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拽不起來

2021-02-17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有條件上油管的朋友,一定知道一道非洲生猛大餐,非洲小哥演示如何烹飪非洲大蝸牛大餐,而非洲人的原生態燒烤大法,肯定會讓你覺得,這非洲佬絕對是暴殄天物了,要是俺上場,絕對整出個滿漢全席的滋味!

當然各位不必惋惜,因為非洲大蝸牛在我國南方就多得很,甚至很多小區內,一到下雨天就爬得到處都是,你想吃?可得想好了!

非洲大蝸牛,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2019年8月份,南方地區持續暴雨,廣東、福建多地出現了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超級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的小區內地面上、垃圾桶旁,連廊邊,臺階上到處的是這種超級大的蝸牛!

個頭如何?夠大吧

當地居民面對這種恐怖的巨型蝸牛正不知道如何處理時,環球時報官方微博發了一條微博,提示這種巨型蝸牛是非洲大蝸牛,會傳播結核病,它們身上攜帶了寄生蟲和細菌,與之接觸容易感染疾病,特別是小盆友,千萬不要隨意抓過來玩!

非洲大蝸牛,怎麼就來到中國了?

非洲大蝸牛的原產地還真是非洲,它也被稱為褐雲瑪瑙螺或者花螺和法國螺等,原產地在非洲東南沿海的坦尚尼亞和馬達加斯加島一帶,成年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

這種蝸牛個頭很大,食量也巨大,它們的食性非常廣泛,從花卉到蔬菜,從農作物到草本嫩芽,幾乎什麼都吃,相信大家都在生物課上了解,蝸牛的牙齒多動令人眼暈,同樣非洲大蝸牛的牙齒甚至可以讓你不用放大鏡就能看到,當它們吃食時就會露出猶如外星人UFO入口一般的牙齒!

非洲大蝸牛的牙齒:舌齒

這個舌齒非常有特色,它不是像哺乳動物那樣的牙齒是咀嚼式的,而是有點像滾齒的銼刀式,舌頭輪番卷進嘴巴,食物也就被銼刀一樣的舌齒給帶進來了,所以蝸牛頭部一動一動時它們就在吃食!

蝸牛的舌齒吃食過程


除了大和吃厲害外,非洲大蝸牛還很能生,它們是雌性同體但是異體交配,但它們的交配卻和蚯蚓異體同時為對方授精不一樣,只能一方暫時當雄的,一方做雌的,怎麼決定雌雄呢?蝸牛的交配是非常暴力的,但只有一方在爭鬥中勝利晉升為雄性,另一方暫時降格為雌性,受精的一方不久後就會產下一窩卵,數量達150~300枚!

短短一星期就能孵化,而且蝸牛效率很高,半年不到可以繁殖5~6次,所以這種生物在地球上的適應性可想而知,它們生來就是來佔領地球的。

由於它們個體很大,食量巨大,還因為超大殼體的鈣質需要會瘋狂攝入鈣質,所以,假如你家附近有非洲大蝸牛,那麼要小心吃起你家牆上的牆皮來哈!

非洲大蝸牛入侵全世界

除了非洲以外,全球其他地區的非洲大蝸牛都是入侵物種,和其他入侵物種一樣,都對本地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美國就是最典型的,一種是故意引進以控制本地其他蝸牛和扁形蟲,比如在夏威夷和大溪地,也是本地特有物種玫瑰蝸牛滅絕。

還有則是作為寵物帶進美國,然後不喜歡時就被拋棄,結果舒適的環境加上沒有天敵,在佛羅裡達的大沼澤國家公園瘋狂繁殖,非洲蝸牛造成的損失每年高達1100萬美元。

非洲大蝸牛在我國出現卻不是寵物,也不是有意引進,據說是廈門大學從新加坡運回的植物中含有非洲大蝸牛的蟲卵,繼而開始繁殖起來,現在造成了南方非洲大蝸牛的泛濫,因為它們比較喜歡溫暖溼潤的環境,所以北方應該見不到這種巨型蝸牛的。

法國大餐:法式焗蝸牛,到底用的是什麼蝸牛?

