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還是不吃?巨型蝸牛讓消費者犯難了

2020-12-15 瓜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作為吃貨,不可能不知道蝸牛肉,

蝸牛、魚翅、鮑魚和乾貝被稱為世界四大名菜,其中蝸牛是最受歡迎的。

法式焗蝸牛就是法國的一道名菜,採用的就是勃艮第蝸牛

在歐洲,蝸牛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一方面是因為蝸牛味道鮮美,另一方面,蝸牛營養豐富,素有「軟黃金」之稱。

蝸牛肉蛋白質含量極高,脂肪和膽固醇幾乎為零,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而且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蝸牛是具有藥用價值的。

也正是因為菜餚太美味,很多吃過蝸牛的人總是抱怨,一份焗蝸牛,量少,蝸牛也小,不夠吃也吃不過癮,為什麼就不能換大一點的蝸牛呢?

事實上,在非洲,確實有很多人會食用一種比普通蝸牛大很多的非洲大蝸牛。

號稱非洲最喜愛的食物,究竟有多大呢?

一般來說,蝸牛體型都比較小,人工養殖的華蝸牛隻有1.6cm大,散大蝸牛有3cm左右,而非洲大蝸牛成年後的殼平均可達七八釐米,最大的可以超過20cm。

金氏世界紀錄中記載的非洲大蝸牛,最大的標本,完全伸展的情況下長度為39cm,殼長27.3cm,而體重可達900克。

這麼大體型的蝸牛,拿在手上,完全能覆蓋住手掌,甚至和一般的小狗差不多大。

看起來有點恐怖,但在非洲很多國家,這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美食。

在酒吧會當做一種小吃售賣,在餐館中,菜譜中也會有非洲大蝸牛相關的美食,甚至還有很多商業化的蝸牛食品,包括煮熟後切片的罐裝食品,直接以田螺的形式出售等等。

而對於底層人民來說,非洲大蝸牛是一種經濟實惠的蛋白質來源,從野外抓來後,先砸開蝸牛的硬殼,然後將蝸牛切成薄片,要麼生吃,要麼像牛排一樣煮熟了吃。

每年非洲都要吃掉幾千斤的非洲大蝸牛,為了供需穩定,還會進行人工養殖。

因為好吃好養活,非洲大蝸牛成功入侵世界各國。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非洲大蝸牛原產於東非,但如今已經成為多個國家的入侵物種,在我們國家更是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人們將大蝸牛帶到世界各地的理由,主要是兩種:食用和寵物。

很多商人覺得大蝸牛在非洲如此受歡迎,紛紛引進自己的國家開始養殖,希望能大賺一筆。

引入後,發現這種蝸牛不僅肉多好養活,壽命也很長,可以活到10歲,因此在作為食物的同時,很多人會把這種動物當做寵物。

一開始,人們並沒有意識到,非洲大蝸牛會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對入侵的概念也不是很深,在不知不覺間,很多大蝸牛就被放養了。

被放養後的大蝸牛,來到新地方後,發揮了好養活的優勢,導致數量激增,發展勢頭太好了,甚至影響了本土的生態環境。

首先,吃得多,什麼都吃;

非洲大蝸牛是眾多經濟作物的首要破壞者,1969年美國弗羅裡達州,因為它的存在,每年損失可達1100萬美元。

它的食譜囊括蔬菜、果樹、農作物等在內的500多種植物,號稱「田園殺手」,植物被大量啃食,掠奪了其他本土動物的食物,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

不僅如此,非洲大蝸牛飢不擇食,餓了什麼都吃,同伴的屍體、紙張,甚至是水泥。

其次,繁殖能力超強;

一年產卵4次,一次產150-300個,也就是說一年能產一千個以上的卵,壽命又長,可達10年。下一代5-6個月就可以再次繁殖。

這樣的繁殖速度,加快了它們入侵全球的計劃。

最為重要的是,非洲大蝸牛的適應能力很強。

當環境不合適的時候,它們會將身體縮進殼裡,並分泌出一種黏液,封住螺殼口,來渡過不良環境。

吃還是不吃?中國人犯難了

解決入侵物種,中國人最有發言權,我們也成功通過吃解決了很多入侵物種。

非洲大蝸牛營養價值很高,自然更符合中國人的胃口。

然而這一次,吃還是不吃,中國人犯難了!

