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印象:且放白鹿青崖間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18-11-13 17:19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傅亞文 王一堡

許是自小生長在山野,於自然山川,有著天然的親近。喜歡原始生態,也喜歡傳統村落與山居小城。無數次遠行,都是為了感受自由不拘與天人合一。十餘年前開始的家鄉之旅,讓我開始接觸仙居,一座與家鄉相鄰的山水之城。無數次流連於仙居的山水間,驀然間,於仙居,不知何時起,竟已一往情深。

對仙居最深刻的印象,自然是神仙居(天姥山)。神仙居兼雁蕩之奇崛,天台之幽深。李白因此留下一曲《夢遊天姥吟留別》,傳誦千古。我亦對此深深迷戀,為它的「曲曲如畫,重重似屏」;為它的「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為它的「雨後煙景綠,晴天散餘霞」;亦為它的黃雲萬裡動風色,回崖沓嶂凌蒼蒼。我之於神仙居,諸多奇遇,早已述之,不再重複。總之,天姥如畫,每每對之,唯歡喜,默然。

對仙居的另一大印象,是永安溪綠道及沿岸的古村古鎮。流連其中,感受山水人居的詩意,感受先人棲隱其中的前塵往事,也感受今日生活於此的鄉民們在清寂生活中,骨子裡滲透出來的恬淡,這樣的生活姿態無法刻意,然在其中久了,心境竟也收放自如,誠如太白所言:「且放白鹿青崖間」。

永安溪為靈江流域的上遊,貫穿仙居全境,兩岸林木茂盛,生態極好。永安溪綠道自縣城永安公園始,一路向西至神仙居,尤愛浮石園至增仁一段,溪面寬闊,洄灣柔麗,遍布卵石,且水色青碧澄澈,溼地綿延,夾岸青山,溪畔大片溪柳與楓香參天蔽日,林下綠草繁茂,百花爭豔,間以小村怡然,陽光斑駁,偶見羊群穿越。不論陰晴雨雪,都極為夢幻。尤喜微雨或是夕陽西下,雨中的潤澤清泠與夕陽下的柔美溫暖,都讓人依戀。行走其間,觸目它的清麗與原生態,在細節處感受建設者的謹小慎微,他們對自然之敬畏、對環境之愛惜讓人敬佩,我深悟那一份沉甸甸的鄉情。見多了太多以綠道之名破壞綠道、以溼地之名摧毀溼地的現象,永安溪綠道是一個異數。依在溪邊的木棧道上,看夾岸綿延的蒼翠,看清碧的溪水自遠處青山奔流而來,看溪中小渚上蔥綠的林木與細沙,聽水流潺潺與鳥鳴啾啾,想像月明星稀之下,眼前的一切,定也會如張若虛言:「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森皆似霰;江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永安溪沿岸的群山谷地中,依然有不少屋舍儼然的自然村落,依山傍水的古村靜立藍天白雲下,極具江南山居的美感,猶如世外桃源;村落裡依稀尚存的古建築所蘊含的文化讓人驚嘆,那些古建築上的精美雕刻與豐富細節,都令人想像一番幾百上千年的往事。往事,於不同的人心裡,自會演繹出不同的版本,我總是對此迷戀不已。這其中,皤灘與高遷是最具規模與代表性的,它們分別代表傳統中國鄉村不同的文化與發展歷程。

