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無數珍寶中,必看的TOP12你知道嗎?

2021-02-08 廣天藏品

 提示:點擊上方"廣天藏品"↑免費訂閱本微信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本文特別甄選了大英博物館12大必看珍藏,件件都是舉世無雙的稀世珍品。


《女史箴圖》長卷( Admonitions Scroll )

《女史箴圖》長卷,相傳為晉顧愷之的作品,但現代學者普遍認為該畫卷為5世紀到8世紀時期的摹品。此畫根據晉詩人張華公元292年作《女史箴》一文所繪,《女史箴》用於告誡皇帝後宮中的女性尊崇婦德,此畫卷表現了張華的詩歌。此畫是現存已知的最早的中國畫長卷,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國書畫作品。前一段時間大英博物館割裂裝裱《女史箴圖》一事備受議論。


羅塞塔石碑 (The Rosetta Stone) 

羅塞塔石碑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塊刻有古埃及法老託勒密五世(Ptolemy V)詔書的石碑。由於這塊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內容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裡程碑。羅塞塔石碑的意義在於,它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響的翻譯作品之一。有些人認為,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原文,希臘文和俗體文是譯文,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究竟哪一個是原文,哪一個是譯文,還是三種同是原文,還是兩種原文,一種譯文?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多種語言同時並存、同時使用,這已經不足為奇。

薩頓胡船葬的頭盔( The Sutton Hoo ship burial  )

薩頓胡船葬的頭盔源自公元7世紀早期,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發現於英格蘭薩克福郡(Suffolk)的薩頓胡古墓遺址(Sutton Hoo)第一基地。頭盔表面有點綴著動物裝飾和人物場景的裝飾嵌板,這些圖案流行於當時的日耳曼社會。一個場景描繪兩名武士,頭戴有角的頭盔,手持短劍和長矛。另一個描繪一名騎馬的武士正縱馬踐踏一個穿盔甲的武士。那名倒下去的武士在戰馬越過他時奮力向上刺去。這種場景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羅馬帝國。頭盔最不尋常的特點就是面罩:它有眼眶、眉板和鼻子,鼻子下面開了兩個孔,以便佩戴者呼吸。青銅眉板嵌入了銀絲和石榴石。每一邊眉板末端刻有鎏金銅野豬頭圖案,這也許是力量和勇氣的象徵。該頭盔在墓室倒塌時被嚴重毀壞,現在通過在三維拼圖中將殘餘碎片精確地拼合,頭盔才被重新組合。頭盔的完全重組已經完成。


獵獅浮雕(Assyrian Lion Hunt reliefs )

獵獅浮雕發現於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Nineveh),新亞述時期(大約在公元前645年)。在古代的亞述國,獵獅被認為是帝王的運動,是君主保護其子民的責任象徵。這一系列的浮雕表現了亞述最後一位偉大的國王阿樹爾巴尼帕爾(Ashurbanipal,公元前668-631年)的狩獵生活,專為他的尼尼微宮(現在伊拉克北部)而創作。狩獵場面緊張而逼真,是亞述藝術最傑出的成就之一。它們描繪了雄獅的放逐、追捕和殺戮。也許最著名的要數一塊小型的雪花石膏面板,長久以來它都被認為是一項傑作。亞述藝術家對動物觀察和寫實的技巧都清晰可見。


雅典帕臺農神廟雕塑 (Parthenon sculptures)

這一系列可以說是館內最珍貴、也最具爭議性的收藏。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雅典娜女神的神廟,建於公元前447年至438年間,規模宏偉,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意在展現這座城市在其帝國鼎盛時期的實力和財富。1806年,英國外交官額爾金伯爵託馬斯•布魯斯在奧斯曼帝國的同意下,把部份雕像拆下移至英國,包括壁緣雕刻(雕刻了淺浮雕),位於建築四面牆的上方,柱廊的內側;牆面雕刻(雕刻了高浮雕),與壁緣處於同一水平位置,在神廟外部支柱上方的楣梁上;山形牆雕刻(雕刻了圓雕),完全覆蓋了山形牆的每一面——山形牆和牆面上的雕刻向人們講述了希臘的神話,壁緣則展現了當時希臘人民的宗教信仰。多年以來,希臘一直要求英國歸還巴臺農神廟大理石雕塑(這種感受……我們也懂……)。


路易斯西洋棋( Lewis Chessmen )

