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稀樹草原可以被定義為樹木-草地混合系統,在此生態系統中草本一般是使用C4光合作用途徑的C4植物,而樹木一般是使用比較古老的C3途徑來固碳。現在普遍把稀樹草原當作退化的森林,而不是把它作為一種特有的生態系統,這就對稀樹草原生態系統的管理和保護帶來了不少挑戰。不少證據表明在人類到來之前亞洲地區已經有稀樹草原存在,並且在過去氣候條件下,具有更廣泛的分布範圍。這些證據包括,C4草和哺乳食草動物的化石證據,與其他稀樹草原相似的氣候條件,在火或者哺乳食草動物壓力下所反映的功能多樣性,C4草的高多樣性以及特有物種具有適應稀樹草原環境的火災歷史。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落生態和保護研究組研究員Kyle Tomlinson與其合作者對亞洲地區稀樹草原展開調查研究。研究者通過對亞洲現有稀樹草原植被的描述,已經將其分為三個主要類型(熱帶落葉闊葉林稀樹草原,細葉-有刺植物稀樹草原和松屬稀樹草原),在這些植被中,草是開放林冠下的草本層的主要組成,這與不同樹系相關。具有稀樹草原特性的火災歷史的特有植物和動物在亞洲的三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被發現。亞洲稀樹草原具有顯著的草本植物多樣性。
基於非洲、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稀樹草原的氣候特徵,研究者繪製了亞洲地區稀樹草原最可能的地理分布。結果表明,亞洲地區稀樹草原的氣候大多與非洲稀樹草原的氣候相似,與澳大利亞或者南美洲的不同。研究者還描述了亞洲稀樹草原的保護和管理所面臨的挑戰,包括不當的火災和食草動物管理,土地利用形式轉化為農業和樹木種植,外來木本植物的嚴重入侵和氣候變化下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對亞洲地區現有的和可能的稀樹草原植被進行正確的鑑定和分布圖繪製,這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稀樹草原,還可以更加細緻地了解全球範圍內的熱帶稀樹草原植被。
該研究以Savannahs of Asia: antiquity, biogeography, and an uncertain future 為題在線發表在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該研究得到中科院外籍青年科學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1470449)的資助。
文章連結
根據非洲(a),澳大利亞(b)和南美洲(c)氣候特徵對亞洲稀樹草原可能分布預測結果
熱帶稀樹草原可以被定義為樹木-草地混合系統,在此生態系統中草本一般是使用C4光合作用途徑的C4植物,而樹木一般是使用比較古老的C3途徑來固碳。現在普遍把稀樹草原當作退化的森林,而不是把它作為一種特有的生態系統,這就對稀樹草原生態系統的管理和保護帶來了不少挑戰。不少證據表明在人類到來之前亞洲地區已經有稀樹草原存在,並且在過去氣候條件下,具有更廣泛的分布範圍。這些證據包括,C4草和哺乳食草動物的化石證據,與其他稀樹草原相似的氣候條件,在火或者哺乳食草動物壓力下所反映的功能多樣性,C4草的高多樣性以及特有物種具有適應稀樹草原環境的火災歷史。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群落生態和保護研究組研究員Kyle Tomlinson與其合作者對亞洲地區稀樹草原展開調查研究。研究者通過對亞洲現有稀樹草原植被的描述,已經將其分為三個主要類型(熱帶落葉闊葉林稀樹草原,細葉-有刺植物稀樹草原和松屬稀樹草原),在這些植被中,草是開放林冠下的草本層的主要組成,這與不同樹系相關。具有稀樹草原特性的火災歷史的特有植物和動物在亞洲的三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南亞)被發現。亞洲稀樹草原具有顯著的草本植物多樣性。
基於非洲、澳大利亞和南美洲稀樹草原的氣候特徵,研究者繪製了亞洲地區稀樹草原最可能的地理分布。結果表明,亞洲地區稀樹草原的氣候大多與非洲稀樹草原的氣候相似,與澳大利亞或者南美洲的不同。研究者還描述了亞洲稀樹草原的保護和管理所面臨的挑戰,包括不當的火災和食草動物管理,土地利用形式轉化為農業和樹木種植,外來木本植物的嚴重入侵和氣候變化下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對亞洲地區現有的和可能的稀樹草原植被進行正確的鑑定和分布圖繪製,這不僅可以有效地管理稀樹草原,還可以更加細緻地了解全球範圍內的熱帶稀樹草原植被。
該研究以Savannahs of Asia: antiquity, biogeography, and an uncertain future 為題在線發表在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該研究得到中科院外籍青年科學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1470449)的資助。
文章連結
根據非洲(a),澳大利亞(b)和南美洲(c)氣候特徵對亞洲稀樹草原可能分布預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