其實法式焗蝸牛用的並不是非洲大蝸牛,而是法國大蝸牛,但吃貨哪管那麼多啊,那麼大隻的蝸牛,吃貨們就很興奮,這得多少肉啊!而事實上大蝸牛就有很多就是以食用的方式被引進的,比如在1932年,日據時代的臺大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就擅自以食用的理由從新加坡將大蝸牛引入臺灣,而臺灣省全境都是環境適宜。

現在的就有臺灣小炒的炒螺肉,用的就是非洲大蝸牛的肉,但事實上野生的非洲大蝸牛並不適合食用,因為非洲大蝸牛身上有大量的寄生蟲,比如廣州管圓線蟲、還有假單胞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沙雷氏菌和芽孢桿菌等條件致病菌,指不定那次沒煮透,你就中招了!

其中廣州管圓線蟲是比較恐怖的,它能入侵腦部、脊髓和神經根,引起人體嗜酸性腦膜炎,嚴重可致死,福壽螺傳播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如雷貫耳,但非洲大蝸牛比福壽螺還要危險一些!

當然你如果真的想吃非洲大蝸牛,那麼高壓鍋裡煮透,然後再爆炒,那就沒啥問題了,問題是我們真的缺哪一口嗎?

相關焦點

  • 入侵全球的非洲野味,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蝸牛與魚翅、乾貝、鮑魚並列成為世界四大名菜,法國蝸牛、庭園蝸牛和瑪瑙蝸牛都是不少中國饕餮的最愛,然而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吃貨卻狂不起來。在雨季到來之時,一種超大號蝸牛就在南方一些城市的街道中出現,這種超大號蝸牛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而非洲大蝸牛「偷渡」到全世界的方式也都大同小異,吃貨和寵物愛好者可能需要背鍋。 在非洲,這種大蝸牛向來都是一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比較受非洲人民的歡迎。現在在各種視頻平臺上,我們也能看到非洲小哥演示如何烹飪非洲大蝸牛,吃法還不少。
  • 席捲全球的巨型蝸牛,比人臉還大,各路吃貨紛紛表示惹不起
    所以,現在生物入侵已經不算新聞了,但如果生物入侵給當地的居民生活、環境、生物等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人們就會開始重視起來,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來遏制或消滅入侵的生物。現在也有很多國家意識到不能隨便把生物帶到某一個地方,在海關檢測方面也嚴格了不少,但有些時候,生物入侵還是防不勝防的。
  • 天天科普 | 非洲野味?在它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圖源微博截圖這些大號蝸牛叫做非洲大蝸牛,是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還是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它們攜帶寄生蟲和細菌,接觸很可能傳染一些致命的疾病。非洲大蝸牛1936年作為寵物進入夏威夷,結果在夏威夷攻菜地掠田園,很快就泛濫成災。二戰期間,美軍也曾將非洲大蝸牛作為糧食儲備引入南太平洋島嶼,結果這些蝸牛逃到了周圍環境中,導致了這些島嶼上非洲大蝸牛的泛濫。目前非洲大蝸牛已入侵全球,廣泛分布於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溼熱環境中。
  • 非洲大蝸牛入侵我國,肉看起來白白嫩嫩的,為什麼吃貨也不敢吃?
    所以外來物種的入侵不是一件好事,打破了本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改變了食物鏈,導致多種本土物種的死亡,不光是在美國,在最近的100多年時間內,我國也出現了很多外來入侵物種,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小龍蝦,雖然中國吃貨的力量再大,小龍蝦仍然到處都是。
  • 非洲大蝸牛多可怕?物種入侵的另類,水泥都能吃,國人也無可奈何