路易斯西洋棋約於公元1150-1200年製作於挪威,在蘇格蘭的外赫布裡底群島中的路易斯島被發現。棋子由海象牙和鯨魚齒精心製作而成,包括坐立的國王和王后、戴教冠的主教、騎在坐騎上的騎士、站立的獄卒和士兵,都被製成方尖碑的樣式。誰是棋子的主人?為什麼要把它們藏起來?儘管沒有肯定的答案,但它們可能屬於一個從挪威去愛爾蘭旅行的商人。儘管有一些棋子已丟失,但從組成的棋子可以看出共有四副不同的棋。它們總體狀況非常完好,即使被用過,好像也沒用過幾次。現今為世人所知的93顆棋子,11顆在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剩下的82顆在大英博物館中。


奧克瑟斯寶藏( Oxus Treasure  )

奧克瑟斯寶藏源自於塔吉克斯坦塔的赫提庫瓦德(Takht-i Kuwad)地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 - 4世紀)。奧克瑟斯寶藏是阿契美尼德時期遺留下來的最重要的金銀藏品。圖中的模型是奧克瑟斯寶藏(Oxus Treasure)中最著名的藏品之一:模型戰車由四匹馬,確切地說由四匹小馬駒拉著。裡面有兩個身著米底國(Median)服飾的人像。米底人來自阿契美尼德帝國的中心伊朗。戰車前面是用埃及的一位廣受人們喜愛的守護靈侏儒神貝斯作裝飾,可以與同樣陳列在大英博物館裡的圓筒圖章上波斯國王大流士(Darius)駕馭的戰車相媲美。


烏爾皇室博弈( Royal Game of Ur  )

烏爾皇室博弈來自伊拉克南部城市烏爾,約公元前2600-2400年。它是遠古世界最流行的遊戲之一。棋盤與倫納德•伍利(Leonard Woolley)在烏爾皇陵發現的其它幾個棋盤布局相似。上面的木頭已經腐爛,但鑲嵌其上的貝殼、紅色石灰石和青金石還在,因此可以恢復其原來的形狀。棋盤由20個貝殼制方格構成:5個方格一組分別刻有玫瑰花飾、"眼睛"和小圓點。剩下的5個方格內則是對5個點的不同設計。據古文獻參考資料顯示,遊戲雙方是比賽誰更快使棋子從棋盤的一端到達另一端。遊戲開始時,只有擲到特定點數的骰子才能將棋子放在棋盤上。有興趣的讀者們可以登錄大英博物館美索不達米亞網站(需緩衝)在線進行烏爾皇室博弈遊戲。


Katebet木乃伊 ( Mummy of Katebet)

Katebet木乃伊來自埃及底比斯城,第18王朝末期或第19王朝初期(約公元前1300-1280年)。這是一具老嫗的木乃伊(老嫗還真萌啊),她是"神王" 阿蒙神(Amun)的歌女,叫Katebet,在廟宇宗教儀式中她扮演著唱歌奏樂的角色。大英博物館的科學家們在不損壞Katebet的情況下使用電腦斷層掃描儀獲得了更多關於她的信息:她在年老時去世,去世時僅剩兩顆牙齒;她的腦髓沒有被移出,儘管這在木乃伊化中十分普遍。木乃伊棺材和裝備的樣式都與眾不同。棺材上假髮的形狀和手的位置表明這副棺材最初是為一名男子設計的,而後經過改造給Katebet使用。木乃伊上面的一些物件也是留給男子的。和Katebet埋葬在一起的還有一名可能是她丈夫的男子,名叫Qenna。他的木乃伊已不復存在,因此有可能現放在Katebet裹布上的一些物件是來自他的棺材。


綠松石雙頭蛇 (Double-headed serpent turquoise mosaic )

這件雙頭蛇是墨西加(阿茲特克)藝術的代表,源於公元15-16世紀。這件引人注目的藝術品是在儀式上佩戴的胸飾(佩戴在胸前的裝飾)。它由木頭(桃花心木和西班牙杉木)雕刻而成,外面覆滿綠松石鑲嵌圖案。木頭背面被掏空。

蛇像一直是古代中美洲的宗教象徵。蛇與墨西加(Mexica)的幾位神靈相關,這些神靈包括Quetzalcoatl(羽蛇神),Xiuhcoatl(火蛇)和Mixcoatl(雲蛇)即Coatlicue(地母神),是墨西加主神Huitzilopochtli的母親。蛇群每年蛻皮的習性可能被視為傳達了更新變化的訊息。同樣地,一些能在水裡、陸地上和林冠間自由穿梭的物種也使它們成為不同宇宙(水、陸地和天空)空間的媒介。

日本盔甲( Samurai armour )

