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項研究指出,95% 的人可以歸類為 6 種作息類型中的某一種。
圖片來源:Pexels
作息類型(chronotypes)是我們從早到晚經歷晝夜節律的行為表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幫我們確定自己是「晨型人」還是「夜貓子」。
然而,清醒期間的節律也許並不像上述定型那樣暗示的如此二元化,至少有些證據表示,還存在其他作息類型。
「研究個體生物作息和心理作息之間的差異主要集中在早上類型和夜晚類型。」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RUDN University)的人體生理學研究員 Dmitry S.Sveshnikov 如此說道,「然而,近期有研究顯示,需要重新考慮並擴大現有的分類。」
Sveshnikov 和同事們在新研究中調查了將近 2300 名參與者,其中大部份是大學生。他們被要求評估自己的作息類型屬於哪一類,參考範圍來自於同一批研究人員先前研究所設定的 6 種可能類型。
為了驗證自我評估結論,參與者們還完成了睡眠科學家使用的一系列標準測試和問卷調查,這些調查被設計來評估參與者的睏乏水平(sleepiness),或者在一天內不同時間段(有時是隨機時間段)內的覺醒水平(alertness)。
基於調查結果,似乎絕大部分參與者符合研究人員提出的6種假定作息類型中的一種,只有 5% 的人不屬於任何一種。
圖片來源: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
現在,研究人員根據結果的強度「充分肯定」了這 6 種作息類型,這些類型包括已有的早上類型和夜晚類型,還有 4 種新的作息類型:高度活躍類型(highly active type)、白天睏乏類型(daytime sleepy type)、白天活躍類型(daytime active type)和中等活躍類型(moderately active type)。
從覺醒水平和精力水平來看,早上類型的人在早上覺醒水平最高,到了中午降至中等水平,然後晚上跌入低谷。
與此相反的夜晚類型則是在早上表現出低迷的覺醒水平,到了中午上升至中等水平,而夜間清醒水平高昂。
另外四種新作息類型表現出了不同的模式:高度活躍類型一整天都處在高度覺醒狀態;白天睏乏類型在早上最清醒,中午跌入低谷,晚上又恢復至中等水平;白天活躍類型的覺醒水平一開始處在低水平,中午抵達頂峰,然後晚上降至中等水平;而中等活躍類型一整天的精力水平都偏低。
有趣的是,參與研究的人中只有超過三分之一(37%)的人真正屬於早上類型(13%)或者夜晚類型(24%),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夜晚活躍類型是最常見的作息類型,佔了 24%。
而在參與研究的人群中,新定義的作息類型佔據了 58% 的人數,其中 18% 的人是白天無精打採類型,16% 的處在中等活躍水平,15% 的人是白天活躍類型,而只有 9% 的人說他們一整天都精神奕奕。
另外值得牢記的是,從宏觀角度來看,這屬於相對小規模的研究,但團隊表示,未來的研究將會使用不同類型的實驗方法,這將能告訴我們人群內這 6 種作息類型更多的作用影響。
研究結果發表在《個性和個體差異》(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雜誌上。
原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alert.com/scientists-say-there-are-6-human-chronotypes-not-just-morning-people-and-night-owls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