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邊城》:翠翠的悲劇是誰的錯?

2021-01-08 FIND資訊

【沈從文《邊城》:翠翠的悲劇是誰的錯?】

《邊城》世外桃源,一方淨土

大家好,忙完一天有書君想和大家聊聊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如果說這世界上真的有「世外桃源,一方淨土」我想那就是邊城吧,第一次讀《邊城》這本書的時候感覺故事情節一點也不緊湊,讀著讀著會忘了前邊講的是什麼,總覺得沒有找到核心似的!第二遍讀《邊城》感受非常不一樣,也許是這次我突然不再糾結故事情節,而是輕輕鬆鬆的去讀內容,讀他的每一處描寫眼前勾勒出邊城這個小鎮,突然覺得,這好像是一本專門寫景的書似的,對於小鎮環境的描寫十分細微,好像「美學」因素也加在裡面了,這一點上,不得不說沈從文先生的筆十分從容,似乎有點兒日本小說的氣息!

邊城的故事:一個老爺爺,一個孫女翠翠,一條黃狗,孫女長大了,兄弟兩個同時愛上她,爺爺走了,愛她的人都離開了她

在川湘交界的小鎮茶峒,一個爺爺撫養著自己的孫女翠翠長大,(翠翠的媽媽愛上一位軍官,由於規定兩個人不能在一起,於是決定殉情,一前一後放下翠翠便走了)爺爺和翠翠一起生活,他們養了一條懂事的黃狗,日常工作就是渡船,隨著時間過去,翠翠十分單純善良,就是那種眼睛裡有星子的姑娘!翠翠一天一天長大了!另一邊,慷慨仗義的順順有兩個年齡相當的兒子,兩個人同時愛上了這個善良的好姑娘,爺爺幫翠翠張羅婚事,翠翠心裡喜歡著老二卻從未說出口,每次說到這個問題翠翠都羞成一團,迴避閃躲。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他們三個人始終誰也沒有說一句明白話,老大曾來「提親」翠翠卻並沒有直接拒絕,大概是不好意思吧!

有一天老大出船卻出了事故淹死了,老二覺得哥哥的死是因為心情不好,是因為他們兩個共同愛上的姑娘才賭氣上了船的,自己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結,不久,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爺爺也走了,愛她的人前前後後都離開了她,翠翠開始一個人生活!沒有了爺爺的保護她開始像個大人一樣的過日子!只有那條懂事的黃狗陪伴著,陪伴著她!也許她真的要開始經歷風雨了,真的要長大了,想必這個過程會受不少苦!

美麗的世外桃源與翠翠的悲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翠翠的悲劇是誰的錯

在這個善良,民風淳樸單純的小鎮上,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翠翠這樣可愛單純的姑娘卻活成了悲劇?不禁讓人感嘆也心疼,趣讀君當時看到快結尾處已是淚流不止,沈從文先生的筆看似溫柔平淡實則直逼內心,無比深刻,心裡在想,翠翠的悲劇究竟是誰的錯?明明一群純真善良的人,日子怎麼過著過著就變了?仔細想想,似乎誰都沒有錯!確實誰都沒有錯,那為什麼善良的人生活沒有給她與之相對的回報,因為這就是生活,回報會有的!總會有的!

也許餘生很長,悲劇與歡喜總是相對的

《邊城》的末尾,沈從文先生的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回來」更是給人無限的遐想,也給《邊城》這本書潤了不一樣的色彩,若按文中每個人的性格,也許他真的再也不會回來了,但是歲月變遷,人總會成長,當你經歷了很多重要的事情,你會長大的,翠翠沒有了爺爺的庇護她便要去經歷許多,再不能像從前一樣「傻白甜」只是遇到事情也許會果斷很多,你知道,有的時候離開能夠讓人有所頓悟,如果老二想通了,釋懷了呢!往好的方面猜也許哪一個太陽升起普普通通的一天,他們已經夫妻對拜!

書中的亮點:細膩的景色描寫,秀麗的風景,儼然湘西「世外桃源」美學,拋開劇情,這樸素的仙境也值得細讀

文中從一開頭便展示了邊城之美,臨水的碼頭,灣泊面上的小船,熱鬧的水岸商業,輕柔的山風,數不盡的翠竹,就像主人公的名字,翠綠翠綠充滿生命力的茶峒小鎮,對於房子建築人家的描寫也都非常細膩,建議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刷一刷這本書,你會被吸引的!

守望

文中最後翠翠在執著守望與她相愛的那個人,而我們每個人面對生活,又何嘗不是一場守望,明天總是充滿未知的,但是我們內心應該充滿美好的期待與守望!

