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美食家蘇東坡: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2020-12-20 千古好詩詞99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壇的傑出代表,也是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他的詩詞文章傳誦千古,他的思想光芒四射。

他既有「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邁,也有「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他既有「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也有「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的多情。他是深情細膩的詩人,也是曠達灑脫的居士,更是我們的千古知音。

蘇東坡不僅是一個文學家,也是一個美食家。在蘇東坡的筆下,江河裡的魚、山坡上的筍、市場裡的肉蔬、林子中的鮮果,無一不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

就說菜餚吧,以「東坡」命名的就有東坡肉、東坡魚、東坡餅、東坡羹、東坡豆腐、東坡肘子。談論蘇軾,當然要從美食開始。

蘇軾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可他貶到哪裡,吃到哪裡,讓世人忽略了他的苦難,而愛上了他的豁達。

宋神宗熙寧十年,蘇軾赴徐州,任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洪水圍困徐州,水位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武衛營,和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為感謝這位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製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的百姓。

百姓食後,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都稱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在徐州一帶流傳,並成徐州傳統名菜。

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

宋哲宗元祐四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五、六月間,大雨不止,太湖泛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當地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創製,在黃州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 。

東坡肉,在蘇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

東坡肉的主料主料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夾起一塊嘗嘗,軟而不爛,肥而不膩。

蘇東坡除了喜歡吃肉,更愛吃魚。

蘇東坡平生愛吃魚,他吃魚常是自己動手烹製,故深得製作各種魚餚之妙法。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 他在黃州寫有《鯿魚》詩:「曉日照江水,遊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轟著淚縱橫。」四川樂山一帶的岷江中,出產一種黑頭魚。蘇東坡和其弟蘇轍曾用香油、豆瓣、蔥、姜、蒜等調料,以炸、烹、收汁之法製作了「東坡墨魚」,其味「芳香妙無匹」。蘇東坡曾在《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中寫道:「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他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記述了將「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的鱖魚烹煮以佐酒的故事。在《浣溪沙》中寫了「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美好詩句。他在任登州太守時吃了鮑魚,讚不絕口,說「膳夫善治薦華堂,坐令雕俎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倚牆」。

蘇東坡在黃州時,曾寫有《煮魚法》一文,介紹他「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這種烹魚方法,就是至今仍被眉山一帶老百姓所保留的「水煮魚」,又稱東坡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名餚。

蘇東坡一生寫了許多美食詩詞,從美食層面,體現了生活的樂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浣溪沙》

