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播,是怎樣憑藉一己之胃「徵服」世界的?

2020-12-21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S-Tech」(ID:S-Tech),作者 譚威。36氪經授權轉載。

2014年的一天,33歲的韓國女生樸舒妍成為吃播界的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樸化身「The Diva」,在韓國最大的直播平臺AfreecaTV上註冊成為一名直播騎士(Broadcast Jockeys)。

(吃播界的「鼻祖」DIVA)

晚上9點,Diva在小小茶几上將12個漢堡、5個炸雞,12個煎蛋、3份拉麵,3碗牛肉湯,一盒蟹腿和一份蔬菜沙拉一一擺放整齊,打開攝像頭,她的「深夜食堂」便開了張。天南海北的寂寞人,津津有味地看著這個有大象般胃口的女孩大快朵頤。慢慢地,Diva鄰家和爽朗的吃飯秀,不僅為她帶來每個月9300美元的收入,而且擁有了自己的「粉絲」俱樂部和「飯友」後援會。她索性辭掉朝九晚五的白領工作,成為一位職業主播。之後,她越來越紅,其美食系列的直播和視頻在AfreecaTV的累計的觀眾人數已高達一億三千多萬。

韓國人為這種新鮮事物創造了一個新詞兒--「Mukbang」。它由韓文中的「吃」(먹는; meokneun)和「直播」(방송; bangsong)嫁接而成。新詞誕生的背後,是席捲整個南韓的一股素人吃飯秀的熱潮。2015年,AfreecaTV 湧現了3000多名像Diva這樣的吃播,新建了250個美食直播頻道。每晚的盛宴狂歡,45000多名網友同時在線,一飽眼福。而僅僅在兩年前,這種新穎的直播形式的每天觀眾量還不及現在的1/3。

這種吃播和線上食客間的互相「餵養」,也造就了一批素人出身的明星吃播:像一邊海吃、一邊練就馬甲線的奔馳小哥(Banzz),走「甜心+鐵胃」風的Shoogi,花樣百出鬼馬歐巴型的MBRO和初生牛犢不怕虎13歲的少年金成鎮(Patoo)。

(韓國吃播的名人堂)

隨著吃播文化在韓國的日漸風靡, 吃播也從草創期的單槍匹馬,進入職業化和組織化的「正規軍」階段。它的背後推手是民間和政府創立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平臺。像著名的Youtuber孵化器SANDBOX,旗下有150多位線上的直播客。它為這些業餘的影像創作者提供從創意、策劃和編劇、到專業錄製、剪輯和製作,再到經紀人、大眾傳播、粉絲運營和數據分析的一條龍服務。美食聲優 (ASMRMukbang)的紅星Ddeonggae兄弟,便是SANDBOX所操盤的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在Youtube上這對活寶有188多萬的訂閱者,9億多的播放次數)

(Ddeonggae是「美食聲優」門派的掌門人)

不迂腐守舊的首爾市政府也成為這股吃播熱潮走向國際的重要助推手,由其創立的非營利組織SBA(Seoul Business Agency),不僅每年為200位線上內容創作者提供1.2億韓元真金白銀的支持,而且為影像創作者們提供免費的YouTube Space、影像器材和培訓課程。SBA這隻活力四射的「母雞」,如今已經孵化了130多個線上創作家(Creative Force),而首爾也成為創意者、想像家和年輕世代們的集散地。老傢伙們也不再帶著有色眼鏡罵吃播是「混飯吃」的不務正業,而誇這是年輕人的「金飯碗」。

(SBA所免費提供的YouTube Space使吃播們能大顯身手)


吃播這股新潮的韓流,最先流向的是近鄰日本。日本素愛大胃競技與娛樂,也是盛產大胃王的熱土。像1989年開播,風靡全日本的綜藝節目《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和女性大胃王週遊各地,相互PK食量的《ブラマリのいただきっ!》。火熱的收視率,造就一批素人出道的大胃王明星。但隨著「直播元年」的開啟,這種「老掉牙」的電視綜藝的形式失去了對年輕社群的吸引力,紛紛停播。大胃王們便乘著韓國的「Mukbang」這股風潮,轉戰線上直播端,華麗變身為YouTuber。

