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困,因水而榮的城市。
它不像重慶,有兩江交匯,支流繁多;它也不像武漢,有那麼多湖泊點綴;除了錦江,成都沒有太多原生的大江大湖,2000多年前就要靠李冰築渠引水,而現在隨著隨著城市化進程,很多傳統的水系被回填,高樓大廈的新生活形態逐漸阻攔了人們臨水而棲的居住習慣。
這對於成都人來說,簡直是要命的遺憾。
近山知鳥音,近水知魚性。成都人愛湖,只要有湖的地方,就會有成都人的身影。湖邊,也是成都人周末休閒曬太陽的最佳去處。
成都人愛湖,更愛臨湖而居。對於水的依戀,讓成都人對「湖居」生活的價值津津樂道。
成都人對湖的「偏執」,註定了湖居在成都的市場地位。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成都人的湖和湖居生活。
01 浣花溪-湖居生活的開拓者
說到「滄浪湖」,你就算是成都人也未必知道是哪個湖,而要是提到它的另外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時,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這就是浣花溪的那個大湖,它就叫滄浪湖。
詩人杜甫就將他的茅廬選擇在這裡,浣花溪的背景是悠遠的文化,詮釋它的是一首首優美的詩句,茅廬、小溪、竹林,樓閣、小橋、卵石,就是當時浣花溪的寫照。
一個水域面積僅64.5畝左右的滄浪湖(浣花溪內),或許根本稱不上一座湖,但是它的出現,完成了對成都人的第一場湖居場景教育,人們至少可以感慨:「哦,原來住在湖邊,就是這種感覺。」
金林半島在2003年就直接賣出了1.8萬一平的天價,而當時普通工薪階層工資剛邁過1000元大關。
時至今日,縱觀成都湖居區域的二手房市場,滿載成都人記憶的浣花溪湖居住宅單價已破40000元/㎡。
從金林半島到草堂之春,浣花溪別墅歷來是樓市的「傳奇」。浣花溪身處城市的核心腹地,佔有著這個城市中不可複製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這種環境下誕生的產品,即便是城市不斷外擴的當下,它的稀缺性和資源的佔有度,都能在城市核心物業資產上佔據重要一席。早在五年前,有買家開出12萬/㎡的天價欲買草堂之春,可惜有價無市!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如今,有多少成都人嚮往在這湖邊能有一寒舍,哪怕是茅廬。
02 東湖-湖居生活樣本
2003年,東湖開始進行改造。一個集景觀、親水、運動、休閒為一體的全開放的新型公園應運而生。
東湖算得上是主城區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湖,即使只有185畝。其公園總面積是繼浣花溪公園後,成都第二大公園。東湖板塊依託原生態湖泊——東湖,集公園和高檔住宅為一體,成為環境優美的休閒居住區。如今,已經成為成都人湖居生活樣本。
在東湖公園建成後,作為改造方的華潤,在東湖畔延伸出華潤翡翠城項目,「三面環水、270°半島河景」這些賣點,在當時可謂是「炸裂」的,迅速聚集了那個時候城東第一批有眼光和有購買力的人群。10年了,當年2800的單價,如今前面加個2都還不一定夠。
如今,板塊內新房,僅有保利天悅、人居東湖長島在售,大平層價格已經逼近3萬。
03 錦城湖-金融中心也能湖居
錦城湖項目位於成都市繞城高速路南段,在錦城公園基礎上擴建而成,總用地面積158.7萬平方米,湖區總水面66.9萬平方米,以劍南大道和外環路十字分割,劃為四個湖區水面。
錦城湖作為成都初代產城湖,產業功能雖主要靠金融城來完成,但作為金融城的後花園,其居住價值確實體現得淋漓盡致。
作為成都六湖八溼地中首個成型的項目,錦城湖開放不到一年,沿岸土地即被瓜分完畢,中洲錦城湖岸的10億,從一開始其實就有預期了。2014年集中了眾多實力房地產開發企業,包括中國鐵建、萬科、保利、人居置業、中大、金房、凱德……都在錦城湖畔重兵集結,形成了扎堆開發的態勢。
當中產紛紛走上了改善通道,這些城市稀缺水資源的佔有者,天然地具備吸引購房者的磁力。大戶型、高品質精裝大平層、城市湖景豪宅……奠定了錦城湖居的高端改善屬性,讓新成都人趨之若鶩。
親水是天性,對於湖居生活的解讀再多,在天性面前都是蒼白的。湖居之心不死,遷徙之路不止。只要下一個湖出現,成都人仍然會趨之若鶩。
教育、商業、醫療配套霸氣十足,周邊學校有已經建成開學的成都七中、石室中學,宋慶齡幼兒園、泡桐樹小學。九方、奧克斯廣場等都很近。
錦城湖+金融城,這樣的神仙組合想不紅都難。
目前,周邊的房價早已站上了3萬,進一步奠定了錦城湖板塊在樓市的地位。錯過了當初,現在要想再擠進去,就太難了。
04 興隆湖-不是有錢就能買
2014年,天府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目標定位是:努力建設成為以現代製造業為主的國際化現代新區,打造成為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宜業宜商宜居城市、現代高端產業集聚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
與此同時4500畝的興隆湖也開始建設,這次不僅僅是挖湖,而是要造一個新成都!
