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人口預期壽命達74.72歲 華裔女性最長壽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隨著國內醫療和經濟水平的提升,馬來西亞人在2013年的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比13年前(即2000年)增加了2.52歲,達到74.72歲,其中又以華裔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為最長。

  國家統計局《大馬2010-2013年簡易生命表》報告顯示,華裔女性在2013年的平均壽命為74.95歲,成為大馬最長壽女性的代表,印裔女性以79.67歲居次,土著女性則以76.07歲排第3。男性平均壽命方面,華裔、土著及印裔的平均年齡分別為74.95歲、71.34歲及67.88歲。大馬男性2013年的平均壽命為72.56,而女性則是77.18歲,兩者相差4.62歲,相較2000年,男性的平均壽命增加了2.56歲,女性則增加了2.53歲。

  在2013年,年齡剛好達到15歲者的預期剩餘壽命分別為58.31年及62.82年,與2000年比較,15歲男性的預計壽命增加了2.35歲,女性則增加了2.38歲。在同年,年齡剛好達到65歲者的預期剩餘壽命分別為14.80年及16.58年,與2000年相比,65歲男性的預計壽命增加了1.57歲,女性則增加了1.85歲。

  在2010年至2013年期間,所有種族的預期壽命皆有增長,其中以土著男性和女性最為顯著,男性增加了0.66歲,女性則是0.63歲。過去13年,華裔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增幅排在第2,男性歲數增加0.54歲,女性則是0.59歲。預期壽命增幅最低的種族為印裔,男性為0.29歲,女性則是0.48歲。

  沙砂隆男性壽命高

  國家統計局在報告中說,整體而言,所有州屬在2013年的國民預期壽命比之前的年份都有增加。男性預期壽命最高的3個州屬分別是沙巴(75.23 歲)、砂拉越(75.17歲)和吉隆坡(74.57歲);女性期壽命最高的3個州屬則是吉隆坡(79歲)、沙巴(78.43歲)和砂拉越(78.34 歲)。

  2013年,男性預期壽命最低的州屬為68.90歲的吉蘭丹,女性則是74.71歲的登嘉樓。同年,每10萬名出生的男嬰當中,預計有99,418人(99.4%)可以存活至1歲,98,917人(98.9%)料可達到15歲,另有75,933人(75.9%)可達到65歲。女性方面,每10萬名出生的女嬰當中,預計有99,520人(99.5%)可存活至1歲,有99,150人((99.2%)料可達15歲,另有85,664(85.7%)可達到65歲。

  去年國內有89,338(佔10萬名同齡女性中的89.3%)華裔女性達到65歲,華裔男性則佔了80,204名(80.2%),華裔是歲數達到 65歲人數最多的種族。反之,達到65歲的印裔男性和女性人數則偏低,分別是男性63,075人(佔10萬名同齡男性中的63.1%),女性是83,072人(83.1%)。

  各族生育率降 僅華裔上升

  生育普遍講求「貴精不貴多」的大馬華人,在2010至2012年間的生育率(CBR)出奇地「逆勢」成長,成為連續2年來生育率都上升的唯一族群。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大馬2012年人口統計》報告,無論是馬來人、印度人或其他土著,生育率在2010至2012年初至少面臨一次的下降,只有華人的生育率逐年增加。華人在2010年的生育率(以一年內每1000人生出的人數計算)為11.5,2011年增至11.8,2012年初再提高至12.7。

  報告指出,在2010至2011年,大馬共有511,600名嬰兒出生,比前一年的491,200名嬰兒增加了20,400名;不過,2011至2012年的嬰兒出生人數下跌,僅達到508,800名。在這3年期間,出世的男嬰佔總數的52%,女嬰佔48%,男嬰百分比略高於女嬰。

  大馬人的生育率從2010年的17.2微升至2011年的17.6,但在2012年初又下降至17.2;馬來人和其他土著在2010至2012年間的生育率皆出現相同趨勢,即先升後降。

  巫裔生育率最高

  馬來人2011年的生育率從2010年的20.5增加至21.4,但在來年年初卻降至20.7;其他土著的生育率也同樣在2011年出現增長,即從19.2增至19.8,不過在2012年初又降至19,比前年更低。

  在這3年,全國生育率最高的種族依然是馬來人,每年至少維持在20.5,其他土著居次,印裔則排在第3,華人只有在2012年初的生育率比印裔略高。以15至49歲的女性為標準,每名華裔女性在2010年平均生育1.5名小孩,來年微增至1.6名,2012年初則是1.7名。