(《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的海報)

(日本大胃王的急先鋒:新井和響、赤坂尊子、米山聰)

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木下佑香了。她2009年在《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中出道,因其巨人般的胃容量和纖細的身材的反差,而成為電視聚光燈下的紅星。可是隨著人們對獵奇的電視「賽吃」日漸疲憊,木下也開始從「吃的競技場」退場,不想像前輩像小林尊一樣做一名專業的「吃的運動員」。她敏感地捕捉到「Mukbang」這股韓流的巨大潛能,2014年5月,她在YouTube上發布了自己第一個Home Video。視頻中,她安靜地在家吃著牛角麵包鯛魚燒,就像饞嘴的我們在家打牙祭一樣。之後的兩年,木下憑藉自己的「牛胃」般的天賦,在吃播圈奠定自己的王者地位。

她有多火呢?木下在YouTube上專屬頻道上有43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訂閱者,累積觀看有14多億次。全球的粉絲們還義務成立字幕組,製作英語、日語、法語、阿拉伯語、韓語和中文等多國的視頻字幕。木下桑,真是以一己之胃,吃出了一個「食物聯合國」來。

(吃播女王木下佑香在YouTube上的首秀)

當然,木下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日本最大的YouTuber孵化與創新工場UUUM是她背後的「操盤手」。

UUUM將木下作為一個個性化的內容品牌來經營,不斷製造她的熱點和沸點,樹立她鮮明的個人風格。像橋梁一樣聯結著木下和她的粉絲俱樂部、線上與線下,並透過商業與資本運作(像與麥當勞這樣食品巨無霸合作、以試吃的形式進行品牌推廣和文化周邊等)將巨額的流量變成真金白銀。

而這種新型的明星製造方式,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產業鏈,並孵化出各式各樣的YouTuber明星。

(吃播女王是這樣煉成的)

(UUUM是日本YouTuber的明星夢工廠)


但是,Mukbang文化並非擱淺在東亞大陸裡。2015年, 「The Fine Brothers」在YouTube上傳了一段美國YouTuber們觀看日韓吃播的短視頻(664多萬的觀看數量)。由此開啟了東亞Mukbang文化在北美的流行風暴。

我們可以看到,在谷歌趨勢上, 「Mukbang」這個詞,在2015年以前從還沒映入大眾的眼帘,是被「打入冷宮」的外來詞。但到了2015年,「Mukbang」在英語世界的線上搜索頻率首次超過南韓(먹방),這個異國他鄉的詞也在北美迅速迅速升溫,滾滾發燙,成為一種熱騰騰的文化新詞。Mukbang的視頻版塊成為Youtube上的新大陸,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為之著迷和沉醉。

(2014-2016 「Mukbang」在Google Trends(美國)上由冷變熱)

(2008-2018年,美國人在Youtube越來越愛搜索「Mukbang」的視頻一飽眼福)

在一定程度上,Mukbang可謂是一場由女性引領的全球流行的文化運動。美國第一個本土的吃播網紅,是來自洛杉磯的Trisha Paytas。

不同於日韓的小家碧玉風,她樹立了典型的「美國派」吃播風格:食量生猛,食物美式,個性豪爽,混雜情色、俚語和誇富宴。Paytas是北美吃播圈當之無愧的女王,其YouTube上「blndsundoll4mj」的專屬頻道上有280多萬的訂閱者,超過12億次的觀看流量。

這位2006年以來,不斷懷揣明星夢,不斷碰壁的平民女孩,淹沒在YouTuber的茫茫人海之中。但到了2015年,Paytas趁著Mukbang這股跨國流行的聲浪,迅速躥紅,成為現象級的流行文化偶像。

您瞧瞧,Trisha Paytas的豪放吃相,在文化衫、手機殼、抱枕和手袋上頻頻亮相。能吃,能玩,亦能紅,她演繹了一種全新「美國夢」的方法論。

(Paytas吃出了自己的「美國夢」)

