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豐收
應該是最喜人的事
可是
價格的「鬧騰」
卻著實傷害了菜農的心!
菜花開花苦了種菜人
8月14日,記者在互助高速公路收費站看到,去往土族之鄉旅遊的車輛絡繹不絕,成了一道假日的風景。但在距離威遠鎮南郊2公裡處的互助統邦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地,只見連片種植的露天蔬菜無人問津,地頭沒有看見一輛拉菜的車輛往來。
按理說,現在地裡的蔬菜應該是豐產又豐收的時候,但滿地的有機菜花因開滿了紫色的花,籃球大的鐵頭甘藍因為從中間「開花」了而無法出售。
「就算鏟下來,也沒人要啊!還要付採摘工人100元一天的工錢,不如不鏟。現在只要有人肯來買,我們就不計較價格啦!」合作社負責人鄂統邦說。
菜賣不出去只好餵羊
水靈靈的蘿蔔無人問津
統邦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基地在威遠鎮應家泉村。記者在合作社的田間地頭看到,成熟了的大片大片甘藍、娃娃菜、蘿蔔、菜花等蔬菜由於出售價過於低廉,一部分已經爛在了地裡。合作社社員吳有庫是個殘疾人,辛辛苦苦種植的蔬菜由於賣不出去,眼睜睜看著爛在了地裡。吳有庫說,一個甘藍一毛錢,一個菜花還是一毛錢,一個白白胖胖的足足有三四斤重的蘿蔔才賣三毛錢,這讓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巴巴看著辛辛苦苦種植起來的蔬菜白白爛在地裡。
在一片甘藍地周圍,吳有庫用鐵絲圍了一個圍欄,養的20多隻羊最近天天以啃食甘藍葉子為食。吳有庫滿臉愁雲地說:「連續吃了一個星期了,羊都懶得吃了。」
吳有庫更擔心,地裡頭長勢正旺的大蔥不知道秋後能賣多少錢呢?
統邦合作社在海東種植露天蔬菜小有名氣,以往產品因地處高原、無公害而遠銷雲南、廣東、四川等地。見到合作社理事長鄂統邦時,他正焦急地和吳有庫在地裡轉悠。鄂統邦今年剛當選為東和鄉新莊村黨支部書記。為了讓村裡的貧困戶脫貧,他鼓勵村民種植娃娃菜,沒想到頭一年就遭遇到如此嚴峻的銷售形勢。
「再難也不能讓貧困戶吃虧!眼看行情不對,我立即到蘭州、西寧等城市找銷路,雖然批發價不高,但多少把貧困戶的損失挽回了。」鄂統邦說,好不容易才把本村78戶村民的100多畝娃娃菜變現了,結果自己合作社的200畝蔬菜因無暇顧及而面臨滯銷。
今年已經60歲的吳有庫一臉辛酸地對記者說:「我東挪西借了十幾萬元投到合作社裡,原本想靠自己的辛苦掙點錢,過個好日子,沒想到,全爛在地裡了。」
社員的痛苦讓鄂統邦深感內疚。年初,他看到春節菜價行情好,一根長白蔥賣到了一塊錢,一斤辣子上了10元錢……「照以往的經驗,菜價不至於像現在這麼慘, 70%的菜要爛在地裡了。」
「我不知道全縣有多少蔬菜沒賣出去,但我們鄉種娃娃菜的,十個有兩個賺就心滿意足了。」鄂統邦說。
從2010年,成立合作社,鄂統邦已經連續種了6年的露天蔬菜了。豐收年也能賺得盆滿缽溢。
鄂統邦也深知,菜市有風險,種菜需謹慎。「但種菜就像賭博,運氣好碰上好年份就賺,運氣差的年份只能賠。」鄂統邦說: 「去年大白菜這個時候,一開始就賣三四千元一畝,後來商販上門收購,越收越高,五千六千,一天一價,而且商販自己僱工採摘。」
這些年,「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農產品價格瘋漲和大白菜爛在地裡、柑橘滯銷、芹菜滯銷、甘蔗滯銷……往來重複,已成常態。前年什麼賺錢,次年大面積種植什麼,面積一擴大,產品自然就「賣難」。
「本來以為今年露天蔬菜銷量會翻倍。看現在這個形勢,血本無歸。」鄂統邦無奈地說。
農民的心血汗水都傾注在田間地頭,一年的收益也都指望著收成。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農民已經告別了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日子,可收成有了保障後,如何保障能賣出去卻成了新問題。
據前幾天人民日報報導,入夏以來,吉林省西瓜收購價格持續走低,由7月底的4角/斤跌至日前最低的8分/斤仍無人問津……眼下,統邦合作社200畝的無公害露天蔬菜迎來豐收,但滯銷卻導致價值百萬元的蔬菜無奈餵了豬羊……
農產品滯銷,農民的收入就沒有保障,日常生活的維持就會產生困難。曾經歷過馬鈴薯「賣難」的一位蔡家堡鄉的農民說:「看著好好的馬鈴薯賣不出去,放在院子裡腐爛,感覺一下子什麼都沒有了,愁的天天晚上睡不著覺。我們農民種點東西不容易,一家老小都指著過活,希望以後這樣的事兒能少一點。」。
「呼 籲」
互助縣是海東的傳統農業種植大縣,離省城西寧不到四十公裡。小編呼籲,相關部門該到田間地頭了解了解農民的苦衷了,到互助旅遊的車輛應該順路捎帶些新鮮蔬菜。伸出援手,幫幫這些農民兄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