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
鐵路的通行對於當地經濟的發展
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現在就有這樣一條鐵路
它翻山越嶺、穿隧道過橋梁
跨越惡劣的地理環境
特地繞了兩個彎
提升沿途貧困縣的交通條件
徹底結束了
福建松溪、政和、屏南、周寧縣不通鐵路的歷史
這條有著特殊意義的鐵路就是——衢寧鐵路
衢寧鐵路是國家「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浙江衢州,途經麗水,進入南平,最終抵福建寧德,是一條客貨共線的國家一級單線鐵路。
全長382.135公裡,設計時速160公裡。目前,衢寧線已經進入靜態驗收階段,有望在年底正式通車。
日前,東快記者專程探訪了衢寧沿線省內的重點場站,為您提前揭曉它的亮點。
亮點一
一站一景,火車站建設凸顯當地特色
支提山站
支提山站(蕉城)位於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九都鎮,設計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2997平方米。
蕉城站背後倚靠巍峨青山,正面「霍童溪」蜿蜒綿亙,自然風景引人入勝。蕉城站裝修深化方案為:候車大廳設計為「人」字坡屋頂造型,與背後青山形象相呼應,售票廳、出站廳及門鬥吊頂設計為水紋波浪造型,印襯著門前的「霍童溪」,與候車大廳相結合,整體塑造出蕉城站「依山傍水」的深化理念,真正做到了「山外有山,景中有景」。
屏南站
屏南站位於福建省屏南縣棠口鎮上培村,設計為線側下式站房,站房總建築面積5997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500人,為衢寧鐵路(福建段)最大的一座站房。
屏南站外立面採用玻璃幕牆、鋁板幕牆與真石漆相結合,並融入地方粟紅色窗花造型,建築造型厚重而不失現代感。候車大廳等區域以藻井造型作為設計主題,燈槽梁「井」字布置,視覺效果方正通透,設置木色「井」字裝飾方通進行點綴,四周折線形收邊鋁板提取自屏南廊橋造型元素,整體設計效果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式建築風格之美。
周寧站
周寧站位於福建省周寧縣,站房總建築面積為2997平方米,最高聚集人數500人。
周寧站建築造型吸取當地建築精華,灰牆和紅色木構色彩對比給人深刻的印象,建築尺度宜人,體量上富有變化。立面窗花細節也採用當地特色的窗花形式充分體現當地的地域風情。
政和站
政和站位於福建省政和縣,最高聚集人數500人,建築面積2997平方米。
車站以「民居印象 秀美政和」為主題,站房屋頂採取傳統的形式,立面處理手法簡潔大方。整體形象繼承了當地的傳統建築風格,能很好地對外展現政和散布於山水間的清雅秀美,韻味悠長。
松溪站
松溪火車站是衢寧鐵路入閩第一站,預計每天上下車旅客約300人次,由福建東南鐵路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目前項目主體工程已驗收完畢,建築風格以自然山水生態風貌為主,採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為基本設計元素,融入歐冶子在松溪當地鑄劍的文化精神、歷史風貌,用重大歷史事件、傳說作為廣場主雕塑和景觀牆,力求做到小而不俗、彰顯松溪地域特色。
亮點二
施工難度大 鷲峰山二號隧道隧址區穿越12條斷層
洋角大橋,全長498.6米,位於寧德市周寧縣洪口鄉境內,該橋跨越霍童溪,位於洪口水庫範圍內。橋位兩側為陡坡,巖石裸露,堆有鬆散碎石等,往上則植被茂盛,多處為灌木叢,地勢陡峭,橋址區存在危巖、落石等現象。洋角大橋因其特殊的高墩、大跨結構,且橋址所處的地理、地貌複雜,作業面積小,施工難度大,被列入衢寧鐵路(福建段)的重、難點工程。
