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放白鹿青崖間:游離於現實與夢境的浪漫主義情懷

2020-12-15 秦巴山裡讀書人

每天一首古詩詞,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秦巴山裡讀書人」,更多精彩,不斷發布。

李白,一個被捧上神壇的偉大詩人,他的詩歌大多恣意想像,嬉笑怒罵,充滿浪漫想像,被譽為「詩仙」,更因為一首《蜀道難》被當時的文壇領袖賀知章稱作「謫仙人」,可見其文學藝術成就之高。從孩童時代的一首《靜夜思》開始,讀了李白的許多詩,在李白眾多的詩作中,我個人認為將浪漫主義情懷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一首詩作莫過於《夢遊天姥吟留別》了,今天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二。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中國古代文人有一個奇妙的共同點,當他們在仕途失意,抱負無法實現的時候,總會寄情山水,來緩解心中鬱積。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被皇帝召見,其才華得到賞識,被供奉翰林。但他一身傲骨,得罪權貴,被進讒言「恃才傲物」,引皇帝不滿,於天寶三年(公元744年)被賜金放還,李白由布衣而卿相的夢想徹底破滅,此時的李白已經四十四歲了,在「安社稷、平天下」的理想抱負被黑暗的現實吞噬之後,李白踏上漫遊的旅途,李白告別東魯友人時,做此篇。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詩的開篇通過虛無縹緲的仙境瀛洲與現實可見的天姥山的對比,以虛襯實,虛實結合,表明了詩人對天姥山勝景的嚮往,同時為天姥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紗,引讀者入勝。在李白的筆下,天姥山「勢拔五嶽掩赤城」,連五嶽都不及它的雄偉挺拔,天台山更是傾倒在他的腳下,通過誇張的手法,將自己心中所想的,而世間並不存在的奇山峻岭通過天姥山給具象化,正如他想把自己「安社稷、平天下」的理想抱負通過供奉翰林給實現一樣。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既然現實是如此的殘酷無情,那便去夢裡追尋古人,尋找一片寧靜的樂土吧,由此入夢,懷古尋仙,浪漫主義情懷逐漸凸顯。在月光的照射下,飛過水麵如鏡的鏡湖,湖面上倒映出詩人的身影,輕快無比,月光帶他來到謝靈運當初宿眠過的地方,穿上謝靈運特製的登山木屐,攀登謝靈運當年走過的青雲梯,與古人同樂。在攀登的過程中,詩人見聞了「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這樣的壯闊景象:遙看海日升空,天雞報曉,一片朝陽初升的光明景象。山中道路迴環不定,詩人在迷人的山花裡倚石暫憩之中,深山中光線幽暗,忽覺暮色降臨,旦暮之變何其突然,暮色中熊咆龍吟,響徹山谷,叢林顫慄,驚上雲巔。正如詩人前一刻被供奉翰林,躊躇滿志的想要實現理想抱負,而下一刻責被賜金放還,滿懷失望的離開政治舞臺,通過熊咆龍吟來抒發心中憤懣不平之氣。詩人通過浪漫主義的想像勾畫了天姥山的高與奇,藉此抒發的情深且遠。這足以驚駭世人的奇思妙想到此並未停止,詩人進入了更大膽的想像之中,全詩也更進入高潮。

在暮色中,霎時人間山林「丘巒崩摧」,一個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一扇通往仙界的門被打開了:天宮浩蕩,金臺、銀臺與日月交相輝映,異彩繽紛,仙人彩虹做衣,長風為馬,虎鼓瑟,鸞駕車,天上的仙人列隊來迎接他這自人間飛升而來的詩仙,這是多麼盛大而熱烈的場面。這是詩人長期遊歷天下與長安宮廷生活的一種映射,通過浪漫主義的非凡想像凝結之後,才有這般輝煌燦爛、氣象萬千的文字躍然紙上。「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是夢,終究有夢醒的時刻,夢醒以後,這些奇幻景致消散一空,只不過詩人的心態已然發生變化。