--宋·蘇軾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豬肉頌》

--宋·蘇軾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寒具詩》

--宋·蘇軾

縴手搓成玉數尋,

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

壓扁佳人纏臂金。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惠州一絕 》

--宋·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

--宋·蘇軾

新春階下筍芽生,

廚裡霜虀倒舊罌。

時繞麥田求野薺,

強為僧舍煮山羹。

園無雨潤何須嘆,

身與時違合退耕。

欲看年華自有處,

鬢間秋色兩三莖。

《初到黃州》

--宋·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

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

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

尚費官家壓酒囊。

相關焦點

  • 【本在·素味】蓼茸蒿筍試春盤 人間有味是清歡
    正是人間三月春,也正是品嘗田間時蔬的最好季節。一時憶起去年這個時節,和幾個同好行走在春意盎然的郊野上,尋覓春天那些最初的味道,有長在水溝邊水靈靈翠生生的水芹和茼蒿,有田野路邊隨處可見的蒲公英和一簇簇蓬勃生長的薺菜,彎腰將它們連根拔起放置竹籃時,心中喜悅滿滿,而遠處青山綿綿,這「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記憶也恆久彌新。
  • 美味詩詞: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還喜歡將竹筍和豬肉燉在一起,曾言:「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可見,蘇東坡對怎麼吃豬肉真是頗有研究。蘇軾佳作不少,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讓無數人感慨惆悵,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是詩人與友人春遊野餐時所作。
  • 品茶中感悟人生,蘇東坡寫下一詩,「人間有味是清歡」成千古名句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首早春紀遊詞。「細雨斜風作曉寒」——某個春天的清晨,風斜雨細,春寒料峭。「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感嘆是要發的,但人生還是實際點啊。不管怎麼樣,該吃吃,該喝喝。午餐時間到了,哇,有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哦!太好了!
  • 蘇東坡的人間有味是清歡你真讀懂了嗎?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句話最近挺流行,好像既有同名書又有同名的電視劇。大家都知道這是蘇東坡《浣溪沙》裡的名句。但這首看似平淡的詩句裡,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玄機。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是蘇東坡化用杜牧的詩句。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一般書本都會這樣解釋:通過……表現東坡對平靜的疏淡而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和嚮往。真的是這樣嗎?元豐七年,蘇東坡四十八歲,遠沒有到「約它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的年齡。古代哪有讀書人不想報效朝廷、建功立業呢?
  • 人間有味是清歡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在「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時,寫下這首《浣溪沙》。然後自己讚嘆著:「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對平靜的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
  • 「人間有味是清歡」上一句很多人不知道,原來蘇軾的詞這麼接地氣
    生活當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如「一將功成萬骨枯」,「情人眼裡出西施」,「不愛江山愛美人」,這些句子很多都會被當成俗語俚語,實際上它們都有自己的出處,只不過其中單獨一句成了名句,其他語句反倒是默默無聞,讓人誤以為它們只是一句俗語。
  •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同時也似置身於一個開滿油菜花的院子,坐在一個靜謐的山莊農家,泡上一杯浮著熱氣的清茶,滿眼都是綠意盎然、能夠傾聽到身旁花開的聲音,品嘗山中、地裡、水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粗茶淡飯,心情自然而然的舒坦與愜意,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
  • 大文豪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提起蘇東坡那是家喻戶曉,蘇東坡是北宋中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全才,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文人這個身份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北宋時期的「食神」。蘇東坡不光喜歡詩詞,書畫,更喜歡人間美食,在他所作的詩詞中有數十首都是和美食有關的。並且不單單是喜歡吃美食,還喜歡創造發明美食。
