保。在張學良25年漫長的囚禁生涯中,是一個叫劉乙光的人負責看守他,這個人是軍統特務,人品很不好,他看守了他25年,也折磨了他25年,但是在他臨走的時候,張學良不僅不計前嫌請他吃飯,還給了他很多錢,這是怎麼回事呢?
  • 周恩來聽說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說了一句話,結果全應驗
    大家都知道,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經過多方努力,西安事變終於和平解決,蔣介石也接受了抗日的主張。為表示誠意,也為蔣介石本人保駕護航,防止部下擊落蔣介石回南京的飛機。
  • 張學良臺灣幽禁照,金山鎮海邊眺望東海,特務秘密監視他一舉一動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乳名雙喜、小六子。圖為趙氏和童年時期的張學良、以及日本領事夫人。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圖為西安事變前夕,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一同遊覽定陵的照片。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秘密軟禁起來,由大陸到臺灣,失去了自由。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打開蔣介石的文件包,只覺得背脊一涼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安置好蔣介石,蔣介石讓他把機密文件包拿回來。張學良找到文件包打開一看,竟是多年來自己給宋美齡寫的書信,只覺得背脊一涼。1936年12月,西安事變,驚魂未定的蔣介石被張學良安頓好之後,蔣介石的第一句話就是:「漢卿,我有個機密的文件包,遺落在華清池第五間廳裡,千萬別落入他人之手!」張學良立刻趕到蔣介石說的文件所在之處,好在文件包還在。為了確保無誤,張學良打開了文件包。
  • 12月12日西安事變紀念日,這個主題的小報應該這麼設計
    Hello,大家好呀~12月12日是西安事變紀念日,它的由來是: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是為西安事變,亦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的發生及其和平解決最終結束了內戰,實現了國內和平,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並且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所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為「西安事變「紀念日。以下西安事變主題電子手抄報模板,適合小學、初中以及高中階段的學生。
  • 張學良:以前蔣介石不讓我說,現在可以自由說了
    ▲楊虎城(左)與張學良(右)【導讀】1936年的今天,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這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分水嶺」,它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1935年7月,他參加了楊虎城領導的十七路軍教導營,當了幾天普通士兵後,就被調任教導營勤務班任班長。1936年初,又被選調到楊虎城的衛士隊,負責楊虎城公館周邊的保衛警戒工作。在「雙十二事變」(即西安事變)前一天晚上,我在西安皇城新城大樓內負責守衛,當時突然停電了,我剛想問是怎麼回事時,楊虎城的隨從副官王華亭趕緊上前制止,不讓管這事兒。
  • 美國駐華武官報告西安事變,認為蔣介石的聲望和人氣得到了提升
    月,協調西安事變善後處理的軍政部次長陳誠在潼關寫了一篇文章《一九三六年回憶》。  1936年2月,陳誠在陝西潼關  站在後人的視角回看歷史,1936年是全國抗戰爆發前一年,確實發生了很多重要事件,比如兩廣事變、西安事變,尤其後者可謂改變了中國歷史走向。
  • 《12·12》西安事變大型實景影畫6月9日震撼歸來
    隨著國內防疫形勢的好轉,《12·12》西安事變大型實景影畫,將於6月9日(周二)震撼歸來!>張學良勸退學生,蔣介石專機從南京飛來,抵達西安,親自督戰。月12日凌晨6點準時在臨潼和西安同時打響兵諫行動。激烈的槍戰中,王玉瓚、劉桂五、孫銘九指揮戰士衝向五間廳,蔣介石慌不擇路,奪窗而逃,趙壽山、宋文梅在西安指揮17陸軍,成功解除蔣軍和警察局全部武裝,抓捕陳誠、朱紹良、衛立煌、蔣鼎文等軍政大員,但是唯有蔣介石還沒有抓到。
  • 張學良一年花銷一個團的費用,蔣介石養了他50年,為什麼不殺他?
    張學良自從接替父親張作霖的東北江山後就成為了一代東北王,地位和風頭在國內一時無兩,但在他身上卻缺少了決策者的霸氣,說到底這江山不是自己打的,所以也不願意拼死抵抗,然後在1936年12月,為了促成第二次抗日合作,張學良聯合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囚禁了曾經的兄弟蔣介石,這樣一來也就讓他在名聲和道德上扳回了一局。
  • 蔣介石囚禁張學良半個多世紀,花費到底有多大?
    1936年,日本全面侵華前夕,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要求,消極抗日,積極反共。這讓父親(張作霖)去世於「皇姑屯」事件剛八年的少帥張學良難以接受,多次勸諫無效後,悍然聯合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兵諫」,也即著名的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繼而有了周恩來親臨西安,來到事變的一線,調和各方,和平解決了此事。
  • 在蔣介石的葬禮上,張學良送出16字輓聯,蔣經國看後臉色蒼白
    1975年4月5日,一代風雲人物蔣介石因突發心臟病,醫治無效,逝於臺北市陽明山官邸。幾天後,在他的葬禮上,有一位老人前來弔唁,宋美齡特意安排秘書將他引至蔣介石的遺體前,做最後的道別。只見,這位老者俯下身去,輕撫水晶棺,他的手指微微顫抖,神情凝重。
  • 張學良在蔣介石生日時送鍾,蔣介石不但沒生氣,回贈了兩樣禮物!
    1936年,奉行「攘內必先安內」的蔣介石不顧日本對東北的侵略,為了消滅延安根據地,他特地從南京趕往西安督戰。但是,苦於內戰的各路軍馬在12月12日爆發了兵變。以東北軍張學良和十七路軍楊虎城為首的國民黨軍隊,毅然聯合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要求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