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零五期】(歷史系列第688講)
蔣介石為什麼到了南京就扣押張學良?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護送蔣介石離開西安,西安事變結束。
蔣介石為什麼要扣留張學良?完全是從大局考慮,而不是私怨。
在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以後,隨即被扣押。
當時的情況是,蔣介石已經同意和中共聯合抗日的主張,停止軍事圍剿,後面則是蘇聯作為擔保。蘇聯許諾會提供大量軍事援助給蔣介石,用來對付日軍,還會提供空軍支持。
這些都是蔣介石迫切需要的東西,卻無法從英法美中搞到。
但,蘇聯並不願意為楊虎城的十七路軍,以及張學良的東北軍做擔保。
在蘇聯看來,十七路軍和東北軍本來就是軍閥部隊,其中東北軍還和蘇軍打過仗,屬於反動派。目前他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蘇聯為什麼要保護?
那麼,這種時候就是蔣介石的好機會。
國內的軍閥割據力量,已經瓦解了大半。
通過紅軍長徵,蔣介石搞定了西南軍閥集團。
目前北方僅剩北方河北、察哈爾的宋哲遠、山東的韓復渠、山西的閻錫山三大軍閥。這三個人都頂在對抗日軍的第一線,兵力都有10萬左右,不能隨便動他們,以免叛變投敵。
中國腹地的軍閥所剩無幾,除了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以外的勢力都不足為患。
相反,張學良的東北軍還有20萬規模,陝西地頭蛇十七路軍還有六七萬規模,兩者疊加就是最大的軍閥勢力了,必須剷除。
蔣介石很清楚,東北軍就是張家父子的僱傭軍,所有將領只服從張學良一人。只要張學良被囚禁,就沒有人可以服眾,必然瓦解。
事實也是如此,張學良被蔣介石扣押後,東北軍瓦解了,還搞出了「二二」事件,少壯派軍官殘殺東北軍元老王以哲軍長藉以奪權的惡性事件。
此次事件的結果是,應德田、苗劍秋、孫銘九等等東北軍少壯派軍官垮臺。
東北軍元老帶領6個軍,分別投靠蔣介石,東北軍由此不復存在。
東北軍6個軍被收編以後,楊虎城的部隊也出現大面積譁變現象。大將馮欽哉等人,拉走了差不多一半軍隊。
楊虎城已經無力支持大局,只能同意交出軍隊,自己辭職出洋考察。
所謂出洋考察,同之前許崇智、陳濟棠、俞作柏等軍閥其實是一樣的,等於政治上自爆。
如果再說通俗點,就是讓你體面跑路,保留財產和一些虛名。
蔣介石從此不允許你隨便回到中國,中國政壇上就沒你這號人物了。
同樣道理,楊虎城只要離開中國,就會從中國軍政舞臺徹底消失了,再也不會掌握實權。
西安事變沒有搞定紅軍,卻消滅了兩大軍閥力量,進一步實現了國內的統一。
對於西安事變本身,蔣介石始終耿耿於懷。
事變之後,蔣介石在《西安半月記》稱:此次事變,為我國民革命過程中一大頓挫。八年剿匪之功,預計將於兩星期至一個月可竟全力者,幾全毀於一旦。而西北國防交通、經濟建設,竭國家社會數年之心力,經營敷設,粗有規模,經此叛亂,損失難計。欲使地方秩序,經濟信用恢復舊觀,又決非咄嗟可辦。質言之,建國程度,至少要後退三年。可痛之至!蔣堅決相信,造成中國共產黨坐大、神州沉淪之導火線就是西安事變。
有意思的是,張學良對於西安事變的態度,倒是很堅定。
1958年11月23日,蔣介石與張在臺灣桃園大溪會面,蔣介石臨走前說:「西安事變對國家的損失太大了!」張在日記中留下:「我聞之,甚為難過,低頭不能仰視。」
這個難過只是一時的,張學良心底並不這麼想。
張學良晚年的1990年,他曾經這麼說:「我為了停止內戰,全國抗日,發動西安事變,我沒有錯。也許方法欠妥。」
在移居美國以後,張學良言談就更為直接。
1992年,張對唐德剛說:「至於你們問我,為什麼會有西安事變,我只能這麼說,我相信中國一定要統一,要槍口對外,不要再打內戰了。這是我的一貫信仰,從東北易幟到西安事變都如此,談不上什麼後悔不後悔。」。
張學良在口述歷史中說:「蔣先生討厭我極了,所以來生不能讓我自由的原因,我是主張抗日,如我要自由,那抗日的功勞都是我的。換句話說,我是他的一個大敵手,政治上的大敵手。」
1995年,張95歲生日時說:「回憶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我對1936年發動的事變無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還會做西安事變之事。」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