  • 南山大叔語錄:人間有味是清歡,清歡散儘是寡歡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詞,寫得是蘇軾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腳下——也就是我南山大叔家的山腳下,喝了點小酒,吃到了春日南山腳下天然生長的蓼菜、茼篙、 新筍等野菜,不由興奮地大喊大叫起來:「人間有味是清歡!」是啊,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 人間有味是清歡,同樣是喝茶,蘇東坡喝茶寫下的已是千古絕唱
    近日在家閒居,別無他事,我總愛一邊喝著新茶一邊看書,有讀者問起我關於茶有哪些名人典故,我想了想,歷史上與茶有關的名人,不勝枚舉,之前已寫過楊萬裡與茶的故事,我素來對蘇軾比較感興趣,因此今天就寫寫蘇東坡與茶的故事,以作答覆。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吃貨蘇軾蘇軾,蘇東坡,除了他文學上的造詣,恐怕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美食家的稱號。放現在,蘇先生是妥妥的一枚吃貨。在吃的成就上,估計他稱第二估計就沒人敢稱第一了。
  • 人間有味是清歡,唐宋八大家之蘇東坡,讓你體味不一樣的人間美食
    今天,咱們也講一講這美食界的「佛」——蘇東坡。東坡老鐵是我國的一代大文豪,也是一代美食家。所謂古有東坡,今有蔡瀾。蘇東坡生於北宋仁宗年間,是個跨界高手,在幾個領域成為獨一無二的領袖。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學家、詩人、書法家、畫家、美食家、慈善家。
  • 詩詞大會考「人間有味是清歡」,難住72人,康震表示不能理解
    就像詩詞大會曾經考過一道關於關於蘇軾詞作的題目:「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請問「春盤」是哪個節氣的飲食風俗?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當時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經四年之久,好不容易從黃州團練副使被遷任汝州團練副使,雖然這樣的平級遷移不算升官,但好歹也算是一個不錯的信號,意味著仕途迎來了轉機。所以這個時期蘇軾的心境比起在黃州的鬱郁顯然是輕鬆了許多。
  • 當你感到人生不如意之時,讀一讀蘇東坡的浣溪沙:人間有味是清歡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元豐七年(1084)12月24日,蘇東坡跟泗州劉倩叔一起遊覽南山。看著眼前的美景,不時還低頭看了一下自己面前擺放的乳白色香茶,再配上新鮮如翡翠般的一盤春蔬,美景配美食,這野餐的味道著實好,蘇東坡品嘗著這樣的美食、欣賞著美景而道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好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
  • 人間至味是清歡:下一句是什麼,有什麼意思,表達了人間的真善美
    安清歡是一位職場白骨精,敢愛敢恨,敢作敢當,性格鮮明,是一位職場的女強人,但是在生活中確實一個傻白甜,而她在遇上IT男丁人間的時候,丘比特愛神之箭射向了他們,在不斷地誤會、衝突、了解以後,慢慢地兩個人惺惺相惜,走到了一起。
  • 「好竹連山覺筍香」:人間有味是清歡~
    「好竹連山覺筍香」,豈有不挖之理!清明節放假三天。我和妻子驅車回老家。一到家,就和嶽父一起,扛起鋤頭,走進竹林。春雨沙沙,吹響了春天的哨音,竹筍破土而出,一個個,一排排,披著嫩黃的外衣,像牛角,像錐子,向著天空一個勁兒地躥著。
  • 蘇軾茶詩80首,論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
    品茶意境,莫過於人間有味是清歡眾多的詩詞中,最能表達品茶時意境的,在我看來,當是蘇軾的這首:《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宋·蘇軾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用白話來說: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下,初晴的沙灘籠著淡淡的煙霧,灘邊稀疏的柳樹很是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漸流漸遠茫茫一片。
  •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東坡那段哀傷的愜意時光
    ……雖蒙恩貸,有愧平生。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遊縲紲之中。……疾病連年,人皆相傳為已死;饑寒並日,臣亦自厭其餘生。……顧惟效死之無門,殺身何益,更欲呼天而自列,尚口乃窮。徒有此心,期於異日。臣無任。這篇謝表可以說是言辭懇切,對於蘇軾這種心高氣傲的才子而言,已經是畢恭畢敬了。然而即便如此,還是被小人試圖抓住把柄。
  • 筍是人間至味,是清歡
    筍尖柔嫩,有瓜菜氣息,配蠶豆瓣,以蠶豆的粉糯來中和青嫩,或和豆腐加濃油赤醬來挾裹寡淡;竹節清晰那一段,頗具根莖的糖分充足和纖維質感,搭配辛辣更可回甘。筍本味有些苦澀,食用前必須焯水,去了草酸,便只剩下甜。這般甜可以慰藉心靈,蘇軾極愛春筍,被貶於當時還有些蠻荒的黃州,抬頭四望,「好竹連山覺筍香」,便也心滿意足。
  • 「清歡」究竟是何意?我覺著還是林清玄的解釋比較好
    「清歡」究竟是何意?「清歡」一詞,我在很長時間裡也未弄清是何意?百度上的解釋是「清雅恬適之樂」,可是,「清雅」和「恬適」這兩個詞依然不好明白。查字典,「清雅」的意思是「清新秀雅」,「恬適」的解釋是「安靜」,那麼,綜合起來,「清歡」的意思是「清新秀雅安靜」了。但這樣的解釋,仍然是「隔靴搔癢」,讓人弄不真切。「清歡」這個詞,多是用來描寫生活的,蘇東坡在一首詞中是這樣寫道:「人生有味是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