皤灘古鎮位於永安溪中遊的河谷平原,歷史上曾是重要的水陸通道,是蒼嶺古道的起點,為浙東南沿海與浙西內陸聯接轉運的重要商埠,它的興盛源於食鹽,它的日漸蕭條卻源於民國時期交通的改善。這期間,開放而優裕的生境,孕育出了燦爛的民間藝術,尤其讓人驚嘆不已的是無骨花燈。最早接觸皤灘,是從皤灘走出的一位年輕學子編著的《皤灘千年》裡,從中看到了皤灘的美,也讀到了作者對家鄉深沉的愛。這位叫王董天的青年讓我感動,皤灘的古建也令我嚮往,於是有了首次的皤灘之行。那時的小鎮,還是原始狀態,古建完整,也非常生活化,石頭小巷裡有嬉笑打鬧的孩子,村人們在水埠頭浣衣洗菜。後來有一次,邂逅無骨花燈展,那些無骨勝有骨的花燈唯美精緻,璀璨爛漫,獨特而超乎想像。現場的製作又叫人瞠目,純粹用一根細針成就的這份「錯彩鏤金,雕繢滿眼」之美透著空靈飄逸。製作者的細心與耐心更是讓人欽佩,千萬次摒息靜氣扎制的圖案,常常會因一針的微晃而前功盡棄。行走在老街,看到曾經的麗正義塾與鎮興寺一牆之隔,會想起從這裡走出的靜權法師,這位講經會讓弘一法師潸然淚下、用佛法喚起眾生救國心的高僧。百餘年前,一個叫王壽安的聰慧少年,為追隨名儒朱雲卿老先生,來到皤灘的麗正義塾苦讀十年,不為仕途,卻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黃巖多福寺遁入空門,同年轉國清寺受戒,法號寬顯,字靜權,最終成為一代高僧。當年的朱老先生沒想到,少年王壽安或許也不曾料到,從王壽安到靜權,從儒至佛,在皤灘,只不過隔了一道矮牆,而在少年心中,想來一直都是相通的。只是,而今的皤灘,乾淨多了,卻也寂寥了,活力漸失。

高遷則是大多數中國傳統鄉村的樣子,典型的耕讀傳家村落,吳氏家族的聚集地。自元代始,吳家一直書香不斷,輝煌者有北宋龍圖閣大學士吳芾、南宋右丞相吳堅、明代左都御使吳時來等。高遷村大部分建築保存完好,村民相對多些,沒有人為開發的痕跡,村莊現狀比皤灘好很多。村內完整的四合院尚有六座十一透,以蒼山屏山為中軸建設,風格各異,留有濃鬱的人文氣息。其中的雀替與牛腿、大面積窗花的雕刻繁複精緻,而門上的木刻腰封卻極具敘事性,栩栩如生,每一楨都是回味無窮的故事,彼時的山水花草、蟲魚鳥獸、風俗人情、娛樂生活都在木工的雕刀下活色生香,歷數百年尤鮮活如初,讓人感慨先人的從容與風雅。生活其中的村人亦是淡定從容,雞們亦不擇地方隨意下蛋,一不小心便在一小弄堂裡踩碎一個蛋。村裡有個畫家吳強春,貌不驚人,卻是奇人一枚。多次來高遷,都是他當導遊,耐心講解,帶我們領略村莊的每一處細節。他是吳家後人,深愛家鄉,一直安住老家。他花費十年時間,查閱大量資料,繪製還原了高遷村全貌圖。當這幅五米長的畫幅展現面前,立時驚豔了每個人。畫中建築有序,田壟井然,古木巍巍,楊柳依依。村道上雞犬相聞、行人從容,院子裡有人品茗。村外大片田地裡,挑擔、勞作、放牛、犁田的一應俱全,池塘邊還有人垂釣。一幀生動有趣的鄉村生活圖景!這,就是高遷的《清明上河圖》啊!不由再次感嘆,高手總是在民間的。目前的古村古鎮一開發,就圈起來賣門票,模式雷同,商業濫殤,修復得再好也只是一堆文物,生活形態與村鎮的靈魂都已消失。有了吳先生這樣的現代鄉賢之情懷與為政者寧慢不快的冷靜,也許高遷今後不會再重複如今的開發模式,能夠讓古村繼續活色生香下去。

仙居的山水,如畫;仙居的姿態,淡泊。清麗、幽深、奇崛、柔美、祥和兼而有之,是詩詞的海洋,當然它不是以文字,而是以自然山川、以生活形態為詩。境由心生,情隨景轉,每一次的感受都會不同,想起的不只是李白的詩,杜甫、王維、王勃、蘇軾、張若虛、陶潛等的詩詞也會入心。在幽谷山道行走,同樣會想起仙居本地詩人項斯的《山行》:「青櫪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數家分。山當日午回峰影,草帶泥痕過鹿群。蒸茗氣從茅捨出,繰絲聲隔竹籬聞。行逢賣藥歸來客,不惜相隨入島雲。」

