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壇的傑出代表,也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他的詩詞文章傳誦千古,他的思想光芒四射。
他既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也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他既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也有「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多情。他是深情細膩的詩人,也是曠達灑脫的居士,更是我們的千古知音。
蘇東坡不僅是一個文學家,也是一個美食家。在蘇東坡的筆下,江河裡的魚、山坡上的筍、市場裡的肉蔬、林子中的鮮果,無一不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就說菜餚吧,以「東坡」命名的就有東坡肉、東坡魚、東坡餅、東坡羹、東坡豆腐、東坡肘子。談論蘇軾,當然要從美食開始。
蘇軾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可他貶到哪裡,吃到哪裡,讓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豁達。
宋神宗熙寧十年,蘇軾赴徐州,任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洪水圍困徐州,水位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武衛營,和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為感謝這位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的百姓。
百姓食後,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都稱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
宋哲宗元祐四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五、六月間,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當地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創製,在黃州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
東坡肉,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東坡肉的主料主料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蘇東坡除了喜歡吃肉,更愛吃魚。
蘇東坡平生愛吃魚,他吃魚常是自己動手烹製,故深得製作各種魚餚之妙法。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 他在黃州寫有《鯿魚》詩:「曉日照江水,遊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轟著淚縱橫。」四川樂山一帶的岷江中,出產一種黑頭魚。蘇東坡和其弟蘇轍曾用香油、豆瓣、蔥、姜、蒜等調料,以炸、烹、收汁之法製作了「東坡墨魚」,其味「芳香妙無匹」。蘇東坡曾在《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中寫道:「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他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記述了將「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的鱖魚烹煮以佐酒的故事。在《浣溪沙》中寫了「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美好詩句。他在任登州太守時吃了鮑魚,讚不絕口,說「膳夫善治薦華堂,坐令雕俎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倚牆」。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這種烹魚方法,就是至今仍被眉山一帶老百姓所保留的「水煮魚」,又稱東坡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
蘇東坡一生寫了許多美食詩詞,從美食層面,體現了生活的樂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浣溪沙》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豬肉頌》
--宋·蘇軾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寒具詩》
--宋·蘇軾
縴手搓成玉數尋,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惠州一絕 》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宋·蘇軾
新春階下筍芽生,
廚裡霜虀倒舊罌。
時繞麥田求野薺,
強為僧舍煮山羹。
園無雨潤何須嘆,
身與時違合退耕。
欲看年華自有處,
鬢間秋色兩三莖。
《初到黃州》
--宋·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
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
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
尚費官家壓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