世間的歡樂總是如這夢境一般,萬事萬物也會像流水一般一去不返,既然如此,那就順其自然吧,自此之後,再也不會被俗世所累。只是與眾位友人今日一別,不知何時能見,暫且將白鹿放養在山間,遠行的時候就騎上它訪名山大川,不再低眉順眼的去侍奉權貴,當然可以使我有舒心暢意的笑顏。通過現實天姥山的勝景與浪漫主義的想像構思了夢中遇見仙人的波瀾壯闊的場景之後,詩人的思想得到升華,全詩的主題思想也得以表現:「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是對人世悲歡的看淡,「且放白鹿青崖間」是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是對黑暗現實的抗爭。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仙居印象:且放白鹿青崖間
    流連其中,感受山水人居的詩意,感受先人棲隱其中的前塵往事,也感受今日生活於此的鄉民們在清寂生活中,骨子裡滲透出來的恬淡,這樣的生活姿態無法刻意,然在其中久了,心境竟也收放自如,誠如太白所言:「且放白鹿青崖間」。永安溪為靈江流域的上遊,貫穿仙居全境,兩岸林木茂盛,生態極好。
  • 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
    文藝是對現實生活的審美反映,影視藝術藉助影像與聲音傳達人類對現實的認識、態度與希望,也貫注著人們的激情、理想與想像。現在文藝創作方法越來越多樣,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仍然是最基本的,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 鹿: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借白鹿抒發了登臨泰山的豪情;而最出名的還是那句「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身騎白鹿,徜徉山水,放飛心靈,這才應該是屬於「詩仙」李白的快意人生。鹿,作為美的代言,和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喜歡畫鹿、擅長畫鹿的名家也不在少數,比如八大山人、沈銓等等。
  • 愛馬仕櫥窗:游離於夢境之外
    奢侈的終極定義是販賣「時間和情懷」。佛系的愛馬仕在視覺營銷一直做得低調而有品位。最近愛馬仕在阿姆斯特開了一家童話版的「水晶屋」。幾年前是CHANEL的水晶屋。接下來看一下上海的愛馬仕櫥窗,有故事,有情懷,美輪美奐。上海愛馬仕這次攜手華人藝術家閆曉靜女士,呈現《寄夢》夏季櫥窗及《夢之秘境》藝術展。
  • 肖江:夢境與現實
    壁立千仞的山體底部是一條清澈且激蕩的河流,驚濤拍岸捲起了朵朵白色的浪花。鏡頭忽而一轉,蒼翠崖柏下驚現懸棺一片,幾根木頭直直地插入崖壁的堅硬石頭中,託著一口口保存完好的棺木。 這是央視十套《探索•發現》欄目正在播放的《僰人懸棺》記錄片的初始內容,我被這懸置在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高的懸崖峭壁上的棺木所吸引。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此類的懸棺墓葬風俗,古人如何把這沉重的棺木放上去而讓我思索良久。
  • 「浪漫主義文學」到底是什麼東西?被現實裹挾,被時代推動
    為了與現實行動相配合,「古典主義」的保守和妥協明顯已經不再適合現有的環境了,於是「浪漫主義」應運而生。這些人對於之前「古典主義」時代所畫的「藍圖」,也就是啟蒙運動的「理想王國」這樣的東西感到失望和不滿,於是「浪漫主義」的初生從反對「古典主義」開始的。
  •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後會有期。
  • 全盛大唐下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
    盛唐這一個充滿著浪漫主義色彩的時代,哺育了一位偉大的歌手,他以飽滿的熱情,謳歌這個時代,唱出時代的最強音。他就是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是繼屈原以後中國文學史上的又一座浪漫主義高峰。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人,五歲時隨父遷居綿州清蓮鄉,因自號青蓮居士。李白的青少年和壯年,都是在唐開元天寶的「全盛」之日中度過的。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現實與夢幻之間,氣勢雄渾