【沈從文《邊城》:翠翠的悲劇是誰的錯?】

相關焦點

  • 沈從文《邊城》丨翠翠的愛情悲劇真的只是「不湊巧」這麼簡單嗎?
    文丨慕小七「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提及沈從文先生的《邊城》,自然會想到這句話。然而,沈從文談及《邊城》的創作理念時,說自己並不是主張大家去湘西桃園旅行,也不是通過翠翠的愛情故事來刻意渲染愛情無常,只是想借湘西故事來詮釋何為「愛」,「為人類『愛』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說明。」既然是「恰如其分」,那麼翠翠的愛情悲劇除了「不湊巧」的偶然性之外,究竟還有怎樣的必然性與價值反思呢?
  • 《邊城》:沈從文心中永遠的翠翠
    1917年夏天,沈從文和戰友趙開明行軍時途經滬溪浦市,他們在一家絨線店鋪遇見一位叫翠翠的少女。翠翠16歲,俊秀美麗。趙開明對翠翠一見鍾情,駐留浦市的幾天裡,他天天找藉口接近翠翠,並悄悄向沈從文發誓:「若是哪一天我做了軍官,一定娶翠翠為妻!」
  • 沈從文:究竟誰是他心中的翠翠
    沈從文,是湖南鳳凰人,而《邊城》這部唯美浪漫的鄉土情懷小說寫的就是他的故鄉和故鄉的人以及故鄉的情。翠翠是小說裡的女主人公,一個鄉村女孩子: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
  • 沈從文《邊城》的翠翠,原型其實是她,一個影響沈從文一生的人
    但是或許很少有人知道,沈從文和張兆和的這段良緣,張兆和深深影響了沈從文的寫作風格,他筆下的人物,都帶著張兆和的色彩,而沈從文最有名的《邊城》,也是為張兆和所寫。其中女主角翠翠的形象,與張兆和極為貼切相似。他們的愛情,雖然沒有在世間廣為流傳,但是,他們的愛情,真摯熾熱。
  • 《邊城》:沈從文在囈語中呼喊著翠翠,她對他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於是,我們看到的《邊城》裡,沒有「血腥」與恐怖,那種橫亙在沈從文心中,一直用來對抗現代城市之間的野蠻張力消失了,轉而取代的是一種被都市和主流文化所接納的湘西世界,或許在那時,沈從文就意識到都市人需要一個寄託內心嚮往的理想空間,也或許《邊城》的世界實際上是他本人生活中追求的一種中間狀態。
  • 沈從文的愛情小說:翠翠代表的愛情悲劇美,是湘西純情兒女的靈魂
    一、沈從文愛情小說悲劇的真誠美沈從文寫愛情悲劇,不是用強烈的場面和情節挑起人們內心的悲傷感,也不是像曹禺的《雷雨》一樣,表現強烈的社會悲劇,也沒有像《美狄亞》、《哈姆萊特》一樣,表現人物的性格悲劇。比如最著名的《邊城》,它以翠翠父母的愛情悲劇開始,又以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結尾,整個故事的基調是淡淡的悲傷。無論是翠翠的父母,還是翠翠和儺送,他們都嚮往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但他們終歸沒有得到所追求的。日夜奔流的小河、矗立河邊的白塔,悄悄見證著他們美好憧憬的幻滅,看著他們的美好被付諸東流。
  • 《邊城》沈從文想要傳遞的東西並非淳樸鄉村生活的悲劇愛情故事
    hi,我是嘮嘮叨叨的小春有話說~由於沈從文以及家族的從軍經歷,在沈從文的作品中對士兵都有所偏愛。我們通常買的《邊城》一書基本上都是含有《邊城》這一中篇小說的沈從文小說選集,沈老的文學功底還是非常紮實的,能夠用非常形象的詞語刻畫每一處景物,描寫每一個人物細節。
  • 《邊城》中的湘西風光,翠翠與二老的愛情,給讀者留下了無限遐想
    沈從文的《邊城》是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創作的一篇小說。沈從文用他細膩的筆法描繪出茶峒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從吊腳樓向河邊眺望,眼前會浮現《邊城》裡賽龍舟的場景,熱烈的歡呼聲,震耳欲聾的擂鼓聲,被淹沒在人群中槳與湖水碰撞的聲音;撐一艘小船,做一回擺渡人,感受著茶峒的古樸與純真;翠翠島中的翠翠注視著遠方,期待著儺送的歸來,期待著屬於自己的愛情;林中的石碑雕刻著沈從文先生《邊城》中的內容,一碑一章節間,把小鎮曾經的哀樂故事和民俗風情圖文並茂藝術化地袒露在世人面前。
  • 沈從文湘西風土人情閱讀推薦《邊城》,愛情故事
    特別喜歡沈從文,他的文章如他的人,絕對的低調奢華、表裡如一。他是兼具人品與才華的優秀作家。他的《邊城》只有風土人情沒有油頭滑腦,書中人物蘊含的是作家思想的濃縮。閱讀他的《邊城》不僅有一位位熱情、善良、樸實的湘西人,還有那景色宜人的水鄉古鎮。
  • 翠翠,不只是《邊城》中的美麗形象,更是沈從文心中的知己
    《邊城》中的翠翠,美麗、善良、溫柔、聰慧。這個有著黑黑皮膚的「黑裡俏」形象,使她在文學畫廊中獨樹一幟。這個在自然中長大的女孩,寄託著沈從文對生活美好的想像。一、翠翠身上,糅合了三個女子的形象特點。談到《邊城》的材料來源,沈從文在《湘行散記.老伴》裡曾說過他一個當年行伍同伴的故事。在一個小城裡,這個同伴看上了一個絨線鋪裡的女孩子,就藉口買系草鞋的帶子,到絨線鋪去了三次。
