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的「天姥山」之爭

2021-01-16 經之緯度

《登臨天姥吟留別》

浙江新昌天姥山

唐代李白曾寫有《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時人稱之為絕世名作。按現行語文教科書的註解,詩中所指的「天姥山」,就是現如今位於浙江省新昌縣東南五十裡的天姥山。

新昌境內多有高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有數十座,其中海拔900多米的亦有近十座,最高峰為海拔996米的菩提峰。那麼,從地理上看,天姥山其實只是境內的一座山脈,主峰撥雲尖有說900米,但官方數據顯示的是海拔818米。

近日,跟隨萬豐集團團委組織的「重走唐詩路,登攀天姥山」活動,從班竹古村起步,順著崎嶇山道,一路攀緣,登上了天姥山的主峰撥雲尖。這對於人生過半的我來說,這可是第二次登臨,與我第一次登臨天姥山,相隔時間已有三十多年之久。那一次,因為我也是一個從文者,是出於陪同省裡的詩人、作家前往。有道是自古文人皆騷客,最會託性於山水、寄情於物外了。而對當時的我來說,只不過是一種附庸風雅,所以,雖然有過登臨,但對天姥山的山水景色形象,心裡根本沒留下什麼印象,至今已沒多少的記憶了。

領悟人生需要智慧,觀照山水憑藉仁智。說白了,就像滷水點豆腐,原料再怎麼好,沒有經久煉成的高超技藝,將豆腐要做到可口美味,還是有些難度的。事實也正是如此,當時我才二十多歲,人生閱歷尚淺,縱是才氣橫溢,也會像孔乙己要到的那一碟茴香豆,多乎哉?不多也。

登臨天姥山,如果你想領略什麼令人心馳神往的獨特奇異山水風光,怕是一種枉然。天姥山東接天台華頂,西北連沃洲山,由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群山組成,一片連綿起伏,雖然不失氣勢磅礴,但就山水風光來說,屬於平常多見的。如果想用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所寫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句拿來對照,那更會大失所望。眾所周知,詩句中的「五嶽」,這可是中國漢文化中五大名山,劈地摩天,氣冠群倫。可以這樣說,隨便拿五嶽中的哪一座山來對照,都只有遜色的份。

我想,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心目中,天姥山卻是一座備受敬仰的高峰,這也許正如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陋室銘》中所說的那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李白在詩中把天姥山的氣勢描繪得淋漓盡致,這是一首記夢詩。李白又號「謫仙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詩仙在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創造出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寫了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這樣的遊仙詩,自然而然使得天姥山也成了一座聖山。這也正好體現了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

有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山山水水都是蘊涵了天地人文和德性的。李白少年得志,但在三十歲之後開始失意。《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寫於天寶四載(745年),一說天寶五載(746年),但不管究竟是哪一年,卻正是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夢幻完全破滅之際。李白是個深受道家無為、逍遙觀影響的詩人,社會是那麼複雜,人是多麼渺小,自然會感嘆高山的寬厚雄偉、巋然不動,在自然山水中放情,平衡失重的命運,或用來慰藉創傷的心靈。

清代學者方苞在遊歷新昌天姥山之後,曾曰:「小丘耳,無可觀者。」正因為天姥山的山水景色平淡無奇,現如今,就出現了李白詩中所寫的「天姥山」到底在哪的疑問,並由此引起了頗為熱鬧的紛爭。近者,天台縣認為天姥山在天台、仙居縣認為仙居韋羌山就是天姥山;遠者,李白做夢都要遊歷的天姥山,很可能就在福建,就是福建北部的太姥山。我想,這多方各執一詞,就如之前關於唐代詩人、散文家杜牧筆下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到底在安徽池州還是在山西汾陽或者在湖北麻城一樣。

天姥山,傳說是因為登山的人能聽到仙人天姥唱歌的聲音,山,因此而得名。天姥山附近景點,有班竹古村、天姥龍潭、桃源仙境、會墅嶺等等。其中班竹古村,為古代台州府通往紹興府、杭州府古驛道上的重要村落。由此,我想登臨天姥山,不能只在乎肉眼所看到的山水景色,而應該去感受這裡歷史悠久的人文氣息,在於山水之外對心性的理解與追求。

