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現實與夢幻之間,氣勢雄渾

2020-12-16 一是底霜的

本文乃「小笑吃吃吃」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天寶四載,李白離開長安後去東魯一帶遊歷。同年準備南下吳越。他寫下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向朋友們告辭,故又題作《別東魯諸公》。但它的思想意義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留別之作。詩人借神遊天姥山夢境的描繪,表示了對現實的抗爭,對權貴的鄙夷。全詩想像豐富,氣勢雄邁,造語奇麗,形象飛動,顯示了李白高超的藝術才華。本題只擬談談它的主題和結構。

關於主題,歷來有不一致的看法。清人陳流的「比興說」影響甚大。他在《詩比興箋》中說:「首言求仙難必,遇主或易,故『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言欲乘風而至君門也。『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以下,言金鑫召見,置身雲霄,醉草殿廷,侍從親近也。『忽魂悸魄動』以下,言一旦被放,君門萬裡,故云.…」(卷三)認為全以夢境象徵李白的現實遭遇。

今天有人稱許陳氏「深得《夢遊天姥吟留別》之秘旨」,並加以發揮,把詩中之景與李白三年長安生活一一比附對照,言某句「是他應召入朝」,某句「是仕途坎坷,宦海波瀾」,某句「是翰林院中的生活錄」,概言之,「實際上完全是人間現實。」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穿鑿附會。

我們認為,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從現實進入夢遊幻境,由幻境的破滅返回現實的過程,抒發他對人世變幻的感慨,表現他不屈服於權貴的傲岸精神,表示了與現實決裂的態度和追求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其中的夢境,要說有象徵的話,就是以夢境的虛幻去反映現實的虛假、人生的迷茫、富貴榮華的泯滅。

沈德潛倒一語點破:「因夢遊推開,見世事皆成虛幻也」(《唐詩別裁》卷六)。詩人在現實中受到讒毀打擊,欲尋求一個解脫悲憤與苦悶的世界,因此,他把神奇的天姥山作為這麼一個逃避現實的棲身地。的確,天姥山氣象萬千、仙山雲霓,使他暫時忘卻了人世、丟棄了煩惱。

但這種美好的夢境並不久長,魂悸魄動,恍然驚起,詩人又回到了黑暗的現實,又浸漬在悲憤與苦悶之中。他通過這場夢遊,感到「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人間似夢境,人生如夢遊,皆如過眼煙雲,變幻生滅。這雖不免過於頹喪,但他卻由此悟出了人世間的道理,悟出了做人的尊嚴,何必去留戀這一切假象?何必被它囚禁自己的思想?又何必去事奉權貴以求榮華?

他決心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就是詩人的處世態度,這就是詩人的高貴人格。它從更廣闊的範圍和更深刻的認識上去反抗現實、否定現實。儘管它是軟弱的、無力的,但畢竟也是一種反抗和否定。這是其消極中的積極方面。如果把它與李白具體生活作牽強的比照,既不符合李白詩歌創作的實際,也削弱了它的思想意義。

關於詩的結構,沈德潛說是「詩境雖奇,脈理極細」,道出了其主要特點。這首詩的總體結構,還是現實—夢幻一現實。全詩以談「仙山」逗出「名山」,點出遊天姥的起因,並以想像和誇張描述了天姥山的雄偉不凡的氣勢。從嚮往、想像引出夢遊。詩人以大量篇幅,有順序、有層次地記敘了夢遊過程。自來到山下寫起,繼而寫登山及登山所見,寫上山後的行止及夢幻中的各種物態,最後寫洞中仙人的活動。整個夢境雖景物繁多,變化奇話,卻條理清晰。

從程序上說,由山下到山上;從時間上說,由清晨到深夜;從空間來說,由潤外到洞內;從對象來說,由物到仙。這是一個嚴密的整體,是一個全過程。「忽魂悸」兩句為轉折關紐,「惟覺時」二句總收夢幻,跌回到現實,引起人生慨嘆,點明留別之意,表示對現實、對權貴的強烈憤藏。全詩虛實結合,開合自如,既有夢幻感,又有現實感。雖轉折多、跳躍大,筆落天外,異峰突起,但內部聯繫緊密,章法結構完整,代表了李白詩歌的結構特點。