原來科學家檢測後發現,非洲大蝸牛體內含有多種病原體和寄生蟲,包括廣州管圓線蟲、脊形管圓線蟲和血吸蟲,還會傳播鼠肺線蟲,感染後會引起腦膜炎。

1985年,臺灣的一家五口就因為生吃大蝸牛,導致五人因感染廣州管圓線蟲而集體死亡。

就連大蝸牛分泌的黏液,都有可能含有寄生蟲,也就是說,在野外遇到大蝸牛,簡單的觸摸就有能讓人體中招。

因此科學家建議遇到這種大蝸牛不要拿回家食用,也不要貿然伸手觸摸。

最後

聽到這麼好的東西不能食用,很多食客會非常懊惱,總是想著法子改變非洲大蝸牛不能食用的屬性。

那麼人工養殖,處理得當,是否可以食用呢?

總的來說,非洲大蝸牛本身是無害的,有害的是寄生蟲和病原體,若人工養殖能規避這個風險,自然是可以食用的。

只是這種大蝸牛烹飪過程是非常複雜的,尤其是吃之前的清洗工作,即使清洗很乾淨,若煮的方式不對,還是會有染病的風險,再加上是外來入侵物種,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國家就已經禁養了。

也就是說,想吃到養殖的非洲大蝸牛幾乎不太可能,野外的倒是有,在南方地區,雨季過後就能發現這種大型蝸牛,就看你敢不敢吃了。

目前在市場能買到的大蝸牛是白玉蝸牛,非洲大蝸牛的一個變種,是白化種,養殖要求高一些,在我們國家是允許養殖的。

但有非洲大蝸牛的真實例子在,很多消費者對於這樣的大蝸牛,還是心有餘悸,不敢嘗試。

相關焦點

  • 巨型海蝸牛,日本人一刀撬開直接生吃,網友:確定能吃?
    巨型海蝸牛,日本人一刀撬開直接生吃,網友:確定能吃?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不知道大家是否吃過海蝸牛呢?在我國我們平常知道的海蝸牛個頭都非常小,但如果是來到日本韓國這兩個海鮮比較富裕的地方,當地的海蝸牛個頭甚至比拳頭還要大,廚師處理起來也是非常的簡單粗暴,一個巨型海蝸牛,日本大廚一刀切開後直接生吃,網友表示:這確定能吃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罕見的10大巨型生物,這蝸牛做成法式蝸牛,幾個人都吃不完
    導讀:世界罕見的10大巨型生物,這蝸牛做成法式蝸牛,幾個人都吃不完這個自然界存在的物種可以說是千奇百怪,當然不僅僅局限於我們人類的一種,而且也有很多動物非常巨大,遠遠超過了這種動物理應有的大小,但這正是動物界的多彩。
  •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
    」巨型蝸牛「3隻7年育17000個,中國吃貨不敢吃,卻是非洲人最愛很多人喜歡旅遊,因為可以放鬆自己,瀏覽異域風景,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人生閱歷,品嘗其它地區的美食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經常會想盡各種方法品嘗不同的美食。往往因為國家不同,地域不同,也是文化不同,所認可和欣賞的美食也是有差別的,比如說非洲有一種當地居民非常喜歡吃的美食,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是不敢吃。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拽不起來
    當然各位不必惋惜,因為非洲大蝸牛在我國南方就多得很,甚至很多小區內,一到下雨天就爬得到處都是,你想吃?可得想好了!非洲大蝸牛,到底是什麼玩意兒?2019年8月份,南方地區持續暴雨,廣東、福建多地出現了巨型蝸牛,這些蝸牛不僅個頭超級大,而且數量十分驚人,有的小區內地面上、垃圾桶旁,連廊邊,臺階上到處的是這種超級大的蝸牛!