而知名的美國吃播,像下圖中的Erik the Electric、Baddie Madi、Divine Munchies和Nikocado Avocado,成為美國快餐業、食品商和餐飲業者所青睞的活廣告,他們在卡路裡挑戰,熱量對決、辣到「死」和吃到「吐」的吃飯秀中,賺的盆滿缽滿,已經是年入10萬美元的新中產了。

(「Made in America」的吃播紅人們)

飢餓的科技獨角獸們當然也要從吃播熱中「分一瓢羹」,谷歌在南韓、日本和臺灣地區四處網羅吃播YouTuber,透過技術支持、平臺共享和資金回饋,鼓勵原創性的影像內容生產和在線直播。如今,YouTube已經雲集了247萬部的吃播視頻,Mukbang也成為最熱門的視頻門類和標籤之一。甚至連全美最大的遊戲直播平臺Twitch,都覬覦吃播這份「香餑餑」。在2016年專門設立了「Social Eating」的直播版塊,讓「玩」與「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谷歌所組織的東亞各吃播門派盟主的「武林大會」)

(Twitch上的「social eating」直播版塊)


理所當然,吃播的全球流行的版圖少不了「民以食為天」的中國。

AcFun和Bilibili算得上是我們「睜眼看吃播」的橋頭堡,在2014- 15年,日韓的吃播視頻,被勤勞勇敢的字幕組搬運到其「美食」和「美食圈」的版塊中來。

這種耳目一新的我吃我秀方式,一下子就俘獲了年輕吃貨們的心。而隨著2016年,網絡直播元年在中國拉開帷幕。第一個「漢化版」的吃播橫空出世,她就是大胃王密子君。

密子君走的是一條「木下佑香氣+The Diva」的雙拼路線。她首先通過贏得「百人生擼白米飯」、「挑戰千畝花田」等賽吃的挑戰賽,奠定了自己大胃王的江湖地位。2016年,她開始進軍嗶哩嗶哩,開啟其吃播的職業生涯,憑藉Diva般的海量胃口迅速走紅,成為一顆冉冉升起的吃星。

(密子君在B站上傳的第一個吃播視頻,如今她在B站有130.9萬粉絲,1.8億次的播放數量)

到了2017年,中國的吃播平臺呈現出戰國群雄的態勢。鬥魚以「美女+吃播」混搭形式奪人眼球,快手撕掉偽精緻吃播們的濾鏡面具,走上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土味吃播路線,抖音則成為網紅食品和網紅餐廳的種草機和孵化器。而在這種百花爭豔的吃播江湖中,一些不走尋常路的吃播,脫穎而出。像喊菜哥、廚師王剛、野食小哥等等。

吃播就像是安慰劑,撫慰著繭居在摩登都市的異鄉人和獨食者,刺激著飲食障礙患者的味蕾和對食物的欲望,也為那些掙扎在胖與更胖邊緣的都會女性帶去一點假想的滿足。

所以,它從一個沉寂的「冷詞」,逐漸變成一個令越來越多人著迷的「熱詞」。特別是生活在一線城市那些異鄉客和年輕人(20-39歲的都會女性是吃播的主力受眾人群)。

(越來越熱的「吃播」)

(一線城市對吃播情有獨鍾)


5、Mukbangization:一部關於吃播的全球史

如今,「Mukbang」已經成為一股重要的全球化洋流。除了東亞和北美這些溯源地之外,我們可以在Mukbang的全球搜索版圖中,發現其幅員遼闊的流域:從東南亞、南亞(印度尼西亞、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到澳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再到南美、北歐(瑞典、挪威等),直至埃及、南非等非洲國家。曾經,玉米、棉花、甘蔗和橡膠等日常實物,通過世界市場、資本主義和殖民的力量,在全球流動。現在,虛擬的吃播秀,在萬物互聯的數字世界中流行。

(Google Trends中搜索「Mukbang」的熱點區域)

而這種趨勢又與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說的「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星巴克化(Starbuckization)」和「可口可樂化(Cocacolonization)」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許若干年後,有想像力的歷史學家也可以再造一個新詞————「Mukbangization」,寫出一部別開生面的關於吃播的全球史來。

參考文獻:

1.Oh, S. K& Choi, H. J. (2017). Broadcasting upon a shooting star: investigating the success of Afreeca TV's livestream personal broadcast mod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eb Based Communities, 13(2), 193-212.

