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歲老僧說:佛前擺放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2020-12-16 蓮荷居士

隨緣,結緣,點點「關注」吧!此文「一千二百餘字」閱讀預計需要4分鐘!

經雲,佛乃出世間無上福田,即使供養細微之物,也有無量功德。這就如同播下芥子般大小的種子,卻能長成參天大樹。

皈依三寶之後,為了方便禮佛,我在家中設置了一處佛堂,並迎請了「娑婆三聖」法像。與眾多善男信女一樣,因為對大乘教法的篤信,水果成了擺在佛前最常用的供養。六時禮拜,日日不輟,我曾有深蒙法益之感,卻不知也已在無形中長養了貢高我慢之心。

直到在外出差,空閒時遊覽一座清幽古剎,一位年近百歲老僧的話,就如「當頭棒喝」,一語驚醒了夢中人。原來,供養諸佛,並非將水果擺到佛前就萬事大吉,有三條「禁忌」,學佛人一定要注意。

其一,供品不清淨。

《大智度論》中有言,清淨即離惡行之過失,離煩惱之染垢。對佛法稍有了解的人,幾乎都知道學佛應清淨身口意三業。殊不知,供養亦有「清淨」之說,那麼供品不清淨是什麼意思呢?

佛陀住世時,為教化眾生護念善根慧命,廣設方便,開示「八正道」作為佛子修行的依歸。其中,「正命」即以如法如理、不觸犯戒律的方式謀生,而此時所獲得的一切吃穿用度,就是清淨的。

反過來說,邪命自活者,譬如以殺生、偷盜等方式獲得財物,那麼此時的供品,就是不清淨的。同時,以自己或他人用過的瓜果供佛,同樣屬於供品不清淨。

其二,瓜果不更換。

佛說諸行無常,世間萬法,無不在經歷成住異滅的過程。佛前供養的香、燈、花、果,屬於消耗品,應及時更換。

以種種清淨物供養佛,是為「上供」,將撤換下來的瓜果與他人分食,或者布施眾生,則為「下施」。故而,替換的供果若仍可食用,則應做布施,不能隨意丟棄;若已經腐壞,也不可當作垃圾處理,可以選擇潔淨的花壇、樹下掩埋。總而言之,供養要既能體現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慈悲心,又要行於中道,供果不敷衍,也不浪費。

若不更換瓜果,以致其腐爛,不但影響佛堂的莊嚴肅穆,甚至連最起碼的恭敬心,也丟掉了。

其三,妄想雜念紛飛。

《佛本行集經》中有言:「尊重恭敬,四事供養。」佛陀住世時,僧團嚴持戒律,不抓金銀,不蓄私產,修佛辦道所需一切用度,均由世間善信布施。

佛入滅後,以香花燈塗幡蓋等供養佛,主要目的在於感念佛恩,並非是將其提供給諸佛「享受」的。《法華經》中說,諸佛如來,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即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說,佛應化於娑婆,普度有緣眾生,乃其佛性本具大悲使然,並不求任何回報。眾生若能奉持佛教,如說修行,才是對佛最好的供養。

假如將瓜果作為「禮品」,以有求的心態供養諸佛,希望佛菩薩能夠「保佑」自己,則屬於妄想雜念,並非正信佛法。佛前的水果,表法因果,自種善因,自得樂果,自種惡因,自得苦果。

老僧開示,當我們見到佛前的供果時,就應想到,對於世間法來說,有始有終,才能有好的結果;對於出世間法來講,廣修六度萬行,培植出世間的福德因緣,才能有菩提佛果。南無阿彌陀佛。

嘈雜紛擾的塵世間,人生需要一雙看透假象的慧眼。

蓮荷居士每天帶你一起學佛悟道,破解人生迷局。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聯刪。作品均為作者原創,隨喜轉發。