皮日休稱李白「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溪,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劉棗強碑》)方東樹說李白「落筆天縱,章法承接,變化無端,不可以尋常胸臆摸測」。(《昭昧詹言》卷十二)都可說明李白詩歌的結構特點。《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突出的體現。

參考資料

《夢遊天姥吟留別》

相關焦點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的「天姥山」之爭
    《登臨天姥吟留別》浙江新昌天姥山唐代李白曾寫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時人稱之為絕世名作。按現行語文教科書的註解,詩中所指的「天姥山」,就是現如今位於浙江省新昌縣東南五十裡的天姥山。如果想用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所寫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句拿來對照,那更會大失所望。眾所周知,詩句中的「五嶽」,這可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可以這樣說,隨便拿五嶽中的哪一座山來對照,都只有遜色的份。
  •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履,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 《夢遊天姥吟留別》堪稱佳作,李白想藉此表達什麼,後人能理解嗎
    在眾多詩詞巨星的盛唐詩壇上,李白可以說是最為耀眼,他身上散發出的光芒已經讓人不容忽視。李白極具個人特點,他的詩和他自身的特點相匹配,狂放且意境開闊。盛唐詩壇的另一顆巨星杜甫也對他讚賞有加,他自己本人卻不以為然,更喜歡天然。李白自身也是集合了眾多特點。
  • 神秘夢文化,因夢而來的文學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有何特別?
    談到由夢引出的文藝作品,就不能不提到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一—《夢遊天姥吟留別》。此詩是一首記夢詩,其內容豐富曲折,意境雄偉,描繪出的形象輝煌流麗,並且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展現出了詩人的創作才華,堪稱絕世名作。
  • 夢遊天姥吟留別,神仙居所神仙居
    公元746年,唐朝詩人李白準備從山東前往吳越之地遊覽,行前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詩明為送別,實為表達自己心情。詩中描寫了天姥山的旖旎風光和神仙布列場景。此時李白還沒有到達天姥山,這些場景應該來自於「越人語天姥」,再加上自己的想像。那麼李白之天姥山在那裡呢?
  • 李白詩詞精選十五:夢遊天姥吟留別
    3月我們推薦的是李白專題詩集,詩集將根據內容由少到多,由易到難不斷延伸,陽春3月讓我們一起體驗詩仙的曠世奇才吧!I:正文: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 巫山婦兒之聲|請聽~黃璟《夢遊天姥吟留別》
    第三十五期為您帶來的誦讀作品是《夢遊天姥吟留別》。《夢遊天姥吟留別》黃璟朗誦者簡介大家好!我是朝雲小學2015級4班的黃璟,今年11歲。我是一名活潑開朗、樂觀向上的陽光女孩。我愛好書法、畫畫、桌球,可我更愛閱讀,尤其喜歡在唐詩宋詞裡遨遊,聆聽古詩書韻。
  • 試墨Online | 夢的解析——品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四年(745)所作。李白於開元十二年(724)出蜀,開始了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漫遊生活。他滿懷濟世抱負,不屑參加科舉,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卿相。開元十八年(730)李白初入長安,他通過終南捷徑、幹謁諸侯、結交名流的方法以擴大聲譽,但是終因無人引薦而怏怏離去。
  • 《夢遊天姥吟留別》,似夢境,非夢境
    李白幼年跟隨父親從碎葉城進入蜀中,除接受系統的儒家經典教育外,還涉及其他諸子百家。年僅十五歲就有「十五遊神仙」.縱觀李白的詩,意境雄偉,構思奇特但又不失縝密,形象輝煌華麗,看似信手拈來,雖離奇,但不做作,不受律制約束,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李白好多詩都離不開「仙」「夢」的描述,並且常常涉及到一些道家修行功態下的內容,從「與元丹丘談玄作」一詩中,「澄慮觀此方,因得通寂照」兩句中,可見李白對於道家修行功態下的場景,已不是普通層次的了解,很可能達到一種高深境界。
  • 《遊仙吟》驚豔觀眾 尚雯婕:靈感來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當晚,「尚雯婕把李白的詩唱成歌」成為全網各平臺熱搜。網友們紛紛表示:「用這樣的形式展現國風真的很贊,開啟單曲循環模式!」 根據節目設置,「詩和遠方旅行團」跟著不同詩篇的索引,不斷前往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帶、甌江山水詩路帶上的八個地方,每次旅行結束前,旅行團共同回憶兩天一夜的旅途瞬間,投票選出三個美好印記,並蓋上杭州西泠印社製作的節目專屬印章。
