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山東菏澤一菜農的50多畝大白菜早已經到了採收期,因滯銷一直沒有採收。最近天氣預報有雨雪天氣,再不採收就會凍壞白白的爛在地裡,菜農僱工加緊採收。
菜農告訴筆者,如果在往年的這個時候,收購商來的很多,大白菜根本不愁賣,早已賣完了,今年價格低,收購商也來的很少,菜農一臉的無奈。
一位打工的大姐抱起一棵大白菜說道,你看今年的大白菜多好,菜心飽滿,一般都在7、8斤左右,這麼好的大白菜,很奇怪就是賣不上好價錢,價低卻還無人收購。
僱工們將採收的一部分大白菜裝車,運到城裡的菜市場售賣,可以賣到2毛錢一斤,能賣多少賣多少,先收回一部分成本,儘量減少一點損失。
筆者了解到,今年的大白菜差不多畝產能達到1萬斤,按照去年的價格能賣7千塊錢左右,今年有收購商開出的收購價才幾分錢一斤,算是幾年來的最低價了,一畝地賣幾百塊錢,連本錢都不夠,種了一季那麼辛苦真是不甘心就這樣賣掉。
現在如果賣給收購商甚至連僱工的錢都不夠,乾脆不賣了,菜農把採收好的白菜直接囤在地裡,想等到春節的時候再賣,也許春節需求量大,價格能漲一點。圖為僱工們正在囤白菜。
圖為囤好的大白菜,下雪時上面覆蓋一層塑料布就不會壞掉。農產品往往就是這樣,越是價格低越是沒人要,價格低了商販賺不了多少錢,自然也願意收購。大白菜成了真正的白菜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