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養生:2020年冬天,如何度過「寒冬」?多吃三種「味」。
中醫養生,歷來就非常講究「順應天時」。也會根據每年的季節變化而各有不同的養生重點。比如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之類。
在此之外,所謂的順應天時,其實還包括根據實際氣候的變化而調整的部分。因為主要涉及「五運六氣」方面的內容,這部分了解的人就比較少了。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非常難忘的一年。從年初的疫情初起,到中間的暗潮洶湧,時至今日,舉目四顧這地球上,唯有我們國家恢復到平穩狀態。
而2020年所剩無幾,最後的這個冬季,我們該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從天幹紀年來說,2020年屬於農曆庚子年。根據《黃帝內經》裡的運氣學說來分類,這一年的「主氣」是太陽寒水,而最後這兩個月的「客氣」則是陽明燥金。
在五運六氣裡,這兩種「氣」都屬於「寒冷性質」的。主客加臨,可謂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
實際上,在2020年上半年,我們並沒有感覺到什麼「寒冷」。相反,更多的是酷熱似乎更加明顯了。
但正是這個看似不正常的規律,卻非常符合內經運氣學說的運行規律——上半年有多熱,下半年就有多冷。
預期的大概率,即將度過的這兩個月冬天,將會是一個「寒冬」。
從今天(11月23日)開始,大部分地方突然顯著降溫,乃至很多地方都有一夜入冬的感覺。
筆者身在南方,昨天還在吹空調吃冰激凌,今天一早就穿上了外套。走在大街上,已經能感受到絲絲涼意,而北方很多地方則正是大雪紛飛。
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一下,冬天已經過去的一個月裡,基本停留在「暖冬」狀態。如果後續的兩個月出現「冷冬」的話,這種寒熱交蒸的狀態,可以說是「寒包火」了。
冬天本該是收藏疏降之時,而前階段的暖冬則使心肺之火還在燻蒸,未及肅降收藏。甚至某些情況下還淤積了一絲「邪火」。
而突然一夜之間大降溫,不但心肺上焦之火不降,體內鬱積的邪火也未發散,而外界的寒邪說來就來,這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寒包火」了。
從中醫養生來說,這種氣候是不利於健康的,比較容易出現咽喉腫痛、咳喘等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就在於上焦心肺之火未清。也常見一些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這就和邪火鬱積、外寒暴縮有關了。
按照《素問.無運行大論》的說法,這是:終之氣,燥令行,餘火內格,腫於上,咳喘,甚則血溢。
那麼,我們如何來「破解」這種寒包火呢?
在我看來,今年最後兩個月,我們完全可以根據內經的「五味」來中和。如下三種「味」,適合常吃:
1、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補之——多吃點酸味食物補肺。
有哪些適合補肺的食物?今年冬天,我認為比較合適的酸味補肺食物就有檸檬、烏梅之類。
可以常喝點檸檬茶、嚼幾顆烏梅等等,收斂肺氣,消解陽明燥金過度的肅殺之氣。
2、 肺苦急,急食辛以瀉之——多吃點辛味的食物洩上焦之熱:
因為上焦心肺之火未能及時肅降,適當吃點辛味的食物,有助於發散肺中鬱熱。
內經認為,辛味也能補虛,且能通散全身,對於「鬱」是很有幫助的。
辛味的食物有姜蔥、辣椒、胡椒之類。適當吃點,發散肺中鬱熱,有助於抵禦冷冬寒邪。
3、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洩之:
肺氣以肅降為順,肺氣上逆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的狀態。
因為客氣為陽明燥金,肺喜潤而惡燥,所以,庚子年冷冬之時,容易出現肺氣上逆。適合多吃點苦味食物,以宣洩上逆之氣。
比如陳皮就是非常合適的「苦味」藥食,用來泡水泡茶,或者燉一些湯水之類。
當然,不能忽視的是,除了上述三種「味道」養生之外,今年接下來的冬天,我們還應該儘量避免肅殺的「寒水」侵襲。
可以多吃點白色、黃色食物,有助於脾肺二經氣機舒暢。白色的穀物比如大米、百合,還有山藥,這樣才不會受到肅殺的」金水「侵害。
如果冬季收藏得力,機體的陽氣才能歸根,五臟六腑便能更好地受到陽氣滋養。
由於此時人體陽氣閉藏,體內五臟的氣血也是偏盛之時。這時候適當運用血肉有情之品來滋補,消化吸收的功用更好,所以,也是一年裡最適合進補的季節。
總之,對於2020年庚子之年來說,這個冬天如果真的出現「冷冬」的氣候,則我們的養生就需要及時調整應變。上述三種「味道」的食物,可以擇機而食,有助順利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