    『忽魂悸魄動』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門萬裡,故云.…」(卷三)認為全以夢境象徵李白的現實遭遇。今天有人稱許陳氏「深得《夢遊天姥吟留別》之秘旨」,並加以發揮,把詩中之景與李白三年長安生活一一比附對照,言某句「是他應召入朝」,某句「是仕途坎坷,宦海波瀾」,某句「是翰林院中的生活錄」,概言之,「實際上完全是人間現實。」
  • 且放白鹿青崖間
  • 夢境和現實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世界?現實與夢境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不過那些事情對於我們來說都太過遙遠了,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在我們的身邊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解釋的了,除了一個,那就是夢境,這就是夢境的神奇之處。所謂「莊生曉夢迷蝴蝶」,從古時候開始,人類對於夢境的追尋就已經開始了,夢境帶給了一代又一代人美好的期望。
  • 人民日報: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合
    在這個意義上,現實主義並不只是與現實相關,也與歷史和未來相關,與我們對世界的整體理解相關。   以「浪漫主義」情懷   創造藝術世界   現實主義精神並不排斥浪漫主義情懷,在現實主義理論的結構內部,就包含著對作家主體性的尊重,包含著對未來的想像與召喚,包含著虛構與幻想的空間。如果我們不在所謂「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的進化鏈條上理解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而將之作為把握世界的不同藝術方式,那麼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的結合便是自然而然的。
  • 蕭邦,一位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愛國情懷
    蕭邦,一位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愛國情懷時間:2016-06-22 09:52:13來源:凱風陝西作者:田曉宏編輯:的浪漫主義鋼琴詩人,蕭邦的愛國主義情懷使他成為波蘭的象徵和國家的名片。  《革命》練習曲,蕭邦愛國情懷的迸發  當波蘭起義失敗的消息傳到蕭邦耳中時,他狂亂地在筆記中寫道:「莫斯科掌握了全世界!神呀!真的有神嗎?如果你存在,你不報復嗎?你到底還要多少個俄國罪人,還是連你都是俄國人?……而我在這裡,一點用處也沒有。
  • 夢境能否預言未來,夢境能否改變現實,曦光晨眠帶你飛越夢境之旅
    海市蜃樓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夢境中度過的。有的人說夢可以預知未來,有的人說夢可以改變現實,那對於夢的了解你又有多少呢?有人說,夢境是來自於人深層次意識的思想。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提出對夢的解析,夢境是人們來自於希望的寄託,更是現實的延伸。
  • 來自洛杉磯的3D藝術家田咖喱,SUIYIDA的2019浪漫主義情懷
    本次設計靈感取材自抑鬱症患者,對平常人來說,他們就仿佛一直在做著一個「孤獨的夢」,被拿掉快樂的悠長夢境是獨屬於他們的完整小世界,無法從外部窺探,也無法去完全理解,只能是他們自己在這極度悲傷的夢裡踽踽獨行。
  • 夢境與現實之莊周
    馬上想起電影《盜夢空間》裡的陀螺,不停肯定就是夢境,陀螺停下就是在現實世界。設計莊子在夢境中,與蝴蝶合為一體,盯著陀螺,夢境與現實已經分不開,陀螺究竟是否停止?留一個懸念給讀者。對科學一向理解含混,就像廣義相對論一樣,就知道參照物非常重要,模糊地想像與一個姑娘及自己在火爐旁的感覺。科學在意識形態領域還真不受影響,估計不能被鎖文封號了。
  • 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繪畫,這些區別一看就明白
    現實主義關心現實和實際而排斥理想主義,因而現實主義藝術家關心的是人們親身經歷的日常生活,他們拒絕歷史和虛構的主題。 我們現在可以欣賞到大量浪漫主義的經典繪畫作品,大多都是以非同一般的想像力、採用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風格大氣,感情奔放。 與浪漫主義繪畫作品不同,現實主義美術要求的自然是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通過畫家獨特的視角和藝術思維,在作品中表現出對現實的暴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