  生育率最高的馬來女性,在2010年平均生育2.7名小孩,來年增至2.8,2012年初又再次回到2.7;其他土著女性的生育率也偏高,在2010至2012年期間,她們每人平均生育2.3至2.4名小孩。

  華裔女性生育率雖然逐年增長,但還是無法追上全國2.1的生育更替水平,這也意味著華裔每年的出生人口仍無法追上死亡人口;2010至2012年期間,只有馬來人和其他土著的生育率高於生育更替水平。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人均壽命延長 華裔女性達79.8歲最長壽
    中新社吉隆坡12月22日電 馬來西亞統計局總監阿都拉曼22日說,最新出爐的2010年第三份根據地方政府管轄的人口分布報告顯示,該國男女平均壽命已從2000年的70和74.7歲,延長至71.9和77歲,其中華裔男女的壽命又比巫印裔長。
  • 各地人均預期壽命比拼:北上港澳碾壓「長壽之鄉」
    當然是廣西巴馬咯,難道你沒聽說過眾多老年人來這兒搶「長壽水」的新聞麼?但現實情況是,巴馬的人均預期壽命為76歲,與全國人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2月14日,上海市衛健委公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2018年上海戶籍人口期望壽命再創新高,達到83.63歲(男性81.25歲,女性86.08歲)。你可能想問:人均期望壽命是什麼?和人均壽命不是一個概念嗎?
  • 馬來西亞沙巴2017年人口約385萬 其中約8%為華裔
    中國僑網7月31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當地時間29日發布的全國各州社會經濟報告顯示,沙巴去年人口約385.38萬人,其中華族人口只有約31.45萬人,比例大約為8.16%。  根據該份報告指出,沙巴人口當中的本地公民約為274.08萬人,外國公民約為111.29萬人。
  • 雲南人均預期壽命75.1歲 成為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省份
    11月13日,中國雲南省委召開《中共雲南省委 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壽命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8位;縣域內就診率提高至89.45%;全省孕產婦死亡率14.47/10萬,嬰兒死亡率5.07‰,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人均預期壽命75.1歲,是全國進步幅度最大的省份。
  • 人均預期壽命達79.55歲!來解碼「中國長壽之鄉」大埔
    (楊明輝 攝)  走進大埔縣,這裡的綠水青山煥發著「金山銀山」的魅力,「長壽之花」在千年古邑次第綻放,「梅州康養文旅融合之星」閃耀著熠熠光輝……  依託於此,大埔於2013年獲評「中國長壽之鄉」,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9.55歲,力爭今年成功創建「世界長壽鄉」。長生不老不可期,但健康長壽並非遙不可及。在大埔這個長壽鄉中,長壽秘訣是什麼?
  • 日本最新調查:長野縣女性最長壽 青森縣人壽命最短
    人民網東京12月13日電(吳穎)13日,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圍繞日本各都道府縣進行的2015年平均壽命調查顯示,滋賀縣男性(平均壽命81.78歲)和長野縣女性壽命(平均壽命87.67歲)最長。 自1965年開始,厚生省每隔5年就會進行一次該項調查。
  • 81.98歲!2019年湖州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出爐
    健康長壽是每個人的心願。記者從湖州市疾控中心獲悉,2019年湖州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出爐,達到81.98歲。圖片來源於網絡11年間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了4.96歲人均預期壽命,簡單地說,就是在假定當前的各年齡組死亡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新出生人口平均預期可存活的年數。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呢?
  • 俄羅斯人平均預期壽命接近70歲
    俄羅斯人平均預期壽命接近70歲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2月18日10:36   新華網莫斯科2月17日電(報導員王璐)俄羅斯副總理亞歷山大·茹科夫17日說,去年俄羅斯人平均預期壽命比上一年增加
  • 馬來西亞男女人均壽命延長至71.9歲和77歲
    中國經濟網新加坡12月23日訊(記者陶傑)   據馬來西亞政府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馬來西亞男女人均壽命已由2000年的70歲和74.7歲,延長至2010年的男女人均71.9歲和77歲。其中華族男女的人均壽命又比馬來族和印度族的人均壽命要長。
  • 調查顯示:中國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為全球之冠
    根據港府統計處28日公布《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及日本政府日前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2015年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為81.2歲及87.3歲,較素以長壽見稱的日本男女的80.79歲及87.05歲更長。  另外,港府統計處報告顯示,香港男女比例持續失衡,每1,000名女性只有855名男性。
  • 香港人均預期壽命趕超日本的秘訣