  • 非洲大蝸牛在中國泛濫,被列入「黑名單」,中國人表示不敢吃
    在非洲加納,當地人一年就能吃掉1,500萬公斤的大蝸牛,很多人會特意到野外捕捉大蝸牛,然後拿到市場上售賣。在非洲是「國民食材」的非洲大蝸牛,到了中國就不受待見了。在中國估計沒多少人敢吃非洲大蝸牛——畢竟美食雖可貴,生命價更高!
  • 法國蝸牛大餐吃的是什麼蝸牛
    文 / 岡瓦納有朋友問法國蝸牛大餐吃的是什麼蝸牛?其實,法國蝸牛大餐中的蝸牛並不是唯一一種,而是多種。
  • 蝸牛喜歡吃什麼食物 蝸牛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
    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多顆牙齒。那麼蝸牛平時喜歡吃什麼食物呢?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蝸牛比較喜歡吃一些甜的食物,比如橘子或者草莓等,同時它還是屬於素食性的動物,平常喜歡吃包菜、萵苣、白菜、胡蘿蔔等,就是不喜歡吃黃瓜或者青菜等。
  • 入侵全球的非洲野味,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蝸牛與魚翅、乾貝、鮑魚並列成為世界四大名菜,法國蝸牛、庭園蝸牛和瑪瑙蝸牛都是不少中國饕餮的最愛,然而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吃貨卻狂不起來。在雨季到來之時,一種超大號蝸牛就在南方一些城市的街道中出現,這種超大號蝸牛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
  • 美國機場行李中發現巨型非洲蝸牛 破壞性強繁殖快
    機場工作人員隨後發現了兩隻巨型非洲蝸牛。目前,這些蝸牛已被移交給美國農業部進行評估。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月30日報導,兩隻比格獵犬在機場的國際行李認領處「提醒」海關人員,有一件來自奈及利亞的託運行李有異樣。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表示,他們在該託運行李裡發現了兩隻巨型非洲蝸牛,以及一些禁止帶入的水果和蔬菜。
  • 如果螢火蟲在吃蝸牛時,只注射毒液不吃,蝸牛能否生還?為什麼?
    螢火蟲的發育與蚊子一樣分為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而且整個的發育過程屬於完全變態發育,也就是說即使是螢火蟲的卵也能發出光亮,只是由於體型小不明顯而已。由於螢火蟲的幼蟲沒有飛行能力,而且移動速度較慢,所以,它們的食物也選擇了移動速度相對較慢的蝸牛、軟體動物等等。陸棲螢火蟲的幼蟲在捕獵蝸牛時,首先會根據蝸牛移動留下的路徑找到它,然後將自己的針狀上顎插入蝸牛的軟體部分,再將具有麻醉性的體液注入蝸牛的體內。
  •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這種巨型蝸牛面前,中國吃貨根本狂不起來
    當然,行動緩慢、不會飛又不會遊的蝸牛,是不可能自己完成跨海遷徙的。說到底,還是得靠不安分的人類帶路。只是高估了吃貨的戰鬥力,這種被主動引進的非洲大蝸牛不但沒能取代法國大蝸牛,甚至上不了餐桌几乎沒有人願意吃。於是,這些非洲大蝸牛也在養殖場紛紛逃逸,在異國他鄉紮根。臺灣熱炒小菜炒螺肉例如在1932年,臺灣還處於日據時期,日本人下條久馬一就從新加坡以食用目的向臺灣引進了非洲大蝸牛。
  • 《旅行青蛙》餵什麼給蝸牛吃 蝸牛吃什麼攻略匯總