2.Lamarre, T. (2017). Platformativity: Media studies, area studies. Asiascape: Digital Asia, 4(3), 285-305.

3.Spence, C. (2017). 「Mirror, mirror on the wall」: Can visual illusions be used to 『trick』people into eating l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stronomy and Food Science.

4.Youm, J., & Michaelmas, H.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Food Programmes in Public Service Television.

5.Holmbom, M. (2015). The YouTuber: A Qualitative Study of Popular Content Creators.

6.Internet Gutter: Mukbang,By K. THOR JENSEN, Geek,2018

7.Mukbang: How Koreans become stars through their love of food, by Alexandra Gibbs,CNBC,2015

8.Do you mukbang? It's the new form of 'social eating',by Karla Pequenino, CNN,2016.

9.The Koreans who televise themselves eating dinner,by Stephen Evans,BBC,2015

10.McDonaldization and Starbuckization, The Social Lense,2010

相關焦點

  • 一頓飯吃掉9天的熱量,吃播播主的胃裡能裝多少食物?
    而代償性滿足與虛擬交往讓越來越多的喜愛吃播,也讓頭部美食博主密子君以」一己之胃「狂攬1700多萬微博粉絲。吃播視頻的火熱也讓不少人想要爭當大胃王,那麼問題來了,真的有那麼多能吃不胖的小哥哥、小姐姐嗎?一邊看吃播,一邊減肥的你,還快樂和幸福嗎?
  • 25歲吃播胃癌去世,這麼吃下去,鐵打的胃也受不住
    導語:現在很多直播看的眼花繚亂,而比較受人追捧的莫過於吃播了,為了能夠吸引人,有的主播為了可觀的利潤敢於嘗試任何食物,但是長此以往鐵打的胃也受不了,甚至會患胃病,所以需要對自己的胃提高重視。25歲倩倩(化名)是一個很有名的吃播,雖然幹這個行業,但並不代表她的胃是鐵胃,長期吃各種各樣的食物,每天都吃到飽胃,早晚會受不了,雖然每天都會吃一些健胃助消化的食物,也會吃一些養胃的食物,但是胃也經不住這樣造,連續直播三個月之後西西直接就辭職了。
  • 國外吃播pk中國吃播,誰最真實,你們最喜歡誰?
    國外吃播pk中國吃播,誰最真實,你們最喜歡誰?隨著網絡直播越來越火熱,直播已經不再像以往一樣。直播唱歌喊麥之類的。現在最火的可能就是吃播了。因直播吃完10桶泡麵只用了十六分鐘而大火。大胃王密子君是憑藉超大胃口直播吃各種海量食物的女生。也是小編看過目前中國最能吃的女吃播了。而且密子君經常全國各地去吃好吃的食物。給人們做測評。但是密子君居然一點都不胖,這麼大的胃竟然都吃不胖。真的讓人羨慕到不行。不過也就是因為這一點,大胃王的吃播視頻竟然被人懷疑說是直播之後催吐。你們覺得密子君的吃播真實嗎?
  • 抖音第一吃播吃哭陳赫,大胃王我只服浪老師!