    人類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讓物種入侵也變成各個國家的首要生態問題。從牛蛙到小龍蝦,很多入侵物種都紛紛走上餐桌,非洲大蝸牛當然也不例外。不過,這種來自非洲的入侵物種,不僅沒有成功走上餐桌,還讓各國深受傷害。和嚇哭眾多北方漢子的南方大號蟑螂一樣,非洲大蝸牛也是蝸牛家族的巨型產品。這種蝸牛是陸的最大的蝸牛之一,身子攤開幾乎能平鋪整個手掌。每當雨季來臨,這種巨型蝸牛的爆炸式增長會讓很多南方人都為之發狂。這種蝸牛的成體殼長7-8釐米,最大可超過20釐米。它們的食譜從農作物、林木、瓜果等眾多植物,甚至還有紙張和同伴的屍體。
  •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很多人喜歡旅遊,因為可以放鬆自己,瀏覽異域風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品嘗其它地區的美食生活當中有很多人特別喜歡品嘗美食,經常被大家調侃為吃貨。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經常會想盡各種方法品嘗不同的美食。往往因為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也是文化不同,所認可和欣賞的美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說非洲有一種當地居民非常喜歡吃的美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不敢吃。
  • 中國吃貨都不敢吃的蝸牛,非洲人卻把它吃成「瀕危物種」,服了!
    在大多數老外眼中,中國吃貨都是非常厲害的,在中國吃貨的眼中似乎沒有什麼是不敢吃的。地上爬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只要是有一定營養價值的,吃貨們都會用不同的烹飪手法把它製作成美味端上餐桌。這樣的一種能力讓很多老外都為之敬佩,所以常常會有一些國家面臨入侵物種大面積繁殖,到了泛濫成災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就會請求中國吃貨幫忙。然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種連中國吃貨都不敢吃的蝸牛,非洲人卻把它吃成了瀕危物種,每年能夠吃掉上萬斤,如今還需要人工來養殖,服了!蝸牛,我們平時也是經常會見到的,尤其是在農村一場大雨過後蝸牛就會爬出來透氣,尋覓食物。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肉脆耐嚼、美軍當軍糧,中國卻沒人敢吃!
    因為它在不到200年的時間裡,沒有翅膀、不會跑又不會遊的情況下,竟然從原產地東非蔓延到全世界,危害全球農業發展,以至於被國際保護聯盟(IUCN)列入了世界百大惡性入侵物種之一。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來消滅泛濫的非洲大蝸牛呢?美國佛羅裡達州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非洲大蝸牛是一種來自非洲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奔巴島一帶的巨型螺類,在國內又被稱為菜螺、花螺,其學名是褐雲瑪瑙螺(Achatina fulica)。非洲大蝸牛被認為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100種害蟲之一,目前除了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熱帶島嶼外,世界各地均遭到了非洲大蝸牛的「入侵」。
  • 非洲物種「入侵」中國,還是寄生蟲的原宿主,連中國吃貨都認慫
    隨著旅遊業的大火,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是越來越密切,因此也就出現了關於物種入侵的問題,很多物種都開始隨著人類的腳步,入侵到了很多的國家,而中國可以說是入侵物種最多的國家之一了,據說物種入侵名錄上記載的100多種入侵物種,有一半都曾入侵過中國。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美食大國。