興隆湖位於天府新區興隆街道,是天府新區重大戰略規劃「一心三城」中一城(成都科學城)所在地,廣達4500畝的廣袤湖面是天府新區生態之腎,同時位居「一心三城」中的核心位置,以北毗鄰天府中心、西部博覽城,以南即是天府文創城,是諸多來訪天府新區的相關領導的首訪之地,戰略地位、重要級別不可謂不重要。
而在環興隆湖25平方公裡的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內,已聚集了一批國際頂尖項目,涉足探尋宇宙起源、人造太陽、國際腦合作項目等多個領域。其視為成都未來的科技經濟區域重要增長點,將努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西部創新第一城」。
因為土地配建要求嚴苛,所以板塊內目前沒有對外銷售的房源,目前修建的住宅項目都屬於企業配套。到目前為止,僅有有一個對外銷售的項目——東鑫苑。
5年的時間,實打實的印證了一句話,曾經的我,你愛理不理,現在的我,你高攀不起。
這裡,就是屬於那種,你有錢也買不到的地方。
05 麓湖-中國四大地產神盤
麓湖位於成都天府大道兩側,是天府新區內優先呈現的生態示範區。而麓湖生態城,中國四大地產神盤之一 。
麓湖打造了2500餘畝的森林綠地,4大主題公園,形成多樣化的景觀,穩定的生態體系,人均綠化面積大大高於國家森林城市標準。
住宅區規劃用地3848畝,人口預計15萬,分為濱湖公園住宅區和城市公園住宅區。麓湖生態城,是一座以生態資源為基底,聚合居住、產業及休閒娛樂配套為一體的新城。
在麓湖的整體規劃中,除了目前已經陸續呈現的多形態住宅物業、總部經濟外,還包括泛教育、泛醫療、文化及生態旅遊等多種產業。拉動價值提升,麓湖靠的是全方位配套形成的完整產業鏈支撐。
麓湖從總體規劃到各類建築設計,共有100多個國際團隊參與,其中不乏享譽全球的大師。同時與國外近50家設計公司協同工作,確保高品質的規劃與設計。
麓湖的美,是不從眾、不媚俗,個性十足的美,是不奢華、不浮躁,實實在在的美。
近幾年,麓湖不斷有地標性產品享譽成都樓市,使得這裡不僅是一塊居住高地,更成為城市精英階層的身份象徵。
06 怡心湖-湖未見,價已高
自2015年,天府怡心湖的概念首度被提出,它就成為成都大紅大紫的板塊,一躍成為全城矚目的焦點——它,不僅僅是一個湖,而是佔地廣達約8.4平方公裡(合1.26萬畝)的新城,更是繼錦城湖、興隆湖之後的城南第三座湖居生活板塊。片區以新加坡濱海灣為設計藍本,集全球化視野、設計為一體,力爭成為成都公園城市的新名片。
怡心湖規劃面積約12000畝,水域面積約1000畝,整體形狀猶如一個「7」字型,被規劃為四大功能區,分別是:A區活力運動生活區、B區湖濱中心商務區、C區學研創綜合產業區和D區生態辦公區。
除了進度最快的A/B區,最新消息顯示,怡心湖C、D/E區綜合開發也安排上了,成都空港興城集團已擬定怡心湖C區推進計劃,力爭今年12月底實現開工建設。
日前,相關部門負責人公開表示,怡心湖湖區已經施工開挖。不久的將來,總面積8.4平方公裡、湖體及綠化約1000餘畝的怡心湖片區就將呈現。
這誘人的新城面貌,也吸引了大量的房企進駐,前三年時間,大多數房企都坐落在 「 泛怡心湖板塊 」 ,目前已經非常熱鬧,區域內已經匯集十數個大大小小的開發商,諸如綠城、中海、中鐵建、德商等均已落席。