    要用什麼東西來給蝸牛吃呢?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旅行青蛙的相關攻略介紹,趕緊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旅行青蛙怎麼招待客人 ? 很多寶寶在自己的門前經常會看到一隻小蝸牛,這隻小... 旅行青蛙怎麼招待客人?要用什麼東西來給蝸牛吃呢?
  • 《方舟生存進化》蝸牛吃什麼 蝸牛食物一覽
    導 讀 在方舟生存進化中蝸牛是非常溫順的生物,它們一般都出現在比較溼潤的地方,如沼澤或者洞穴,我們想要馴服它就要給它餵食物
  • 男子撿到「巨型蝸牛」,當寶貝飼養,居民的話讓他腸子都悔青了!
    說到蝸牛 想必小夥伴們都不會陌生吧蝸牛有一個比較脆弱的 低圓錐形的殼不同種類或者基因突變會有不同的左旋或右旋的殼頭部有兩對觸角 後一對較長的觸角頂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寬大的腹足 行動緩慢足下分泌黏液 可以降低摩擦力以幫助行走它分泌的黏液還可以防止螞蟻等一般昆蟲的侵害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溼的地方 在植物叢中躲避太陽直曬對於人類來講 蝸牛對人類並沒有任何的危害
  • 巨型怪蟲入侵歐洲:25釐米長,有數百隻眼睛還吃蝸牛
    圖:歐巴馬·努格拉蠕蟲 歐巴馬·努格拉已經在歐洲大陸開始吃蝸牛和蚯蚓,而沒有蚯蚓的土壤肥力較低,更容易發生洪水。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動物學家、首席教授簡·賈斯汀領導的一項研究已經在歐洲530個地區發現了這種蠕蟲。
  • 法國蝸牛可以吃,中國蝸牛為什麼不可以?專家:還真的不行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喜歡吃蝸牛,他們有一道名菜叫「法式焗蝸牛」,我每次去薩莉亞吃飯都喜歡點一盤來吃,味道還不錯,跟平時吃肉差不多,口感甚至比肉還嫩些。蝸牛是怎樣爬上法國人的餐桌的?雖然在我國沒有吃蝸牛的習慣,不過在法國,吃蝸牛的傳統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在中世紀時,可能是地理氣候的原因,法國的野生蝸牛特別多,物質的匱乏加上愛美食的天賦,讓法國人發現了這些蝸牛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就像我們發現田雞的鮮甜嫩滑一樣,隨後便將蝸牛擺上了餐桌,開始將蝸牛製作成各種菜餚。
  • 在法國如何優雅的吃蝸牛,可以不吃但要會,不然會被嘲笑
    這種食物就是蝸牛,法式蝸牛可是一頓法式大餐的標配哦!而且法式蝸牛已經成為了法國的一道國菜,這就很優秀了。在法國如何優雅的吃蝸牛,可以不吃但要會,不然會被嘲笑!不過法國吃的蝸牛可不是我們日常所見到的蝸牛,他們吃的是庭院蝸牛和瑪瑙蝸牛。而在法國最受歡迎的,就是勃墾地蝸牛。一般都是被當作頭盤菜哦!
  • 《旅行青蛙》蝸牛喜歡吃什麼 蝸牛喜歡的食物匯總
    導 讀 旅行青蛙的蝸牛吃什麼?
  • 《旅行青蛙》蝸牛吃什麼 蝸牛食物介紹
    導 讀 旅行青蛙蝸牛怎麼喂?旅行青蛙中蝸牛說什麼,怎麼餵?
  • 我在法國吃蝸牛,因為不會吃被嘲笑了
    法國蝸牛被法國人奉為「國菜」的蝸牛,對我們國人而言吃得並不多,點知道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法國蝸牛這道美食背後的文化!法國蝸牛作為大餐的頭盤菜,勃艮第蝸牛的烹飪方法不限於一種,一般多採用燉、焗、烤的方式來處理。