我這第二次登臨天姥山,就人生加減法來說,美其言,也算是添加了一次品讀山水之行。

作者:陸秀雅

校編:彭亮

相關焦點

  • 夢遊天姥吟留別,神仙居所神仙居
    公元746年,唐朝詩人李白準備從山東前往吳越之地遊覽,行前寫了《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詩明為送別,實為表達自己心情。詩中描寫了天姥山的旖旎風光和神仙布列場景。此時李白還沒有到達天姥山,這些場景應該來自於「越人語天姥」,再加上自己的想像。那麼李白之天姥山在那裡呢?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現實與夢幻之間,氣勢雄渾
    天寶四載,李白離開長安後去東魯一帶遊歷。同年準備南下吳越。他寫下名作《夢遊天姥吟留別》,向朋友們告辭,故又題作《別東魯諸公》。但它的思想意義遠遠超過了一般的留別之作。詩人借神遊天姥山夢境的描繪,表示了對現實的抗爭,對權貴的鄙夷。全詩想像豐富,氣勢雄邁,造語奇麗,形象飛動,顯示了李白高超的藝術才華。本題只擬談談它的主題和結構。
  •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履,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 試墨Online | 夢的解析——品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遊天姥吟留別》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四年(745)所作。李白於開元十二年(724)出蜀,開始了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漫遊生活。他滿懷濟世抱負,不屑參加科舉,希望由布衣一躍而成卿相。開元十八年(730)李白初入長安,他通過終南捷徑、幹謁諸侯、結交名流的方法以擴大聲譽,但是終因無人引薦而怏怏離去。
  • 李白詩詞精選十五:夢遊天姥吟留別
    I:正文:夢遊天姥吟留別李白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金銀臺:傳說中神仙所居,以金銀裝飾的樓臺。⑨摧眉折腰:低眉彎腰。Ⅲ賞析:此詩為李白名篇,題名《別東魯諸公》,是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將離開東魯南下吳越時所作。
  • 神秘夢文化,因夢而來的文學作品,《夢遊天姥吟留別》有何特別?
    談到由夢引出的文藝作品,就不能不提到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一—《夢遊天姥吟留別》。此詩是一首記夢詩,其內容豐富曲折,意境雄偉,描繪出的形象輝煌流麗,並且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展現出了詩人的創作才華,堪稱絕世名作。
  • 《遊仙吟》驚豔觀眾 尚雯婕:靈感來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暮色降臨,花鳥魚飛過,看夢中仙境,影影綽綽」……上周末,在浙江衛視播出的文化探尋類節目《還有詩和遠方》中,以風為背景,山為舞臺,森林為觀眾,尚雯婕、胡海泉合作的《遊仙吟》徹底驚豔了觀眾的耳朵。歌詞古意盎然又朗朗上口,旋律空靈嗓音穿透力十足。
  • 千古之謎解開?!李白夢遊的天姥山,就在神仙居?!
    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大家應該對李白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很熟悉,但是你知道李白詩中所說的天姥山在哪裡嗎?有人說,它就是紹興新昌境內的天姥山,但台州仙居人楊維平在反覆翻閱古籍,根據詩句逐字對照後,認為天姥山是仙居境內的「韋羌山」。只不過李白那個年代,仙居還不叫「仙居」,叫「樂安」,轄屬臨海郡。
  • 李白這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詩中,還隱藏著一位才華橫溢的旅遊家
    這是李白的一首遊仙詩,以遨遊仙境為主題,抒發了作者的志向。尤其最後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充分展現出了詩人李白對於榮華富貴的不屑,和內心更加高遠的思想追求。李白一生仕途不順,寄情於山水之間。李白一生走過多少地方,想必各位讀者也都有所了解,其足跡可以說是遍布了半個大唐。
  • 天姥行,天姥吟,夢遊天姥吟留別
    詩仙李白的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讓天台山脈中的這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名揚天下。從古到今,有多少詩人,先後來此。出名的,不出名的。會寫的,會吟的。作詩,賦詞。上了車,才知道,此次出行,是由天姥詩社成員王超英組織的。對於王超英,是久聞其名,卻未見其人。今日相見,卻是與印象中相差無異,卻又是有所不同。不知道是為何,或許就是人心想像的差異吧。
  • 《夢遊天姥吟留別》,似夢境,非夢境