  • 李白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還隱藏著一位才華橫溢的旅遊家
    這是李白的一首遊仙詩,以遨遊仙境為主題,抒發了作者的志向。尤其最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充分展現出了詩人李白對於榮華富貴的不屑,和內心更加高遠的思想追求。李白一生仕途不順,寄情於山水之間。李白一生走過多少地方,想必各位讀者也都有所了解,其足跡可以說是遍布了半個大唐。
  • 天姥行,天姥吟,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仙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讓天台山脈中的這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名揚天下。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先後來此。出名的,不出名的。會寫的,會吟的。作詩,賦詞。上了車,才知道,此次出行,是由天姥詩社成員王超英組織的。對於王超英,是久聞其名,卻未見其人。今日相見,卻是與印象中相差無異,卻又是有所不同。不知道是為何,或許就是人心想像的差異吧。
  • 【夜讀】方言朗誦: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 詩詞改編的歌:《夢遊天姥吟留別》,網友吐槽作詞者文化水平不高
    第二首歌曲《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歌曲源自於李白的詩詞。李白的詩詞本就豪放不羈,這首歌曲的旋律也充滿豪氣,聽來讓人激動不已。不過李白也尚未逃過被網友批判的命運,也有網友在網上吐槽作詞者文化水平不高,簡直讓人哭笑不得。第三首歌曲《琵琶行》,歌曲改編自白居易的《琵琶行》。
  • 李白夢遊的天姥山,就在神仙居?!
    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大家應該對李白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很熟悉,但是你知道李白詩中所說的天姥山在哪裡嗎?有人說,它就是紹興新昌境內的天姥山,但台州仙居人楊維平在反覆翻閱古籍,根據詩句逐字對照後,認為天姥山是仙居境內的「韋羌山」。只不過李白那個年代,仙居還不叫「仙居」,叫「樂安」,轄屬臨海郡。
  • 跟隨李白去旅行,一路相伴吟唐詩
    以唐代詩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而著稱。 &34;李白在詩中把天姥山的氣勢描繪的淋漓盡致。車過新昌縣,青山起伏,綠水環繞,這是詩仙李白曾多次來過的地方。新昌境內的天姥山,古代曾被認為是「神仙福地」,讓這位謫仙人流連忘返,從而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 李白的《月下獨酌》,表達了什麼樣的意象?又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第一,這首詩涉及了李白詩歌中最常用的兩個意象:月和酒。月亮的意象在李白詩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得到了非常多的描寫。然而,對於同樣的一個客觀存在的月亮,李白卻給我們展現出了五彩繽紛的形象。在《靜夜思》《峨眉山月歌》《夢遊天姥吟留別》和這首《月下獨酌》中都有月的意象,但是,這四首詩中月的形象卻各不相同。
  • 新昌推出原創行進式文旅演出,蔡浙飛版「李白」雙節《夢遊天姥》
    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一個「東南指越鄉」的遊子,一個曾三次入剡的故人,李白,於國慶、中秋雙節雙慶之夜,再次來到「浙東唐詩名城」新昌,登臨鼓山,遙望天姥,唱響千古名篇《夢遊天姥吟留別》。
  • 李白夢遊作詩的名山有機會一定要玩!五一假期神仙居旅遊攻略
    「李白夢遊地」 ——神仙居#山明 水秀 雲霧飄渺#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節選神仙居景區原名天姥山,後名韋羌山,是國家AAAAA級景區,榮獲了「中國旅遊影響力文化景區TOP10」,與故宮比肩。景區內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深厚。
  • 浙江低調小縣城,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李白曾在此夢遊天姥
    現代旅遊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將許多地方的人文情懷也都帶了出來,如今的旅遊景點除了要有著無與倫比的自然旅遊資源外,還要有深厚悠久的歷史價值,比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古往今來因為詩歌富裕的魅力一直都是旅遊中的重要色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浙江低調的縣城,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李白曾在此夢遊天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