  • 沈從文《邊城》:表面上的童話世界,暗湧著無法調和的矛盾
    即便都是寫愛情題材,巴金的《電》是激情澎湃、刀光劍影的;而沈從文的《邊城》,則是寧靜內斂、淡泊高遠的。作為沈從文久負盛名的代表作,《邊城》被許多人認為是沈從文最幸福的時候寫的:他好不容易從一個鄉下人翻身成為城裡人,成為了大學教授,那時又是新婚燕爾,他所追求的愛與美的理想都達到了,因此那時的沈從文創作出他最美好的作品。而根據沈從文自己的想法:「我要的,已經得到了。
  • 《邊城》,翠翠的美好,是世間的真善美
    最近重溫了一部小說《邊城》,大概大概覺得這個人世間的情情愛愛太過於薄涼,所以想找找書裡的溫暖,沈從文用最樸實的溫暖,講述了一段最真誠的愛情。雖然這段愛情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但是這個小地方的人情卻讓人覺得溫暖。
  • 《邊城》裡的翠翠,歷盡苦難,心地仍然那麼善良,怎麼忍心悲劇呢
    編前的話:今天重點要向朋友們推薦的是一篇沈從文《邊城》的「後續情節」。為避免給人以唐突之感,下面首先將《邊城》的作者及其原著中的故事做一下簡單的介紹。沈從文簡介: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嶽煥,乳名茂林,字崇文,筆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縣人,中國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交界地區。1924年開始進行文學創作,撰寫出版了《長河》《邊城》等小說。
  • 翠翠,《邊城》經典人物賞析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充滿著如同詩一般的意境,展現了湘西淳樸的民風和熾熱的愛,不過,要說到《邊城》最感人之處,還是那個純潔的少女,翠翠。她的身上所展現出來的人性的光輝,足以讓任何一個人感受到她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特的美。
  • 沈從文《邊城》中的翠翠能等到二老儺送嗎?
    在沈從文《邊城》末尾處「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這個人」指的就是儺送,而在等待的這個人就是翠翠。那翠翠到底能不能等到儺送呢?我在這裡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翠翠不可能等到儺送。至於翠翠不能等到儺送的原因,下面我和大家來一起分析分析。
  •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中翠翠的原型原來是她
    她聰慧可愛,單純任性,是《邊城》中翠翠的原型。她就是「合肥四姐妹」中的三妹張兆和。沈從文和張兆和的喜結良緣,圓滿了這不被看好的的師生戀。青年時的沈從文木訥自卑的沈從文不敢在張兆和面前表達自己的愛,於是他便悄悄地給兆和寫下一封封情書。
  • 再讀《邊城》:從三個角度淺析沈從文筆下的敘事美
    《邊城》被譽為「現代文學史上最純淨的一個小說文本",1999年《亞洲周刊》評選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邊城》名列第二。1988年,沈從文因《邊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只可惜在評審期間去世,無緣獎項。沈從文和他筆下的《邊城》卻成為國人心中的永恆記憶。
  • 聽沈從文談「翠翠」
    同時,我又想起另一件事便問他,你讀過沈從文的《邊城》嗎?翠翠的原型在哪裡?他的答案和我先前說出的一樣。這次,換我搖了搖頭,說如此看來,你也不完全了解。他馬上反問,問我有何依據?於是,我給他講了一段傳奇故事。 1982年,我在文化局從事專業文學創作。5月中旬某天,省文聯著名作家宋梧剛來到慈利縣,找到我的領導,說他要去大湘西採風,為期半個月,要我陪同。
  • 沈從文一個多情種的蛻變:邊城中的翠翠等到自己心上人
    作為一代文學名流的沈從文,可以說是個多情的人,從錚錚少年到老年遲暮,沈從文在文學造就與情感經歷一直備受矚目。《邊城》中朦朦朧朧青澀有點悲傷的愛情故事與他在現實生活中張兆和種種有種落差感。一封封情書從湘西寄到張兆和手中,沈從文很崇拜當時白話文小說,與徐志摩是多年深交,也因此沈從文受聘為中國公學老師。沈從文邀請張兆和到他第一次講堂,面對中國星星之火,沈從文有點不知所措,更怕在心愛人面前失了體面。張兆和輕輕笑了笑沈從文,沈從文爽朗地笑了,這是他平生第一回為一個女孩展現才華。兩人隔閡消除了,不過沈從文越是寫信,似乎張兆和不願意做任何回應。
  • 沈從文《邊城》,翠翠的愛情終究沒有等到
    邊城這部電影是根據沈從文小說改編而來,但影片中質樸的演技實力的演繹了當時社會的人民生活狀況。從影片中端午節翠翠的爺爺上街買菜,打酒的人,賣肉的人,包括在回來的路上,爺爺把酒壺都分享給別人了。可見,那時候樸實的民風是現在社會最難的,最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