喜讀仙居同行之學生創辦的 「仙居物語」公眾號,其於不疾不徐間,從容道來仙居的古村、風俗與稽古,文字質樸平實,於平淡中道盡小城風物,喚起鄉人的文化自信。仙居始終是清潤淡定的,身慢下來心靜下來浸潤其間,會感悟良多。其實旅行,不只是為了去到某個地方,而是無論身處何方,都能如嬰兒般開放明亮。一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天」之偈語,亦如仙居之山水,回歸天人合一,自有一份「且放白鹿青崖間」的自如,自由,無礙。


1542100790000

相關焦點

  • 且放白鹿青崖間:游離於現實與夢境的浪漫主義情懷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中國古代文人有一個奇妙的共同點,當他們在仕途失意,抱負無法實現的時候,總會寄情山水,來緩解心中鬱積。唐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被皇帝召見,其才華得到賞識,被供奉翰林。
  • 鹿: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借白鹿抒發了登臨泰山的豪情;而最出名的還是那句「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身騎白鹿,徜徉山水,放飛心靈,這才應該是屬於「詩仙」李白的快意人生。鹿,作為美的代言,和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我國古代喜歡畫鹿、擅長畫鹿的名家也不在少數,比如八大山人、沈銓等等。
  •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後會有期。
  • 且放白鹿青崖間
  • 浙江仙居旅遊攻略
    仙居是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的千年古城。來到仙居玩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山,各種爬山。來仙居建議多帶點零食飲料邊觀賞湖光山色,邊吃吃小零食,慢慢的玩。來仙居是春天推薦第一天可以先去看看桃花、油菜花。大片的花海美不勝收。
  • 舌尖上的仙居 第四集:鹹酸粥
    倭寇也進犯過仙居,但仙居史書上並無仙居人送鹹羹上前線支援抗倭的記載,這也許跟仙居抗倭的時間不在元宵節有關。但本人私下以為,假如仙居人要為子弟兵送飯,除了鹹羹之外,更多的定會是鹹酸粥。因為仙居的鹹羹不像臨海和椒、黃、路那樣用大米粉為主料,而是以紅薯粉和玉米粉為主料,不如以大米為主料的鹹酸粥來得香醇柔滑爽口耐飢,以百姓對抗倭將士的情之深意之切,仙居送往前線的當以香醇可口的仙居鹹酸粥為主!
  • 徒步仙居公盂古村,走華東最後的香格裡拉
    浙江仙居公盂被稱為「華東的香格裡拉」,以巋巍著稱,地形構造呈多級梯狀,海拔1100多米,是徒步聖地。我和朋友抽一天時間去了一趟,印象深刻。我已經去了很多次,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的風景,三四月的油菜花,五六月的映山紅和紫雲英,還有秋季金色的稻田,美不勝收,且各有千秋。
  • 仙居南峰山
    位於仙居舊城東南一公裡許的南峰山,為龍王山餘峰,海拔96米,因一山南立而名。山巔軒敞,溪水環擁,於此鳥瞰永安溪,過往行船,白帆點點,輕若浮雲,故稱「南峰釣艇」,為舊時仙居「八景」之一。山巔之上建有南峰塔和南峰寺。建於北宋天聖十年(1032年)的南峰塔高23.8米,6面7層,樓閣式磚塔,歷代曾幾經修繕。1984年被省文化廳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縣政府撥款10萬元進行大修。
  • 浙江仙居:杭溫高鐵仙居隧道建設有序推進
    2020年3月14日,杭溫高鐵仙居隧道出口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做護坡作業。中鐵上海工程局項目部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組織機械和工人搶時間、保質量,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工程按計劃完成。 杭溫高鐵仙居隧道,位於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官路鎮大坑口,全長8228.91米,計劃工期46個月。
