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紡織博物館領略紡織文化

2020-12-12 新民晚報

位於蘇州河南岸的上海紡織博物館,原址是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舊址。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紡織博物館演繹了上海紡織的產業歷史和文化。

圖說:上海紡織博物館 來源:網絡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紡織工業一直是上海地區乃至全國的母親工業、民生工業。上海紡織博物館通過實物、資料、場景、圖文、模型、多媒體等,展示上海地區紡織業發展的歷史文脈,集中展示了上海紡織工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參與反帝、反封建、發壓迫鬥爭的悲壯歷史,展示了上海紡織工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光輝業績。博物館現已成為全國紡織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工業旅遊基地、申九「二二鬥爭」革命紀念地。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夏菁岑

相關焦點

  • 到上海紡織博物館領略紡織文化
    位於蘇州河南岸的上海紡織博物館,原址是上海申新紡織第九廠舊址。氣勢恢弘的序廳、底蘊厚實的歷程館、時空連貫的擷英館、互動疊現的科普館、賞心悅目的京昆戲服館,紡織博物館演繹了上海紡織的產業歷史和文化。圖說:上海紡織博物館 來源:網絡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紡織工業一直是上海地區乃至全國的母親工業、民生工業。
  • 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開館
    新華社上海1月5日專電(吳軍)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5日上午在東華大學落成開館。這是國內首個全面反映中國紡織服飾歷史文化和科技知識的博物館,也是一個「人機互動」的高科技博物館。    展示的內容是歷史文化,展示手段卻是現代的多媒體。
  • 青島紡織博物館新館開啟 傳承百年紡織歷史文化
    老紡織廠遺址開發建設國內最有文化底蘊的紡織主題生態場館據介紹,新館所在地前身為始建於1934年的上海紗廠舊址,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產業積澱。園區內有青島現存最早的鐵路專線橋、工業水塔,體現青島工業1.0印記的空調、消防設施以及青島近現代紡織工業巨頭周氏家族的百年金桂樹等眾多青島紡織歷史的有力見證者,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紡織遺址博物館。
  • 尋「紡」傳統產業,上海市三八紅旗手走進上海紡織博物館
    博物館是走進一座城市文化和歷史的窗口。近日上海市婦聯「與巾幗大咖同頻博物館盛宴」項目走進位於普陀區澳門路的上海紡織博物館,上海市三八紅旗手們在這裡深入了解上海紡織文化的悠久歷史,領略了民族工業史的波瀾壯闊。
  • 嘉興學院南湖學院化紡系2018級新生赴上海紡織博物館參觀學習
    ,在楊樹老師和羅秋蘭老師的帶領下,前往上海紡織博物館參觀學習並開展相關主題活動。  上海紡織博物館是2018年初紡織工程專業籤訂的校外實習基地,對培養學生的專業內涵、傳承紡織文化和踐行工匠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過歷程館、擷英館、科普館、專題館的參觀學習,同學們表示此次活動之行收穫頗豐,這不僅僅是一次紡織文化的學習和傳承活動,更是一趟研學之旅、發現之旅。
  • 石家莊老紡織人參觀正在籌建的紡織博物館(組圖)
    記者張海強 攝  棉一、棉二、棉三、棉四、棉五、棉六、棉七……一系列棉紡廠早已成為石家莊各個路段的地標;大量的老紡織人仍然聚集在原來的住宅區,帶著天津、上海的口音打著招呼,對自己的稱謂仍然是「棉一的」「棉二的」……石家莊是一座紡織之城,即使如今紡織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佔比已大幅萎縮,幾十年的紡織根基仍然無法磨滅地印刻在這個城市的文化生活中。
  • 上海彭浦新村小學生參觀上海紡織博物館
    上海彭浦新村小學生參觀上海紡織博物館 2013-05-30 15:00:43 來源:網上輕紡城 日前,彭浦四小全體五年級師生參觀了位於澳門路150號的上海紡織博物館
  • 來自「同行」上海紡織博物館的慷慨「解囊」:好的展品打造好的博物館
    從影像到實物,從千年前的戰國陶釜,到新中國第一代全國勞動模範的資料,本期我們一同走進展品捐贈「大戶」——上海紡織博物館。 在世界技能博物館徵集到的展品中,最古老的展品之一——戰國布紋灰陶釜以及最大件的展品之一——晚清老木織機都來自於上海紡織博物館。
  • 《絢彩中華·中國黎族服飾展》在上海紡織博物館開幕
    人民網上海11月26日電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中南部地區,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3000年前,黎族先民就已在海南島上繁衍生息。獨特的海島環境、悠久的人文歷史,孕育了別具風情的黎族傳統文化。他們造船屋、尚狩獵,刻木為契、點線文身,構成了黎族傳統社會古樸而溫情的畫面。 上海與海南,一個江之尾,一個海之角,千年以前千裡相隔,並無干係。宋末元初,松江人黃道婆流落崖州(屬今三亞市),在當地學習黎族紡織技術,回到松江後創造出更為先進的棉紡工具和紡織技術,成就了一段中國紡織史上的傳奇,也將兩個地域緊密關聯起來。
  • 青島紡織博物館29日開館 「十一」期間免費開放
