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詩詞很多,這些詩詞由於是為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心態以及命運等等服務的,所以,用詩詞獨立的品鑑眼光來看,優異之作不算很多。但是,有那麼幾首詩,用服務小說的角度來看,它們和小說人物的性格融為一體,如果把它們抽離出來,同樣表達了作者的認識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同樣可以獨立於小說之外,是不可多得的詩詞佳作。其中,《芙蓉女兒誄》和《葬花吟》是其中的代表。
一首優秀的詩作之所以優秀,離不開思想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所謂的思想性,具體的體現就是能在意境的深度、廣度和厚度上有深刻的體現。自然,讀者要真正讀懂這種優秀之作,也應能從意境的深度、厚度、廣度上有所把握,力求準確的把握作者所要傳達的內涵和作品本身所能達到的外延。比如《芙蓉女兒誄》,它的優秀是因為「感情真摯熱烈,想像豐富。比喻生動,詞藻華麗,語句優美。對仗工整,音和律同。大氣磅礴,震撼心靈。風格慷慨激昂,悲涼沉鬱,極具藝術感染力,可稱為絕世佳作。」
表面看來,《葬花吟》是作於黛玉被晴雯誤關在怡紅院外,一時想不開,心有所感而作。詩的內容,表達的不過是對自己的自憐自哀。試想,如果僅有這樣的意境,這首《葬花吟》還能稱之為優秀的詩嗎?
《葬花吟》中有著很多林黛玉自身內心的想像,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這幾句詩,充分了表現了林黛玉的想像,這些詩句所呈現出來的意境是就是一幅夢境,該意境作為夢境,它是虛寫,同時,由於林黛玉內心世界的悲愁之情,才生發出這種夢境,它是建立在林黛玉真實真切的個人主觀情感之上,然後通過人物內心進行轉化而生發出的一種想像。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詩句,林黛玉看著春色逝去和漸漸落下的花,就想到自己的青春正在逝去以及會走向生命的盡頭,責備「三月燕子」、「風刀霜劍」等,實際上是在責罵封建社會現實的殘酷性,對花的同情和哀憐,實際上是對自我命運的慰藉和同情。《葬花吟》整體給人一種悲愁之情,這是《葬花吟》的情感基調,其意義之深遠,以「葬花」來「葬人」,使之韻味無窮幽深。
延伸閱讀:《葬花吟》全文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