在這裡,國際化的湖區豪宅,不但是新成都的一線高端住區,也是與世界級湖區並肩的稀缺價值典範。中國鐵建西派國樾,綠城誠園,中海雲麓世家,萬科夢想城,蔚藍卡地亞怡新湖項目陸續登場。而今,隨著怡心湖主湖區以其傲人的姿態跳入人們的視野,湖居的話題也正式成為人們的談資。
07 北湖-湖居門檻最低
南有錦城湖,北有北湖。但兩個湖的命運卻截然不同,只因一個出生高貴,一個流落民間。
北湖生態公園位於龍潭街道和成、秀水及石馬社區規劃紅線範圍內,得益於北湖公園,北湖規劃也從541畝擴大至3700畝,建成後將是成都主城區最大的湖泊,也是愛好湖居者最大的吸引點。
歷時9年封閉改造,於今年初,北湖重新開放,湖光林影,波光瀲灩,沉寂多年的北湖,正以全新的面貌,更新成都對於「老北湖」的看法。
除了3700畝的生態湖居資源,北有北湖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正在穩步推進中,主要依託區域優越的生態資源和「大熊貓」國際文化品牌。
自2013年來,北湖板塊出讓土地超500畝,2013年中國鐵建以極具前瞻性的眼光進駐北湖。2016年以來,融創、恆大、北京首鋼紛紛加入北湖板塊的開發陣容,加之前期進駐的中鐵建、保利、綠地等,區域品牌開發商雲集。
但是與同樣位於三環外、繞城內的錦城湖相比,北湖的房價卻一直提不起來。就本月新房市場而言,北湖周邊房價普遍在15000元/㎡左右,不足錦城湖板塊的一半。
隨著「北改」啟動,靠近北湖的龍潭寺區域也在迅速改造發展,並且現有的區域內配套足夠支持區域內生活。
但是從先天條件看,北湖無論是從規劃、規模、資源、區位等各方面都擁有高端湖居板塊的氣質。雖然區域內整體的發展緩慢,但是成都湖居地產具有不可複製性,未來發展潛力仍然非常大。
這裡,可能湖居門檻最低的地方了。
08 南湖-許多人為了它「背井離鄉」
成都南湖公園位於成都市天府新區華陽街道,佔地6000畝,歷時三年修建,投資超過了10億元,是集生態、休閒、運動、旅遊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開放式公園。
10年前,如果沒有南湖,很難想像人們會以居住為目的在這個距離天府廣場近20公裡的地方買房,當時的南湖國際社區,地段、價格、戶型、區域,都沒有優勢,但是2008年第一次開盤就賣到了4800元的單價,比很多南延線的價格都高,2009年更是成都單盤面積銷冠。
從造湖開始,僅南湖國際社區一個項目就預期了至少3萬人的南遷,更不用說周邊延展出的其他項目。
如今的城南如群雄匯聚的華山論劍,群雄逐鹿。得益於成都南拓方針,各大板塊受政策紅利飛速發展,在「大源」與「錦城湖」穩坐第一梯隊時,「新川」與「華府」正力爭上遊,而曾經名聲大噪的南湖板塊,因土地基本開發完畢,逐步退居二線,在近幾年的市場中極其低調。
被低估的南湖板塊,除了坐擁豐富的生態資源,南湖板塊的配套在整個天府新區之中都是佼佼者。
由天府大道、劍南大道、益州大道、繞城高速、華府大道、五環路組成了三橫三縱交通脈絡; 地鐵1號線、地鐵5號線、地鐵18號線劍南大道BRT快速通道、構成全能立體交通脈絡。
在生活配套方面,南湖板塊5大商圈環伺,歐尚、世豪廣場、建發·鷺洲裡、銀泰城、沃爾瑪。且擁有著0-18歲一站式教育資源,天府一幼(機關一幼)、金蘋果國際幼兒園、天府三小(龍江路小學)、天府四中、天府七中等遍布南湖板塊。
南湖板塊兼具生態優勢、教育配套、醫療配套,又有幹道交通輕鬆抵達城南核心CBD,南湖,已經成為「公園城市」理念下一塊成型的城邦。