    縱觀李白的詩,意境雄偉,構思奇特但又不失縝密,形象輝煌華麗,看似信手拈來,雖離奇,但不做作,不受律制約束,極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李白好多詩都離不開「仙」「夢」的描述,並且常常涉及到一些道家修行功態下的內容,從「與元丹丘談玄作」一詩中,「澄慮觀此方,因得通寂照」兩句中,可見李白對於道家修行功態下的場景,已不是普通層次的了解,很可能達到一種高深境界。
  • 《夢遊天姥吟留別》堪稱佳作,李白想藉此表達什麼,後人能理解嗎
    在眾多詩詞巨星的盛唐詩壇上,李白可以說是最為耀眼,他身上散發出的光芒已經讓人不容忽視。李白極具個人特點,他的詩和他自身的特點相匹配,狂放且意境開闊。盛唐詩壇的另一顆巨星杜甫也對他讚賞有加,他自己本人卻不以為然,更喜歡天然。李白自身也是集合了眾多特點。
  • 唐詩可證,詩仙李白夢遊的天姥山歸屬天台!
    2018-09-07 10:15 | 神秀天台本文搜集有關天姥山的唐詩對天姥山作了全方位的求證最後發現唐詩中有天姥山歸屬天台的客觀結論可正視聽天姥山為天台境內眾山之一。由於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的宣揚,使得本自眾山同一色的天姥山,突然變得高大上起來,變得身價百倍,讓人仰望側目。
  • 巫山婦兒之聲|請聽~黃璟《夢遊天姥吟留別》
    為大力弘揚新時代家庭觀,助力書香巫山家庭建設,巫山縣婦聯以「閱讀新時代,書香潤萬家」為主題,特開通「巫山婦兒之聲」喜馬拉雅官方電臺,以及「巫山婦兒之聲」音頻專欄。與您相約有聲的世界,傳遞聲音的溫暖。第三十五期為您帶來的誦讀作品是《夢遊天姥吟留別》。
  • 這地方李白寫過夢遊詩,現要建「雲之臺」可在雲中賞天姥山美景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的詩作,流傳至今,這是一首記夢詩,也是一首遊仙詩。你想連見過世面的李白夢裡都想見到的地方,一定是美不勝收的!目前設計圖已出,可以一睹為快!雲之臺位於天姥山半山腰最佳攝影點,平臺將搭設於山體上,平臺除了基本的攝影要素,還將建設一處文化展示類型茶室,可供遊客休憩。
  • 暢遊中國名山之「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新昌天姥山
    天姥山得名來自"王母",是新昌一邑之主山,由主峰北鬥尖和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群山組成,是一片連綿起伏、氣勢 磅礴的群峰。天姥山在現代名不見經傳,但在古代知識分子心目中卻是一座備受敬仰的高峰。早在唐以前,天姥山就已經是中國文人嚮往的文化名山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追慕前賢足跡,尋訪天姥山並留下了《夢遊天姥吟留別》、《壯遊》等千古絕唱,將天姥山推到了一個崇高的理想境界,天姥山遂成為詩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樂園。
  • 新昌天姥山形象宣傳片在浙江衛視《中央新聞聯播》前播出哦~快來圍觀!
    這是繼2020年8月9日《還有詩和遠方·詩畫浙江篇》第一站在浙江衛視播出後,浙江衛視黃金時段對我縣的又一次形象宣傳。宣傳片以童聲吟誦唐代詩仙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啟幕,選取了天姥山、班竹等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以及唐詩之路越野賽、環浙騎行賽、網紅地「茹洪砩」、山地滑翔、廣場太極、登山運動等精彩片段,以「浙江新昌天姥山歡迎您」結尾,字幕「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貫穿始終,通過短短15秒的視頻向省內外觀眾呈現「浙東唐詩之路」首倡地、精華地的視覺盛宴。
  • 新昌傾力建設天姥山國家風景名勝區 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
    坐落於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段的天姥山,2009年由國務院批准設立天姥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際著名哲學家任繼愈教授在新昌天姥山親筆題寫「天姥山」碑;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收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國高中語文教科書,並註明天姥山在浙江省新昌縣境內。2016年5月,「天姥山周邊源流考察區」通過徐霞客遊線標誌地認證,加入了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行列。
  • 這裡是浙江新昌的天姥山!最真實生圖來了
    這裡是浙江新昌的天姥山!吟留白雲深處——天姥山居圖天姥山得名來自「王母」,是浙江新昌縣之主山,由撥雲尖、細尖、大尖等群山組成,是一片連綿起伏、氣勢磅礴的群峰。在海拔近700米的半山腰上,天姥山以唐代詩人
  • 天台之姥!李白吟唱的天姥山,看完此文你就知道在哪裡
    天姥山天姥山是道教洞天福地,出名甚早,更因唐代「詩仙」李白的萬古絕唱《夢遊天姥吟留別》而享譽寰宇。然而,大名鼎鼎的天姥山「究竟在何處」、「因何而得名」這兩個互為表裡的難題,一直困惑著人們。就像李白這首詩的意旨一樣隱晦難解,千載之下眾說紛紜,殆若聚訟,而始終不得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