    不少網友都表示,看浪胃仙的吃播,會覺得莫名舒適,並且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他是不是有個256G的胃?爆火的背後又有哪些秘密呢?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揭秘浪老師以及吃播行業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浪老師也非常擅長在視頻中使用金句,增加視頻的記憶點:吃到昏天暗地,吃到老闆服氣,要問我的食量,請看向黑洞的方向。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我們大胃王能把你吃到瞌睡。雙拳難敵四手,一胃秒殺四口,我是誰?浪某某!
  • 吃播和日本的大胃王文化
    吃播自從在日韓流行起來之後,在世界範圍內傳播開來。在我國也是流行正當時。打開各大視頻平臺,有著各式各樣的吃博主存在,粉絲千萬的大主播也是很常見。看過吃播的感受就是:他們真的能吃好多啊。吃播能流行起來,離不開喜歡吃播的觀眾,觀眾選擇看吃播的原因也有很多。一、有的人選擇看吃播,是為了宣洩孤獨。
  • 央視批有的所謂大胃王吃播浪費嚴重,此前一「吃播」直播前去世
    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現在有些所謂大胃王吃播秀,更是浪費嚴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珍惜糧食,拒絕浪費!網友評論:延伸閱讀:瀋陽一「吃播」直播前去世!
  • 「吃播」一夜涼涼!月入百萬「大胃王們」往何處去?
    世界範圍內,直播行業的爆發,低進入門檻更為吃播帶來了高速增長的直接動力,而在眾多吃播主播中,美女吃播大概是最常見也最容易打造看點受歡迎的一類,外表與吃相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感。 樸舒妍被視為韓國吃播鼻祖,「Mukbang」(吃播)一詞便是由韓語的「吃」(Muk-da) 和「播」 (bang- song)結合而來。
  • 吃在大連-憑藉美味護心肉徵服吃貨世界,屯點肥膘好過冬
    相濡以沫,不如相約烤肉 憑藉美味護心肉徵服吃貨世界 重塑你對烤肉的世界觀~ 閨蜜2人逛街,說起來想吃點啥。 閨蜜說:「天冷了吃點烤肉那是很好的選擇!」。
  • 吃在大連-憑藉美味護心肉徵服吃貨世界,屯點肥膘好過冬~
    相濡以沫,不如相約烤肉憑藉美味護心肉徵服吃貨世界重塑你對烤肉的世界觀~喜來稀肉閨蜜2人逛街,說起來想吃點啥。豬皮雖然看起來量比較小,但真的夠吃,多的話就會感覺膩。烤好後的豬皮軟糯,沾上他家的乾料更香。牛舌他家的牛舌是薄切的,上到烤盤上,翻幾下就可以吃啦,但是牛舌太薄真的沒有什麼口感,還是喜歡厚切的牛舌。
  • 3歲女孩吃播1年多,已經胖到70斤,父母是把孩子當賺錢工具?
    01傍晚,看到一組3歲小女孩大胃王吃播的視頻,簡直讓我觸目驚心。視頻中的孩子叫「佩琪」,今年僅僅三歲,可從上傳的視頻時間看,卻有至少一年的吃播經驗。面對網友們的指責和建議,「佩琪」的父母視若無事,為了一己私慾,繼續拍攝佩琪的吃播視頻。在他們上傳的視頻標題裡,使用了包括「70斤三歲小胖 、養豬」等等詞語,完全不顧及佩琪的身體健康。就像有位網友說的,佩琪的父母為了紅還有流量,什麼都做得出來。
  • 她的吃播生涯 讓吃美食變成煎熬
    23歲的「大胃王」小劉,一天能吃5頓飯。因為愛吃,他成為了一名「吃播」。錢賺沒賺不知道,體重是賺到了——他增重了30斤。原本就胖的他達到了220斤。他也把自己吃進了杭州市紅會醫院——年紀輕輕的他,骨質疏鬆了。在旁人看來,當吃播似乎門檻很低:不需要過多的才藝和顏值,只要你能吃。真正的「吃播」究竟是怎樣的?
  •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
    盤子太多,擠滿了6人座長桌,這是她一個人一頓飯的食量。王琳是一位吃播博主,在網上更為人熟知的名字是「小豬豬特能吃」。但她的外形卻和「大胃王」反差很大,娃娃臉,丸子頭,個頭不足1米6,體重92斤。她受邀來到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食堂錄製吃播視頻,對著鏡頭,她夾起一大塊肘子,嘬進嘴裡,大口吞咽,好吃到直點頭。