    青島紡織博物館29日,作為市北區政府2017年重點推進項目,青島紡織博物館正式開館,9大主題館和19處百年遺址景觀全新亮相,向廣大市民呈現一場文化盛宴。青島紡織博物館副館長賀洪偉介紹,整個園區通過新穎的動線設計將19處遺址與9大場館串聯,實現了「一步一景、十步一館」的設計布局。青島紡織博物館將於今年申請國家3A級景區,隨後兩年將爭創全國4A級景區。青島是中國近現代紡織業的發祥地之一,與上海、天津鼎足而立,在全國同行業中素有「上青天」的美譽。
  • 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共辦「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6日訊(記者 張穎婷)12月16日,由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為參加活動的南寧市沛鴻小學和紅星小學的50多名師生打開了一個奇妙的未知世界。
  • 德國紡織博物館展出中國珍品
    德國紡織博物館展出中國珍品 2020-11-20 09:51:23 」特展中展出的中國古代紡織珍品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柏林11月20日電 (記者 彭大偉)題為「金線龍」的主題展覽近日在位於德國北威州克雷菲爾德市的德國紡織博物館正式開展,讓德國民眾近距離感受到從元代到當代、跨越數百年的中國紡織刺繡藝術魅力。
  • 上海紡織博物館帶領南寧小學生探秘纖維世界
    12月16日上午,上海紡織博物館的老師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內,帶領南寧的學生們走近科學,探秘動物纖維微觀世界。這是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合作,在中小學生研學教育領域開發的系列課程活動,為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活動現場。
  • 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共辦「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6日訊(記者 張穎婷)12月16日,由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共同舉辦的「格物致知」研學體驗活動在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行。為參加活動的南寧市沛鴻小學和紅星學校的50多名師生打開了一個奇妙的未知世界。
  • 紡織博物館開館 3000餘件展品引市民參觀懷舊
    9月29日上午,青島紡織博物館正式開門納客,64歲的紡織女工王秀英轉悠在一樓機械設備展廳內久久不捨得離去。據介紹,起源於1902年的青島紡織工業素有「母親工業」之稱,從業者人數最多時達12萬餘人,為了給這個群體保留一方「精神家園」,市北區政府斥資2000萬元打造了這個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的紡織博物館,其中珍藏展品3000餘件,當日一開門就引來數百名老工人參觀。
  • 上海紡織博物館帶領南寧小學生探秘纖維世界
    12月16日上午,上海紡織博物館的老師在廣西民族博物館內,帶領南寧的學生們走近科學,探秘動物纖維微觀世界。這是廣西民族博物館與上海紡織博物館合作,在中小學生研學教育領域開發的系列課程活動,為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資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活動現場。
  • 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三大展覽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舉辦三大展覽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 2019-09徐小雯 攝   中新網上海9月27日電 (徐小雯 許婧)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上海紡織服飾博物館27日舉辦的三大展覽「行歌坐月織錦繡——南方少數民族服飾展」「絲綢之路的服飾與風情——唐代服飾復原與當代西部圖景」「科技與時尚——東華設計印象展」齊齊亮相,共同譜寫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合力、增強民族自信的錦繡讚歌。
  • 青島紡織谷:工業文化的新地標
    青島紡織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姜才先說,紡織谷在改造過程中,有意識地對老物件兒進行保護和保存,實現現代感與年代感的巧妙結合,以此凸顯紡織文化的傳承。紡織谷不僅要做紡織服裝集成創新平臺和現代時尚生活體驗中心,而且還要做中國紡織人的精神家園。
  • 山東青島紡織博物館開館 百年織就歷史人文景區
    近日,國內首家紡織主題動線博物館和紡織遺址公園在青島市掛牌開館,新館所在地前身為始建於1934年的上海紗廠舊址。據了解,有著一百餘年歷史的紡織業是島城的「母親工業」,曾為青島贏得「上青天」的盛譽(上海、青島、天津)。
  • 德國紡織博物館展出中國珍品
    德國紡織博物館在「金線龍」特展中展出的中國古代紡織珍品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柏林11月20日電 (記者 彭大偉)題為「金線龍」的主題展覽近日在位於德國北威州克雷菲爾德市的德國紡織博物館正式開展,讓德國民眾近距離感受到從元代到當代、跨越數百年的中國紡織刺繡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