09 青龍湖-乘著東風青雲直上
成都市青龍湖溼地公園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十陵街道,總面積30000畝,是成都市中心城區最大面積的溼地公園,被稱為「城市綠肺」。
青龍湖於2008年4月正式開始蓄水,一座蓄水面積達4000畝的生態湖已經形成,相當於4個錦城湖、21個東湖。青龍湖公園已迅速躥升為成都的「新晉網紅」,無數遊客表示被「顏值」圈粉,紛紛前來觀湖遊水。
作為「成都綠肺」的青龍湖公園,是成都主城區最大的溼地生態公園。在過去幾年,青龍湖似乎一直都是低調的存在。
但青龍湖的全貌遠不止於此,從青龍湖到龍泉山,青龍湖是龍泉驛打造中央綠芯工程的起點,更大更嗨的青龍湖二期已經在路上了。
借著世運會吹起的東風,青龍湖周邊區域的發展急劇提速,作為成都東進第一站,這條沉睡的青龍,是時候起飛了!
作為成都東進大戰略的門戶之地,一個以湖區生活為核心的高端住區,正在逐步成型——青龍湖。青龍湖周邊土地資源較多,目前已出讓土地多位於離湖區稍遠的北部,鄰近青龍湖西部還有大片住宅用地未出讓。
目前,交通配套亦已齊全,成洛大道、東三環及地鐵4號線等交通要道交錯繁華,萬象城、建設路、魅力之城等成熟商圈近在咫尺,成都大學、明蜀王陵等文化要地雲集,是三環路環線少有的文化、湖居、生態板塊。
通過對板塊梳理,不難看出,中海、萬科、中梁、龍湖等城市級品牌開發商進駐,中海御湖世家、中梁壹號院、龍湖·景粼玖序等高端改善盤相繼問世,不久的青龍湖,或將成為成都的稀缺湖居板塊,未來的城市人居高地。
有理由相信,重重價值加持下,青龍湖板塊優質潛力未來可期。
10 東安湖-行大運,造新城
如果說股市裡有所謂的板塊輪動的話,那麼在樓市同樣存在。對這個板塊來說,既是政府的規劃,也是本身價值的呈現。
一個板塊的崛起,很多事早已註定。興隆湖之後,今年哪個區域最熱,東安湖要想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吧?2021年大運會主場館所在地龍泉驛東安湖板塊,也許它命運早已被掌控,也許它的故事剛剛開始。
按照工程計劃,東安湖體育中心兩年內必須完成建設。今年6月底,主體育館、多能展館和綜合運動館「三館」有望實現主體封頂。明年,東安湖體育中心就將投用,建成後的東安湖體育中心將是集文化、商業、體育和旅遊為一體的城東城市能綜合體。
以東安湖生態公園為核心,構建「一湖三岸」7.9平方公裡東安新城,北岸集聚國際文體中心、國際社區功能,形成大運活力灣;西岸集聚科創研發、文化博覽功能,形成創智藝文港;南岸布局國際商務中心,集聚商務商業、總部經濟等功能,打造城市會客廳。
▲多功能體育館、多功能展館、綜合運動館效果圖
華潤通過2018年至今在龍泉先後三次的拿地舉動,累計拿地面積達868.86畝,分別實現了在東安新城片區及大運村板塊的率先進駐。
如今,站在相似的風口之上,東安湖體育中心是否能成為成都的一張城市新名片,我們拭目以待。
所以成都人遇水則狂,因為「親水」是融在骨子裡的。
正是這樣的天性,造就了成都近十幾年特有的現象,就是成都每造一座湖,都會吸引人瘋狂聚集,如同一次次人口大遷徙。
可以說,成都的造湖史,就是成都人的遷徙史!
那麼,這十大湖居板塊,你最青睞哪裡?
推文摘自@ 不二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