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八月十五,正值我國古曆法的「仲秋」,故稱之為中秋節。十五的月亮皎若白玉盤,被古人視為闔家團圓的吉兆,所以,中秋賞月的習俗也被延續至今。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相對吟詠「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月餅於中國人而言,蘊含著多重意義,它不僅是節日美食,更是情思的寄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各類節日各具特色。每一種節日都有其對應的文化風俗,而月餅就是中秋賞月必不可少的好伴侶,它象徵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由衷嚮往和禮讚。
古時的月餅口味單一,只具甜味兒,而現在的月餅,其餡料可謂是包羅萬象,且品類繁多。甜派月餅:蓮蓉餡、黑芝麻餡、豆沙餡、五仁餡……鹹派月餅:鹹蛋黃餡、雲腿餡、叉燒餡、肉鬆餡……就連餅皮也是五花八門,各集所長。
如今中秋將至,南北月餅的口味之爭也如期而至,那麼誰才是你心中pick的C位呢?下面五款月餅總有一款讓你心動!
一、京式月餅
這一定是小時候最常見的月餅了,輕輕咬一口,松酥綿軟的酥皮伴著內餡兒的甜味在舌尖綻開,餡利而口不粘,叫人愛不釋手。可以說它承載著老一輩北京人的中秋情懷。京式月餅,分自來紅自來白兩種品類,其中還有個有趣的典故。傳說中古代發生瘟疫,給嫦娥仙子搗藥的玉兔,從天下凡拯救黎明百姓,用的就是一紅一白兩種藥丸,隨著時間推移,就演變為了自來紅和自來白。
它的外殼層次分明,口感酥鬆,餡料充足,入口酥鬆綿軟,香味兒濃鬱。與此同時,它還綜合了各種流派、各式風格的餡料,品類繁多。於我而言,我偏愛於五仁月餅,它勝在口感層次極為豐富,一口下去,交雜著各式堅果的香脆,讓人慾罷不能。
二、廣式月餅
提到廣式月餅,想必大家是極為熟悉的,由於內餡繁多,軟糯可口,它在國內甚至是國際的食品市場是頗受青睞的。廣式月餅重油,所以它的餅皮色澤油亮。它的花色眾多,且表面花紋美觀,顏值絕對滿分!表皮鬆軟而不酥脆,內餡口感細膩,甜而不膩口感甚佳。近些年來,它似乎很受年輕人的青睞,我的朋友中,有極大部分人在中秋佳節選擇以它為伴。
不得不說,它很睿智,懂得抓住市場趨勢。在手工技藝上不斷打破常規,在材料內餡上不斷推陳出新。它懂得適時迎合市場且保留自己獨特的風韻,這便是它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吧。蓮蓉雙黃月餅是近些年風頭最盛的廣式月餅代表了吧,除此之外,現在還有木糖醇月餅,牡丹花月餅正逐步走進大家的視野,俘獲人們的芳心。
三、山西特色月餅
山西的麵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山西人喜食麵食,也善做麵食,他們的月餅也帶著當地濃厚的地方色彩。他們的月餅個頭比廣式月餅要大一些,但餅皮又更為輕薄,有點像餡餅。山西月餅品類不少,他們的做法工序也十分考究,以果仁、玫瑰花、白芝麻等混合做餡,皮酥餡香,風味濃鬱,鬆軟不膩,在眾多月餅中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四、蘇式月餅
蘇式月餅又名「酥式月餅」,單單聽到這個酥字,口中仿佛有了炸開千層酥皮的爽感。蘇式月餅採用古法工藝,其製作手法延傳至今實為不易,它的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不得不說,它的餅皮絕對是它的一大特色,皮層酥鬆,色澤美觀,且內餡十分豐富。不論是玫瑰口味、百果口味、椒鹽口味還是海鹽芝士口味,都極具地方風味,酥脆適口。蘇式月餅口感鬆軟綿香,它不僅只是中秋節的特有習俗,它也可以是日常解饞的美味小零食。
五、雲南月餅
雲南月餅可謂月餅中的一股清流,要說最具代表性的雲南月餅,當數雲腿月餅。它可是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的存在,錢鍾書、汪曾祺都是它的忠實愛好者,其受喜愛程度可見一斑。將雲南宣威純正的火腿入料,可謂是別具一格,此火腿的質感細膩,加入月餅後不減其獨特風味。
它以火腿輔以白糖和松子進行加工,絕對真材實料。咬一口,甜中帶鹹,鹹中有甜,既有火腿的醇香又有松子的清香,可謂一絕。雲腿月餅的餅皮與京式月餅的「自來紅」有異曲同工之妙,它的表皮呈紅褐色,經過烘焙,疏鬆的外皮吃起來酥卻不散,極具特色。外皮疏鬆,肉餡鹹香,怎叫人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