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名茶大紅袍的故鄉,大家都知道大紅袍的故鄉肯定就是福建了,福建位於東南沿海的位置,北靠浙江,西靠廣東,東和臺灣相望,南於江西。它的省會福州也正是小編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一個地方,福州有著榕城的的美譽,因近千年前福州這裡榕樹遍植大地,綠蔭滿城,所以也就有了榕城這個美譽。福州的名字其實是因為一句美句而改過來的,古時說福建「因州北有福山」,所以因此而得名。下面小編就帶您去了解一下這裡優美的風景和美味的小吃吧!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而遺留下來的一部分,這裡的建築也是福州歷史的見證者。下面小編就先給您介紹一下這裡有著很深文化歷史的特色小吃,首先當屬是永和魚丸了,三坊七巷的永和魚丸是福州市現存的最老品牌的魚丸,在兩千零一年的獲得了中華老字號的招牌,如果各位朋友去三坊七巷遊玩的話,一定要嘗一下這永和魚丸。永和魚丸的創始人名叫劉二弟,由於他做的魚丸沒有魚腥味,質感Q彈,味道鮮美,所以大受當地人的喜歡。不僅如此,永和魚丸的製作技藝還被認定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說起來這製作永和魚丸的方法可是不簡單,永和魚丸分為鯊魚丸和鰻魚丸兩種,首先拿一塊豬皮放在案板上墊在下面,然後用刀刮出魚絨,再加上澱粉、蛋清和蔥姜蒜等調味物品,用打蛋器攪拌,使魚肉打泡起漲,打到魚肉捏成魚丸的時候能漂浮在水面上就可以了,捏制魚丸比較容易,就像是包湯圓,把魚絨攤在掌心,然後拿起餡心放在中間包起來,然後用小勺放入鍋中,注意不要直接扔進去。煮到魚丸色澤潔白晶亮的時候就可以撈出鍋了,然後拿出一個白瓷碗,碗中放上麻油、蔥、鹽等調味品,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調節,再把魚丸放進去攪拌一下就可以食用了,看到這裡,你有沒有流口水,如果感興趣的話就在家裡嘗試一下吧!
第二個美食自然是福州同利肉燕了,三坊七巷街中的同利肉燕老鋪同樣也是中華老字號,這裡的肉燕並不是真的燕子肉,而是豬肉,只是因為成品形似飛燕所以稱為肉燕。同利肉燕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是採用上好的豬後腿中的精肉,加上番薯粉打制而成的。小編現在就和您來來說它的製作過程。同利肉燕是用肉包肉,不僅在福州,乃至全國也是實屬罕見。先選用上好的豬後腿,只留瘦肉,然後槌成肉泥,在加上番薯粉,擀成像餃子皮那樣的麵皮,不過要像紙片一樣薄,包上肉餡,放置三五分鐘,然後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骨頭湯中,用小火慢燉,大約十五分鐘就可以盛入碗中,盛出來後形狀好像飛燕,然後加醋、香油、香菜等調味品,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添加。這樣,一份美味的同利肉燕就做出來了。如果您來了三坊七巷,記得一定要品嘗一下!
吃完美食,那怎麼能少得了美景,三坊七巷中有一處文儒坊值得一覽,文儒坊因歷代文儒輩出而得名,鄭穆、甘國寶、陳承襲等歷史名人的故居都在於此。文儒坊是三坊七巷中的第二坊,坊中有很多的明清建築,其中也有國家重點保護單位,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許多遊客來到三坊七巷都會來這文儒坊看一看,在歷史名人故居前拍照留念。據說文儒坊之前只是一個小林蔭道,不過後來周圍都蓋起了深宅大院,所以後來就改名為文儒坊。文儒坊裡也有許多的小商品店,遊客們也可以挑一點喜歡的特色小物品帶回去當作紀念,
在三坊和七巷的中間有一條街是非常有特色的,它叫做南后街,南后街被譽為三坊七巷的門面,所以也是一個必遊的景點,南后街上的所有商鋪,均採用了古代建築的風格,遊客走在街上,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古代一般。而且小編上面講的永和魚丸和同利肉燕都在這條街上,感興趣的遊客可以嘗一下!街上還有各種的傳統手藝,看到喜歡的也可買下來作為紀念。作為三坊七巷的中軸線,南后街的特色是必然的,如果朋友們去了三坊七巷,一定要來看一下這條古色古香的南后街,一定不會讓你後悔的。
三坊七巷中有許多的歷史名人故居,還有永和魚丸、同利肉燕等特色美食,適合遊客們休閒度假時來遊玩,而且四季皆宜,如果對這裡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在閒暇時刻來遊覽一下!好了,本次介紹三坊七巷的文章就到這裡,如果朋友們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裡留言評論,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