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十一局新加坡大士西延長線施工現場
2013年,中國和新加坡的經貿合作邁上了新的臺階。統計顯示,2013年中國超過馬來西亞成為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新加坡也成為中國最大的投資來源國。與此同時,中新兩國在建築工程承包領域的合作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數據顯示,2013年,中資建工類企業在新加坡獲得的合同總額同比增幅達86%,在新加坡市場名列前十。為深入了解數據背後的人物和故事,新華網新加坡頻道近期走訪了多家公司和機構,推出「中國建造在新加坡」專題。
沿著新加坡大士區一路向西,直到接近馬來西亞新山,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觀:一座座鋼筋水泥立柱緊密排就,由遠及近,在藍天白雲映襯下,猶如一條白色「長龍」盤雲而來。這是目前新加坡在建的城市軌道線路之一,即連接市內和大士工業區的大士西延長線。這條長7.5公裡的城鐵高架軌道也被稱為「中國線」——項目主體工程由兩家中國公司承建。
「去成熟市場試身手」
中鐵十一局集團新加坡分公司總經理鄧雪松還清晰記得中標前後的經過:「起初是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在國內辦了一場推介會,邀請有實力的企業進來。當時公司就覺得,既然我們有實力做,新加坡又是非常成熟高端的市場,何不一試身手呢?」當時他並沒有想到,2011年公司剛到新加坡市場,就拿到了大單。
當年11月29日,LTA將價值5.07億新幣(約合25億人民幣)的兩個大士西延線標段授予中鐵十一局。根據合同,公司將負責修建總長4.6公裡的地鐵高架橋和3個地鐵站。在此之前,上海隧道已經中標該線的另一個標段,施工任務包括2.8公裡的地鐵高架橋以及一個地鐵站,合同金額1.9億新幣(約合9.4億人民幣)。至此,建設整條線主體工程的任務落在了兩家中國公司肩上,「中國線」也因此得名。
大士西延長線是新加坡目前在建的4條地鐵線路之一,根據LTA發布的《2013陸路交通總規劃》,2030年前還將開工並建成6條線路。屆時,新加坡軌道交通總裡程將在現有的180公裡基礎上翻番。在這個宏偉目標背後,中資建工企業扮演的角色也愈加重要。
統計顯示,目前在建的地鐵線路中,中國公司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在LTA軌道工程高級總署長沈偉明看來,從市區線3期開始,來自中國的面孔多了起來:「這是一個積極的現象,我們歡迎富有經驗、有競爭力的承包商以及諮詢機構加入,無論它來自哪個地區。」
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公使銜參贊鄭超表示,自上世紀末開始涉足新加坡地鐵項目建設以來,經過近20年的拼搏,中國企業已經成為佔據近四分之一市場份額的重要力量。
「新加坡地鐵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充分競爭的成熟市場,投標、審核、授標全程公開、透明、公正。LTA作為業主負責組織地鐵的招投標工作,只要是通過了資質審核的企業,他們都非常歡迎。所以說,這個市場完全靠實力說話。」他表示。
據了解,新加坡地鐵市場原先份額較大的是韓日、歐洲公司。但近年來,由於多方面的因素,一些公司面臨虧損,個別甚至破產倒閉,給工程帶來不確定性。去年奧地利建築業巨頭ALPINE的破產,更是造成市區線2期的部分標段工期延遲。考慮到這一風險,LTA近年來對承包商的財務體系進行嚴格審查,同時提高了財務要求,這給「身體很好」的中國企業帶來了機會。
根據LTA公布的招投標細節,目前在建項目中裡程最長的湯申線上,中國企業已成為最活躍的一股力量。數據顯示,在21個主體標段(隧道和地鐵站)中,包括中建南洋、上海隧道、中國水電、中鐵八局、中鐵隧道在內的8家中資企業參與了其中16個標段的投標,共計拿下4個合同。在新加坡這個高度成熟和發達的市場上,中國企業憑藉自己的努力,在與國際知名同行的同臺競技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