這一系列日本盔甲來自於桃山時期 – 江戶時期(17 – 19世紀)。儘管造於17世紀,這副頭盔仍保留了早期的傳統特色——以豎立的鬍鬚打造出一副猙獰的面孔,給敵人一種恐懼感。隨著16世紀火槍的出現,以歐洲盔甲為原型改造後的新防彈盔甲在日本流行起來。在江戶時代(1600至1868年),鎧甲的用途通常都是作儀式用,並且大部分都是用比較輕型的金屬製作而成。但是一些在那個時期的藩主,尤其是擔任仙臺藩的藩主的伊達家族,常常都會披著鎧甲並且展現一副隨時都準備上戰場的模樣。



伊費聖王銅製頭像 ( King of Ife)

伊費聖王銅製頭像源於約1250年,是十三世紀奈及利亞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作,創作者不詳。這件作品是用一種被稱為「失蠟法」的澆鑄工藝製作的,刻畫的是古代約魯巴城邦伊費的聖王。在約魯巴文化中,頭往往能展現一個人的生命力和其內心世界——從這件頭像的處理手法可以看出,創作者意在表現出這位統治者的冷靜沉著和領導力。雕像的面部形象和裝飾著珍珠的王冠塑造得十分精緻,表現了當時的非洲藝術家們寫實的藝術思想。作品臉部的結構準確,耳朵、眼睛和嘴唇的造型優美協調,富有個性,面部則覆蓋著纖細的刺花縱紋,這種花紋是非洲黑人雕刻的獨有的特點。豐厚的嘴唇周圍有很多小孔,據推測是用來垂掛裝飾品的。


官方網站:www.sky888.com.cn

客服電話:800 830 3692

(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30,下午1:30-5:00 )

