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泉
5月9日晚間,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武警部隊後勤部衛生局三方聯合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並責成武警二院及其主管部門採取措施立即整改;其中,要求對全院聘用醫務人員從業資質進行逐一核查,對發現的問題立即按規定整改。
而在5月5日,網易科技就對魏則西的主治醫生李志亮履歷造假進行了報導,醫務人員資質問題引發了公眾的強烈關注。
隨後,超乎我們預料,一個更大的蓋子被揭開。消息從四面八方湧來,多位資深媒體人、醫療行業業內人士、曾在莆田系醫院工作過的人士告訴網易科技,醫生背景造假在莆田系的醫院是慣用手法。不僅如此,即使在公立醫院,也存在有資質造假的醫生。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有多少醫生是假的?又有多少醫生的資質在造假?他們是怎麼做的?
醫生背景造假已是「慣例」
不知是否還有人記得當年唐國強代言的治療不孕不育的北京新興醫院?一位資深媒體人告訴網易科技,2004年新興醫院被曝光的時候,媒體在報導中就發現莆田系慣用手法就是醫生背景造假。
回過頭來看當年的新聞報導,比如當時新興醫院爭議最多的一位醫生高雅儒,醫院網站稱其畢業於中國中醫研究院,是高級主任醫師,被稱為「從事中醫內、外、婦、兒科等疑難雜症的治療近四十年……尤其擅長運用中醫辨證施治的方法治療男女不孕不育症,有著一套非常行之有效的獨到醫學理論。」同時,還稱其為「送子觀音」。但是,實際上,媒體最後核實發現,她只是在中國中醫研究院進修過一段時間,此前只學過西醫,而且學歷極低,曾是北京一家企業醫院的主治醫生。該醫院其他醫生的背景造假也與此類似,不一而足。
這不是個案。
曾參與調查2006年奧美定事件的記者告訴網易科技,奧美定事件中也有這個現象。「奧美定」研製人曹孟君,在媒體的宣傳中1964年畢業於原上海第一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是「世界9大醫療美容機構領袖人物」、「世界權威整形美容專家」、「中國十大整形美容醫師」……可是,後來媒體調查得知,實際上,1964年上海第一醫學院幾乎沒有學生畢業。曹孟君畢業於陝西省某衛校,分配至寶雞地區下面一個縣的醫院做醫生,後來到原電子工業部4400廠的職工醫院做了一名普通外科大夫,連主任醫師的職稱都沒有評上。
一位曾在莆田系醫院工作過的真正的醫生告訴網易科技,莆田系醫院有個共同特點,一般有3—5個紮實的學科帶頭人,餘下的醫生就無法知道他們的來歷了,因為許多所謂的醫生也沒見她們的執業證。「如果全是正牌醫生,覺得我們不太會賺錢,如果全是馬貨醫生,醫院是無法生存的,所以他們很會魚肉配粗糧。」
如何把一個普通醫生造成「專家」
業內人士告訴網易科技,醫生背景造假在莆田系醫院非常普遍,在一家醫院裡,背景有問題的醫生比例不低,莆田系醫院做這些事都有成套的手法。
網易科技在調查魏則西的主治醫生李志亮的時候發現,李志亮有個頭銜「中國腫瘤生物治療協會副會長」,並且這個協會還有官方網站。李志亮的履歷中還有好多論文,雖然都不是他寫的。業內告訴網易科技,這都不算什麼,也就是找人做個網站而已,列一些論文也是慣用手法。
還有一些造假手法讓人哭笑不得。現在,一些醫學界的專家會參加一些交流性質的學術會議,這也被莆田系醫院充分進行了挖掘利用。業內人士告訴網易科技,一般這些會議買票就能進,而且每個人都有胸牌。進去以後,莆田系醫院的醫生會在會議間隙站在演講臺上,故作演講狀,拍照。有人還自帶桌上的名牌,趁會議休息,第一排沒有人的時候,把名牌擺上去,拍照。有人乾脆趁第一排嘉賓離開座位的時候趕緊坐過去,拍照。這還不算完,他們還自帶「話筒」道具,假裝會議期間作為「熱點人物」被記者「採訪」,以會場或背景板為背景,拍照。在會議休息期間排隊和大專家或老外握手,拍照。北京有「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每年都有人跑去拍照。這些照片,回去就可以掛在自己的網站上進行宣傳,宣傳出席了什麼國際會議、發表了演講、與什麼人進行了親切交流。
亦有人士告訴網易科技,有的根本不用這麼麻煩,直接PS。PS各種邀請函、榮譽證書、握手照片。
還有一位業內人士向網易科技講述了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百度百科上有各個詞條的介紹,有的醫院沒有去編寫過自己的詞條。有一年,北京一家著名三甲醫院發現,他們醫院的詞條被一家莆田系醫院「編輯」了。這家著名的三甲醫院有三個院士,結果這個介紹上面多了一個「院士」,是那家民營醫院的醫生,詞條編輯時,這位子虛烏有的「院士」還排在第一位。
業內人士告訴網易科技,在部隊醫院,假醫生更不容易被查出來。在中國,地方醫院和部隊醫院分屬兩套機構管理,前者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後者則由總後衛生部管理,部隊信息保密性更強,外界更是難以查到。
「黑名單」難產
問題來了,難道沒人管嗎?
中國的執業醫師實行嚴格的準入制度。要想成為一名合法醫生通常需經過如下步驟:正規醫學院校畢業——在正規醫療機構就業——一年的試用期——經單位許可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獲取執業醫師資格證——在所工作的醫療機構註冊——獲取醫師執業證。
在中國1999年實施執業醫師法之後,擁有醫師資格證書是成為一名醫生的前提條件。在以上複雜的程序中,各地衛生局作為把關者,負責對申請者的資質進行審核。
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院協會前副秘書長莊一強告訴網易科技,中國對執業醫師的資質有嚴格的規定,相關法律還是比較完備的;問題主要在執行層面,比如監管人手不夠、沒有系統等。
假醫生們極少被追究刑責。
《南方周末》2013年曾經刊發過一篇報導《不公開的假醫生黑名單》,說的是醫生資質造假的問題;南方周末記者當時了解到,有的造假者甚至當時還保有醫師執業證。
甚至,在被查出資質造假之後,這些醫生安然無恙。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衛生監督所2012年查獲了一批假醫生。2013年6月,南方周末記者在當時衛生部官方網站竟然仍可以查到黑名單上的假醫生們,這意味著他們的醫師執業證未被吊銷,仍然是合法醫生。而當時,該網站的執業醫師查詢系統是公眾識別醫生「真假」的主要工具。南方周末記者甚至以病人諮詢的名義聯繫其中一個醫生,結果發現對方仍在原診所正常執業。
在日常監管中,目前並沒有一份面對公眾的非法行醫「黑名單」。
2007年,全國醫師信息聯網。按照醫師聯網系統的相關「說明」,凡列入黑名單者,其違法、違紀行為均被衛生行政主管機關核准。經相關衛生行政主管機關授權,被列入黑名單的醫師要被公示和曝光。但事實上,真正被公示和曝光的寥寥無幾。
2013年,陝西富平婦幼保健院醫生涉嫌賣嬰案發生之後,中國醫師協會呼籲建立執業醫師「黑名單制度」,並稱當時受國家衛計委委託,該協會已正式啟動執業醫師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結果的同時,醫生「不過關」的原因也有望對社會公示。
2014年12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工作情況的通報,稱將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
網易科技目前仍然沒有找到「黑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