  • 中國人不敢碰,卻被非洲人吃到快滅絕了,一年吃上百萬斤
    蝸牛是中國吃貨不敢碰而非洲人卻非常喜歡的食物,蝸牛看起來軟綿綿的,中國吃貨基本上都是不吃的,看起來有點害怕,而非洲人卻非常喜歡這種美食,他們每年都要吃掉上萬斤。非洲大蝸牛,比我們常見的蝸牛體型要大上幾十倍甚至幾百倍,肉質肥厚,不挑食,甚至連水泥都吃,不過這種巨型蝸牛體內擁有許多病原體,是高溫或者是冰凍,也難以消滅掉。
  • 非洲大蝸牛入侵中國怎麼回事?非洲大蝸牛長什麼樣可以吃嗎
    最近不少市民在小區散步時發現,草叢裡、人行道上隨處可見一種類似蝸牛但比普通蝸牛大的小動物。有些小孩抓起來當寵物,還有市民說要揀回家煮著吃……關於它的新聞也頻頻登上各大網站、微信公眾號,儼然成為當前的「網紅」。
  • 法國蝸牛是世界名菜,非洲蝸牛卻遭人嫌棄,中國吃貨看到都躲著走
    但是,有一種蝸牛,法國人是絕對不會拿來做菜的,那就是現在正在我國廈門泛濫的非洲大蝸牛。法國人也將它看作是一種生態危害,不會去吃它。這種蝸牛學名叫做Achatina Fulica,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陸生蝸牛,可它卻是外來入侵物種。
  • 非洲「尷尬」的大蝸牛,一年被吃掉1500萬斤,感受蝸牛的絕望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踏出國門,開始走向世界各地。出國旅行的人在已不在少數,並且日益漸增。如今去到世界各地,都能見到中國遊客的蹤影,非洲也是一樣。這裡儘管貧窮落後,但當地人們也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文化習俗和風土人情。尤其當地的美食文化,與中國相差巨大。我們一起來看看,非洲「尷尬」的大蝸牛,一年被吃掉1500萬斤,感受蝸牛的絕望!
  • 愛吃蝸牛的法國人,在它面前也是束手無策,網友:這次我們認輸了
    愛吃蝸牛的法國人,在它面前也是束手無策,網友:這次我們認輸了如果去到法國,那麼世界排名第一的法國大餐(西方人的觀點)肯定是不能錯過的。不過這裡可不是讓你去品嘗什麼鵝肝或者是黑松露,而是另一種讓很多法國人自豪的美食——蝸牛大餐。
  • 吃還是不吃?巨型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作為吃貨,不可能不知道蝸牛肉,蝸牛、魚翅、鮑魚和乾貝被稱為世界四大名菜,其中蝸牛是最受歡迎的。這樣的繁殖速度,加快了它們入侵全球的計劃。最為重要的是,非洲大蝸牛的適應能力很強。當環境不合適的時候,它們會將身體縮進殼裡,並分泌出一種黏液,封住螺殼口,來渡過不良環境。吃還是不吃?
  • 這一物種成功入侵中國,中國吃貨:不敢吃啊!
    當然了,這些物種入侵事件其實是因為人為失誤。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中國似乎從來沒有面臨到這種問題,因為很多的生物來到中國之後貌似都成為了我們的一道美味。
  •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 屬入侵物種,或攜帶寄生蟲      近期雨水刷城,「有好多拳頭般大小的蝸牛躲在草叢裡,看著『萌萌噠』,不知道能不能吃?」不少市民在公園和小區裡發現了這種巨型蝸牛的蹤跡。這引起了不少小朋友的興趣,有些市民還提著水桶,把蝸牛抓回去當寵物養或做下酒菜。       然而,專家發話了,這種「非洲大蝸牛」千萬別碰,它屬於入侵物種,自身攜帶多種寄生蟲,家長特別需要看好自家「熊孩子」。
  • 深圳雨後,大蝸牛小區「散步」被當野味!這種蝸牛能吃嗎?
    >可這蝸牛真的能吃嗎?小朋友玩蝸牛大人「食指」大動市民柳女士家住南頭星海名城,她說,最近深圳陰雨連綿,小區裡異常潮溼,暴雨過後,小區裡出現了非常多的蝸牛。有人就會把這些大蝸牛,拿回家吃了。專家:這是非洲大蝸牛屬外來入侵物種記者隨後從深圳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處了解到,小區裡出現的蝸牛的確是非洲大蝸牛,屬於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這種蝸牛雌雄同體,最大可長到超過20釐米,大多是在潮溼環境中活動,平時躲藏在夾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