洋角大橋是衢寧鐵路重難點工程,是衢寧鐵路(福建段)墩身最高、主跨最大、施工難度最高的一座橋梁。由于洋角大橋位於深山密林中,前期施工便道修建困難重重,在沒打通施工便道之前,基礎施工物資,需要靠馬幫和人工送到工地,穿越3公裡的密林,把這些物資「順便」送往工地。僅柴油,總共搬運20多噸。
鷲峰山二號隧道起於福建省屏南縣大碑村附近,止於福建省屏南縣龜潭村,正線全長17596.5米,單線單洞。
下圖為1號鷲峰山隧道
隧道以Ⅱ級圍巖為主,佔隧道總長度約90%,鷲峰山二號隧道隧址區穿越在斷層(12條)、節理密集帶(17條)、巖爆、高地溫、高地應力等不良地質。各斷層、節理密集帶、巖體較破碎,導水性較好,隧道滲水量較大,施工難度很大。
圖為1號鷲峰山隧道
亮點三
輻射帶動當地特色資源和產業經濟的大動脈
據悉,衢寧鐵路北承滬昆、九景衢鐵路,南接沿海鐵路,是一條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利用、帶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客貨兼顧的區域性鐵路。
「寧德老少邊,公路繞山邊,鐵路邊,坐車老是顛。」這段民諺就是交通基礎設施落後的真實寫照。2009年溫福鐵路的開通,寧德結束了不通鐵路的歷史,並正式邁入高鐵時代。2020年,即將開通的衢寧鐵路作為寧德港口後方鐵路,是寧德連接浙西南、贛東北及武漢等中西部地區最為便捷的集疏運通道,它既拓展了三都澳港口腹地,又為寧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運輸保障,將助力寧德三都澳灣區的快速崛起。
「現在老鄉們的生活越來越有滋味兒,越過越有盼頭。」寧德旅遊協會導遊楊晨芬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屏南縣一直是福建省級貧困縣,2018年底,屏南縣脫貧,導遊楊晨芬留在老家,在楊晨芬看來,溫福鐵路讓家鄉走出了貧困,馬上開通的衢寧鐵路可以帶來更多的遊客,增加收入,能促進家鄉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像她這樣從事旅遊產業的老鄉增收致富。
圖為白水洋景區
楊晨芬的小姨夫張建陽今年51歲,是屏城鄉溪村村民,家裡種了9畝桃樹和300畝錐慄。老張打算擴大種植規模,再多種200畝錐慄。借著衢寧鐵路,為自己的農產品打開銷路。楊晨芬在不帶團的時候會做電商,貨架上的屏南土特產銷售很不錯。
「衢寧鐵路開通後,我們的客戶更多,運輸更方便,相信屏南做電商、做餐飲、開農家樂的人會更多。」楊晨芬面帶笑容,一臉憧憬。
衢寧鐵路的開通,「受惠」的不僅僅是寧德,南平境內的松溪、政和同樣如此。衢寧鐵路對於這些曾經交通條件落後的縣來說,不僅僅是一趟貨物運輸列車,更是輻射帶動當地特色資源和產業經濟與發達地區接壤的大動脈。
松溪地處閩浙交界處,松溪火車站是衢寧鐵路入閩第一站,距三都澳港160公裡,距武夷山機場150公裡。衢寧鐵路通車後,松溪北上溫州港、南下三都澳港均可在兩小時內到達,南下北上和東出沿海極為便捷,大幅度降低松谿縣物流流通成本,為老區、蘇區與發達地區的時空轉換安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政和縣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縣,茶竹是主打產業。政和縣委副書記王豐說,「衢寧鐵路的開通,為政和茶、竹產業和萬畝果蔬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特別是為打造閩北最大機電產業生產基地、打通了通往全國的「毛細血管」,延鏈、補鏈、強鏈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
不僅如此,在衢寧鐵路的建設過程中,大量選用、採購當地建材,聘請當地施工人員,並對利於村民出行的施工便道進行硬化,變黃泥土路為水泥公路,暢通村民出行路、致富路。
東快記者 何麗巖/文 通訊員 丁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