  • 浙江仙居:杭溫高鐵仙居隧道工程建設正酣
    2020年10月25日,中鐵上海工程局的工人在在杭溫高鐵浙江省台州市仙居隧道施工。 杭溫高鐵起自杭州西站,終至溫州南站,全長315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是一條集骨幹路網、城際和旅遊功能於一體的高速鐵路。
  • 仙居:杭溫高鐵仙居隧道復工施工忙
    2020年3月18日,杭溫高鐵仙居隧道出口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澆築臨時駐地混凝土,為隧道正常建設打好基礎。 3月18日,杭溫高鐵仙居隧道出口施工現場,施工機械轟鳴,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奮戰在建設工地,一派忙碌的景象。
  • 行至仙居就是仙 | 放假啦!一起玩轉仙居
    這條沿著仙居母親河永安溪而建的綠道,依山傍水,串聯起了整個仙居。沿途不僅有八景相映成趣,還有煙霞亭、谿亭、「佳秀」「聿萃」、林亭等詩意景致在移步間錯落起伏。永安溪漂流晚間可以品嘗仙居縣城的特色小吃,仙居
  • 仙居 我的家鄉(最新旅遊攻略)
    神仙居與其它名山相比,別具一格,山體巍兀獨立,險峻無比,有如刀切斧削,迥然各異神仙居的一山一水,一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不類他山,且有一景多變,移步換景,出人意料,匪夷所思的景觀形態,一言以蔽之:「奇」——峰奇、山奇、石奇、巖奇。有鬼斧神工的將軍巖、維妙維肖的睡美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羞女峰、移步換景的雞冠巖、氣勢磅礴的像鼻瀑等80餘個景點。
  • 仙居薰衣草開花時間?可以做藥嗎?仙居薰衣草花期時間
    這一次要和大家說的是浙江的仙居薰衣草,其實在浙江也是有別的地方有薰衣草的,現在小編只是和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地方,攻略主要是說的花期,還有就是地點交通等信息,大家都可以看看。那麼,仙居薰衣草什麼時候開?下面就跟360常識網一起具體看看仙居薰衣草什麼時候開等相關內容。
  • 下溫州吃海鮮,上仙居吃楊梅——千裡萬裡,就是過來吃你
    這邊才定,又有溫州朋友站出來,既然到浙江,好歹過趟溫州,溫州仙居相隔不遠,不能厚此薄彼。溫州別的沒有,海鮮管夠。我倒受寵若驚了。李伯清散打時賊眉鼠眼表示驚訝與不能置信的經典表情浮現在我的腦海。安排行程的時候遇見一個難題,仙居楊梅成熟於每年端午節前後,摘果期只有短短的十餘日。
  • 仙居八景之水簾瀑布
    水簾瀑布位於白塔鎮寺前村的西邊,位於景星巖山前,為仙居八景之夏景。
  • 仙居:「東西南北市」成夜經濟「招牌」
    熟讀《木蘭辭》的人,想必都對木蘭從軍前操辦行頭的詩句,有著極深刻的印象。詩詞中的市井畫面煙火氣兒十足,而在仙居,同樣也有這樣幾個獨具特色的「小市場」。每天早上6點不到,盂溪岸邊的東門早市口便熱鬧開了。擺攤的小販吆喝聲遍天,趕早的市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自2018年早市正式投用以來,這樣熱鬧的場景便日復一日在這裡不斷上演。
  • 【雲溪山人遊記】遊神仙居記
    今年楊梅熟時,胡炎約我和幾位前國企同事去仙居摘楊梅,遊神仙居,我當時正好到一家雙休的民企上班,於是欣然同往。車到仙居境白塔鎮,車窗外山峰越發瑰奇,奇峰秀起,嶂崖屏立,山巖或紫或褐,有如芙蓉出雲。問司機,告之,神仙居。下車入景區,沿溪路行,不久見西罨寺遺址,仙居宋代之前為永安縣,自宋真宗踏馬神遊西罨寺後,改名為仙居。
  • 地理賞析 | 玉肌半醉,仙居楊梅
    其中以浙江的楊梅品質較為上層,餘姚、慈谿、仙居最為出名。當餘姚與慈谿為誰是楊梅原產地爭得不可開交時,仙居楊梅的產業化開始聞名於全國,2015年,經農業部評定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農業文化遺產是指人類與其所處環境長期協同發展中創造並傳承至今的獨特農業生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