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擂茶溢清香,兩岸濃情一茶牽,3月24日上午,由汕尾市臺聯會、陸河縣臺辦指導,水唇鎮人民政府主辦的「兩岸一家親」陸河擂茶比賽在護硜村範仲淹紀念館隆重舉行,來自臺灣新竹、水唇鎮和護硜村的20組成員參加比賽,市縣相關單位領導、媒體朋友、鄉親群眾等共200多人參加活動。
水唇鎮委副書記彭汝偉主持活動
活動開始前,縣委統戰部彭永豪副部長致辭歡迎並發言,範成祥先生代表30多位臺灣同胞進行發言,雙方都提到要舉辦更多的民間文化活動,促進相互交流和了解,增進同胞情感和文化認同。
縣委統戰部彭永豪副部長發言
範成祥先生代表30多位臺灣同胞發言
在汕尾市臺聯會饒瑞雄會長的宣布下,擂茶比賽正式開始。20組參賽人員,熱情高漲,將茶葉、芝麻、花生等食材放入茶缽中進行擂動研磨,現場氛圍濃厚熱烈,選手們揮灑激情,都想衝泡出最清香可口的擂茶。場外的臺灣同胞們和鄉親群眾們四處張望,都在好奇地比較著兩地擂茶的差異。
汕尾市臺聯會饒瑞雄會長宣布比賽開始
擂茶對臺灣同胞來說自然不陌生,因為在臺灣新竹、桃園、臺北、花蓮等地區都保留著喝擂茶的文化習慣,和陸河縣的情況一樣,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製作。
陸河擂茶是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客家人獨具特色的養生產品,具有止渴、提神、生津等多重功效。在陸河縣,喝擂茶還會伴有米糕、米程、米子、炒麥、茶菜等輔料,使得擂茶更加美味。
在比賽現場,最引人注目的要數臺灣代表隊了。據他們說,這是曾派到江西省參賽的一支隊伍,用的也是這些工具。他們的擂缽形狀和器質和陸河的都不太一樣,擂棍也相對較短,因此擂動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佐料上,他們會加上一種糖粉,所以一般人比較兩地擂茶,最明顯的區別是臺灣的擂茶會有點甜。
在擂茶發展上,臺灣會更商品化一些,他們研磨的擂茶粉包括了花生油麻等,一衝水就可以馬上喝了,這也在用市場需求反映出,擂茶是臺灣人必不可少的飲品。但他們也說,「擂」出來的味道會更加香厚一些。
在比賽過程中,熱情的臺灣同胞還不滿足擂茶上的交流,主動請纓在舞臺上獻唱了好幾首當地特色的客家山歌,護硜村民們也獻上一首山歌和口哨歌曲進行助興。兩岸一家親,而民間文化是最好的載體,讓我們共敘親情和鄉情。
在20多分鐘的時間裡,各組都衝泡好了幾碗熱騰騰的擂茶,供評委和現場人員品嘗。一碗擂茶,濃縮了客家人的勤勞與智慧,承載著中華茶文化的厚重與深邃,充溢著海峽對岸同胞的濃情與蜜意,讓人回味無窮。
經過評委組綜合評議,對三大代表隊進行了頒獎:臺灣新竹代表隊榮獲「最具文化特色獎」,水唇鎮代表隊榮獲「最具茶藝風採獎」,護硜村代表隊榮獲「最具客家風味獎」。
領導們依次為各代表隊進行頒獎
臺灣代表領獎
客家擂茶,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遺產。在這次文化交流活動中,選手們交流出了文化,也交流出了感情,體驗到兩地擂茶技藝中的無限的樂趣,本次活動也在歡聲笑語中圓滿結束。
據了解,本次活動所在地護硜村黃布寨是一個600多年的古村落,據當地一位宗族理事長說,在臺灣的範姓宗親大概有十多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