相關焦點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注意!一、一定不要用壞果來供佛如果水果腐爛、發黴、變質了,就不要拿來供佛了,與其是在上供期間,若發現水果壞了,要趕緊撤掉,換上好的水果,對於壞掉的水果,也不要再食用了,扔掉即可。為什麼不能用壞果來供佛?自己尚且都不食用的水果,怎可拿來供佛?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如果到寺院裡去,會發現神聖莊嚴的佛菩薩寶像前總是擺放著各種各樣的供品,比如水果、鮮花、香支、燈燭、大悲水,還有清心悅耳的佛樂不絕於耳,等等。無論做何種供養,全在於供養者發心,只要用心真誠,皆功不唐捐。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佛前做供養,不是「作秀」,不是裝樣子,不是做「表面」功德。我們也不要以世俗功利之心禮佛,不要將其視為與佛菩薩的「交易」或「賄賂」。
  • 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另外,這些供品擺在佛前,也有表法的作用,以警醒大眾燻修。每一種供養都代表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水,告誡眾生要修清淨心、平等心。佛前點燈,寓意照破無明黑暗,點亮智慧和光明,等等。佛前供香,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寶、勤修戒定慧三學,點燃心香。那麼佛前供果呢?本篇文章,小編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佛前供果的意義及注意事項。佛前上供水果,這2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 佛前供水果,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經常去寺院會發現,寺院裡佛菩薩聖像前總是供奉著各種各樣的物品,比如鮮花、水果、燈油、香支、大悲水,以及齋食,等等。為什麼要供這些東西?供這些東西,佛菩薩會食用嗎?相信很多人有此疑惑。其實,佛前所供物品,是為了培養眾生的布施心,以此修養功德。
  • 佛前上供水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牢記!
    其實,除了佛前供香,佛教裡還有其它形式的殊勝供養行為。比如供花、供果、供燈、供水、供樂,等等。但是大家要清楚的是佛前供養絕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不是以此「賄賂」佛菩薩,我們千萬不可執迷其中。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更不會以此來區別對待眾生。佛前供養只是為表達對三寶的恭敬和利益無量眾生而行持的一種善巧方便法。每一種供養行為都代表一種表法,是為了激勵更多的眾生秉持正法、精進修行。
  • 佛前供奉花果,這3點「禁忌」,一定要注意!
    佛前所供任何物品,佛菩薩是不會食用的,供養表面上是利益佛菩薩,實則是在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有善意的發心,自會有好的功德。佛前供養有多種形式,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樂、供香、供食等等。每一種供養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起到好的表法,利益大眾燻修。
  • 佛教:佛前供水,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真正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是要用心。佛前供養,只是佛門裡一種渡人的善巧方便法,不可執著。供養全憑發心,不要為了供養而供養,帶著一顆恭敬之心,精進修行、覺悟人生,就是對佛菩薩最好的供養。佛門供養類別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本篇文章,咱們來談一談佛前供水的3條「禁忌」,希望大家注意。
  • 佛教:佛前上香,這3條「禁忌」,一定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佛門裡有幾種供養方式,包括佛前供花、供果、供香、供水、供燈等等。每一種供養都有其特殊的法義,起到一定的表法作用,利益大眾精進修行,也在供養的過程中培養了大眾的布施利他心。雖然供養只是形式,但是也要如理如法,才能積攢到功德。
  • 佛教:佛前供「水果」,牢記這3點「禁忌」,功德無量!
    佛前供養,並非佛菩薩需要我們的東西,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供養,所作一切供養只是為了培養大眾的布施心,戒掉自私自利的貪心。佛門裡每一種供養方式都代表著一定的法義,比如佛前供花,花清香美好,意在提醒大眾要廣種善因。佛前供果,「果」既代表因果,提醒大眾敬畏因果、不作惡業,也指佛門裡的三種無上果位。佛前供水,水代表清淨平等,告誡大眾要修平等慈悲心。
