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早睡早起不一定適合你!
睡眠類型?仰著睡?側躺著睡?趴著睡?No,這裡指的是夜貓子、早起鳥、午睡派……你對自己的睡眠了解嗎?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類型嗎?以下是採訪幾位「路人甲」後得出的答案。
圖片來源:GIPHY
界妹:你是經常熬夜起不來,or睡眠規律,or睡得晚起得早?
四面體:我每天工作完,到家後都是十二點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熬夜……(目測是個「程序猿」)
奶黃包:熬夜?不存在的哈哈,我一般是十點就睡了,然後早上不到七點就起來,我男友之前熬夜,現在也被我「同化」了!
冰檸檬:我感覺自己在夜間幾乎沒有熟睡過,但早上異常清醒,中午又特別困,也不知道這是哪種類型……
菠蘿油:我每天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夜裡也不怎麼困,不知道自己這麼少眠,到底正不正常哎。
睡眠類型多樣化?你是哪一種?
為何「冰檸檬」、「菠蘿油」的睡眠狀況如此『奇特』?並非經常提及的哪幾種類型?看來,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睡眠類型肯定不止這些!
果不其然!最近,來自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的研究團隊調查、分析了2283名參與者(大多數為大學生)的自我作息分類,發現作息類型遠不止常見的「夜貓子」、「早起鳥」這兩種,更是多達六種。該研究結果發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1]。
研究發表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上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在已構建的6張簡單的圖表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模式,即單項分型(SIC)程序,並根據視覺-語言判斷任務(VJT)、睡眠喚醒適應性測試(SWAT)、Epworth嗜睡量表(ESS),以及慕尼黑計時型問卷(MCTQ)多維度分析了參與者在一天中不同時間的睏倦程度或清醒程度。
結果表明除了常見的清晨型(早起族)和晚間型(夜貓子)以外,還有四種新的作息類型:一般活躍型、高度活躍型、白天睏倦型和白天活躍型。
Get睡眠類型,對睡眠有何幫助?
常言道,「對症下藥」。在了解清楚自己的睡眠類型後,將不再是「感覺每天都渾渾噩噩的,特別困,卻又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也不再是「泡腳、眼罩、『犯困藥』」齊上陣!針對不同的睡眠類型,不妨看看以下的睡眠建議。
▌夜貓子:調回正常作息是關鍵!
由於升學、工作等各種原因,「熬夜黨」名非副其實。(較)長期的作息不規律,帶來的後果不只是損害健康,更是來日想好好睡一覺都非易事!
那該如何改善?沒有啥捷徑,應循序漸進地恢復到之前的睡眠作息。例如長期熬夜後,想恢復之前夜裡11點睡覺的作息時間,可以用泡腳、聽音樂、運動、看書、營造黑暗安靜的環境等方式來輔助緩解。如果睡前心煩意亂,腦子裡總是『冒』出各種聲音、畫面,不要逼迫自己快速入眠,可以起身放鬆一下,拿個本本記下自己總是擔心的事情,緩解焦慮感是第一步!
如果在自行調節到一定時間後,初見效果,相信在長期堅持後會恢復正常作息;如果情況仍比較嚴重,需要去醫院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和治療下,病情會逐步好轉。切莫自行用藥。
▌早起鳥:早起影響一天狀態了嗎?
「起床困難戶」可能是因為懶,但是睡不著起得早而影響白天生活,則需要格外注意!有種說法是我們每天需要保證8小時的睡眠。其實這並非適合每個人。如果規定8個小時作為睡眠周期,可能會夜裡睡不著,早上醒得早,一天的精神狀態都很差。
所以,早起沒有問題,關鍵是能否養成合理的作息。只要做到困了便睡,保證了睡眠質量,第二天依舊是精力充沛,早起也不是件壞事!
▌白天睏倦型:午休有利於快速調整狀態!
回顧一下,白天睏倦型是早上比較清醒,中午昏昏欲睡,然後夜晚呈中等清醒狀態。終於再也不用一問不知所以然。
白天睏倦型人群是「夜晚沒睡好,影響白天狀態」,針對此,不妨試著在中午小憩一會,不僅可以緩解困意,更有可能享受午休帶來的如下好處:降壓降脂、增強免疫力,舒緩心血管等。此外,夜間一有困意就睡覺,如果想睡睡不著,可參考夜貓子型的恢復正常作息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時候的姿勢不對,可能會導致脊椎變形,還會影響呼吸、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從而引起肢體麻木、頭暈、疲憊感加重的現象。如果是趴著睡,需要根據桌椅高度準備一個中空抱枕,墊在頭下,採取面向下的睡姿,儘量不要壓著手臂睡覺;如果是靠著睡,可以準備一個U型枕墊在頸部,起到固定作用,緩解入睡頸椎的受力。
▌各種「活躍型」:即便不困,也需注意休息!
儘管有些人總是每天都睡不夠,總覺得最好每天都躺在床上生活。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夜裡清醒,白天清醒,幾乎每時每刻都是清醒的……讓人不禁想到前一段時間登上微博熱搜的#張萌每天只睡3小時#。
來源:微博截圖
注意!每個人的體質千差萬別。這可能與少眠體質相關的基因——代謝型穀氨酸受體1(mGluR1)有關[2]。可見,確實存在一部分人群,即便每天少眠,但依然精力充沛,長期以往,身體也沒有出現異樣。然而,這只是少部分人群,而且也不可隨意「粘貼複製」。此外,如果身體出現疲憊感,可不要硬撐,畢竟身體吃得消、身體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錢!
小結
有的人睡8小時仍覺得不夠;有的人睡3小時便覺得一整天都精力充沛。不同的人,睡眠類型可能也不相同,應仔細分析自己一整天的活躍狀態,對自己的睡眠類型進行評估。需不需要調整作息時間、治療睡眠狀況,主要看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如何。
如果精力充沛,說明身體釋放的是「I’m fine」的信號,無需過度調整;如果睡眠質量、精神狀態均差,應引起重視,短期內可自我緩解。如果無效,應及早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Arcady A. Putilov, Dmitry S. Sveshnikov, Alexandra N. Puchkova, et al. Single-Item Chronotyping (SIC), a method to self-assess diurnal types by using 6 simple charts[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21,168,ISSN 0191-8869.
[2] Shi G, Yin C, Fan Z, et al. Mutations in 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1 Contribute to Natural Short Sleep Trait[J]. Current Biology, 2020.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莫奈
責任編輯:陸離先生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