  • 「吃播」被批評浪費糧食 人們因何愛「看人吃飯」
    微博於8月12日的熱搜話題「大胃王吃播被批浪費嚴重」引發網民熱議,原因是央視在一條《餐飲浪費如何制止?》的新聞節目中,批評了「網絡大胃王吃播」出現了嚴重浪費糧食的現象。目前,許多吃播視頻和網紅已經被視頻平臺屏蔽,搜尋不到。
  • 吃為什麼可以「播」?
    中新社發俗話說:要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先要抓住一個人的胃。隔著屏幕,在你面前,滿滿一桌子菜,有人吧唧吧唧,一邊吧唧嘴吃得噴香,一邊做出各種超爽的表情,不曉得是勾起了人的食慾還是這般的「洋相」讓人忍俊不禁。總之,打開各大視頻平臺,吃播正悄然佔據一席之地,各路帥哥美女把「吃」的本事發揮到了極致。
  • 現在的吃播真有錢,把三文魚當飯吃,塞得滿滿一嘴看著就爽!
    這位小夥也是非常喜歡跟粉絲們開玩笑,每次視頻之前桌子上就只有一份小小的,然後讓別人誤以為今天就只吃這麼多,拜託小夥,你這大胃王的稱號難道以為我們不知道嗎?這位小夥不僅在韓國很火,在中國也很火,甚至日本也有粉絲,看來一邊吃著可口的美食一邊還能獲得粉絲們的愛,這吃播做的也是非常不錯嘛,這位小夥不僅是吃播博主也是一位健身達人,所以才會吃那麼多才不胖呢,那我們就來看看今天小夥要吃什麼美食吧。視頻一開始,小夥桌子上就只有一塊小小的壽司,然後他的桌子面前有三碗準備好與美食一起吃的東西,一碗醬汁,一碗豆子,一碗美乃滋。
  • 金獎大廚掌勺 廈大推「一日一師一菜」徵服大學生的胃
    金獎大廚掌勺 廈大推「一日一師一菜」徵服大學生的胃 2020-11-10 21:25:58李建淳 攝   中新網廈門11月10日電 (楊伏山 嘉聞 鄭嬌楊)十位金獎大廚十道大師菜,每天一師一道菜,正在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北區食堂精彩演繹,連推十天。  廈大嘉庚學院10日稱,這項由廈門大學後勤集團推出的「一日一師一菜」系列活動,從9日起一經推出,旋即大受歡迎,被大學生們稱為「胃的嘉年華」。
  • 系統流小說,帶著餐館穿到異世,被徵服了一群瘋狂女人的胃
    系統流小說,帶著餐館穿到異世,被徵服了一群瘋狂女人的胃今天上班的時候在地鐵看到很多網友都在低頭看小說,所以說這如今是一個網絡小說盛行的時代,但是有沒有發現就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選擇,我們有時候反而會鬧書荒呢!
  • 香港路邊攤排中國第一,世界第七,看看哪些美食能夠徵服你的胃!
    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第一,世界第七的香港路邊攤美食,到底有哪些好吃的路邊攤能夠徵服你的胃,從而獲得世界認可呢?一、雞蛋仔雞蛋仔很多城市大街小巷都有,但發源地卻是中國香港,它是香港五十年代首創,是改良版的華夫餅。
  • 「大胃王」吃播要涼了嗎?
    一頓飯吃下四個全家桶,兩百個壽司,十包拉麵,二十斤龍蝦……鏡頭前,精緻苗條的女孩大口吃下超過10000+卡路裡的食物,令觀眾大為震驚。與此同時,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在巨大的糧食缺口面前,用「吃完就吐」的表演吸引觀眾、引導消費,形成的食物浪費令人痛心。央視的批評,為以食量為賣點的博主們敲響了警鐘。
  • 大胃王吃播浪費,蝸牛行提倡健康出行
    對於美食,相信很多人是沒有什麼抵抗能力的,不僅僅是食物可以讓我們的胃得到滿足,也是因為吃本來就是讓人心情愉悅的一件事。而且中國的飲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火鍋,百種食物下鍋,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小吃,南北各有不同,集百家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