  • 佛教:佛前上供水果,有4條不成文「規矩」,一定要知道!
    為了表達對佛祖的信奉,人們都會擺上供品,寺廟中是由僧人擺放的,自己就不必在意,可是當在自己家中擺佛堂時,一定要知道上供水果的這四條""禁忌"1, 破損的水果不可以擺"花開結果"照應了因果關係,而"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則照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 佛前供「花果」,這幾點禁忌,千萬要注意!
    佛門供養,是一個布施和「舍」的過程,通過這些行為來培養大眾的慈悲利他心,拓寬心量,少些私心,是利人利己的善巧方便法,而不是迷信功利化地認為「賄賂」佛菩薩,自己就能得到加持。佛教裡每一種供養行為都有它特殊的寓意和表法。如佛前供水,寓意清淨平等;佛前供燈,寓意照破黑暗無明,點亮光明和智慧,等等。那麼佛前供花果,又有什麼寓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佛前供花,這3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三世因果》裡說:今生貌美為何因?前世佛前供花人。佛教與花有很深的因緣,佛陀當年講經說法時,常以花作比喻,許多禪師也是因「花」而開悟。佛門也稱「花」為「華」,比如佛教經典《妙法蓮華經》用的就是這個「華」字。
  • 佛前供花,這4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佛前的香案上,經常花團錦簇,諸佛菩薩宛如在花叢中微笑,顯得極為清淨、莊嚴。那麼,是不是佛菩薩跟凡夫一樣,也貪戀嬌豔美麗的花朵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佛菩薩是出世間的聖人,以慈悲心平等加持世間一切眾生,並不會因為誰上供鮮花,就對誰格外偏愛。其實,這樣的想法,更多的是自己心中的妄想顛倒。佛前供花,下面四條「禁忌」,千萬要注意。
  • 佛說丨女性到寺院「拜佛」,這3條「禁忌」,要注意!
    但是有人最近問我,聽人說女性在生理期和懷孕的時候不能進寺院,有「禁忌」,對人不利,這種說法到底可信嗎?明確告訴大家,不可信,佛教裡是根本沒有這一所謂「禁忌」的,完全是無稽之談,是迷信思想。佛菩薩是慈悲大愛、圓融無礙的,是絲毫不分別心的,怎麼會在此分別對待?一切眾生前來修行都是來增長福慧的,把人拒之門外根本不符合佛法之慈悲。
  • 99歲老僧說,運氣不好時,做這三件事,好運自然來!
    運氣不好時,我都會去山上的寺院燒香拜佛,每次去都要請高僧化解迷津,聽了老僧的話,我都會豁然開朗,這些年我一直覺得,老僧的話確實是很有道理的。每次到了寺院我都會去拜訪那位99歲高齡的老僧,因為老僧的話已經勝過了求神拜佛,所以去到寺院一定要多求一句老僧的開示。
  • 一位老僧的告誡:佛前供花果,這3點千萬牢記,功德無量!
    「供養」一詞為佛門術語,意指用飲食、香花、水果、幡蓋等等美好之物,供給諸佛和善知識。佛是世人的無上福田,種下一念善心,就是為將來得度培植善因。所以,佛經中講,即便以細微之物供養佛,亦有大福報。若能「不住於相」而行供養,則有功德。
  • 佛前上供水果,這三點「禁忌」,不可不知!
    眾所周知,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弘法四十九年,目的即為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因而說法只唯一佛乘。可是,有人會心生疑惑,既然佛只說了一乘教法,為何佛家還有八萬四千法門之說呢?其實,這就如同登山,眾人體質不同,有人適合走平緩的路,有人則偏好走陡峭的路。
  • 93歲老僧說:拜觀音菩薩時,默想3句話,自然心想事成!
    人們常說普陀山上的觀音菩薩能救苦救難,為了求證,我不遠萬裡來到普陀山,普陀山上住著一位93歲老僧,老僧對我說:拜觀音菩薩時,默想3句話,自然心想事成。自從我拜過觀音菩薩,並聽了老僧說的話,我的生活果然發生了改變,所求之事,皆已如願。
  • 70歲老僧告誡我:佛家有六戒,其中前三戒最消耗福報,要注意了
    我們談起人生要給自己積德積福時,老僧說到佛家有六戒,一戒殺生,二戒偷盜,三戒淫邪,四戒妄語,五戒飲酒,六戒著香華。這六戒裡,前三種最消耗福報,千萬要注意了。聽老僧的一席話後,我覺得很有道理,默默地記在了心裡,現在與大家分享出來。
  • 佛前上供水果,到底要不要洗?99歲寺廟僧人說:這樣就可以
    當這個習慣成為常態的時候,有些注意事項就不得不提。我們當中許多人其實都不知道怎樣供佛或者是供佛到底需要用什麼方式,再或者供佛究竟有哪些忌諱。這些都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而這樣就會導致許多人在拜佛求平安或者是祈求保佑的時候得不到佛的回應。其實這大多都是因為供佛方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