最新最熱的收藏資訊,請關注廣天藏品同名公眾號:廣天藏品(搜索「廣天藏品」,或掃描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3件中國國寶,最後一件更是珍寶中的珍寶
    大英博物館珍藏的3件中國國寶,最後一件更是珍寶中的珍寶在英國倫敦的大羅素廣場上有一個雄偉的建築,它建於1753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英國博物館中最出名最出色的展館,並不是英國自身歷史文化的展館,而是埃及文物館和東方藝術文物館等其他國家文化的展館。究其原因還是要追溯到大英博物館設立之初。大英博物館最是一個在殖民時代發展起來的博物館,其很多的藏品都是在他們殖民時期,從殖民國家所掠奪來的。這也是其博物館內容多樣性的根源。
  • 大英博物館珍寶將於3月18日亮相首都北京
    大英博物館珍寶將於3月18日亮相首都北京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記者馬桂花)世界上最大的綜合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將於本月18日起在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近三個月的世界文明珍寶展。   這次名為「世界文明珍寶——大英博物館250年之藏品」的展覽是大英博物館建館250多年來,首次將完整反映世界文明發展的綜合性展覽帶到中國。   據大英博物館發言人介紹,此次選定的272件展品充分體現了大英博物館藏品的深度和廣度。它們涉及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不同時期及亞洲、大洋洲、美洲、非洲等不同地域,記錄了不同群體和個人的多樣化表現。
  • 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攻略!28件必看的珍寶!
    其實還有博物館。在物價昂貴的倫敦,薈聚了人類歷史不同時期最頂級藝術瑰寶的博物館、美術館們卻都統統免費。在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排行榜上,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一直牢牢位列三甲,緊隨其後的就是國家畫廊。
  • 在大英博物館看中國珍寶(圖)
    國家旅遊地理倫敦12月30日訊(通訊員 沈海濱)來到英國倫敦,怎麼能夠錯過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呢!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在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寶貝,在這裡全都免費供遊客參觀。如果你時間充裕,那就精品細賞,好好領略這跨越世界各國以及人類歷史的藏品,好好了解這些展品背後的歷史。
  • 大英博物館攻略-必看的五個展廳
    其中有壯觀的半身像、精心雕刻的石棺,以及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展品——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它大約來自公元前196年,以三種文字刻著幾乎相同的文本,令語言學家能夠通過比較來發展對埃及象形文字的理解。
  • 博物館全攻略: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ROSLYN SULCAS2017年3月20日大英博物館於1753年對外開放,是世界上第一個國立公共博物館,免費(至今仍然如此)對所有「勤奮與好奇的人」開放。你可以在這裡一連呆上幾個星期。但是不要擔心:我們可以為你做個嚮導。五個必看之處如果你沒時間到處閒逛,那就從這些藏品開始吧。
  • 你所不知道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東方館、史前及歐洲館、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其中以埃及館、希臘羅馬館和東方館的藏品最引人注目。埃及館是最大的陳列館,珍藏7萬多件古埃及文物,是大英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代表著古埃及的高度文明。但最引人注目的要數東方館。該館有來自中國、日本、印度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的文物十多萬件。
  • 博物館全攻略:大英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第一個國立公共博物館,免費對所有「勤奮與好奇的人」開放。這裡藏品多達800多萬件,你可以在這裡一連呆上幾個星期。
  • 那個館藏了無數中國國寶的大英博物館
    女兒知道我喜歡逛博物館,因為倫敦有眾多的博物館,相信足以打發我的時間。我下載了Google Map(谷歌地圖),女兒幫我買了oyster卡(公交卡),隨身帶上信用卡和一些cash(現金),就萬事具備了。這裡我想吐槽一下,國內的行動支付真的是太方便了,英國佬還是喜歡用cash和信用卡,而在國內,拎個手機就出門了。
  • 大英博物館必看絕世珍寶 剛柔並濟的太陽神阿波羅
    在大英博物館希臘羅馬展廳門口有一位高大的男神, 健碩的胸膛,發達的肌肉,展示給我們的是男性的陽剛之美。 在希臘與羅馬的神話故事當中,無一不是圍繞著愛情與戰爭的主題,這尊太陽神的雕像也堪稱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成為羅馬帝國時期雕刻藝術的象徵之一。
  • 大英博物館——歷史上最古老的綜合性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其收藏建基於漢斯斯隆爵士遺贈的71000多件藏品。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博物館秉持著開放和知識共享的原則,從建館起就一直免費向公眾開放。而博物館的角色就是為跨越文化與族群的交流以及研究提供一處平臺。在倫敦眾多博物館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英博物館,可以說是博物館愛好者絕對不可錯過的盛宴。
  • 倫敦大英博物館十大必看館珍藏品
    但是有什麼真的值得你細細觀賞呢?根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喬裡•凱吉爾先生的專著《大英博物館館藏珍品》的指引尋找館藏珍品,看看哪些是絕不可錯過的大英博物館館藏珍品中最精粹的部分。埃及木乃伊[Egyptian Mummies]
  • 大英博物館:世界四大博物館,沉睡的木乃伊和中國《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共有近八百萬件藏品,精品眾多。從埃及的木乃伊到中國的古董,大英帝國最鼎盛時在世界各地搜羅來的寶貝,全都可以免費參觀,還有比這更好的事嗎?如果你有時間,在這裡泡上一天也不會覺得無聊,如果你只有10分鐘,就直殺木乃伊的展室吧!
  • 大英博物館裡的元青花你看過嗎?
    國內外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算是其中最著名的之一,這裡收藏著全世界800多萬件文物,中國文物2萬3000多件,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青花瓷。
  • 大英博物館又刷屏了 這次是為什麼?
    英國《衛報》的相關報導,《大英博物館自辯: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今年初,藝術史學者愛麗絲·普羅克特(Alice Procter) 舉辦了名為「令人不安的藝術」 (Uncomfortable Art ) 的巡迴展,揭露英國收藏的許多世界文化珍寶的殖民主義淵源,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館。而大英博物館本周開始的講座活動,正是要回應普羅克特的批評。
  • 賞析: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
  • 大英博物館中有多少文物是「搶」中國的?數字讓人難過
    前些年常常看到新聞說我國的大媽們在國外把商超包場在裡面鋪張買東西的事情,震驚了外國人,也亮瞎了國人的眼睛,不禁想問一句國內的產品不香嗎?或許在他們眼裡前些年我國的產品確實不香,你看近年來因為各種原因的影響這樣的事倒不常見了。
  • 大英博物館百組珍寶亮相香港
    這是5月17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內拍攝的展品伊拉克烏爾軍旗。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新華社香港5月17日電(記者丁梓懿 林寧)伊拉克烏爾軍旗、中世紀希伯來星盤、古埃及木乃伊棺槨、《神奈川沖浪裏》版畫……100組精選自大英博物館的珍貴館藏17日亮相香港文化博物館。
  • 全人類文明精華,大英博物館必看的10件展品
    雖然每次同時在大英博物館100多間展廳展出的藏品只有5萬件,走馬觀花也要花好幾個小時。在大英博物館,你看到的是全人類文明的精華。相鄰的17號展廳中令人過目不忘的巨型雕塑涅瑞伊得斯紀念碑也是大英博物館希臘館的館藏珍品,曾毀於一次地震,後被大英博物館依原樣修復。
  • 260歲生日,一份來自大英博物館的禮物!
    大英博物館官方公布的一組數字,勾勒了其260年的發展之路——3.5億人次參觀量、800萬件藏品 、縱貫上下200萬年的人類文明史,使之成為世界視覺藝術領域當之無愧的「大百科全書」。去過大英博物館的人都知道,要想在一天的時間裡參觀完博物館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