    說到長壽,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日本,多年以來,日本平均預期壽命一直蟬聯各國第一。7月27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了2015年日本男女平均預期壽命數據,分別為80.79歲和87.05歲。7月28日,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也公布了同一指標,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香港男女平均預期壽命分別達到81.2歲和87.3歲。兩組數據對比發現,香港人平均預期壽命已經超越日本。目前,日本有關部門也已承認這點,並作出反思。雖然用一個地區和一個國家的數據進行比較並非足夠合理,但仍可說明香港人在保持健康、延年益壽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 2018巴西人平均預期壽命增至76.3歲 女性比男性多活7歲
    數據顯示,2018年巴西人的平均預期壽命達到76.3歲,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3個月零4天。據報導,其中,2018年男性的平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2.5歲上升至72.8歲,女性由79.6歲上升至79.9歲。
  • 韓國女性人均壽命將超90歲
    發表在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的一份研究報告說,韓國女性將成為全世界首個人均壽命超過90歲的群體,韓國也將同時領軍男性排名。相比之下,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則在發達國家中排名最低之列。這項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進行的研究,用死亡和長壽趨勢預估了35個工業國家人口的預期平均壽命。過去曾有人預言,90歲是人類平均壽命的上限。
  • 衛健委最新數據:2018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7歲(圖)
    公報顯示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7年的76.7歲提高到2018年的77.0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6/10萬下降到18.3/10萬,嬰兒死亡率從6.8‰下降到6.1‰。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指假若當前的分年齡死亡率保持不變,同一時期出生的人預期能繼續生存的平均年數。這個指標與性別、年齡、種族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常常需要分別計算。
  • 中國人口預期壽命是76.4歲,您真的能正確理解其中含義嗎?
    而日本人口的預期壽命最高,2017年出生人口預期壽命高達84.2歲(如上圖),排第二的是瑞士的83.3歲,第三名為西班牙的83.1歲。另外,美國預期壽命為78.5歲,全球排名34位;俄羅斯預期壽命為71.9歲,全球排名103位;印度預期壽命為68.8歲,全球排名125位……但問題來了,您真的能正確理解人口預期壽命的含義嗎?南生相信很多網友都沒能正確理解。比如,有的網友說自己周邊的一些老人,很多都沒到76.4歲就去世了。
  • 朝鮮最新人口數據出爐:2551萬人,平均預期壽命71歲
    當天,朝鮮保健部門、相關單位幹部,駐朝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代表、世界糧食計劃署代表等國際組織代表處成員以及外國駐朝外交使節和使館成員出席該活動。朝鮮官方當天並未詳細報導當地人口數據。當地時間11日,美國之音(VOA)援引美國統計局發表的《2019世界人口現狀》資料報導稱,今年,朝鮮人口總數為2551萬3千名,比2015年調查時的2493萬3000名增加了0.5%。當地民眾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歲。
  • 2019年上海市人口老齡化現狀、人口預期壽命及養老服務產業現狀
    資料來源:上海市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截至2019年,上海市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18.12萬人,同比2018年增加14.84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比重增長至35.2%,人口老齡化率逐年提升,其中,7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12.46萬人,佔比提升至15.0%。
  • 統計稱馬來西亞人口約3270萬人 華裔比率降至22.6%
    莫哈末烏茲爾15日發文告指出,馬來西亞統計局15日發布了《馬來西亞當前人口估算報告》,公布了馬來西亞2019年與2020年的人口數據,這是使用2010年的人口普查為基準,並根據國民登記局、移民局、高等教育部與聯合國難民署(UNHCR)的記錄進行更新,而估算出的人口數據。
  • 《柳葉刀》新研究:中國人預期壽命將超美國 達81.9歲!
    長期佔據長壽國家排行榜首位的日本,也第一次被西班牙取代。人類都將越活越久根據《柳葉刀》的最新研究結果,2040年,中國人平均預期壽命將第一次超過美國,同時越過八十大關,達到81.9歲,而美國為79.8歲。也就是說,到時,平均每個中國人將要比美國人多活2.1年。
  • 上海長寧人均期望壽命85.32歲,長壽秘訣是什麼?
    7月27日,上海市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表示,長寧區戶籍人口平均期望壽命85.32歲,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66歲。此外,長寧孕產婦死亡率連續多年保持零記錄,2019年嬰兒死亡率為0.391‰。人均期望壽命通過科學的方法計算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這是國際通用的評價一個地區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的綜合性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